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輪動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一種不需任何燃料,不需任何外力作用,可自行轉動的機器。確切的說是利用一組齒輪嚙合產生力臂力,以及力臂力的循環,得到連續轉動的機器。故而稱輪動機。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解決動力,它的用途廣范,能從根本上解決能源問題,使人類可持續發展得到保證。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有一個內齒輪分為兩級構成,它的大小要根據需要而定。兩級的直徑比例只能在一定范圍以內,內齒輪外級與一個大齒輪嚙合,內齒輪內級(雙齒道)與兩上小齒輪嚙合,與大齒輪同軸也有一個較大的齒輪,同軸兩輪的比例與內輪的兩級成正比。兩輪大輪與內齒輪外級嚙合,另一較小的齒輪與一個起傳動作用的齒輪嚙合將其產生的力臂力傳給與內齒輪嚙合的內級,使之有大于原有的嚙合力,從而完成轉動,是一個力的循環。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A-A剖視圖;參見圖1。內齒輪(1)與大齒輪(2)嚙合為外級,與圖(4)嚙合為內級,它的重量,輪的大小等,制造時根據需要而定,一般為漸開線齒。齒數,模數按比例,根據設計而定,齒輪(2)齒輪(3)大小之比應和內齒輪的兩級成比例。由齒輪(5)將其嚙合力傳給齒輪(4-1),再由與其同軸齒輪(4-2)、(4-3)將內齒輪的內級向上推動,產生力的循環,得以轉動。(1)內齒輪的外齒和齒輪(2)模數相同。齒輪(3)齒輪(5)齒輪(4-3)模數相同。
該機的圖1共有3個軸,軸的兩邊是軸承,安裝在機座上。齒輪(4-3),齒輪(2)與內齒輪的兩個嚙合點是水平,相關的軸、軸承、機座等要根據需要設計。齒輪(2)齒輪(3)的外緣質量盡可能大,可增加慣性量。
圖3為本發明的另一種傳動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的A-A剖視圖;這里要說的主要是在原來的結構里將齒輪(5)改成一組有6個齒輪組成的一個傳動系統,即變位齒輪組,目的是增加轉速,可以將原來的齒輪(3)的直徑縮小,增加扭矩力,使之動力增加。其它部分沒有更動。
權利要求
1.一種不需任何燃料、不需任何外力作用,可自行轉動的機器,輪動機。構造有內齒輪(1)它有兩級,兩級是有一定比例的,外齒和內齒。外齒嚙合一大齒輪(2),與大齒輪同軸有一齒輪(3),同軸的兩輪大小比例和內齒輪的兩級成比例。齒輪(3)將產生扭矩力通過齒輪(5)傳給齒輪4-1,再由與同軸的齒輪4-2、4-3嚙合于內齒輪的內級將其推動轉動。
2.根據說明書,內齒輪的兩級是有比例的。比例大不行,比例小也同樣不行。內齒輪外齒直徑十分之一至七分之一的范圍為內齒直徑的可行范圍。
3.齒輪(2)和齒輪(3)的比例,和內齒輪的兩級是成比例的。
4.該機的內齒輪與齒輪(2)的嚙合點和內齒輪與齒輪4-2,4-3的嚙合點是平行。
5.(2)、(3)齒輪的軸和4-3齒輪軸是平行。
6.內齒輪是該機最大直徑的齒輪,內齒輪內部為主機結構。
7.一組齒輪的兩邊受力相等時,而承載力不等。
8.運轉時有兩組齒輪同速(公法線相等),即內齒輪的外級與齒輪(2)。內齒輪的內級與齒輪(3)(5)(4-3)同速(公法線相等)。
9.該機的機座為梯形,上橫梁是三個軸座。
10.該機的另一種傳動方案是多了一組變位齒輪,齒輪(3)的直徑減小,減小的范圍是根據變位系數而定。增加了兩個軸,變位的目的是增加速比,使齒輪(3)直徑減小,能增大扭矩力。
全文摘要
本發明是不需任何燃料,不需任何外力作用,可自行轉動的機器,它有一內齒輪,在其內部是一組受力不對稱的齒輪與內齒輪兩邊嚙合,從而得到一個力的循環。產生動力,使其轉動,該機的特征是內齒輪的內部為主機結構形式。它利用輪子特有的力學原理,又利用了圓力臂力的原理,找到了適合于轉動的力點,內齒輪又完成了力的循環,使該機沒有任何外力的作用下不停的轉動。它的發明從根本上解決了能源問題,使人類可持續發展得到了保證。
文檔編號F03G7/00GK1391036SQ02113018
公開日2003年1月15日 申請日期2002年5月17日 優先權日2002年5月17日
發明者汪堯 申請人:汪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