專利名稱:一種機油冷卻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冷卻器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機油冷卻器。
技術背景目前,機油冷卻器外殼大多采用鑄造式結構,而在鑄造中容易產生缺陷, 造成鑄件殼體的報廢,加上油道的結構比較特殊,油道的加工比較麻煩,必須 加工工藝螺塞,否則無法完成油道的加工,使加工工藝增多,從而增加了加工 成本,而由于工藝螺塞的存在又影響了外觀的整潔,并且鑄件的耐壓能力有限, 當壓力太大時將不能滿足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耐壓能力高、易于加工的機油 冷卻器。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機油冷卻器,包括 殼體,所述殼體內部設置有板翹式冷卻器芯,殼體與冷卻器芯之間構成冷卻水 腔,所述殼體的一個端面上設置有進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殼體內進水口和出水 口之間設有使冷卻水腔形成循環水道的折流板,所述冷卻器芯通過油道與所述 殼體上的進油口和出油口相連通,所述油道為鑄造在所述殼體內的鋼管。作為一種改進,與所述進水口和出水口相對的所述殼體的另一端面上還設 有防凍放水閥。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一種機油冷卻器,包括 殼體,所述殼體內部設置有板翹式冷卻器芯,殼體與冷卻器芯之間構成冷卻水 腔,所述殼體的一個端面上設置有進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殼體內進水-口和出水 口之間設有使冷卻水腔形成循環水道的折流板,所述冷卻器芯通過油道與所述 殼體上的進油口和出油口相連通,所述油道為鑄造在所述殼體內的鋼管;由于 油道為直接鑄造在殼體中,從而避免了油道部分由于鑄造缺陷而造成的殼體報 廢,也省去了加工工藝螺塞,使外觀更加整潔,大幅降低了加工成本,并且提高了殼體的耐壓能力,使性能更加穩定可靠。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A-A剖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B-B剖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C-C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機油冷卻器,如圖1所示,包括殼體1,所述殼體1內部設置有板翹 式冷卻器芯2,殼體1與冷卻器芯2之間構成冷卻水腔3,所述殼體1的一個端 面上設置有進水口 4和出水口 5,所述殼體1內進水口 4和出水口 5之間設有 使冷卻水腔形成循環水道的折流板6,所述冷卻器芯2通過油道7與所述殼體1 上的進油口 8和出油口 9相連通,所述油道7為鑄造在所述殼體1內的鋼管10。與所述進水口 4和出水口 5相對的所述殼體1的另一端面上還設有防凍放 水閥11。如圖2、圖3、圖4共同所示,油道7為按尺寸、結構要求預先焊接好的鋼 管10,直接放入鑄件殼體l中,大大降低了加工成本,提高了耐壓能力,同時 避免了因鑄造缺陷而造成的殼體1報廢。
權利要求1.一種機油冷卻器,包括殼體(1),所述殼體(1)內部設置有板翹式冷卻器芯(2),殼體(1)與冷卻器芯(2)之間構成冷卻水腔(3),所述殼體(1)的一個端面上設置有進水口(4)和出水口(5),所述殼體(1)內進水口(4)和出水口(5)之間設有使冷卻水腔形成循環水道的折流板(6),所述冷卻器芯(2)通過油道(7)與所述殼體(1)上的進油口(8)和出油口(9)相連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道(7)為鑄造在所述殼體(1)內的鋼管(10)。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一種機油冷卻器,其特征在于與所述進水口 (4) 和出水口 (5)相對的所述殼體(1)的另一端面上還設有防凍放水閥(11)。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機油冷卻器,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內部設置有板翹式冷卻器芯,殼體與冷卻器芯之間構成冷卻水腔,所述殼體的一個端面上設置有進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殼體內進水口和出水口之間設有使冷卻水腔形成循環水道的折流板,所述冷卻器芯通過油道與所述殼體上的進油口和出油口相連通,所述油道為鑄造在所述殼體內的鋼管;由于油道為直接鑄造在殼體中,從而避免了油道部分由于鑄造缺陷而造成的殼體報廢,也省去了加工工藝螺塞,是外觀更加整潔,大幅降低了加工成本,并且提高了殼體的耐壓能力,使性能更加穩定可靠。
文檔編號F01P11/08GK201100167SQ200720026869
公開日2008年8月13日 申請日期2007年8月21日 優先權日2007年8月21日
發明者吳新成, 李廷顏 申請人:吳新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