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內燃發動機氣門頂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內燃發動機的配氣機構,特別涉及一種內燃發動機氣門頂桿。
背景技術:
內燃發動機的配氣機構是由頂桿將動力從曲軸傳動到上搖臂,從而啟閉進、排氣閥。氣門頂桿由桿身和兩端部的球組成,目前所使用的氣門頂桿兩端部球體都是非常光滑的,由于球體過于光滑它與氣門搖臂之間幾乎無間隙,所以機油不易進入,從而容易燒蝕鋼球與搖臂之間凹圓表面及鋼球本身的表面,出現磨損,當發動機運轉到一定時期以后,容易產生較大的機械噪音。而且氣門頂桿一般是采用普通的淬火、調質工藝,其表面的硬度低、耐磨性能差。
發明內容
為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與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與提供一種表面可儲油、自潤滑效果好,表面具有堅硬硬化層、耐磨性好的內燃發動機氣門頂桿。
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內燃發動機氣門頂桿,氣門頂桿的兩端為球面體,球面體之間為頂桿桿身,所述氣門頂桿兩端的球面體表面遍布有深度為1.0~0.01mm的凹陷。頂桿兩端的球面體表面經噴沙(拋丸)表面形成深度為1.0~0.01mm的凹陷,凹陷與凹陷之間形成波峰波谷,凹陷可儲存少量的油,使得頂桿與搖臂之間的凸凹圓表面有一定的含油量,所以能夠達到有效的潤滑程度,不易燒蝕頂桿與搖臂之間的凸凹圓表面,從而保證了發動機的安全運轉,減小了機械噪音。
所述的球面體的表面設有深度為0.5~0.005mm的硬化層,硬化層為滲碳層、滲氮層、碳氮共滲層、等離子硬化層中的一種。表面硬化層的表面硬度達到HRC55以上,更加耐磨。
本實用新型的內燃發動機氣門頂桿,表面布遍有深度為1.0~0.01mm的凹陷,可儲油、自潤滑效果好,保證了發動機的安全運轉,減小了機械噪音,表面具有堅硬硬化層、耐磨性好,使用壽命長。
以下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
圖1的A-A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
如
圖1、圖2所示,一種內燃發動機氣門頂桿,氣門頂桿的兩端為球面體1,球面體之間為頂桿桿身2,所述氣門頂桿兩端的球面體1表面遍布有深度為1.0~0.01mm的凹陷3。
所述的球面體1的表面設有深度為0.5~0.005mm的硬化層4,硬化層4為滲碳層、滲氮層、碳氮共滲層、等離子硬化層中的一種。
本實用新型的內燃發動機氣門頂桿,材料采用中碳鋼45#鋼,通過以下工序制造;1 冷頂鍛;2 車削球面體;3 噴沙(拋丸);4 淬火、調質5 表面處理即滲碳、滲氮、碳氮共滲、等離子硬化中的一種表面處理,在表面形成滲碳層、滲氮層、碳氮共滲層、等離子硬化層中的一種。
權利要求1.一種內燃發動機氣門頂桿,氣門頂桿的兩端為球面體(1),球面體之間為頂桿桿身(2),其特征在于所述氣門頂桿兩端的球面體(1)表面遍布有深度為1.0~0.01mm的凹陷(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燃發動機氣門頂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球面體(1)的表面設有深度為0.5~0.005mm的硬化層(4),硬化層(4)為滲碳層、滲氮層、碳氮共滲層、等離子硬化層中的一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內燃發動機氣門頂桿,氣門頂桿的兩端為球面體(1),球面體之間為頂桿桿身(2),所述氣門頂桿兩端的球面體(1)表面遍布有深度為1.0~0.01mm的凹陷(3)。所述的球面體(1)的表面設有深度為0.5~0.005mm的硬化層(4),硬化層(4)為滲碳層、滲氮層、碳氮共滲層、等離子硬化層中的一種。本實用新型的內燃發動機氣門頂桿,表面布遍有深度為1.0~0.01mm的凹陷,可儲油、自潤滑效果好,保證了發動機的安全運轉,減小了機械噪音,表面具有堅硬硬化層、耐磨性好,使用壽命長。
文檔編號F01L1/14GK2864103SQ20062010994
公開日2007年1月31日 申請日期2006年2月15日 優先權日2006年2月15日
發明者穆國明 申請人:穆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