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減小進氣阻力的配氣機構極其實現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內燃機的配氣機構,特別涉及一種減小進氣阻力的配氣機構極其實現方法。
背景技術:
國際申請PCT/CN2003/001022(2004年6月17日國際公布)的配氣機構無疑是一種理想的配氣機構。但在現有內燃機的改造時,由于需要對氣缸蓋和配氣凸輪進行改動,給其實施帶來一定難度,所以一時還難于被人們實施受益。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減小進氣阻力的配氣機構極其實現方法。
減小進氣阻力配氣機構的實現方法是使排氣門在進、排氣期間始終開啟著,而進氣門只在進氣和掃氣時開啟,在排氣或排氣和掃氣結束后,利用所有的氣門口(進氣門口和排氣門口)進行進氣,達到減小進氣阻力的目的。
減小進氣阻力的配氣機構為以使在進、排氣期間排氣門始終開啟的配氣凸輪驅動排氣門,或利用壓蓋機構使排氣門在進、排氣期間始終開啟著,并在氣缸蓋上裝置分配閥與排氣道相通,分配閥的另兩個開口分別與排氣管和進氣管相通。
本發明不對氣缸蓋的結構進行改變,易于現有內燃機的改造。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圖1是本發明配氣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配氣凸輪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壓蓋機構結構示意圖;圖4是具有止回閥的進氣管結構示意圖;圖5是具有絕熱層或絕熱管的氣缸蓋構造示意圖。
圖中,1.進氣門口,2.進氣門,3.配氣凸輪,4.排氣門,5.排氣門口,6.排氣道,7.進氣管,8.閥片,9.分配閥,10.彈簧,11.排氣管,12.凸起部分,13.進氣壓蓋,14.排氣壓蓋,15.止回閥,16.絕熱層或絕熱管。
具體實施例方式
結合圖1-3所示對本發明配氣機構進行說明;以使在進、排氣期間排氣門(4)始終開啟的配氣凸輪(5)驅動排氣門(4),或利用壓蓋機構使排氣門(6)在進、排氣期間始終開啟著,并在氣缸蓋上裝置分配閥(9)與排氣道(6)相通,分配閥(9)的另兩個開口分別與排氣管(11)和進氣管(7)相通。
工作時,配氣凸輪(3)驅動排氣門(4)開啟,在廢氣壓力作用下,閥片(8)壓縮彈簧(10)并將排氣管(11)開啟、進氣管(7)關閉,廢氣從排氣管(11)排出;排氣接近結束,進氣門(2)開啟,空氣隨同廢氣排出進行掃氣;掃氣結束,在彈簧(10)壓力和氣缸內負氣壓力作用下,閥片(8)將排氣管(11)關閉、進氣管(7)開啟,在氣缸內負氣壓力作用下,通過進氣門口(1)和排氣門口(5)吸入氣體(空氣或可燃混合氣或可燃氣體)。進氣結束,進氣門(2)和排氣門(4)關閉。
本發明驅動排氣門的配氣凸輪(3)凸起部分(12)較寬,當配氣凸輪(3)的正時齒輪與曲軸的正時齒輪的齒數比為2∶1,凸起部分(12)所對凸輪(3)轉角大于45°,如圖2所示。
所述壓蓋機構如圖3所示,其工作過程是進氣門(2)開啟時,進氣壓蓋(13)壓住排氣壓蓋(14)不讓排氣門(4)關閉,達到了在進、排氣期間使排氣門(4)始終開啟目的。
為防止排氣開始時,即閥片將排氣管開啟、進氣管關閉的過程中,廢氣流入進氣管(7),在進氣管(7)內裝置有止回閥(13),如圖4所示。排氣時,在廢氣壓力作用下,止回閥(13)關閉,廢氣不能進入到進氣管(7)中。進氣時,在氣缸內負氣壓力作用下,止回閥(13)開啟,不影響進氣的進行。
為了不使通過的進氣溫度太高,排氣道(6)或排氣道(6)和分配閥(9)內涂有絕熱層(14),如圖5所示。絕熱層(14)導熱系數和比熱都較小,絕熱層(14)也可以作成管狀,稱為絕熱管(14)。
權利要求
1.一種減小進氣阻力的配氣機構的實現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排氣門在進、排氣期間始終開啟著,而進氣門只在進氣和掃氣時開啟,在排氣或排氣和掃氣結束后,利用所有的氣門口進行進氣。
2.一種減小進氣阻力的配氣機構,它包括氣門、氣缸蓋、配氣凸輪、進氣門口等,其特征在于以使在進、排氣期間排氣門(5)始終開啟的配氣凸輪(5)驅動排氣門95),或利用壓蓋機構使排氣門(6)在進、排氣期間始終開啟著,并在氣缸蓋上裝置分配閥(9)與排氣道(6)相通,分配閥(9)的另兩個開口分別與排氣管(11)和進氣管(7)相通。
3.根據權利要求2所途的一種減小進氣阻力的配氣機構,其特征在于進氣管(7)內裝置有止回閥(13)。
4.根據權利要求2所途的一種減小進氣阻力的配氣機構,其特征在于排氣道(6)或排氣道(6)和分配閥(9)內涂有絕熱層(14)或裝置有絕熱管(14)。
全文摘要
一種減小進氣阻力的配氣機構極其實現方法。其實現方法使排氣門在進、排氣期間始終開啟著,而進氣門只在進氣和掃氣時開啟,在排氣或排氣和掃氣結束后,利用所有的氣門口進行進氣,達到減小進氣阻力的目的。減小進氣阻力的配氣機構為以使在進、排氣期間排氣門始終開啟的配氣凸輪驅動排氣門,并在氣缸蓋上裝置分配閥與排氣道相通,分配閥的另兩個開口分別與排氣管和進氣管相通。
文檔編號F02D9/00GK1661203SQ20041010426
公開日2005年8月31日 申請日期2004年12月18日 優先權日2004年12月18日
發明者王洪澤 申請人:王洪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