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無粘結劑褐煤成型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無粘結劑褐煤成型系統,屬于能源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我國的褐煤資源較為豐富,探明保有資源處理達到1300億噸,約占全國保有資源量的13%。與煙煤、無煙煤相比褐煤的價格低,反應活性高,但屬于低階煤,其特點是水份含量高,易風化和自燃,熱值較低。目前干燥成型技術是褐煤提質利用的一個重要手段和方向,褐煤中的毛細孔發達,干燥后褐煤的復吸水的能力很強,型煤在運輸過程中或露天堆存時受天氣影響,復吸水較嚴重。在濕度較大情況下型煤吸濕高達10%_25%。這對褐煤強度和干燥效果都有很大影響。
[0003]目前,有關褐煤干燥成型技術報道主要有日本UBC輕油法脫水成型工藝、澳大利亞BCB氣流干燥輥壓成型工藝等。但這些工藝仍然存在干燥過程不易控制、褐煤型煤復吸較為嚴重等問題。因此,有必要結合褐煤本身特點,開發一種適合褐煤的干燥成型技術。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無粘結劑褐煤成型系統。通過將褐煤低溫煙氣干燥技術、褐煤無粘結劑高壓成型技術和型煤表面涂覆技術相結合,有效降低了褐煤的水分,并回收利用干燥水,提高了褐煤熱值,并且型煤更適合長距離運輸,提高了褐煤的應用價值。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6]—種無粘結劑褐煤成型系統,包括預處理裝置、干燥裝置、除塵裝置、冷凝裝置、水凈化裝置、防水溶液罐、成型裝置、型煤煤倉;
[0007]其中,所述預處理裝置出口與干燥裝置的原料進口連接,所述干燥裝置干燥煤出口與成型裝置入料口連接,所述干燥裝置的氣體出口與除塵裝置氣體進口連接,所述除塵裝置氣體出口與冷凝裝置氣體進口連接,所述冷凝裝置液體出口與水凈化裝置連接,所述水凈化裝置水出口與防水溶液罐進口連接,所述防水溶液罐出口與成型裝置液體進口連接,所述成型裝置的出料口與型煤煤倉的入口相連。
[0008]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成型系統中,所述流化床干燥裝置采用的干燥介質為溫度在150°C?200°C的低溫煙氣。
[0009]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成型系統中,所述預處理裝置為破碎篩分裝置。
[0010]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成型系統中,所述干燥裝置為流化床干燥裝置。
[0011]本實用新型還提供利用上述系統制備褐煤型煤的成型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0012](I)褐煤經過預處理裝置破碎、篩分,得到一定粒徑的顆粒作為原料;
[0013](2)褐煤原料送入干燥裝置中進行干燥;
[0014](3)干燥后的褐煤送入成型裝置進行成型;干燥產生的煙氣和水蒸汽混合依次進入除塵裝置、冷凝裝置,冷凝后的煙氣排放掉,而水蒸汽冷凝成液態水進入水凈化裝置中;
[0015](4)凈化后的水一部分回收利用,另一部分進入防水溶液罐中與防水劑混配,所得防水溶液輸送至成型裝置中;
[0016](5)成型裝置中的型煤經防水溶液表面涂覆后輸送至型煤煤倉儲存。
[0017]其中,步驟(I)中,所述原料的粒徑< 2mm。
[0018]其中,步驟(2)中,所述流化床干燥裝置采用的干燥介質為溫度在150°C?200°C的煙氣。
[0019]其中,步驟(2)中,經流化床干燥裝置干燥后的褐煤水分含量在8%?15 % ;所述干燥溫度為60?90°C。
[0020]其中,步驟(3)中,所述成型壓力為10Mpa?300Mpa。
[0021 ]其中,步驟(3)中,經除塵裝置除塵后的褐煤的塵含量< 20yg/Nm3o
[0022]其中,步驟(4)中,所述防水溶液為焦油乳液或硅油乳液。
[0023]本實用新型將褐煤干燥、無粘結劑成型技術高度集成,整個工藝簡單、高效、環保,并且由于成型無需加入粘結劑等物質,經濟效益好。本實用新型采用低溫流化床煙氣干燥,干燥過程更易控制,干燥效率高并且并對褐煤干燥水進行回收利用,比褐煤蒸汽干燥技術更節水。此外,本實用新型所述方案有效降低了褐煤中的水分含量,并通過在褐煤成型過程中對型煤表面進行涂覆,提高褐煤型煤的防水性能,是褐煤適應長距離運輸,使褐煤利用前景更加廣闊。
【附圖說明】
[0024]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成型工藝的流程示意圖。
[0025]圖2本實用新型所述成型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中:1、預處理裝置,2、干燥裝置,3、除塵裝置,4、冷凝裝置,5、水凈化裝置,6、防水溶液罐,7、成型裝置,8、型煤煤倉。
【具體實施方式】
[0027]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0028]實施例1一種無粘結劑褐煤成型系統
[0029]本實施例提供一種無粘結劑褐煤成型系統,包括預處理裝置1、干燥裝置2、除塵裝置3、冷凝裝置4、水凈化裝置5、防水溶液罐6、成型裝置7、型煤煤倉8;
[0030]其中,所述預處理裝置出口與干燥裝置的原料進口連接,所述干燥裝置干燥煤出口與成型裝置入料口連接,所述干燥裝置的氣體出口與除塵裝置氣體進口連接,所述除塵裝置氣體出口與冷凝裝置氣體進口連接,所述冷凝裝置液體出口與水凈化裝置連接,所述水凈化裝置水出口與防水溶液罐進口連接,所述防水溶液罐出口與成型裝置液體進口連接,所述成型裝置的出料口與型煤煤倉的入口相連。
[0031 ]其中,所述流化床干燥裝置采用的干燥介質為溫度在150°C?200°C的低溫煙氣。
[0032]其中,所述預處理裝置為破碎篩分裝置。
[0033]其中,所述干燥裝置為流化床干燥裝置。
[0034]實施例2—種制備褐煤型煤的成型工藝
[0035]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利用上述實施例1所述系統制備褐煤型煤的成型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0036]I)內蒙褐煤水分含量32%送入破碎篩分裝置I中進行破碎和篩分,得到粒徑<2mm的褐煤粉煤。
[0037]2)將褐煤粉煤送入流化床干燥裝置2中進行低溫干燥,低溫煙氣160°C由流化床底部送入。褐煤粉煤在流化床干燥裝置中干燥到一定程度水分含量12%。
[0038]3)褐煤粉煤溫度為80°C的送入成型裝置7中。流化床干燥裝置2頂部排出的煙氣和水蒸氣進入除塵裝置3中進行除塵,至塵含量15yg/Nm3。除塵后的煙氣蒸汽混合物進入冷凝裝置4中,將水蒸氣冷凝成液體水,煙氣進行排放。干燥出的水進入水凈化裝置5中。
[0039]4)20%的干燥水在防水溶液罐6中與型煤防水劑制成型煤防水溶液(焦油乳液類)。剩余干燥水進行收集。型煤防水溶液送入成型裝置7中。
[0040]5)褐煤成型采用輥壓成型,在成型裝置內對型煤用防水溶液進行表面涂覆,制成型煤進入型煤煤倉8中儲存。生產出型煤強度達到150N/個,型煤熱值提高350k J/Kg。在水中浸泡Ih,吸濕率僅為5.3%。
[0041]實施例3—種制備褐煤型煤的成型工藝
[0042]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利用上述實施例1所述系統制備褐煤型煤的成型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0043]I)印尼褐煤水分含量40%送入破碎篩分機I中進行破碎和篩分,得到粒徑<2mm的褐煤粉煤。
[0044]2)將褐煤粉煤送入流化床干燥裝置2中進行低溫干燥,低溫煙氣180°C由流化床底部送入。褐煤粉煤在流化床干燥裝置中干燥到一定程度水分含量14%。
[0045]3)褐煤粉煤溫度為70°C的送入成型裝置7中。流化床干燥裝置2頂部排出的煙氣和水蒸氣進入除塵裝置3中進行除塵,至塵含量18yg/Nm3。除塵后的煙氣蒸汽混合物進入冷凝裝置4中,將水蒸氣冷凝成液體水,煙氣進行排放。干燥出的水進入水凈化裝置5中。
[0046]4) 10%的干燥水在防水溶液罐6中與型煤防水劑制成型煤防水溶液(硅油乳液類)。剩余干燥水進行收集。型煤防水溶液送入成型裝置7中。
[0047]5)褐煤成型采用輥壓成型,在成型裝置內對型煤用防水溶液進行表面涂覆,制成型煤進入型煤煤倉8中儲存。生產出型煤強度達到160N/個,型煤熱值提高320kJ/Kg。在水中浸泡Ih,吸濕率僅為4.7%。
[0048]雖然,上文中已經用一般性說明及具體實施方案對本實用新型作了詳盡的描述,但在本實用新型基礎上,可以對之作一些修改或改進,這對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在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精神的基礎上所做的這些修改或改進,均屬于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的范圍。
【主權項】
1.一種無粘結劑褐煤成型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預處理裝置、干燥裝置、除塵裝置、冷凝裝置、水凈化裝置、防水溶液罐、成型裝置、型煤煤倉; 其中,所述預處理裝置出口與干燥裝置的原料進口連接,所述干燥裝置干燥煤出口與成型裝置入料口連接,所述干燥裝置的氣體出口與除塵裝置氣體進口連接,所述除塵裝置氣體出口與冷凝裝置氣體進口連接,所述冷凝裝置液體出口與水凈化裝置連接,所述水凈化裝置水出口與防水溶液罐進口連接,所述防水溶液罐出口與成型裝置液體進口連接,所述成型裝置的出料口與型煤煤倉的入口相連。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成型系統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裝置采用的干燥介質為煙Ho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成型系統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預處理裝置為破碎篩分裝置。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成型系統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裝置為流化床干燥裝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無粘結劑褐煤成型系統。所述成型系統包括預處理裝置、干燥裝置、除塵裝置、冷凝裝置、水凈化裝置、防水溶液罐、成型裝置、型煤煤倉;褐煤首先經過預處理裝置破碎篩分及流化床低溫煙氣干燥,干燥的褐煤送入褐煤成型裝置進行高壓成型。干燥裝置產生的煙氣和水蒸氣混合物經過除塵裝置除塵、冷凝,所得冷凝水一部分與型煤防水劑進行混合制成型煤防水液,在型煤成型時以噴涂的方式將型煤進行表面涂覆。通過將褐煤低溫煙氣干燥技術、褐煤無粘結劑高壓成型技術和型煤表面涂覆技術相結合,有效降低了褐煤的水分,并回收利用干燥水,提高了褐煤熱值,并且型煤更適合長距離運輸,提高了褐煤的應用價值。
【IPC分類】C10L5/04, C10L5/08
【公開號】CN205258399
【申請號】CN201521004289
【發明人】孫寶林, 裴培, 劉周恩, 吳道洪
【申請人】北京神霧環境能源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5月25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