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聯合收割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聯合收割機。
背景技術:
已往,聯合收割機的一個形態,是通過防塵部把冷卻用的外氣取入發動機室內。
即,防塵部,在發動機室的上方開設外氣取入口,將該外氣取入口和發動機室內通過導風路連通,并且,在外氣取入口張設穿孔金屬板或網眼體等的防塵用網體。
由發動機室內的發動機使冷卻風扇旋轉,將冷卻用的外氣從外氣取入口通過導風路取入發動機室內,將散熱器、油冷卻器等的熱交換器冷卻。
這時,外氣中所含的塵埃被防塵用網體除去。
另外,聯合收割機的一形態中,在發動機室的后方配設著谷粒儲存用的上部槽,該上部槽與設在機身架上的支承部件連接,由該支承部件支承著。
但是,對于上述的聯合收割機,外氣取入口通常只開設在導風路的上部,整體吸氣面積小,所以,冷卻風的風速大,塵埃被推入防塵用網體,容易堵塞。
而且,該防塵用網體的維護比較麻煩。
另外,由于要另外地設置用于支承上部槽的支承部件,所以,安裝該支承部件也需要人力和費用。
發明內容
為此,本發明提供的聯合收割機,通過防塵部將冷卻用的外氣取入發動機室內,防塵部備有旋風形成體和導風路形成體;旋風形成體取入外氣并形成旋風,從外氣中除塵;導風路形成體形成用于把在旋風形成體內已除塵的旋風導入發動機室內的導風路。
另外,本發明還有以下特征。
(2)在將旋風形成體與導風路形成體連通的連通口部,張設防塵用網體,在該防塵用網體的內側方,配置將導風路形成體與發動機室連通的導風取入口部,并且,該導風取入口和上述防塵用網體,夾著導風路地、在內外側相互重合的面積盡可能大地配置著。
(3)在將旋風形成體與導風路形成體連通的連通口部,張設防塵用網體,將油冷卻器以面對該防塵用網體的下部的狀態,配設在導風路形成體內。
(4)本發明的聯合收割機,在發動機室的后方,配設谷粒儲存用的上部槽,其特征在于,把吸氣路徑形成體與配設在發動機內的發動機的吸氣口連通地連接,在該吸氣路徑形成體上設置吸氣消音器,將上述上部槽連接在該吸氣消音器上。
圖1是本發明之聯合收割機的左側面圖。
圖2是該聯合收割機的右側面圖。
圖3是分選部的側面圖。
圖4是分選體的前部的平面說明圖。
圖5是排草移送部的平面說明圖。
圖6是原動機部的側面圖。
圖7是該原動機部的平面圖。
圖8是防塵部的側面圖。
圖9是將旋風形成體開放時的側面圖。
圖10是防塵部的斷面正面圖。
圖11是該防塵部的斷面平面圖。
圖12是動力傳遞說明圖。
圖13是擺動分選部驅動機構的前半部的側面圖。
圖14是傳動箱的斷面平面圖。
圖15是張緊離合器機構的說明圖。
圖16是該張緊離合器機構的局部剖切平面圖。
圖17是風車控制機構的說明圖。
圖18是另一個風車控制機構的說明圖。
圖19是浮動輪張緊體的局部剖切側面圖。
圖20是該浮動輪張緊體的斷面平面說明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和圖2所示的A,是本發明的聯合收割機。該聯合收割機A中,車身架2設在左右一對履帶式行走部1、1上,在該車身架2的左側前端部,通過收割架3安裝著可自由升降的收割部4和運送部5。在該車身架2上的左側前部,配設著谷稈移送部6、脫粒部7和分選部8,在后部配設著排草處理部9,在車身架2的右側前部,配設著駕駛部10,在其后方位置,配設著原動機部11和防塵部12,在它們的后方位置,配設著谷粒儲存部13。
這樣,由收割部4收割谷稈,由運送部5把收割的谷稈運送到后上方的谷稈移送部6,將谷稈交給該谷稈移送部6,由該谷稈移送部6夾住谷稈的根部附近,在把穗插入脫粒部7內的狀態,將谷稈移送到后方。
這時,谷稈的穗被脫粒部7脫粒,并且,脫粒后的谷粒被分選部8分選,只有精粒被運送到谷粒儲存部13儲存。
脫粒后的谷稈,作為排草被運送到排草處理部9,在該排草處理部9被切斷排出。
對于脫粒部7,如圖1~圖3所示,脫粒滾筒21配置在脫粒室20內,在脫粒滾筒21的正下方位置,張設著蜷曲網22,在脫粒滾筒21的右側后方位置,配設著處理筒23。
分選部8,如圖1~圖3所示,在設在上述脫粒部7的脫粒滾筒21和處理筒23的下方位置,配置著可前后自由擺動的分選體24,分選體24接受由上述脫粒滾筒21和處理筒23脫粒后供給來的脫粒物,將該脫粒物分選為回收用的一次分選物和再次分選用的二次分選物。
如圖3所示,分選體24在分選框體25的前部,呈臺階形狀地配設著前側進料盤26和后側進料盤27,在該后側進料盤27的后方位置,配設著穎殼篩28,在該穎殼篩28的后方位置,配設著逐稿器29,在下方位置,配設著谷粒篩(圖未示)。
另外,在前側進料盤26的下方位置,配設著作為副風扇的第2風車30,該第2風車30使分選風作用到前、后側進料盤26、27的臺階h之間。在后側進料盤27的下方位置,配設著作為主風扇的第1風車31,使分選風作用到位于后側進料盤27后方的分選體24的后部。
而且,在上述穎殼篩28的下方位置,配設著朝左右方向延伸的、接受一次分選物的一次分選物溜槽32。該一次分選物溜槽32內的一次分選物,由一次分選物回收體33回收后,運送到谷粒儲存部13。
另外,在上述逐稿器28的下方位置,配設著朝左右方向延伸的、接受二次分選物的二次分選物溜槽34。該二次分選物溜槽34內的二次分選物,由二次分選物返還體35回收后,返還到前側進料盤26上,由分選體24再次分選。
即,二次分選物返還體35的前端部35a,如圖4也示出的那樣,與開設在脫粒室20的右側壁20a上的連通口(圖未示)連通地連接,通過該連通口,把二次分選物B放出、落下返還到前側進料盤26上。36是導引片,由該導引片36把返還的二次分選物B導引、移送到中央側。a是二次分選物B的返還方向,b是二次分選物B的放出方向,c是二次分選物B的移送、導引方向。
這樣,由于使二次分選物返還到前側進料盤26上,進行再次分選,所以,在該前側進料盤26上,將作為二次分選物的谷粒和塵埃分散,另外,將它們落下到后側進料盤27上時,使來自第2風車30的分選風作用到前、后側進料盤26、27的臺階h間,這樣,可切實地分選谷粒和塵埃,提高分選性能。結果,可以提高一次分選物的回收率。
排草處理部9,如圖1和圖5所示,備有排草移送體40和排草切刀41。排草移送體40把由谷稈移送部6運送到后方來的谷稈作為排草W接受,將其漸漸移送到中央側。排草切刀41把該排草移送體40移送來的排草W切斷。
排草移送體40,如圖17也示出的那樣,備有排草移送鏈42和夾持桿43。排草移送鏈42的始端側配置在左側部,終端側配置在中央部。夾持桿43在排草移送鏈42的下方,沿移送方向延伸并與排草移送鏈42相向地配置著。該夾持桿43,通過彈性體45、45被朝上下方向延伸的前后一對支承片44、44朝上方彈性推壓地支承著。
另外,如圖1和圖5所示,在排草處理部9的左側后部,設有連接體46,該連接體46的中途部朝后方彎曲成凸狀,這樣,形成了前方開口的排草非干擾空間S。
這樣,如圖5所示,由排草移送體40移送來的排草W的根部,通過連接體46的排草非干擾空間S內,不會出現排草W的根部與該連接體46干擾、該排草W的移送姿勢紊亂的問題。
駕駛部10,如圖1和圖2所示,在前部操作立柱50上,立設著轉向桿51。在該轉向桿51的后方位置,配置著駕駛座52。在該駕駛座52的左側方位置,配設著側部操作柱49,在該側部操作柱49上設有離合器操縱桿53等。
對于原動機部11,如圖6和圖7所示,發動機室54形成在上述駕駛座52的下方,發動機E配置在發動機室54內。吸氣路徑形成體55與該發動機E的吸氣口部64連通地連接,把通過該吸氣路徑形成體55取入的外氣,供發動機E燃燒使用。另一方面,排氣路徑形成體56與該發動機E的排氣口部65連通地連接,通過該排氣路徑形成體56排出排氣。
吸氣路徑形成體55,如圖6和圖7所示,在發動機室54的后部,通過吸氣消音器支承體57支承著形成為箱形的吸氣消音器58,預清機59連通地連設在吸氣消音器58的頂部,在該吸氣消音器58的底部,連通地連接著空氣濾清器60,在該空氣濾清器60與發動機E的吸氣口部64之間,夾設著吸氣配管61。
這樣,由于在與發動機E的吸氣口部64連通地連接著的吸氣路徑形成體55上,設置了吸氣消音器58,所以,可防止外氣吸入吸氣路徑形成體55時產生噪音,可提高作業者的作業環境。結果,可以減輕作業者的精神疲勞,提高作業效率。
而且,在吸氣消音器58的后壁58a上,用連接螺栓63連接著后述谷粒儲存部13的上部槽62的前壁62a。
這樣,由于把上部槽62連接在吸氣消音器58上,所以,可以使該吸氣消音器58兼有作為上部槽62的支承部件的功能,不必另外地設置支承部件,可降低制造成本。
排氣路徑形成體56,如圖6所示,在發動機E的排氣口部65連接著排氣管66的基端部,使該排氣管66的前端開口部66a伸到位于后述谷粒儲存部13的下方的車身架2部分的下方而開口,在該排氣管66的中途部設有排氣消音器67,該排氣消音器67配置在吸入口68的附近(本實施形態中是右側下方位置),該吸入口68形成在第2風車30的右側部。
這樣,由于把排氣消音器67配置在第2風車30的吸入口68的附近,所以,通過排氣管66排出的排氣的熱,將排氣消音器67加熱,該排氣消音器67向周圍散熱,可使第2風車30的吸入口68附近的環境溫度上升。
結果,第2風車30直接吸入被排氣消音器67加溫了的外氣,可以使溫度高的分選風作用在脫粒物上,所以,該脫粒物即使沾有一些濕氣,分選風也能將濕氣去除,將附著在谷粒上的塵埃吹掉,提高風選效率。
另外,不需要用于導引發動機E的排氣的導板,構造簡單,降低成本。
如圖10和圖11所示,在發動機E的右側附近位置,配置著散熱器70,該散熱器70配置在前、后部支柱71、72之間,該前、后部支柱71、72配置在發動機室54的右側,散熱器70盡可能地接近后述的防塵部12。73、74是散熱器連接配管。
這樣,由于把散熱器70配置在前、后部支柱71、72之間,所以,可以接近配置在發動機室54右側外方的防塵部12,可以使發動機室54小型化,使機身的左右寬度縮短。
另外,在散熱器70的內側方,配置著與發動機E聯動地連接的冷卻風扇75,借助與發動機E聯動地轉動的冷卻風扇75,通過后述的防塵部12吸引外氣,可以用被該防塵部12除塵后的外氣冷卻散熱器70。
防塵部12,如圖8至圖11所示,備有旋風形成體80、導風路形成體82和支承體83。旋風形成體80取入外氣,形成旋風,從而從外氣中除塵。導風路形成體,形成把在旋風形成體80內已除塵的旋風導入到發動機室54內的導風路81。支承體83從下方支承導風路形成體82。
支承體83形成為沿前后方向的橫長箱形,固設在車身架2上,在該支承體83的頂部83a上載設著導風路形成體82。
導風路形成體82,形成為左右寬度小的扁平箱形,其頂壁部82a形成為朝上方凸的圓弧形,在面對散熱器70的內側壁部82b的下半部,形成了內側連通口部84,在外側壁部82c上形成了大體縱長橢圓形的外側連通口部85,在該外側連通口部85上張設了穿孔金屬板等的防塵用網體86。
而且,使油冷卻器87位于導風路81內地將其安裝在內側連通口部84,并且,將該油冷卻器87配置成面對上述防塵用網體86的下部的狀態。88是安裝托架。
另外,在防塵用網體86的外表面中央部,通過支承板體89朝著外側方突設著轉動支軸90,在該轉動支軸90上,通過轂部91安裝著可自由轉動的風扇92,該轉動風扇92,借助由上述冷卻風扇75吸引的風轉動,促進旋風的形成,同時,也具有將附著在防塵用網體86上的塵埃等刮落的功能。
旋風形成體80,在拱形的內側框形成片93、和環形的外側框形成片94之間的前、側部和上部,以一定的間隔并且具有一定傾斜角度地夾設著多個旋風形成用風扇95。
在外側框形成片94上,形成了縱長橢圓形開口部96,在該開口部96上張設了防塵用網體97。
而且,內側框形成片93的后端緣部,通過樞支體98可開閉自由地樞軸支承在導風路形成體82的后端緣部,在內側框形成片93的前端緣部,安裝著接合片99、99,在導風路形成體82的前端緣部,設有接合·連接片100、100。
這樣,通過將接合·連接片100、100接合、連接在接合片99、99上,可以將旋風形成體80固定成閉塞狀態(在內外側與導風路形成體82重合的狀態)。另一方面,通過解除接合·連接片100、100與接合片99、99的接合、連接,可以使旋風形成體80成為開放狀態(與導風路形成體82前后并排的狀態)。
在散熱器70面對著的發動機室54的外側壁上,配置將導風路形成體82與發動機室54連通的導風取入口部101,該導風取入口部101和上述防塵用網體86,夾著導風路81、在內外側相互重合的面積盡可能大地配置著。
即,圖10中,W1是設在旋風形成體80的外側框形成片94上的防塵用網體97的上下寬度;W2是設在導風路形成體82的外側壁部82c上的防塵用網體86的上下寬度;W3是導風取入口部101的上下寬度;W4是防塵用網體86的上下寬度W2與導風取入口101的上下寬度W3的重合寬度,該重合寬度W4盡可能大地形成。
這樣,上述冷卻風扇75轉動時,將外氣沿著旋風形成體80的防塵用網體97→導風路形成體82的防塵用網體86→導風路81→導風取入口101→發動機室54內的路徑導入,散熱器70被冷卻。
這時,在旋風形成體80中,外氣也從相鄰的旋風形成用風扇95、95之間被取入,并且,轉動風扇92轉動,在旋風形成體80內形成了旋渦狀的旋風,借助該旋風,比重較大的大粒塵埃在離心力作用下可以有效地先從外氣中分離、除去(除塵)。
因此,可以只使清潔的外氣通過防塵用網體86流入導風路81,再通過該導風路81導入發動機室54內,從而可以防止防塵用網體86堵塞。
結果,防塵用網體86的維護比較容易,由于該防塵用網體不必清掃,可以延長連續作業時間。
而且,由于將油冷卻器87以面對防塵用網體86下部的狀態配設在導風路形成體82內,所以,借助油冷卻器87的配設,可以降低旋風風速增高的、防塵用網體86下部的風速,可以減少附著在該防塵用網體86下部的塵埃。
因此,就這一點而言,由于防塵用網體86不必清掃,也能延長連續作業時間。
另外,由于導風取入口部101和上述防塵用網體86,是夾著導風路81、在內外側的相互重合面積盡可能大地配置著,所以,把在旋風形成體80內被清潔后的外氣,沿著防塵用網體86→導風路81→導風取入口部101→發動機室54的路徑,象風一樣地取入時,可減低導風路81內的風的壓力損失,可以順利地將風取入發動機室54內。
結果,可以縮窄導風路81的風路寬度W5,可以縮窄防塵部12的寬度,另外,可以縮短機身的左右寬度。
谷粒儲存部13,如圖2和圖6所示,備有上部槽62和分別在該上部槽62的前后部垂設的溜槽102、102。
如前所述,上部槽62的前壁62a,用連接螺栓63連接在吸氣消音器58的后壁58a上。
下面,參照圖12至圖16,說明本機的動力傳遞構造。
即,如圖12所示,在發動機E的輸出軸110與變速箱部111的輸入軸112之間,夾設著變速聯動機構113。在設在該變速箱部111上的驅動軸114上,聯動地連接著行走部1、1的驅動輪1a、1a,并且,將該變速箱部111的輸出軸115與收割部4和運送部5的輸入軸(圖未示)聯動地連接。
在發動機E的輸出軸110與傳動箱116的輸入軸117之間,夾設各作業部聯動機構118。在該傳動箱116的第1輸出軸119上,聯動地連接脫粒部驅動機構120。在傳動箱116的第2輸出軸121上,聯動地連接分選部驅動機構122。
傳動箱116,如圖13和圖14所示,由中央部的齒輪箱123、和從該齒輪箱123的左右側部分別朝左右外側方延伸的軸箱124、125沿左右方向延伸地形成,配設在第2風車30的下方。
這樣,由于把沿左右方向延伸地形成的傳動箱116配設在第2風車30的下方,所以,可以有效地利用該第2風車30下方的死角,并且,由于把脫粒部驅動機構120和分選部驅動機構122聯動地連接在該傳動箱116上,所以,可以整齊地配置該脫粒部驅動機構120和分選部驅動機構122,可以容易地進行它們的維護等。
下面,具體地說明傳動箱116。在右側的軸箱125內設置著軸線朝向左右方向的輸入軸126。在齒輪箱123內,設置著軸線朝向左右方向的中間軸127。使設在該中間軸127右側端部的輸入齒輪128與設在上述輸入軸126左側端部的輸出齒輪129嚙合。
在齒輪箱123內,設置著軸線朝向前后方向的上述第1輸出軸119。使設在該第1輸出軸119基端部的輸入齒輪130與設在中間軸127中間部的輸出齒輪131嚙合,并且使第1輸出軸119的前端部132向前方伸出。
另外,在左側的軸箱124內,設有軸線朝向左右方向的上述第2輸出軸121,使設在該第2輸出軸121右側端部的輸入齒輪133與設在上述中間軸127左側端部的輸出齒輪134嚙合。各作業部聯動機構118,在發動機E的輸出軸110和傳動箱116的輸入軸126之間,通過皮帶輪135、136卷繞著傳動皮帶137,在該傳動皮帶137與上述離合器操縱桿53之間夾設著張緊離合器機構138。
對于張緊離合器機構138,如圖15所示,張力臂141的基端部通過軸線朝向左右方向的臂支軸140樞軸支承在發動機室54的內側壁139上,在該張力臂141的前端部,通過軸線朝向左右方向的輥支軸142安裝著張緊輥143,使該張緊輥143與張力臂141的轉動動作聯動,能從下方與傳動皮帶137的下側轉動側部接觸和分離。
在設在車身架2上的支承機框體144上,樞軸支承著可自由轉動的中間桿體145,在該中間桿體145和與離合器操縱桿53聯動地連接著作動桿體146之間,夾設著連桿147和轉動桿體148。在中間桿體145與上述輥支軸142之間,夾設著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連接桿149。150是離合器操縱桿支軸。
這樣,由于將連接桿149直接連接在輥支軸142上,所以可以用雙支承狀態支承張緊輥143,張力臂141和輥支軸142的剛性不需要像懸臂支承時那么大,可以使它們輕量化和小型化,可以減低成本。
如圖12所示,脫粒部驅動機構120驅動脫粒部7的脫粒滾筒21和處理筒23,還驅動排草移送鏈42。
如圖12所示,分選部驅動機構122驅動分選部8的分選體24、第2風車30、第1風車31、一次分選物回收體33、二次分選物返還體35,還驅動谷稈移送部6、排草切刀。
即,在設于傳動箱116的左側的軸箱124內的第2輸出軸121左側端部155,安裝著輸出皮帶輪156,在該輸出皮帶輪156、安裝在軸線方向朝向左右方向的第2風車支軸157左側端部的第2風車輸入皮帶輪158、安裝在軸線朝向左右方向的第1風車支軸159左側端部的第1風車輸入皮帶輪160、安裝在軸線朝向左右方向的一次回收體支軸161左側端部的一次回收體輸入皮帶輪162之間,卷繞著第1傳動皮帶163。164、165是第1、第2張緊皮帶輪,166是張力臂,167是張緊彈簧,168是輔助皮帶輪。
二次分選物返還體35、分選體24、谷稈移送部6及排草切刀41的各輸入皮帶輪,通過第2、第3傳動皮帶170、171與安裝在一次回收體支軸161左側端部的一次回收體輸出皮帶輪169聯動地連接著。
圖17是另一實施形態的、設在分選部驅動機構122上的風車風量控制機構175的說明圖。該風車風量控制機構175,能根據排草移動體44中有無排草,自動地控制第2風車30和第1風車31的轉速。
即,在安裝于第2輸出軸121左側端部155的輸出皮帶輪156、安裝在第2風車支軸157左側端部的第2風車輸入皮帶輪158、安裝在第1風車支軸159左側端部的第1風車輸入皮帶輪160之間,卷繞著聯動皮帶176,張緊輥178通過張力臂177能與輸出皮帶輪156和第2輸出皮帶輪158之間的聯動皮帶176的部分接觸和分離。179是將張緊輥178朝著推壓聯動皮帶176的方向推壓的張拉彈簧。
在張力臂177與上述排草移送體40的前部支承片44之間,夾設著聯動機構180。該聯動機構180連接著內繩182的一端,該內繩182在張力臂177中途部形成推拉繩181的一部分。在上述前部的支承片44的附近,配置著臂支軸183,在該臂支軸183上,通過轂部184突設著推拉臂185,在該推拉臂185的前端部,連接著上述內繩182的另一端,并且,在上述轂部184突設著聯動臂186,使形成在該聯動臂186前端部的長孔187與突設在上述支承片44下端部的接合銷188接合。
張緊臂177的基端部通過轂部190安裝在臂支軸191上,在該轂部190上,連設著用于調節張緊臂177的初始設定位置的調節用桿192的基端部,使設在該調節用桿192中途部的接合片193與從車身架2立設的定位片194的所需部位適當地接合,調節張緊臂177的初始設定位置,可以調節由安裝在該張緊臂177前端部的張緊輥178張緊的、聯動皮帶176的張力。
本實施形態中,輸出皮帶輪156使用拼合皮帶輪,皮帶輪的直徑與張緊輥178對聯動皮帶176的推壓力的變化聯動地變化。
即,如圖17所示,排草移送體40中,當排草W被運入到排草移送鏈42與夾持桿43之間時,夾持桿43抵抗彈性體45、45的彈力被壓向下方,聯動臂186和推拉臂185通過轂部184一體地以臂支軸183為中心順時針方向轉動,張力臂177通過內繩182抵抗張拉彈簧179的張拉力反時針方向轉動,安裝在該張力臂177前端部的張緊輥178,朝著使聯動皮帶176的張緊力松弛的方向移動,所以,輸出皮帶輪156的皮帶輪直徑增大。
結果,第2風車30和第1風車31的轉速增加,各風車30、31的風量增大。因此,可以減低收割作業結束時的損失。
另外,排草W未運入排草移送鏈42與夾持桿43之間時,由于內繩182不被張拉,所以張力臂177借助張拉彈簧179的張拉力保持在初始設定位置,輸出皮帶輪156的皮帶輪直徑不變化。
圖17中,195是形成推拉繩181的一部分的外繩,196、197是外繩支承片。
圖18是另一實施形態的風車風量控制機構175的說明圖。該風車風量控制機構175,其基本構造與上述風車風量控制機構175相同,不同之處是,可以用風車風量調節桿198控制第2風車30和第1風車31的轉速。
這樣,操作者根據作物條件等操作風車風量調節桿198,調節第2風車30和第1風車31的轉速,即調節風量,可進行最適當的風選。
本實施形態中,輸出皮帶輪156采用拼合皮帶輪,也可以不對輸出皮帶輪156采用拼合皮帶輪,而是對第2風車輸出皮帶輪158和第1風車輸入皮帶輪160中的任一方或雙方采用拼合皮帶輪,或者在輸出皮帶輪156采用拼合皮帶輪的基礎上,第2風車輸出皮帶輪158和第1風車輸入皮帶輪160中的任一方或兩方采用拼合皮帶輪。
這樣,可以分別地控制第2風車輸入皮帶輪158和第1風車輸入皮帶輪160的風量,進行所要的風選。
圖19和圖20表示行走部1的浮動輪張緊體200。該浮動輪張緊體200,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行走架201的后部,朝外側方突設著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叉支承體202,在該叉支承體202上,以貫通狀態安裝著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對叉導引筒片203、203,浮動輪支承叉204、204可前后方向自由滑動地穿過各叉導引筒片203、203中,在兩叉204、204的前端部間,夾設著前部張緊螺栓支承片205,在該前部張緊螺栓支承片205與設在上述叉支承體202上的筒狀的后部張緊螺栓支承片215之間,夾設著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張緊螺栓206。在兩叉204、204的后端部間,通過浮動輪支軸1d支承著浮動輪1b。219是平衡器。
前部張緊螺栓支承片205,備有連接片210和張緊螺栓支承本片212。連接片210通過連接銷209、209架設狀地連接在浮動輪支承叉204、204的前端部間。張緊螺栓支承本片212通過前后方向延伸的連接螺栓211、211連接在上述連接片210的后面中央部。在連接片210的中央部形成了干擾回避孔213。在張緊螺栓支承本片212的中央部,形成了前后方向貫通的螺栓通孔214。
張緊螺栓206,其前端部穿過螺栓通孔214,在該前端部螺合著張緊調節用螺母216;其后端部穿過筒狀的后部張緊螺栓支承片215,在該后端部螺合著止脫用的螺母217。
張緊調節用螺母216,在干擾回避孔213中與張緊螺栓支承本片212的前面218相接。
這樣,使張緊調節用螺母216正、反旋轉,通過浮動輪支承叉204、204調節浮動輪1b的前后方向滑動位置,可以使卷繞在該浮動輪1b與驅動輪1a之間的履帶1c張緊、松弛。
當異常的張緊力作用在履帶1c上時,連接螺栓211、211被切斷,張緊螺栓支承本片212脫離連接片210,過度的外力不作用在張緊螺栓206上。
因此,可以防止作為專用部件的、比較高價的張緊螺栓206損傷。
工業實用性(1)技術方案1記載的聯合收割機,通過防塵部將冷卻用的外氣取入發動機室內,防塵部備有旋風形成體和導風路形成體;旋風形成體取入外氣并形成旋風,從外氣中除塵;導風路形成體形成用于把在旋風形成體內已除塵的旋風導入發動機室內的導風路。
這樣,旋風形成體取入外氣并形成旋風,比重較大的大粒塵埃在離心力作用下,可有效地先從外氣中分離、除去(除塵)。
因此,只使清潔的外氣通過防塵用網體流入導風路,通過導風路導入發動機室內,可以防止防塵用網體堵塞。
結果,防塵用網體的維護容易,由于不必清掃該防塵用網體,可以延長連續作業時間。
(2)技術方案2記載的聯合收割機,在將旋風形成體與導風路形成體連通的連通口部,張設防塵用網體,在該防塵用網體的內側方,配置將導風路形成體與發動機室連通的導風取入口部,并且,該導風取入口和上述防塵用網體,夾著導風路、在內外側相互重合的面積盡可能大地配置著。
這樣,由于將導風取入口和上述防塵用網體夾著導風路、在內外側相互重合的面積盡可能大地配置著,所以,把在旋風形成體內被清潔了的外氣,沿著防塵用網體→導風路→導風取入口部→發動機室的路徑象風一樣地取入時,可減低導風路內的風的壓力損失,可以順利地將風取入發動機室內。
結果,可以縮窄導風部的風路寬度,縮窄防塵部的寬度,進而可以使機身的左右寬度減小。
(3)技術方案3記載的聯合收割機,在將旋風形成體與導風路形成體連通的連通口部,張設防塵用網體,將油冷卻器以面對該防塵用網體的下部的狀態,配設在導風路形成體內。
這樣,由于將油冷卻器以面對該防塵用網體的下部的狀態,配設在導風路形成體內,所以,借助油冷卻器的配設,可以減低旋風風速增高的、防塵用網體的下部的風速,可以減少附著在該防塵用網體下部的塵埃。
因此,就這一點而言,由于不必清掃防塵用網體,也可以延長連續作業時間。
(4)技術方案4記載的聯合收割機,在發動機室的后方,配設谷粒儲存用的上部槽,把吸氣路徑形成體與配設在發動機內的發動機的吸氣口連通地連接,在該吸氣路徑形成體上設置吸氣消音器,將上述上部槽連接在該吸氣消音器上。
這樣,由于在與發動機吸氣口連通地連接著的吸氣路徑形成體上,設置吸氣消音器,所以,可以防止外氣吸入吸氣路徑形成體時產生噪音,可提高作業者的作業環境,減少作業者的精神疲勞,提高作業效率。
而且,由于把上部槽連接在吸氣消音器的上部,所以,可以使該吸氣消音器兼有作為上部槽的支承部件的功能,不必另外地設置支承部件,可以減少制造成本。
權利要求
1.聯合收割機,通過防塵部將冷卻用的外氣取入發動機室內,其特征在于,防塵部備有旋風形成體和導風路形成體;旋風形成體取入外氣并形成旋風,從而從外氣中除塵;導風路形成體形成用于把在旋風形成體內已除塵的旋風導入發動機室內的導風路。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聯合收割機,其特征在于,在將旋風形成體與導風路形成體連通的連通口部,張設防塵用網體,在該防塵用網體的內側方,配置將導風路形成體與發動機室連通的導風取入口部,并且,該導風取入口和上述防塵用網體,夾著導風路、在內外側相互重合的面積盡可能大地配置著。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聯合收割機,其特征在于,在將旋風形成體與導風路形成體連通的連通口部張設防塵用網體,將油冷卻器以面對該防塵用網體的下部的狀態,配設在導風路形成體內。
4.聯合收割機,在發動機室的后方,配設谷粒儲存用的上部槽,其特征在于,把吸氣路徑形成體與配設在發動機內的發動機的吸氣口連通地連接,在該吸氣路徑形成體上設置吸氣消音器,將上述上部槽連接在該吸氣消音器上。
全文摘要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能有效地將塵埃從外氣中分離、除去(除塵)的聯合收割機。本發明的聯合收割機,通過防塵部將冷卻用的外氣取入發動機室內,其特征在于,防塵部備有旋風形成體和導風路形成體;旋風形成體取入外氣并形成旋風,從外氣中除塵;導風路形成體形成用于把在旋風形成體內已除塵的旋風導入發動機室內的導風路。
文檔編號F01P11/00GK1878461SQ20038011084
公開日2006年12月13日 申請日期2003年12月18日 優先權日2003年12月18日
發明者坂田淳哉, 森山浩二, 廣瀨知義, 生宗丈治 申請人:洋馬株式會社, 蜻蛉工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