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用于廢礦物油的絮凝劑及其使用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化學制劑的使用方法,具體為一種用于廢礦物油的絮凝劑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當前廢礦物油生產過程中絮凝劑的品質不高,價格昂貴,有的絮凝效果不好,有的絮凝后還要再進行中和處理。
發明內容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明配比了一種成本低、效率高,不用再進行中和處理的絮凝劑。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具體技術方案,該發明提供了一種絮凝劑,其成分和配比為密度為I. 2g/ml-l. 4g/ml的水玻璃水溶液3_6重量份純度為90 % -96 %的活堿O. 1-0. 4重量份分子量為650的聚酰胺樹脂O. 1-0. 4重量份純度為92 % -98 %的磺酸O. 1-0. 4重量份上述絮凝劑的使用方法為首先,把密度為I. 2g/ml-l. 4g/ml的水玻璃水溶液和純度為90% -96%的活堿以及分子量為650的聚酰胺樹脂進行混合;然后,把混合后的制劑通過比例泵進入I號混合器,同時廢礦物油也通過泵進入I號混合器,兩者進行混合反應,絮凝劑把廢礦物油中雜質所帶的電荷絕大部分破壞掉,雜質開始絮凝,廢礦物油呈弱堿性;最后,反應后的廢礦物油進入2號混合器,同時純度為92% -98%的磺酸也通過比例泵進入2號混合器,酸性的磺酸和弱堿性的廢礦物油兩者進行混合反應;進一步破壞雜質所帶電荷,使雜質進一步聚合,同時混合后的廢礦物油酸堿度達到中性。本發明的積極效果是本發明成本低、效率高,使用方便,不要再進行中和處理。
具體實施例方式該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廢礦物油的絮凝劑,其具體實施例如下實施例I密度為I. 3g/ml的水玻璃水溶液3重量份純度為92 %的活堿O. 4重量份分子量為650的聚酰胺樹脂 O. 3重量份純度為98%的磺酸O. 2重量份實施例2
密度為I. 3g/ml的水玻璃水溶液5重量份
純度為92%的活堿O. 3重量份
分子量為650的聚酰胺樹脂O. 2重量份
純度為98%的磺酸O. 3重量份
實施例3
密度為I. 3g/ml的水玻璃水溶液6重量份
純度為92%的活堿O. I重量份
分子量為650的聚酰胺樹脂O. I重量份
純度為98%的磺酸O. 3重量份
上述絮凝劑具體實施例的具體使用方法為
首先,把密度為I. 2g/ml-l. 4g/ml的水玻璃水溶液和純度為90% -96%的活堿以及分子量為650的聚酰胺樹脂進行混合;
然后,把混合后的制劑通過比例泵進入I號混合器,同時廢礦物油也通過泵進入I
號混合器,兩者進行混合反應,比例是(3.9 96. I),絮凝劑把廢礦物油中雜質所帶的電荷絕大部分破壞掉,雜質開始絮凝,廢礦物油呈弱堿性; 最后,反應后的廢礦物油進入2號混合器,同時純度為92% -98%的磺酸也通過比例泵進入2號混合器,比例是(99. 8 O. 2),酸性的磺酸和弱堿性的廢礦物油兩者進行混合反應;進一步破壞雜質所帶電荷,使雜質進一步聚合,同時混合后的廢礦物油酸堿度達到中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廢礦物油的絮凝劑,其成分和配比為密度為I. 2g/ml-l. 4g/ml的水玻璃水溶液3_6重量份;純度為90 % -96 %的活堿O. 1-0. 4重量份;分子量為650的聚酰胺樹脂O. 1-0. 4重量份;純度為92% -98%的磺酸O. 1-0. 4重量份。
2.—種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廢礦物油的絮凝劑的使用方法首先,把密度為I. 2g/ml-l. 4g/ml的水玻璃水溶液和純度為90% -96%的活堿以及分子量為650的聚酰胺樹脂進行混合;然后,把混合后的制劑通過比例泵進入I號混合器,同時廢礦物油也通過泵進入I號混合器,兩者進行混合反應,絮凝劑把廢礦物油中雜質所帶的電荷絕大部分破壞掉,雜質開始絮凝,廢礦物油呈弱堿性;最后,反應后的廢礦物油進入2號混合器,同時純度為92% -98%的磺酸也通過比例泵進入2號混合器,酸性的磺酸和弱堿性的廢礦物油兩者進行混合反應;進一步破壞雜質所帶電荷,使雜質進一步聚合,同時混合后的廢礦物油酸堿度達到中性。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絮凝劑,密度為1.2g/ml-1.4g/ml的水玻璃水溶液3-6重量份;純度為90%-96%的活堿0.1-0.4重量份;分子量為650的聚酰胺樹脂0.1-0.4重量份;純度為92%-98%的磺酸0.1-0.4重量份;上述絮凝劑的使用方法為首先,把水玻璃水溶液和純度為90%-96%的活堿以及聚酰胺樹脂進行混合;然后,把混合后的制劑通過比例泵進入1號混合器,同時廢礦物油也通過泵進入1號混合器;最后,反應后的廢礦物油進入2號混合器,同時純度為92%-98%的磺酸也通過比例泵進入2號混合器。本發明的積極效果是本發明成本低、效率高,使用方便,不要再進行中和處理。
文檔編號C10G29/00GK102936513SQ20121040983
公開日2013年2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25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25日
發明者蔣學東 申請人:蔣學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