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噴發動機進氣管的制作方法
專利說明
一、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噴汽車發動機的進氣管,尤其涉及電噴發動機的塑料制成的進氣管。
二背景技術:
與化油器發動機相比,電噴汽車發動機排污標準高,動力性能改善,對環境相對友好,我國也已規定不得再銷售新的化油器發動機汽車,控制電噴發動機的ECU控制汽油噴射已經是一成熟的技術得到廣泛的使用。控制汽油噴射包括噴油油路組件、傳感器組件和電子控制單元三大部分構成,噴油油路組件又包括電噴油泵、燃油濾清器、油壓調節器、噴射器等構成,電控單元發出指令信號可將噴射器頭部的針閥打開,將針閥打開,燃油噴出。傳感器專門接受溫度、混合氣濃度、空氣流量和壓力、曲軸轉速等數值并傳送給電子控制單元。電子控制單元主要包括一個微型CPU(ECU),它匯集了發動機上的各個傳感器采集的信號和點火控制信號,在極短的時間內分析和計算出下一個循環所需供給的油量,并及時向噴射器發出指令,使燃油和空氣形成理想的混合氣進入氣缸。
現有的普通進氣管上如何改進適用于單點、多點電噴進氣管是一個有意義的課題。
三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進氣溫度、空氣流量檢測的功能,通過傳感器輸出參數提供電子控制單元控制燃油噴射裝置,能準確控制混合氣的質量,保證氣缸內燃油燃燒完全,達到省油又降低廢氣排放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采用塑料制成的進氣管,進氣管能夠將干凈的氣體送至發動機,塑料的表面光滑平整,使進氣指標很完善,還能降低噪聲、振動。
與燃料混合的氣體數量和質量至關重要,決定了發動機的功率和平衡性,塑料管的內壁光滑氣流干凈,清潔的氣流有利于發動機工作并延長壽命,避免金屬進氣管內微小銹蝕顆粒形成和沉造成對發動機部件的損害。
選取用具有優良的耐熱、耐低溫及耐老化性能的塑料,加工成型性好,成本低并可以回收等優點,減輕發動機的重量。
空氣傳感器為熱敏電阻式,如圖所示,具有負溫度系數(NTC),電阻值隨溫度上升而下降。傳感器傳遞信號到電子計算機ECU控制燃油的噴射量,將空氣-燃油混合氣調節到理想的混合比,從而提高發動機的燃燒效率,NTC其溫度與電阻值的變化表-30℃ 70±3KΩ 40℃ 1.35KΩ±50Ω-20℃ 33±2KΩ 50℃ 920±30Ω-10℃ 17±1KΩ 60℃ 610±20Ω0℃ 9±0.5KΩ70℃ 450±15Ω10℃4.5KΩ±250Ω 80℃ 350±15Ω20℃3KΩ±120Ω 90℃ 268±10Ω30℃2.1KΩ±100Ω 100℃180±10Ω空氣流量傳感器其工作原理是在進氣壁上設有一上渦流發生柱和一個超聲波發射器和接收器,超聲波發射器發出的超聲波在放置空氣流量傳感器的空氣里傳播。沒有空氣流動時超聲波到達接收器的時間為參考時間(速度)。當空氣進行進氣管流動時會撞擊渦流發生柱產生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旋轉的渦流。當加速的所流通過超聲波發射器和接收器之間時,超聲波就會受到渦流的干涉,這將導致聲波被交替加速和減速。接收器感覺到這種變化并且將之轉化成方波信號,方波信號以進氣體積信號的形式送到ECU,ECU根據并利用這個進氣體積信號來決定基本燃油噴射延續時間。
四
圖1為本實用新型進氣管11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進氣管安裝的超聲波空氣流量傳感器結構示意圖風道1、整流罩2、渦流發生柱3、超聲波發射器4和接收器5、電控箱6、蓋7、螺釘8、傳感器接頭9。熱敏電阻式空氣傳感器10、進氣管11、超聲波空氣流量傳感器12、安裝螺絲13。
五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所示,電噴發動機進氣管,包括塑料制成的圓筒狀進氣管,管內同時設有熱敏電阻式空氣傳感器,在進氣管壁上亦設有一個超聲波發射器和接收器,渦流發生柱3裝在超聲波發射器4和接收器5之間,中間接頭9用于引入電源和接出傳感器電信號。風道1、整流罩2。渦流發生柱(3)是柱形管一半的形狀。電控箱6設有電路傳感器控制電路和相應電源,同時的邊線連接熱敏電阻式空氣傳感器10,從傳感器可以同時輸出氣體溫度和空氣流量傳感信號。
權利要求1.電噴發動機進氣管,包括塑料制成的圓筒狀進氣管,其特征是管(11)內設有熱敏電阻式空氣傳感器(10),在進氣管壁上設有一上渦流發生柱(3)和一個超聲波發射器和接收器(4、5),渦流發生柱(3)裝在超聲波發射器(4)和接收器(5)中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噴發動機進氣管,其特征是所述上渦流發生柱(3)是柱形管一半的形狀。
專利摘要電噴發動機進氣管,包括塑料制成的圓筒狀進氣管,管(11)內設有熱敏電阻式空氣傳感器(10),在進氣管壁上設有一上渦流發生柱(3)和一個超聲波發射器和接收器(4、5),渦流發生柱(3)裝在超聲波發射器(4)和接收器(5)中間。本實用新型采用塑料制成的進氣管,進氣管能夠將干凈的氣體送至發動機,塑料的表面光滑平整,使進氣指標很完善,還能降低噪聲、振動。
文檔編號F02M35/104GK2644693SQ0325916
公開日2004年9月29日 申請日期2003年6月24日 優先權日2003年6月24日
發明者李全興 申請人:李全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