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抗氧化耐腐蝕的銅軋制油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抗氧化耐腐蝕的銅軋制油及其制備方法,屬于潤滑劑【技術領域】。其特征在于將加氫基礎油60N、硫磷烷基酚鋅鹽、苯基化萘胺、2,6-二叔丁基混合酚、二巰基噻二唑、甲基苯并三唑、椰油酸酯和含氮磷硼酸酯依次加入,放入放在轉速為80-120轉/分鐘反應釜中進行加熱攪拌,當溫度達到70~80℃時,保溫并持續攪拌30分鐘,隨后停止加熱繼續攪拌至室溫,得到透明均勻油體,即配成所需抗氧化、耐腐蝕的軋制油,以解決銅表面易氧化變色問題。本發明運用分子動力學作為理論指導,從大量添加劑中篩選性能最適宜的添加劑,方法簡單,容易操作,重復性高、耗時短,經濟、高效。
【專利說明】一種抗氧化耐腐蝕的銅軋制油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潤滑劑【技術領域】,用于金屬加工過程中的潤滑,其具體的是基一種抗 氧化耐腐蝕的銅軋制油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分子動力學計算屬于統計力學層次的方法,把原子作為最小單元,不考慮電子的 運動,借助分子計算可以模擬更大、更復雜的體系,分析隨時間系統各狀態參數的變化,分 子動力學已廣泛用于醫學方面藥品選擇中,是應用分子生物學、生物工程等研究的重要理 論依據。在金屬加工過程中,乳制工藝潤滑環節必不可少,而在后續工序常常出現銅表面氧 化變色,嚴重影響產品的表觀與使用性能。潤滑劑【技術領域】,銅添加劑種類繁多,過去憑借 經驗或試錯法選擇添加劑,缺乏理論指導。因此,迫切需要利用分子動力學方法選擇合適的 銅軋制油添加劑,制備一種抗氧化耐腐蝕的銅軋制油,以此解決銅表面易氧化變色問題。
【發明內容】
[0003]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抗氧化耐腐蝕的銅軋制油,以金屬加工領域解決銅表面 易氧化變色問題。本發明銅軋制油是基于分子動力學理論制備的。
[0004] 本發明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予以實現:制備一種抗氧化耐腐蝕的銅軋制油,其主要 組分及所占重量百分比如下。
[0005]
【權利要求】
1. 一種抗氧化耐腐蝕的銅軋制油,其特征在于選取硫磷烷基酚鋅鹽、苯基化萘胺和 2, 6-二叔丁基混合酚作為抗氧劑,其配重比為1:1:1?4:5:1,緩蝕劑選擇酸性緩蝕劑二巰 基噻二唑和堿性緩蝕劑甲基苯并三唑,配重比為1:3?3:1,油性劑選擇椰油酸酯,極壓劑 選擇含氮磷硼酸酯;主要組分及所占重量百分比如下。加氫基礎油60N :88-95%,硫磷烷基 酚鋅鹽:0· 01-2. 00 %,苯基化萘胺:0· 01-2. 50 %,2, 6-二叔丁基混合酚:0· 01-0. 05 %,二 巰基噻二唑:〇. 01-0. 10%,甲基苯并三唑:〇. 01-0. 30%,椰油酸酯:4. 5-11. 0%,含氮磷硼 酸酯:0· 05-2. 00%。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抗氧化耐腐蝕的銅軋制油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將加氫基 礎油60N、硫磷烷基酚鋅鹽、苯基化萘胺、2, 6-二叔丁基混合酚、二巰基噻二唑、甲基苯并三 唑、椰油酸酯和含氮磷硼酸酯依次加入,放入放在轉速為80-120轉/分鐘反應釜中進行加 熱攪拌,當溫度達到70?80°C時,保溫并持續攪拌30分鐘,隨后停止加熱繼續攪拌至室溫, 得到透明均勻油體,即配成所需抗氧化、耐腐蝕的軋制油。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一種抗氧化耐腐蝕的銅軋制油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抗氧化耐 腐蝕的銅軋制油添加劑是利用分子動力學方法制備的,具體是按照以下步驟完成的: (1) .采用密度泛函理論對添加劑分子甲基苯并三氮唑(TTA)與二巰基噻二唑(DMDT) 進行幾何結構優化,所得結構能量為勢能面上極小點;根據添加劑分子前線軌道分布最高 已占軌道(HOMO)、最低未占軌道(LUMO),估算添加劑分子的全局、局部反應活性參數化學 勢μ、軟度S、硬度η,親電指數ω和Fukui指數;TTA中全局反應活性HOMO = -5. 726eV、 LUMO = -2. 015eV、μ = -3. 871eV、S = 0· 539eV、η = 1. 856eV 和 ω = 10. 785eV,局部 反應活性 Fukui (+) N(3) = 0· 162au,Fukui (-) N(4) = 0· 108au ;DMDT 中全局反應活性 HOMO =-6. 179eV、LUMO = -2. 932eV、μ = 4. 556eV、S = 0· 616eV、η = 1. 623eV 和 ω = 12. 790eV,局部反應活性 Fukui (+)s(7) = 0· 308au 和 Fukui (_)N(5) = 0· 178au。 (2) .采用分子動力學方法,選取晶體Cu(100)等晶面為吸附表面,表面體系為金屬原 子,計算過程中"凍結"表面體系中所有原子,吸附分子保持與金屬表面自由相互作用,對 體系進行結構、能量優化,估算添加劑分子甲基苯并三氮唑、二巰基噻二唑與銅表面的吸附 能。TTA和DMDT與Cu(110)晶面的吸附能分別為235KJ · ι?οΓ1和267KJ · ι?οΓ1。
【文檔編號】C10M163/00GK104293427SQ201410499536
【公開日】2015年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25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25日
【發明者】孫建林, 熊桑, 徐陽 申請人:北京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