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尾氣再燃凈化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可廣泛應用于機動車輛尾氣凈化的尾氣再燃凈化器。
現有的機動車輛,其后部排放的尾氣,對大氣造成了嚴重污染,破壞了生態平衡,人們的身心健康也受到了嚴重損害,已成為人類的公害之一,直接危脅到人類的生命健康和生存環境。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易于制造,充分燃燒,消滅黑煙,凈化空氣,保護環境的尾氣再燃凈化器。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尾氣再燃凈化器,包括風機,調整空氣流量的調節閥,爐身,安裝在下室爐身上的空氣管道,位于下室和燃燒室之間的多孔噴氣隔板,安裝在燃燒室爐身上的點火器,一端安裝到尾氣排氣孔上、另一端安裝在爐底部上、尾氣直接通入燃燒室的進氣管;所說的燃燒室在爐頂部設置再燃氣體排氣孔。
本發明尾氣再燃凈化器,其工作原理是在風機的作用下,空氣通過空氣管道,進入爐下室,然后通過多孔噴氣隔板進入上部的燃燒室,同時,尾氣直接由進氣管也不斷排入燃燒室。通過點火器點燃,尾氣中的可燃氣體與助燃空氣中的氧氣混合燃燒,從而使在尾氣中的不完全燃燒的可燃物質在燃燒室中進一步充分燃燒,燃燒后的凈化氣體由排氣孔排入大氣。
本發明尾氣再燃凈化器,為了達到充分燃燒的要求,利用空氣噴注與燃燒室形狀相配合,來使尾氣和空氣混合均勻。利用孔徑很小的多孔噴氣隔板,提高噴射壓力,使注氣達到高度均勻狀態,從而達到完全燃燒的目的。實踐表明在尾氣與空氣混合不均勻的情況下,將造成在燃燒過程中混合氣濃(尾氣多)的地方,尾氣因缺氧,燃燒遲緩,使燃燒不完全而出現排氣冒少量黑煙;與此相反,在混合氣稀(空氣多)的地方,空氣卻得不到充分利用。這就需要在過量空氣盡可能少的情況下,使可燃尾氣盡可能早地獲得充足的氧氣,而及時完全燃燒。這也就是說,要求尾氣與空氣盡可能迅速地混合均勻,并及時完全燃燒。
本發明尾氣再燃燒凈化器,在燃燒時,考慮到所供空氣不可能正好百分之百地與可燃尾氣發生反應,總會有一部分空氣是走了過場,為了使可燃尾氣盡可能充分燃燒,送風時要加上適當的裕量。空氣量過大時,對燃燒已無所裨益,增大了通風負荷,增加電耗。通過調節閥自動改變空氣量,使尾氣和空氣互成一個最佳比值,達到最佳匹配。
本發明尾氣再燃凈化器,采用機械通風的方式,因為自然通風的空氣流量太小,通常情況下,很難提供充足的氧氣,用于尾氣燃燒。
本發明尾氣再燃凈化器,通過點火器點燃可燃混合氣,使其著火燃燒。燃料的著火和燃燒,必須有充足的氧氣和一定的溫度條件下才能實現。
本發明尾氣再燃凈化器,由于尾氣中含有可燃性的污染物,尤其是可燃碳黑。直接表現出尾氣冒黑煙。碳黑是不完全燃燒的產物,在燃燒室中是可以燃燒的,燃燒時產生明亮的火焰。當可燃碳黑與氧氣混合較差時,燃燒放慢,火焰拉的很長。通常所說的消煙,并非是講要消滅煙氣,因為燃燒產物是不可消滅的,消煙是指消滅黑煙,即消滅碳黑。通過空氣流量調整,如果做到維持較高的爐膛溫度,尾氣可燃物與空氣良好混合,是可以實現不冒黑煙的。
本發明尾氣再燃凈化器,構成零件小,工藝簡單,易于制造,便于安裝。能充分燃燒,可有效消滅黑煙,從而凈化空氣,保護環境。經樣機試驗證明效果良好。
以下結合附圖及其實施例對本發明作更進一步的說明。
圖1是本發明尾氣再燃凈化器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尾氣再燃凈化器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
在
圖1、圖2中,本實施例尾氣再燃凈化器,包括風機1,調節閥2,爐身3,空氣管道4,在圓周上均勻分布有若干小孔的噴氣隔板5,點火器6,尾氣進氣管7;所說的空氣管道4安裝在下室8爐身上,所說的燃燒室9,在爐底部設置的尾氣進氣孔a、頂部設置的排氣孔b。
在圖2中,本實施例尾氣再燃凈化器,所說的爐身,孔腔內注有冷卻水介質10這是因為可燃混合氣體在燃燒室燃燒過程中,釋放出大量的熱量,導致受熱面溫度過高,通過加入冷卻水介質,可有效降低受熱面溫度。
本實施例尾氣再燃凈化器,不限于圖示的立式安裝形式,根據機動車輛上尾氣管的結構和車輛本身的結構,靈活安裝,既可以是立式、臥式安裝形式,又可以是其他方向的安裝形式。
權利要求1.一種尾氣再燃凈化器,其將征在于,包括風機,調整空氣流量的調節閥,爐身,安裝在下室爐身上的空氣管道,位于下室和燃燒室之間的多孔噴氣隔板,安裝在燃燒室爐身上的點火器,一端安裝到尾氣排氣孔上、另一端安裝在爐底部上、尾氣直接通入燃燒室的進氣管;所說的燃燒室在爐頂部設置再燃氣體排氣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尾氣再燃凈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說的爐身,孔腔內注有冷卻水介質。
專利摘要一種尾氣再燃凈化器,包括風機,調節閥,爐身,空氣管道,位于下室和燃燒室之間的多孔噴氣隔板,點火器,尾氣進氣管。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易于制造,充分燃燒,消煙,凈化空氣,保護環境。可廣泛應用于機動車輛尾氣凈化。
文檔編號F01N3/38GK2408244SQ00202340
公開日2000年11月29日 申請日期2000年1月11日 優先權日2000年1月11日
發明者王應玲 申請人:王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