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電石生產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利用碳素粉末生產電石的方法。
乙炔氣在世界各國需求量大,而天然氣直接制取又受到限制,所以電石制乙炔就成了各工業國家的有機合成工業中的重要產業,但是電石工業用電量大,焦煤原料要求嚴,特別是焦煤原料經破碎后只能篩選3-20mm的顆粒,焦煤利用率低,使焦煤原料造成很大浪費,也給電石生產帶來了一定影響。目前,很多國家電石工業都將焦煤粉末作原料為研究內容,如發達國家的美國,采用空心電極技術,可利用25%的焦煤粉末已屬先進,而我國電石生產中的焦煤粉末滲入一般不大于10%,如果粉末多了,就會使爐料透氣性不好,在電石生產過程中減慢了電石反應的速度,粉末多了就會使爐氣壓力增加,發生噴料現象,對爐溫和電石爐內的反應的連續性產生很壞的影響,產品質量易降低,粉末多了,許多粉末被爐氣帶走,引起爐料的配比不準,容易結成硬殼,使電極附近產生支路電流,造成電極上升,粉末多了,容易塌料,影響人身安全。所以電石生產中,焦煤粉末的滲入量的多少又成了電石工業發展的重要指標。
本發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以焦煤粉末廢料為原料生產電石的生產方法,這種生產方法,不但解決了電石生產過程中焦煤粉末廢料污染環境的問題,而且還利用這種粉末作原料,生產出電石,解決了國內國外一直想解決而未能解決的問題。
本發明特征是將粉末狀碳素原料與經過破碎的生石灰原料按重量比0.65~0.85∶1的比例,先將應投量總量的3%-10%生石灰原料均勻灑布于電石爐內,再將剩余生石灰原料和碳素粉末原料均勻混合,一次投料,采用閉弧操作運行,其中粉末碳素原料為粒度小于3mm,破碎的生石灰粒度為小于20mm;入爐物料是沿單相電極為中心投料,使形成以電極為中心成錐形或蘑菇形;而碳素粉末原料是焦碳粉末,焦碳與無煙煤混合粉末,無煙煤粉末。
實施例1,利用1800KVA開放式電石爐閉弧操作,使用全焦煤粉末,粒度控制在3mm以下,生石灰破碎后的粒度為20mm以下,焦煤與生石灰比為75∶100配合,先將100公斤破碎生石灰料投入電石爐,然后將其余生石灰與焦煤粉末拌合均勻,分成三等份,以三相電極為中心投入拌合的原料,使三相電極周圍的料面各呈蘑菇狀,形成三相電極周圍料面比外圍料面高250mm左右,外圍料面又比爐面低200mm即可,經閉弧運行2.5小時出爐。一般日產電石10-12噸/日,電耗為3200度/噸左右,產品符合國家標準。
實施例2,利用上述條件,只改變碳素成分的30%無煙煤量和70%焦煤以相同粉料與生石灰破碎原料配合,入電石爐閉弧運行,3小時以內出爐,一般日產電石10-11噸,電耗在3300度/噸,產品符合國家標準。
實施例3,利用上述條件,將碳素成分換算成無煙煤粉末,經3小時左右出爐,一般日產電石10噸,電耗在3600度/噸左右,產品符合國家標準。
本發明的優點是突破了國內、國外以焦碳粉末不能生產電石的禁區,而且可以無煙煤粉末替代焦煤生產電石,不但解決了焦煤粉末污染環境,更重要的是變廢為寶,使焦碳得以全部利用,是電石生產的一次變革。
權利要求
1.一種電石生產方法,包括碳素原料與生石灰原料按比例配料、投入電石爐內反應及出爐過程,其特征在于將粉末狀碳素原料與經破碎的生石灰原料重量比0.65~0.85∶1的比例,先將應投入的生石灰原料總量的3%-10%均勻灑布于爐內,再將剩余生石灰原料和粉末狀碳素原料均勻混合,一次投料,采用閉弧操作運行。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石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粉末碳素原料為粒度≤3mm,破碎生石灰原料為粒度≤20mm。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電石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入爐物料是沿單相電極為中心投料,使形成以電極為中心成錐形或蘑菇形料面。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石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素粉末原料是指焦碳粉末,焦碳與無煙煤混合粉末,無煙煤粉末。
全文摘要
一種電石生產方法,包括碳素原料、生石灰原料按比例配料,投入電石爐反應及出爐過程,其特征是這種電石生產方法是將粉末碳素原料與生石灰原料按一定比例配料,先將應投入的生石灰量的一小部分均勻灑布于爐內,再將剩余生石灰原料和粉狀碳素原料均勻混合入爐,以閉弧操作運行。該生產方法突破了碳素粉末因不能順利排氣,噴爐,易結殼和操作危及人體安全因而不能用于生產電石的禁區,為電石生產開辟了新路。
文檔編號C10H21/10GK1095750SQ9311183
公開日1994年11月30日 申請日期1993年5月26日 優先權日1993年5月26日
發明者萬鳴 申請人:四川省屏山縣電冶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