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煤炭燃燒添加劑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用水蒸汽作煤炭燃燒添加劑。
瞿向陽設想用水蒸汽作煤炭燃燒添加劑,是從分析水與火不相容的現象中得到啟示開始的。水的化學成分是H2O,如果把H2與O分解開,氫(H2)可以燃燒,氧(O)可以助燃,關鍵的問題是找到一種把H2與O分解的簡易可行的方法。
為分解水(H2O),通常的做法是用電解水,由于電解水工藝復雜,而且耗電太多,所以不可取。
經瞿向陽、瞿祥深用簡易方法實驗,證明水(H2O)在高溫燃燒的碳(C)的作用下可以分解。水蒸汽(H2O)作煤炭燃燒添加劑是可行的。
本發明的目的是以提供一種回收利用余熱蒸汽的方法,它不但回收了余熱,而且能增加燃煤的揮發份成份和煤炭燃燒所需要的氧。
1、水在液體狀態時不能與火相容,而水在氣體狀態時可與火相容,實驗方法如下在燃燒的煤上潑少量水,一瞬間,會產生強烈的化學反應,發出響聲,放出大量的熱能射向四周。把水變成水蒸汽,再輸入燃燒的煤層中,化學反應不強烈,沒有響聲,燃煤的火苗比輸入水蒸汽前要高一倍左右。這就充分說明水、火從不相容到相容,主要是H2O的狀態決定的;H2O的狀態又取決于溫度的高低。H2O要分解離不開高溫,(1000℃)左右。
2、碳(C)是煤炭燃燒的主要成份,煤炭在燃燒中需要大量氧參與化合反應才能放出較多的熱能。煤炭在鍋爐內燃燒一般都有1000℃以上的高溫。煤炭在鍋爐內燃燒往往都有一定程度的缺氧燃燒,缺氧燃燒會產生一部分一氧化碳,使應有的熱能不能全部放出來,把水蒸汽用管道輸入燃煤的底部,使水蒸汽通過燃煤層的高溫區,煤在高溫作用下即將分離的碳(C)就會奪取H2O中受高溫影響結構松疏的氧(O)或已分離出來的氧。它們的燃燒化學反應式是
因為燃煤中的碳(C)在瞬變的高溫燃燒狀況下與氫(H2)、氧(O)怎樣化合,在一般情況下難以得到準確的化學反應結論。水蒸汽(H2O)通過高溫燃燒的燃煤中,能使燃煤火苗增長,爐溫升高的狀況,已經在實驗中得到了證實。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把用于生產后的余熱蒸汽用管道輸入蒸汽鍋爐鏈條爐排二、三燃燒區之間的下部,即燃煤層的下部,使余熱蒸汽從輸出管道上噴出,進入高溫燃燒的煤層中,水蒸汽就會與高溫燃燒的碳發生化學反應,產生碳氫化合物等。如圖說明本發明的特征是利用蒸汽鍋爐本身固有的條件,用回收利用余熱蒸汽的方法,達到一舉多得的目的。
綜上所述,水蒸汽作煤炭燃燒添加劑可得到如下幾個方面的效益1、水蒸汽(H2O)在高溫下分解出來的氧,可以改善燃煤缺氧燃燒的狀況,使燃煤充分燃燒,從而放出它應有的熱能。
2、水蒸汽(H2O)分解出來的氫(H2)可以與碳(C)化合成碳氫化合物(CmHn)增加了燃煤的揮發份成份,新增的揮發份燃燒又可以放出相當多的熱能。氫(H2)本身可以燃燒放出熱能。
3、水蒸汽來源于用于生產后的余熱蒸汽,余熱蒸汽一般都有較高的溫度,利用余熱蒸氣進入爐內可以提高爐膛的燃燒溫度,促進燃煤燃燒,回收利用了大量余熱。
4、由于本方法使燃煤在燃燒中增加了揮發份成份,解決了一般鍋爐不能燒用揮發份低的煤炭問題,給煤炭運輸帶來好處。
5、由于煤炭得到充分燃燒,可以減輕因燒鍋爐對空氣的污染程度。
6、因為碳(C)和氫(H2)都可同氧(O2)化合(見有關的燃燒反應式),如果采用控氧燃燒法,還可能產生更多的熱能。由于我目前只有簡易的實驗手段和代用工具,所以現在只能提出這種設想。
還有許多實際應用中的科學數據、方法有待以后進行深入的研究和論證。以上說明,不妥之處,請予糾正。
權利要求
1.用水蒸汽做煤炭燃燒添加劑,其特征是利用蒸汽鍋爐本身固有的條件,用回收利用余熱蒸汽的方法,把用于生產后的余熱蒸汽用管道輸入燃煤的下部,使余熱蒸汽從輸出管道上噴出,水蒸汽(H2O)通過燃煤層的高溫區,煤在高溫作用下,即將分離的碳(C)就會奪取H2O中受高溫影響結構松蔬的氧(O)或已分離出來的氧。其特征在于A、水蒸汽(H2O)在高溫燃燒的碳(C)的作用下分解出來的氧(O)可以改善爐內燃煤缺氧的狀況,使燃煤充分燃燒,放出它應有的熱能,從而提高燃煤的發熱量。B、水蒸汽(H2O)分解出來的氫(H2)與碳(C)化合成碳氫化合物(CmHn)增加了燃煤的揮發份成份。新增加的揮發份燃燒可放出相當多的熱能,氫(H2)本身可以燃燒放出熱能。C、水蒸汽(H2O)來源于用于生產后的余熱蒸汽,余熱蒸汽一般都有較高的溫度,回收利用的大量余熱蒸汽可以提高熱效率。
2.根據權利要求1B項所述,增加了燃煤的揮發份成份,解決了一般鍋爐不能燒用揮發份低的煤炭問題,給煤炭運輸和合理利用帶來好處。
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由于煤炭得到充分燃燒和合理利用,可以減輕燒鍋爐和運輸煤炭對空氣的污染程度。
全文摘要
8910煤炭燃燒添加劑屬于能源開發利用技術領域。本發明在于使H
文檔編號C10L9/10GK1052134SQ8910861
公開日1991年6月12日 申請日期1989年11月20日 優先權日1989年11月20日
發明者瞿向陽, 瞿祥深 申請人:瞿向陽, 瞿祥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