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煤氣交換旋塞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管道開閥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焦爐使用的煤氣交換旋塞,特別適用于切換焦爐煤氣時防止爆鳴,除去管道中石墨的控制閥。
【背景技術】
[0002]用焦爐煤氣加熱時,由于焦爐煤氣在磚煤氣道中部分受熱分解,形成的石墨會堵住磚煤氣道及燒嘴,因此,當火道處于下降氣流,磚煤氣道中不通焦爐煤氣時,應進入空氣燒除石墨,除碳。目前普遍采用三通式交換旋塞進行焦爐煤氣加熱時的除碳,交換旋塞通過交換把、交換拉條由交換機帶動,使三通旋塞往返旋轉45°,實現煤氣的切換調整。當停止向焦爐送煤氣后,旋塞與大氣相通,靠加熱系統吸力吸入少量空氣,燒掉磚煤氣道中因焦爐煤氣熱解生成的石墨。但生產中存在交換旋塞、磚煤氣道等處不嚴諸多問題,當立火道不進煤氣時,磚煤氣道中尚有殘留煤氣,故當交換后,除碳空氣一進入就會與殘留煤氣混合而爆鳴,造成磚煤氣道灰漿或燒嘴震漏、脫落,這對爐體和旋塞的嚴密性十分有害,減少焦爐使用壽命。
【發明內容】
[0003]為了解決現有交換旋塞無法徹底解決“爆鳴”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煤氣交換旋塞,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0004]旋塞采取一端大、一端小的錐度橫臥式結構,主要由導氣管、殼體、芯體和交換把四大部分組成,殼體的上、下端分別設置煤氣出口、煤氣入口和廢氣出口,殼體側上部設置混合空氣導入口 ;芯體內設有一端大、一端小的錐度臥式內腔,外側設有一個半月型內陷的導氣凹槽和下降氣流煤氣出口、上升氣流煤氣出口兼下降氣流廢氣出口和上升氣流煤氣入口,小端接有傳動軸;導氣管外接于殼體外部,與芯體上的導氣凹槽相通;交換把與芯體的傳動軸相接,通過傳動拉條帶動芯體轉動,實現氣體導向的控制。
[0005]所述的殼體在廢氣出口的下方設置兩個注油口,殼體的內部設有凹陷的油溝。
[0006]所述的殼體上端設置混合空氣導入口,外端與導氣管相接,內部設置凹陷的除油
□ O
[0007]所述的芯體內部為異型結構,煤氣入口和煤氣出口縱穿芯體的兩端,廢氣出口與煤氣入口和煤氣出口垂直接通,混合空氣入口由芯體半月型內陷凹槽和殼體共同組成。
【附圖說明】
[0008]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以下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以下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所示實施例得到其它的實施例及其附圖。
[0009]圖1為煤氣旋塞整體圖。
[0010]圖2為旋塞芯體圖。
[0011]圖3為煤氣旋塞縱向剖面圖。
[0012]圖4-1為煤氣旋塞A-A平面剖面圖,
[0013]圖4-2為上升氣流時氣體走向圖,
[0014]圖4-3為下降氣流時氣體走向圖。
[0015]圖1中:1-導氣管2-煤氣出口 3-殼體4-芯體5-煤氣換向指示標志6_廢氣出口 7-注油口 8-煤氣入口 9-注油口 10-彈簧壓蓋11-交換把12-傳動拉條13-固定螺母。
[0016]圖2中:14-油溝15-內陷凹槽16-下降氣流煤氣出口 17-傳動軸18-上升氣流煤氣出口兼下降氣流廢氣出口 19-油溝。
[0017]圖4-1中:16_下降氣流廢氣出口 18-上升氣流煤氣出口兼下降氣流廢氣出口20-混合空氣入口 21-除油槽22-上升氣流煤氣入口 23-混合空氣下噴管入口 24-油溝25-油溝26-油溝。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所保護的范圍。
[0019]參見圖1、圖2、圖3,圖4-1,圖4-2,圖4_3,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防止焦爐煤氣加熱換向時“爆鳴”的煤氣旋塞,旋塞采取一端大、一端小的錐度橫臥式結構,主要由導氣管1、殼體3、芯體4和交換把11四大部分組成,殼體3的上、下端分別設置煤氣出口 2、煤氣入口8、廢氣出口 6,側上部設置混合空氣入口 20 ;芯體4內設有一端大、一端小的錐度臥式內腔,芯體前端刻有煤氣換向標志5,外側設有一個半月型的導氣內陷凹槽15和下降氣流煤氣出口 16、上升氣流煤氣出口兼下降氣流廢氣出口 18、上升氣流煤氣入口 22,小端接有用于傳動軸17 ;導氣管I外接于殼體3外部,與芯體4上的導氣凹槽15相通;彈簧壓蓋10將交換把11固定在芯體的傳動軸17上,傳動拉條12通過固定螺母13與交換把11相連,通過傳動拉條12帶動芯體4轉動,實現氣體導向的控制。
[0020]所述的殼體3在廢氣出口 6的下方設置兩個注油口 7、9,殼體3的內部和芯體4的外部設有凹陷的油溝24、25、26,煤氣旋塞使用過程中需要定期向注油口 7、9壓入黃油,注油口 7、9與旋塞內部的油溝14、19相同,通過旋塞的轉動,使黃油均勻分散在旋塞內部,潤滑旋塞,保證旋塞的氣密性。
[0021]所述的殼體3上端設置混合空氣導入口 20,外端與導氣管I相接,內部設置凹陷的除油口 21,防止油漬堵塞導氣口。
[0022]所述的芯體4內部為異型結構,煤氣入口 8和煤氣出口 2縱穿芯體4的兩端,廢氣出口 6與煤氣入口 8和煤氣出口 2垂直接通,混合空氣入口 20由芯體4上的半月型內陷凹槽15和殼體3共同組成。
[0023]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進行更加詳細地描述。
[0024]1.當焦爐煤氣處于上升氣流時,如圖4-2所示,旋塞的芯體4轉動,使半月形內陷凹槽15旋轉至封閉位置,封閉混合空氣入口 20,禁止混合空氣吹入,芯體4的上升氣流煤氣入口 22和上升氣流煤氣出口兼下降氣流廢氣出口 18與煤氣管路相通,焦爐煤氣通過旋塞對焦爐進行加熱。
[0025]2.當焦爐煤氣處于下降氣流時,如圖4-3所示,旋塞轉動,使半月形內陷凹槽15與混合空氣入口 20對接,上升氣流煤氣入口 22被殼體封閉,混合空氣由入口 20鼓入,經半月凹槽15引導,由混合空氣下噴管入口 23進入到下噴管道中。
[0026]3.混合氣體成分為:氮氣20?60%,空氣40?80%,通過導入混合空氣,降低殘余煤氣的濃度,使其小于爆炸極限,同時空氣中存在氧氣,使管路中的石墨在緩慢的條件下燒盡。
[0027]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各種實施例可根據需要以任意方式相互組合,通過這種組合得到的技術方案,也在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
[0028]顯然,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這樣,倘若對本實用新型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則本實用新型也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
【主權項】
1.一種煤氣交換旋塞,其特征在于:采取一端大、一端小的錐度橫臥式結構,主要由導氣管(1)、殼體(3)、芯體(4)、和交換把(11)四大部分組成,殼體(3)的上、下端分別設置煤氣出口(2)、煤氣入口(8)、廢氣出口(6),側上部設置混合空氣入口(20);芯體(4)內設有一端大、一端小的錐度臥式內腔,芯體前端刻有煤氣換向標志(5),外側設有一個半月型內陷的導氣凹槽(15)和下降氣流煤氣出口(16)、上升氣流煤氣出口兼下降氣流廢氣出口(18)、上升氣流煤氣入口(22),小端接有用于傳動軸(7);導氣管(I)外接于殼體(3)外部,與芯體⑷上的導氣凹槽(15)相通;交換把(11)與芯體(4)的傳動軸(17)相接,通過傳動拉條(12)帶動芯體(4)轉動,實現氣體導向的控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煤氣交換旋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殼體(3)在廢氣出口(6)的下方設置兩個注油口(7、9),殼體(3)的內部設有凹陷的油溝(24、25、26)。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煤氣交換旋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殼體(3)上端設置混合空氣導入口(20),外端與導氣管(I)相接,內部設置凹陷的除油口(21)。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煤氣交換旋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芯體(4)內部為異型結構,煤氣入口⑶和煤氣出口⑵縱穿芯體⑷的兩端,廢氣出口(6)與煤氣入口⑶和煤氣出口⑵垂直接通,混合空氣入口(20)由芯體(4)上的內陷半月型凹槽(15)和殼體(3)共同組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煤氣交換旋塞,旋塞采取一端大、一端小的錐度橫臥式結構,主要由導氣管、殼體、芯體和交換把四大部分組成。殼體的上、下端分別設置煤氣的出口、入口、廢氣出口,側上部設置混合空氣導入口;芯體內設有一端大、一端小的錐度臥式內腔,外側設有一個半月型內陷的導氣凹槽和三個通氣口,小端接有傳動軸;導氣管外接于殼體外部,與芯體導氣凹槽相通;交換把與芯體的傳動軸相接,通過傳動拉條帶動芯體轉動,實現氣體流向的控制。本實用新型有效解決焦爐煤氣換向時管路中殘余煤氣與空氣接觸發生爆鳴的問題,避免對焦爐設備的損害,延長焦爐壽命。
【IPC分類】C10B45-00
【公開號】CN204311016
【申請號】CN201420768859
【發明人】呂青青, 杜屏, 毛霄, 李志華
【申請人】江蘇省沙鋼鋼鐵研究院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5月6日
【申請日】2014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