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生物質衍生燃料氣化試驗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生物質衍生燃料氣化試驗裝置,包括電控箱和流化床氣化爐,所述流化床氣化爐由內至外依次設有加熱套筒、耐火混凝土層和保溫層,在所述流化床氣化爐的底部設有風室;在所述流化床氣化爐上連接有進料機構、排出氣流處置機構和鼓風機構;所述進料機構采用水平設置的螺旋給料機,所述螺旋給料機設有套筒和安裝在其內部的螺桿,所述螺桿設有中心軸和螺旋葉片,在所述套筒上設有進料口,在所述進料口上固接有給料斗,在所述中心軸與所述進料口相對的位置上固接有U型架,所述U型架水平設置,所述U型架的兩側臂與所述螺旋葉片平行,在所述U型架的底部套裝有滾筒。本實用新型能夠提高送料的連續性和均勻性;能夠提高裝置的安全性。
【專利說明】
一種生物質衍生燃料氣化試驗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試驗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生物質衍生燃料氣化試驗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隨著能源消費急劇增加和人們對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引發了世界范圍內對能源的危機。而生物質因容易獲得和再生周期短使其備受世界各國的青睞,在可再生能源中占有重要席位。同時,生物質不僅能夠作為再生能源使用,而且還能實現農林等有機廢物的無害化再利用,因此生物質利用技術脫穎而出,當前全球已經開展了多種利用方式的研究,使生物質利用技術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0003]當前,生物質的轉化形式主要有生物質氣化、液化、固化以及直接燃燒。其中,生物質氣化是重要的轉化形式之一。而氣化所采用的爐型主要有固定床和流化床。其中固定床結構簡單,但焦油較多,很容易造成管路堵塞且氣化效率低。流化床燃燒率較高,運行效果較好,與固定床相比,流化床更適合生物質氣化。但是,目前投入使用的生物質氣化流化床試驗裝置普遍存在結構復雜、送料不均勻以及運行連續性差等問題。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生物質衍生燃料氣化試驗裝置,該裝置送料均勻連續、運行安全可靠。
[0005]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生物質衍生燃料氣化試驗裝置,包括電控箱和流化床氣化爐,所述流化床氣化爐由內至外依次設有加熱套筒、耐火混凝土層和保溫層,在所述流化床氣化爐的底部設有風室;在所述流化床氣化爐上連接有進料機構、排出氣流處置機構和鼓風機構;所述進料機構采用水平設置的螺旋給料機,所述螺旋給料機設有套筒和安裝在其內部的螺桿,所述螺桿設有中心軸和螺旋葉片,在所述套筒上設有進料口,在所述進料口上固接有給料斗,在所述中心軸與所述進料口相對的位置上固接有U型架,所述U型架水平設置,所述U型架的兩側臂與所述螺旋葉片平行,在所述U型架的底部套裝有滾筒。
[0006]所述鼓風機構包括送風管和鼓風機,所述送風管的進風口與所述鼓風機的出風口連接,所述送風管的出風口與所述風室連接,在所述送風管上設有流量計,在所述送風管上設有位于所述流量計下游的蒸汽入口,所述蒸汽入口與所述蒸汽發生器的出口連接。
[0007]所述排出氣流處置機構包括旋風分離器,所述旋風分離器的出料口通過回料腿與所述流化床氣化爐的燃燒室連接;所述旋風分離器的出風口與噴淋塔的下部連接,所述噴淋塔的頂部通過出氣管與冷凝箱連接;在所述冷凝箱的上部設有排氣口,在所述排氣口上設有排氣管,所述排氣管與儲氣容器連接;在所述冷凝箱的底部設有排水閥。
[0008]在所述流化床氣化爐上設有多個熱電偶,所述電控箱根據所述熱電偶測得的溫度控制所述加熱套筒的加熱功率和所述螺旋給料機的旋轉速度。
[0009]所述噴淋塔固接在所述冷凝箱的頂部。
[0010]在所述回料腿的底部設有高壓進氣閥。
[0011 ]在所述風室的頂部設有布風板。
[0012]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螺旋給料機通過采用在進料口處設置由U型架和滾筒組成的撥料結構,用于彈撥物料。隨著螺桿的轉動,U型架和滾筒周期性地撥動物料,從而使物料能夠均勻連續地進入螺旋給料機。解決了物料被卡在進料口的問題,提高了送料的連續性和均勻性;通過采用在加熱套筒外部澆筑耐火混凝土層來代替原來的不銹鋼層,在保證足夠氣化溫度的前提下,解決了氣化爐被燒穿的問題,大大地提高了裝置的安全性。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不意圖;
[0014]圖2為圖1的俯視圖;
[0015]圖3為圖1的側視圖。
[0016]圖中:1、鼓風機,2、風室,3、布風板,4、螺旋給料機,5、回料腿,6、高壓進氣閥,7、蒸汽發生器,8、流量計,9、輸氣管,1、排水閥,11、排氣管,12、熱電偶,13、保溫層,14、耐火混凝土層,15、流化床氣化爐,16、加熱套筒,17、噴淋塔,18、冷凝箱,19、電控箱,20、送風管,21、旋風分離器,22、U型架,23、滾筒,24、給料斗。
【具體實施方式】
[0017]為能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
【發明內容】
、特點及功效,茲例舉以下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0018]請參閱圖1?圖3,一種生物質衍生燃料氣化試驗裝置,包括電控箱19和流化床氣化爐15,所述流化床氣化爐15由內至外依次設有加熱套筒16、耐火混凝土層14和保溫層13,在所述流化床氣化爐15的底部設有風室2。在本實施例中,在所述風室2的頂部設有布風板3,能夠使氣流均勻地進入流化床氣化爐。形成耐火混凝土層14的混凝土采用水泥硫酸鋁水泥作為膠凝材料。
[0019]在所述流化床氣化爐15上連接有進料機構、排出氣流處置機構和鼓風機構;所述進料機構采用水平設置的螺旋給料機4,所述螺旋給料機4設有套筒和安裝在其內部的螺桿,所述螺桿設有中心軸和螺旋葉片,在所述套筒上設有進料口,在所述進料口上固接有給料斗24,在所述中心軸與所述進料口相對的位置上固接有U型架22,所述U型架22水平設置,所述U型架22的兩側臂與所述螺旋葉片平行,在所述U型架22的底部套有滾筒23。
[0020]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鼓風機構包括送風管20和鼓風機I,所述送風管20的進風口與所述鼓風機I的出風口連接,所述送風管20的出風口與所述風室2連接,在所述送風管20上設有流量計8,在所述送風管20上設有位于所述流量計8下游的蒸汽入口,所述蒸汽入口通過輸氣管9與蒸汽發生器7的出口連接。
[0021]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排出氣流處置機構包括旋風分離器21,所述旋風分離器21的出料口通過回料腿5與所述流化床氣化爐15的燃燒室連接,所述旋風分離器21的出風口與噴淋塔17的下部連接,所述噴淋塔17的頂部通過出氣管與冷凝箱18連接,在所述冷凝箱18的上部設有排氣口,在所述排氣口上設有排氣管11,所述排氣管11與儲氣容器連接。在所述冷凝箱18的底部設有排水閥10。在所述回料腿5的底部設有高壓進氣閥6,能夠防止回料腿堵塞。所述噴淋塔17固接在所述冷凝箱18的頂部,將所述噴淋塔17和所述冷凝箱18按上下位置固接在一起,能夠使裝置更加緊湊,減小占地面積,節省投資。
[0022]在本實施例中,在所述流化床氣化爐15上設有多個熱電偶12,所述電控箱19根據所述熱電偶12測得的溫度控制所述加熱套筒16的加熱功率和所述螺旋給料機4的旋轉速度,便于控制裝置的運行狀態。
[0023]盡管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了描述,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宗旨和權利要求所保護的范圍的情況下,還可以作出很多形式,這些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生物質衍生燃料氣化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電控箱和流化床氣化爐,所述流化床氣化爐由內至外依次設有加熱套筒、耐火混凝土層和保溫層,在所述流化床氣化爐的底部設有風室;在所述流化床氣化爐上連接有進料機構、排出氣流處置機構和鼓風機構;所述進料機構采用水平設置的螺旋給料機,所述螺旋給料機設有套筒和安裝在其內部的螺桿,所述螺桿設有中心軸和螺旋葉片,在所述套筒上設有進料口,在所述進料口上固接有給料斗,在所述中心軸與所述進料口相對的位置上固接有U型架,所述U型架水平設置,所述U型架的兩側臂與所述螺旋葉片平行,在所述U型架的底部套裝有滾筒。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質衍生燃料氣化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風機構包括送風管和鼓風機,所述送風管的進風口與所述鼓風機的出風口連接,所述送風管的出風口與所述風室連接,在所述送風管上設有流量計,在所述送風管上設有位于所述流量計下游的蒸汽入口,所述蒸汽入口與所述蒸汽發生器的出口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質衍生燃料氣化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氣流處置機構包括旋風分離器,所述旋風分離器的出料口通過回料腿與所述流化床氣化爐的燃燒室連接;所述旋風分離器的出風口與噴淋塔的下部連接,所述噴淋塔的頂部通過出氣管與冷凝箱連接;在所述冷凝箱的上部設有排氣口,在所述排氣口上設有排氣管,所述排氣管與儲氣容器連接;在所述冷凝箱的底部設有排水閥。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質衍生燃料氣化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流化床氣化爐上設有多個熱電偶,所述電控箱根據所述熱電偶測得的溫度控制所述加熱套筒的加熱功率和所述螺旋給料機的旋轉速度。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質衍生燃料氣化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噴淋塔固接在所述冷凝箱的頂部。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質衍生燃料氣化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回料腿的底部設有高壓進氣閥。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質衍生燃料氣化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風室的頂部設有布風板。
【文檔編號】C10J3/72GK205653415SQ201620351517
【公開日】2016年10月19日
【申請日】2016年4月21日 公開號201620351517.X, CN 201620351517, CN 205653415 U, CN 205653415U, CN-U-205653415, CN201620351517, CN201620351517.X, CN205653415 U, CN205653415U
【發明人】劉漢橋, 臧丹丹, 魏國俠, 高思雨, 徐仙, 楊偉, 李野
【申請人】天津城建大學, 天津新生環境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