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徑流式汽輪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汽輪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采用漸縮式噴嘴擴壓膨脹向心噴射產生的沖動力來驅動轉子旋轉的徑流式汽輪機。
背景技術:
現有的已被廣泛應用于工業生產的傳統汽輪機,大多是葉片式汽輪機,包括凝汽式、抽汽凝汽式、背壓式、抽汽背壓式、抽汽式、中間再熱式等,其基本結構大體相同,轉子可分為單級和多級結構,依靠工作介質蒸汽的膨脹做功,包括進汽室、噴嘴組、葉片、葉輪、主軸、定子、排汽室等。在小流量下熱效率較低,結構復雜,葉片加工要求高,加工周期長,成本高,而且操作與維護要求嚴格,由于葉輪與葉片采用裝配式連接,剛性差,運行安全穩定可靠性不高,在實際應用中易發生事故,造成不同程度的經濟損失,甚至發生嚴重的機毀損失。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對現有汽輪機進行改進,提供一種徑流式汽輪機,可以較好的減少工作介質蒸汽在汽輪機通流部分轉換過程中的能量損失、提高效率和運行安全穩定可靠性,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本發明的一種徑流式汽輪機,包括氣缸、定子和轉子,定子和轉子設在氣缸內,其特征在于所述氣缸內設有由氣缸、定子和轉子形成的使蒸汽定向流動的完整的蒸汽流道,依次包括進汽管、進汽室、多個向心能量轉換流道組、至少一個汽流換向流道組和排汽室,其中向心能量轉換流道組的數量為至少兩個,汽流換向流道組的數量比向心能量轉換流道組少一個,且所有向心能量轉換流道組和汽流換向流道組沿轉子的軸向相互交錯排列,進汽室出口和各汽流換向流道組末端均設有多個漸縮式噴嘴。
所述轉子包括主軸和多個設在主軸上的葉輪,葉輪上設有多個能量轉換葉片,相鄰兩個葉輪之間設有定位環,所述定子包括隔板套、多個導流環和級間隔板,隔板套固定在氣缸內,各導流環和級間隔板均安裝在隔板套上,且導流環和向心能量轉換流道組的數量相同,級間隔板的數目和汽流換向流道組相同,兩個相鄰葉輪之間由級間隔板隔離,級間隔板左側端面設有多個離心汽流導向葉片、右側端面設有多個向心噴嘴葉片,兩個相鄰的向心噴嘴葉片和與該級間隔板對應的導流環之間形成漸縮式噴嘴,轉子的葉輪與級間隔板之間設有導流環,導流環與級間隔板之間由圓柱銷連接,最后一個葉輪和排氣室之間還設有一個導流環,該導流環固定在隔板套上。
所述向心能量轉換流道組的流道均由葉輪上兩個相鄰的能量轉換葉片和與該葉輪對應的導流環之間的空間形成,汽流換向流道組的流道均由定子上的導流環兩個相鄰的離心汽流導向葉片、隔板套和與該導流環對應的級間隔板之間的空間形成。
轉子的葉輪上的葉片是呈“L”字形的徑周彎扭葉片,葉片在沿徑向彎曲延伸的同時也沿周向扭曲。由于文字難以很好的描述,請參照各附圖。
同一向心能量轉換流道組的各向心能量轉換流道沿轉子的周向均勻分布,同一汽流換向流道組的各汽流向流道沿轉子的周向均勻分布,各向心能量轉換流道組的容積沿蒸汽的流向依次增大,各汽流換向流道組的容積沿蒸汽的流向依次增大。
各汽流換向流道組的末端互相連通,形成匯合流道,匯合流道出口設有多個漸縮式噴嘴。
根據使用要求不同,上述的轉子上各葉輪可以是等直徑,也可以由高壓至低壓方向依次增大,多級不同直徑的向心級葉輪排列形成圓錐臺狀。
轉子的主軸與各葉輪、定位環之間的連接方式可采用徑向鍵連接,也可由軸向鍵連接。
所述定位環外圓周表面和對應的級間隔板內孔之間設有級間汽封,該級間汽封由多道環形齒片組成。
導流環可以由至少2塊部件組裝而成。
汽缸可以由至少2塊以上汽缸殼體組成。
所述的排汽室設在汽缸后部的下方,根據不同使用要求,可以設為下排汽、左側排汽、右側排汽、上排汽等四種方式。
徑流式汽輪機還包括機座、前軸承箱、盤車裝置、調節控制機構、調節汽閥和后軸承箱,氣缸、前軸承箱、盤車裝置、調節控制機構、后軸承箱和調節汽閥均設在機座上,前軸承箱、調節控制機構和盤車裝置位于氣缸前端,盤車裝置設在前部軸承箱內,并通過牙嵌式離合器來驅動轉子旋轉進行盤車,調節汽閥設在氣缸上端,并且調節汽閥出口連接進汽管,后軸承箱設在氣缸后端。
轉子設有前汽封和后汽封,轉子前端由前軸承箱內的軸承支承,后端由后軸承箱內的軸承支承。
后軸承箱內還設有推力軸承,且推力軸承套設在轉子后端,可以使汽缸、隔板套的膨脹方向與轉子的熱膨脹方向保持同一方向。
汽輪機下方隔板套最低處和汽缸最低處,均設有使機內凝結水排盡的排水接管。
在汽輪機右端后軸承上方設有可供開啟的箱蓋,由緊固件與后汽缸下殼體相連接。
本發明對照現有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內部結構合理,熱量轉換效率高,轉子結構緊湊簡單,重量輕,高速旋轉剛性好,由于各級向心級葉輪上的葉片與葉輪為剛性連接,擁有很好的抗超速、抗振、抗沖擊性能,因此高速運行安全穩定可靠性高,轉子軸向尺寸小,整機外形尺寸小、重量輕,制造簡單方便,原材料耗量少,生產周期短,制造成本低,維護與維修方便,工作介質蒸汽在汽輪機通流部分轉換過程中的能量損失小、效率高,即使遇到超速運行或濕蒸汽時也不會導致葉片斷裂的事故發生。
圖1是本發明優選實施例的縱向剖視圖;圖2是圖1所示優選實施例的汽輪機氣缸部分的縱向剖視圖;圖3是圖2中I處的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2中A-A截面的剖視圖;圖5是圖4中II處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圖6是圖2中B-B截面的剖視圖;圖7是圖6中F-F截面的剖視圖;圖8是圖2中C-C截面的剖視圖;圖9是圖8中III處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圖10是圖2中D-D截面的剖視圖;圖11是圖10中G-G截面的剖視圖;圖12是圖2中E-E截面的剖視圖;圖13是圖12中IV處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圖14是圖1所示優選實施例的轉子部分縱向剖視圖;圖15是圖1所示優選實施例的轉子的局部立體結構示意圖;圖16是圖2中I處汽缸縱向結構剖視圖卸去轉子后;圖17是圖2中I處局部放大后的汽輪機內部蒸汽流動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如圖1-17所示,本優選實施例中的徑流式汽輪機,包括氣缸、定子和轉子。
如圖1-3所示,定子和轉子設在氣缸內,所述氣缸內設有由氣缸、定子和轉子形成的使蒸汽定向流動的完整的蒸汽流道,依次包括進汽管7、進汽室、向心能量轉換流道組、汽流換向流道組和排汽室37,其中向心能量轉換流道組的數量為3個,分別為第一向心能量轉換流道組41、第二向心能量轉換流道組42、第三向心能量轉換流道組43,汽流換向流道組的數量為2個,分別為第一汽流換向流道組35、第二汽流換向流道組36,且所有向心能量轉換流道組和汽流換向流道組沿轉子的軸向相互交錯排列,進汽室出口和各汽流換向流道組末端均設有多個漸縮式噴嘴。
如圖3所示,在進汽室9出口設有第一漸縮式噴嘴28。
如圖3、8、12所示,由于各汽流換向流道組的末端互相連通,形成匯合流道,所以在匯合流道末端設有多個漸縮式噴嘴。第一汽流換向流道組35末端的第一匯合流道44出口設有多個第二漸縮式噴嘴20,第二汽流換向流道組36末端的第二匯合流道45出口設有多個第三漸縮式噴嘴31。各漸縮式噴嘴的數目可以根據需要和實際情況設置。
如圖1、2、4所示,汽缸由4塊汽缸殼體組成,分別是前汽缸上殼體8、前汽缸下殼體24、后汽缸上殼體12和后汽缸下殼體18。本實施例中,由于汽缸是4個組件裝配而成的,為了避免高溫蒸汽對前汽缸上殼體8、前汽缸下殼體24裝配處的影響,避免不安全的因素,進汽室設為兩個,分別是上進汽室9和下進汽室23,上進汽室9和下進汽室23的出口均設有多個第一漸縮式噴嘴28。第一漸縮式噴嘴28的數目可以根據需要和實際情況設置。
如圖14、15所示,所述轉子包括主軸10和3個葉輪,分別為第一葉輪27、第二葉輪26和第三葉輪25,相鄰兩個葉輪之間均設有定位環32,第一葉輪27上設有多個第一能量轉換葉片38,第二葉輪26上設有多個第二能量轉換葉片39,第三葉輪25上設有多個第三能量轉換葉片40。轉子的葉輪上的葉片,包括第一能量轉換葉片38、第二能量轉換葉片39、第三能量轉換葉片40均是徑周彎扭葉片。葉片是呈“L”字形的徑周彎扭葉片,葉片在沿徑向彎曲延伸的同時也沿周向扭曲。由于文字難以很好的描述,請參照各附圖。
如圖1-3所示,所述定子包括隔板套13、2個導流環和2個級間隔板,隔板套13固定在氣缸內,各導流環和級間隔板均安裝在隔板套13上,且導流環和向心能量轉換流道組的數量相同,為3個,分別是第一導流環22、第二導流環21、第三導流環19。級間隔板的數目和汽流換向流道組相同,為2個,分別是第一級間隔板11和第二級間隔板14。
如圖6-13所示,兩個相鄰葉輪之間由級間隔板隔離,級間隔板左側端面設有多個離心汽流導向葉片、右側端面設有多個向心噴嘴葉片,兩個相鄰的向心噴嘴葉片和與該級間隔板對應的導流環之間形成漸縮式噴嘴。第一葉輪27和第二葉輪26之間由第一級間隔板11隔離,第一級間隔板11左側端面設有多個第一離心汽流導向葉片29、右側端面設有多個第一向心噴嘴葉片30,兩個相鄰第一向心噴嘴葉片30和與第一級間隔板11對應的第二導流環21之間形成第二漸縮式噴嘴20,第二葉輪26和第三葉輪25之間由第二級間隔板14隔離,第二級間隔板14左側端面設有多個第二離心汽流導向葉片33、右側端面設有多個第二向心噴嘴葉片34,兩個相鄰第二向心噴嘴葉片34和與第二級間隔板14對應的第三導流環19之間形成第三漸縮式噴嘴31。
如圖3所示,轉子的葉輪與級間隔板之間設有導流環,導流環與級間隔板之間由圓柱銷連接。即第一葉輪27和第一級間隔板11之間設有第一導流環22,第二葉輪26和第二級間隔板14之間設有第二導流環21,此外第三葉輪25和排氣室37之間還設有第三導流環19,第三導流環19固定在隔板套13上。
如圖3、4、8、12所示,各向心能量轉換流道組由葉輪和與該葉輪對應的導流環之間的空間形成,汽流換向流道組由定子上的導流環、隔板套和與該導流環對應的級間隔板之間的空間形成。即第一向心能量轉換流道組41由轉子的第一葉輪27和定子上與第一葉輪27對應的第一導流環22之間的空間形成,第二向心能量轉換流道組42由轉子的第二葉輪26和定子上與第二葉輪26對應的第二導流環21之間的空間形成,第三向心能量轉換流道組43由轉子的第三葉輪25和定子上與第三葉輪25對應的第三導流環19之間的空間形成。第一汽流換向流道組35由定子上的第一導流環22、隔板套13和與第一導流環22對應的第一級間隔板11之間的空間形成,第二汽流換向流道組36由定子上的第二導流環21、隔板套13和與第二導流環21對應的第二級間隔板14之間的空間形成。
進汽管7的出口分別連接上進汽室9和下進汽室23,上進汽室9和下進汽室23的出口分別連接第一向心能量轉換流道組41的入口,第一向心能量轉換流道組41的出口連接第一汽流換向流道組35的入口,第一汽流換向流道組35的出口連接第二向心能量轉換流道組42的入口,第二向心能量轉換流道組42的出口連接第二汽流換向流道組36的入口,第二汽流換向流道組36的出口連接第三向心能量轉換流道組43的入口,第三向心能量轉換流道組43的出口連接排汽室37。
同一向心能量轉換流道組的各向心能量轉換流道沿轉子的周向均勻分布,同一汽流換向流道組的各汽流向流道沿轉子的周向均勻分布,各向心能量轉換流道組的容積沿蒸汽的流向依次增大,各汽流換向流道組的容積沿蒸汽的流向依次增大。
如圖3所示,導流環21由2塊部件組裝而成。
所述各定位環外圓周表面和對應的級間隔板內孔之間均設有級間汽封,該級間汽封由多道環形齒片組成。
轉子上各葉輪直徑相同。
轉子的主軸10與各葉輪、定位環32之間的連接方式均采用徑向鍵連接。
所述的排汽室37設在汽缸后部的下方,設為下排汽方式。
徑流式汽輪機還包括機座、前軸承箱2、盤車裝置3、調節控制機構4、調節汽閥5和后軸承箱16。
如圖1所示,氣缸、前軸承箱2、盤車裝置3、調節控制機構4、后軸承箱16和調節汽閥5均設在機座上,前軸承箱2、調節控制機構4和盤車裝置5位于氣缸前端,盤車裝置5設在前部軸承箱2內,并通過牙嵌式離合器來驅動轉子旋轉進行盤車,調節汽閥5設在氣缸上端,并且調節汽閥5出口連接進汽管7,后軸承箱16設在氣缸后端。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中,機座包括前機座1、后機座17。
如圖1所示,轉子設有前汽封6和后汽封15,轉子前端由前軸承箱2內的軸承支承,后端由后軸承箱16內的軸承支承。
本具體實施方式
的工作過程,即將高壓蒸汽的能量轉換為機械能的過程如下如圖3、17所示,第一級能量轉換過程高壓蒸汽由調節閥5經進汽管7分為上下兩部分進入上進汽室9與下進汽室23,然后分別從各第一漸縮式噴嘴28進口流入(如圖17所示),蒸汽從第一漸縮式噴嘴28進口流到出口處的過程使蒸汽被逐漸擴壓膨脹,擴壓膨脹后的高速蒸汽從出口向心噴射推動轉子旋轉。
由第一漸縮式噴嘴28出口噴射出的高速汽流從第一向心級葉輪27的進口進入第一向心能量轉換流道組41后,蒸汽由第一向心能量轉換流道組41進口向出口流動過程中轉子被沖轉,也是帶有一定反動度下的蒸汽降壓、降焓做功的過程,轉子在向心噴射汽流的沖動下和第一葉輪27內部的膨脹氣流推動下旋轉,做功后的蒸汽從第一向心能量轉換流道組41出口流出,即完成了第一級能量轉換。
第一級做功后的蒸汽流出后,即沿離心方向流動并進入第一汽流換向流道組35,汽流在進口流向出口的過程中使汽流角得到改變,在流出出口做180°轉向進入漸縮式噴嘴進口處,由此完成了第一級做功后的汽流的換向過程,以使第一級做功后的蒸汽熱能再次被利用。
第二級能量轉換過程由第一級做功、換向后的蒸汽進入第二漸縮式噴嘴20后,從進口向出口處流動過程中,蒸汽第二次被擴壓膨脹,擴壓膨脹后的蒸汽從出口第二次作向心噴射沖動轉子旋轉。
由第二漸縮式噴嘴20出口噴射出的高速汽流從第二葉輪26的進口進入第二向心能量轉換流道組42后,蒸汽由進口向出口處流動過程中轉子被沖轉,也是蒸汽第二次帶有一定反動度下的降壓、降焓做功的過程,轉子在向心噴射汽流的沖動下和第二葉輪26內部的膨脹氣流推動下旋轉,做功后的蒸汽從第二向心能量轉換流道組42出口流出,即完成了第二級能量轉換。
第二級做功后的蒸汽從第二向心能量轉換流道組42出口流出后,即由軸向至離心方向流動并進入第二汽流換向流道組36,汽流在進口至出口處的流動過程中使汽流角得到改變,在流出出口做180°轉向進入第三漸縮式噴嘴31進口處,由此完成了第二級做功后的汽流從軸向到離心再到下一級向心的換向過程,以使第二級做功后的蒸汽熱能再次得到利用。
第三級能量轉換過程由第二級做功、換向后的蒸汽進入第三漸縮式噴嘴31后,從進口向出口處流動過程中,蒸汽第三次被擴壓膨脹,擴壓膨脹后的蒸汽從出口第三次作向心噴射沖動轉子旋轉。
由第三漸縮式噴嘴31出口噴射出的高速汽流進入第三葉輪25的第三向心能量轉換流道組43后,蒸汽由進口向出口處流動過程中轉子被沖轉,也是蒸汽第三次帶有一定反動度下的降壓、降焓做功的過程,轉子在向心噴射汽流的沖動下和第三葉輪25內部的膨脹氣流推動下旋轉,做功后的蒸汽從第三向心能量轉換流道組43出口流出進入排汽室37后,即完成了第三級能量轉換過程。
綜上所述,高壓蒸汽在上進汽室9、下進汽室23內經過第一級、第二級、第三級的連續能量轉換后,完全膨脹做功后的低壓蒸汽從后汽缸下殼體下方的排汽口送至凝汽設備進行處理或者是送往其他熱用戶供余熱利用。
權利要求
1.一種徑流式汽輪機,包括氣缸、定子和轉子,定子和轉子設在氣缸內,其特征在于所述氣缸內設有由氣缸、定子和轉子形成的使蒸汽定向流動的完整的蒸汽流道,依次包括進汽管、進汽室、多個向心能量轉換流道組、至少一個汽流換向流道組和排汽室,其中向心能量轉換流道組的數量為至少兩個,汽流換向流道組的數量比向心能量轉換流道組少一個,且所有向心能量轉換流道組和汽流換向流道組沿轉子的軸向相互交錯排列,進汽室出口和各汽流換向流道組末端均設有多個漸縮式噴嘴。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徑流式汽輪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子包括主軸和多個設在主軸上的葉輪,葉輪上設有多個能量轉換葉片,相鄰兩個葉輪之間設有定位環,所述定子包括隔板套、多個導流環和級間隔板,隔板套固定在氣缸內,各導流環和級間隔板均安裝在隔板套上,且導流環和向心能量轉換流道組的數量相同,級間隔板的數目和汽流換向流道組相同,兩個相鄰葉輪之間由級間隔板隔離,級間隔板左側端面設有多個離心汽流導向葉片、右側端面設有多個向心噴嘴葉片,兩個相鄰的向心噴嘴葉片和與該級間隔板對應的導流環之間形成漸縮式噴嘴,轉子的葉輪與級間隔板之間設有導流環,導流環與級間隔板之間由圓柱銷連接,最后一個葉輪和排氣室之間還設有一個導流環,該導流環固定在隔板套上。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徑流式汽輪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向心能量轉換流道組的流道均由葉輪上兩個相鄰的能量轉換葉片和與該葉輪對應的導流環之間的空間形成,汽流換向流道組的流道均由定子上的導流環兩個相鄰的離心汽流導向葉片、隔板套和與該導流環對應的級間隔板之間的空間形成。
4.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種徑流式汽輪機,其特征在于轉子的葉輪上的葉片是呈“L”字形的徑周彎扭葉片,葉片在沿徑向彎曲延伸的同時也沿周向扭曲。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徑流式汽輪機,其特征在于同一向心能量轉換流道組的各向心能量轉換流道沿轉子的周向均勻分布,同一汽流換向流道組的各汽流向流道沿轉子的周向均勻分布,各向心能量轉換流道組的容積沿蒸汽的流向依次增大,各汽流換向流道組的容積沿蒸汽的流向依次增大。
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徑流式汽輪機,其特征在于各汽流換向流道組的末端互相連通,形成匯合流道,匯合流道出口設有多個漸縮式噴嘴。
7.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徑流式汽輪機,其特征在于轉子上各葉輪直徑相同;或由高壓至低壓方向依次增大,多級不同直徑的向心級葉輪排列形成圓錐臺狀。
8.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徑流式汽輪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子的主軸與各葉輪、定位環之間的連接方式采用徑向鍵連接,或由軸向鍵連接,定位環外圓周表面和對應的級間隔板內孔之間設有級間汽封,該級間汽封由多道環形齒片組成。
9.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徑流式汽輪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環由至少2塊部件組裝而成,汽缸由至少2塊以上汽缸殼體組成。
10.如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種徑流式汽輪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徑流式汽輪機還包括機座、前軸承箱、盤車裝置、調節控制機構、調節汽閥和后軸承箱,氣缸、前軸承箱、盤車裝置、調節控制機構、后軸承箱和調節汽閥均設在機座上,前軸承箱、調節控制機構和盤車裝置位于氣缸前端,盤車裝置設在前部軸承箱內,并通過牙嵌式離合器來驅動轉子旋轉進行盤車,調節汽閥設在氣缸上端,并且調節汽閥出口連接進汽管,后軸承箱設在氣缸后端,轉子設有前汽封和后汽封,轉子前端由前軸承箱內的軸承支承,后端由后軸承箱內的軸承支承。
全文摘要
一種徑流式汽輪機,包括氣缸、定子和轉子,定子和轉子設在氣缸內,其特征在于所述氣缸內設有由氣缸、定子和轉子形成的使蒸汽定向流動的完整的蒸汽流道,依次包括進汽管、進汽室、多個向心能量轉換流道組、至少一個汽流換向流道組和排汽室,其中向心能量轉換流道組的數量為至少兩個,汽流換向流道組的數量比向心能量轉換流道組少一個,且所有向心能量轉換流道組和汽流換向流道組沿轉子的軸向相互交錯排列,進汽室出口和各汽流換向流道組末端均設有多個漸縮式噴嘴。本發明對照現有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內部結構合理,熱量轉換效率高,轉子結構緊湊簡單,重量輕,高速旋轉剛性好,擁有很好的抗超速、抗振、抗沖擊性能。
文檔編號F01D1/06GK1743645SQ20051010013
公開日2006年3月8日 申請日期2005年9月28日 優先權日2005年9月28日
發明者程建平, 鄭群 申請人:黃少斌, 張坤城, 程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