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柴油機前端皮帶傳動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皮帶傳動裝置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柴油機前端的皮帶傳動裝置。
背景技術:
在柴油機上,前端皮帶布置形式多種多樣,目前多以一組V帶帶動水泵,交流發電機,風扇等部件。一組v帶帶動多個部件,布置繁瑣,安裝不便,很難保證主動輪和從動輪的包角,降低了皮帶傳動的效率。皮帶松了,需要人工張緊,張緊不及時,會影響機器的正常使用。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布置緊湊,安裝方便的柴油機前端皮帶傳動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柴油機前端皮帶傳動裝置,包括水泵帶輪,風扇帶輪,發電機帶輪和曲軸帶輪,所述這些帶輪之間纏繞有傳動帶,所述曲軸帶輪包括曲軸大帶輪和曲軸小帶輪;所述傳動帶包括第一傳動帶和第二傳動帶;所述第一傳動帶纏繞于曲軸大帶輪和發電機帶輪之間,所述第一傳動帶的松邊外側設有第一張緊輪,所述第一傳動帶的緊邊內側設有第一惰輪,所述第一張緊輪安裝于發電機支架,第一惰輪安裝于前懸置支架;所述第二傳動帶纏繞于曲軸小帶輪、水泵帶輪和風扇帶輪之間,所述水泵帶輪位于第二傳動帶的松邊外側,所述第二傳動帶的松邊外側設有第二張緊輪,所述第二傳動帶的松邊內側設有第二惰輪,所述第二張緊輪和第二惰輪安裝于水泵體。
由于所述曲軸帶輪包括曲軸大帶輪和曲軸小帶輪,所述傳動帶包括第一傳動帶和第二傳動帶,曲軸轉動時,曲軸大帶輪可以通過第一傳動帶、發電機帶輪帶動發電機,并通過設置于第一傳動帶的松邊外側的張緊輪和緊邊內側的惰輪張緊皮帶,并保證第一傳動帶在曲軸大帶輪和發電機帶輪的包角。曲軸小帶輪可以通過第二傳動帶、水泵帶輪和風扇帶輪,分別帶動水泵和風扇,所述水泵帶輪位于第二傳動帶的松邊外側,水泵帶輪通過第二傳動帶的外側傳動,所述第二傳動帶的松邊外側設有第二張緊輪,所述第二傳動帶的松邊內側設有第二惰輪,這樣,便于各帶輪的布置,并能增大各帶輪的皮帶包角,提高傳動效率。
作為一種改進,所述第一張緊輪和第二張緊輪均為自動張緊輪。當傳動帶松了時,自動張緊輪對傳動帶實行自動張緊,無需人工調整,保證了機器的正常運轉。
作為另一種改進,所述第一傳動帶是六槽楔帶,第二傳動帶是十槽楔帶。與V帶相比,楔帶的帶體薄,比較柔軟,便于彎折;而且結構緊湊,傳動功率大,適合多帶輪傳動。同時,根據傳遞功率的不同,將第一傳動帶設置成六槽,第二傳動帶設置成十槽,風扇和水泵使用功率大,使用十槽多楔帶;發電機使用功率小,使用六槽多楔帶,傳動帶的功率分配更加合理。
作為同一種發明構思,在柴油機設置空調壓縮機的情況下,將空調壓縮機帶輪設置于第二傳動帶,其它結構,與上述實施例基本相同。
柴油機前端皮帶傳動裝置,包括水泵帶輪,風扇帶輪,發電機帶輪,曲軸帶輪和空調壓縮機帶輪,所述這些帶輪之間纏繞有傳動帶,所述曲軸帶輪包括曲軸大帶輪和曲軸小帶輪;所述傳動帶包括第一傳動帶和第二傳動帶;所述第一傳動帶纏繞于曲軸大帶輪、發電機帶輪和空調壓縮機帶輪之間,所述第一傳動帶的松邊外側設有第一張緊輪,所述第一傳動帶的緊邊外側設有第一惰輪,所述第一張緊輪安裝于發電機支架,第一惰輪安裝于前懸置支架;所述第二傳動帶纏繞于曲軸小帶輪、水泵帶輪和風扇帶輪之間,所述水泵帶輪位于第二傳動帶的松邊外側,所述第二傳動帶的松邊外側設有第二張緊輪,所述第二傳動帶的松邊內側設有第二惰輪,所述第二張緊輪和第二惰輪安裝于水泵體。
曲軸轉動時,曲軸大帶輪可以通過第一傳動帶、發電機帶輪和空調壓縮機帶輪帶動發電機和空調壓縮機工作,并通過設置于第一傳動帶的松邊外側的張緊輪和緊邊外側的惰輪張緊皮帶,并保證第一傳動帶在曲軸大帶輪、發電機帶輪和空調壓縮機帶輪的包角,提高了皮帶的傳動效率,結構緊湊,安裝方便。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正視圖;圖2是第一實施例中自動張緊輪的結構原理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正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第一實施例如
圖1所示,柴油機前端皮帶傳動裝置,包括水泵帶輪3,風扇帶輪4,發電機帶輪6和曲軸帶輪10,所述這些帶輪之間纏繞有傳動帶,所述曲軸帶輪10包括曲軸大帶輪和曲軸小帶輪;所述傳動帶包括第一傳動帶9和第二傳動帶11;所述第一傳動帶9纏繞于曲軸大帶輪和發電機帶6輪之間,所述第一傳動帶9的松邊外側設有第一張緊輪5,所述第一傳動帶9的緊邊內側設有第一惰輪8,所述第一張緊輪5安裝于發電機支架,第一惰輪8安裝于前懸置支架;所述第二傳動帶11纏繞于曲軸小帶輪、水泵帶輪3和風扇帶輪5之間,所述水泵帶輪3位于第二傳動帶11的松邊外側,所述第二傳動帶11的松邊外側設有第二張緊輪1,所述第二傳動帶11的松邊內側設有第二惰輪2,所述第二張緊輪1和第二惰輪2安裝于水泵體。所述第一傳動帶9和第二傳動帶11均為多楔帶。根據傳遞功率的不同,所述第一傳動帶9是六槽楔帶,第二傳動帶11是十槽楔帶。
第一張緊輪5為自動張緊輪,如圖2所示,它包括一個張緊輪本體1a,一個轉軸1c,張緊輪本體1a與轉軸1c之間設有軸承1b。一個固定座1f,固定座1f內設有扭轉彈簧1g,固定座1f與轉軸1c之間設有旋轉臂1d,固定座1f設有一個樞軸,該樞軸固定于汽缸體。在扭轉彈簧1g的作用下,張緊輪本體1a壓在第一傳動帶9的松邊外側,第一傳動帶9時刻受到一個扭轉彈簧1g的壓力,因而可以實現自動張緊。為了實現自動張緊,也可以采用其它結構的自動張緊輪。所述第二張緊輪1與的結構相同,只是,自動張緊輪的樞軸安裝于水泵體。
第二實施例在柴油機設置空調壓縮機的情況下,將空調壓縮機帶輪設置于第二傳動帶,其它結構,與上述實施例基本相同。
如圖3所示,柴油機前端皮帶傳動裝置,包括水泵帶輪3,風扇帶輪4,發電機帶輪6和曲軸帶輪10,所述這些帶輪之間纏繞有傳動帶,所述曲軸帶輪10包括曲軸大帶輪和曲軸小帶輪;所述傳動帶包括第一傳動帶9和第二傳動帶11;所述第一傳動帶9纏繞于曲軸大帶輪、發電機帶輪6和空調壓縮機帶輪7之間,所述第一傳動帶9的松邊外側設有第一張緊輪5,所述第一傳動帶9的緊邊外側設有第一惰輪8,所述第一張緊輪5安裝于發電機支架,第一惰輪8安裝于前懸置支架;所述第二傳動帶11纏繞于曲軸小帶輪、水泵帶輪3和風扇帶輪5之間,所述水泵帶輪3位于第二傳動帶11的松邊外側,所述第二傳動帶11的松邊外側設有第二張緊輪1,所述第二傳動帶11的松邊內側設有第二惰輪2,所述第二張緊輪1和第二惰輪2安裝于水泵體。
權利要求1.柴油機前端皮帶傳動裝置,包括水泵帶輪(3),風扇帶輪(4),發電機帶輪(6)和曲軸帶輪(10),所述這些帶輪之間纏繞有傳動帶,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軸帶輪(10)包括曲軸大帶輪和曲軸小帶輪;所述傳動帶包括第一傳動帶(9)和第二傳動帶(11);所述第一傳動帶(9)纏繞于曲軸大帶輪和發電機帶(6)輪之間,所述第一傳動帶(9)的松邊外側設有第一張緊輪(5),所述第一傳動帶(9)的緊邊內側設有第一惰輪(8),所述第一張緊輪(5)安裝于發電機支架,第一惰輪(8)安裝于前懸置支架;所述第二傳動帶(11)纏繞于曲軸小帶輪、水泵帶輪(3)和風扇帶輪(5)之間,所述水泵帶輪(3)位于第二傳動帶(11)的松邊外側,所述第二傳動帶(11)的松邊外側設有第二張緊輪(1),所述第二傳動帶(11)的松邊內側設有第二惰輪(2),所述第二張緊輪(1)和第二惰輪(2)安裝于水泵體。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機前端皮帶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張緊輪(5)和第二張緊輪(1)均為自動張緊輪。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柴油機前端皮帶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傳動帶(9)和第二傳動帶(11)均為多楔帶。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柴油機前端皮帶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傳動帶(9)是六槽楔帶,第二傳動帶(11)是十槽楔帶。
5.柴油機前端皮帶傳動裝置,包括水泵帶輪(3),風扇帶輪(4),發電機帶輪(6)和曲軸帶輪(10),所述這些帶輪之間纏繞有傳動帶,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軸帶輪(10)包括曲軸大帶輪和曲軸小帶輪;所述傳動帶包括第一傳動帶(9)和第二傳動帶(11);所述第一傳動帶(9)纏繞于曲軸大帶輪、發電機帶輪(6)和空調壓縮機帶輪(7)之間,所述第一傳動帶(9)的松邊外側設有第一張緊輪(5),所述第一傳動帶(9)的緊邊外側設有第一惰輪(8),所述第一張緊輪(5)安裝于發電機支架,第一惰輪(8)安裝于前懸置支架;所述第二傳動帶(11)纏繞于曲軸小帶輪、水泵帶輪(3)和風扇帶輪(5)之間,所述水泵帶輪(3)位于第二傳動帶(11)的松邊外側,所述第二傳動帶(11)的松邊外側設有第二張緊輪(1),所述第二傳動帶(11)的松邊內側設有第二惰輪(2),所述第二張緊輪(1)和第二惰輪(2)安裝于水泵體。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柴油機前端皮帶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張緊輪(5)和第二張緊輪(1)均為自動張緊輪。
7.如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柴油機前端皮帶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傳動帶(9)和第二傳動帶(11)均為多楔帶。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柴油機前端皮帶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傳動帶(9)是六槽楔帶,第二傳動帶(11)是十槽楔帶。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柴油機前端皮帶傳動裝置,其技術要點是,曲軸帶輪設為曲軸大帶輪和曲軸小帶輪,通過第一傳動帶帶動發電機和空調壓縮機工作,通過第二傳動帶帶動水泵和風扇工作,改善了傳動裝置的布局,安裝方便。同時,第一、第二傳動帶的緊邊和松邊分別設置惰輪和自動張緊輪,不僅增大了各帶輪的皮帶包角,提高了傳動效率,同時可以對傳動帶實現自動張緊,無需人工調整,保證了柴油機的正常運轉。
文檔編號F02B67/06GK2903419SQ20062008161
公開日2007年5月23日 申請日期2006年3月7日 優先權日2006年3月7日
發明者吉學之, 李昌信 申請人: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