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谷物去雜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農用機械領域,涉及一種谷物去雜裝置。
【背景技術】
[0002]農業生產機械化、自動化,解放農村勞動生產力是社會發展趨勢,限于發展水平限制等因素,一部分地區的農業生產的機械化水平低下,比如谷物去雜過程基本依靠人工來完成。據調查,這些地區的人們一般采用人工揚稻的方法去除谷物中的雜物,不僅勞動量大,效率也很低。
【發明內容】
[0003]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谷物去雜裝置。該裝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去雜效率高。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0005]一種谷物去雜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包括帶輪、傳送帶、漏斗、電動風扇、電機、蓄電池和底座,所述帶輪固定在底座上,傳送帶安裝在帶輪上,且漏斗設置在傳送帶落料端的下部,電動風扇位于傳送帶與漏斗之間的區域內,傳送帶和電動風扇與安裝在底座上的蓄電池連接。
[0006]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傳送帶呈35°斜坡結構,且一側進料端低于另一側落料端。在傳送帶上安裝有與電動風扇連接的壓力傳感器,壓力傳感器根據壓力對電動風扇的轉速進行調節。
[0007]在電動風扇前方位于漏斗另一側設有雜物擋板,防止雜物到處飛揚。
[0008]在底座上設有活動支架,漏斗安裝在活動支架上。在漏斗下方與電動風扇之間設有擋板,擋板也可安裝在活動支架上。在底座上設有與蓄電池連接的太陽能電池板。
[0009]本實用新型相比現有技術具有如下優點:該裝置通過風力分離谷物與雜質,結構簡單可靠,成本低,操作方便,去雜效率高,能有效減輕人們的勞動強度,適合在廣大農村推廣使用。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1]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傳送帶示意圖。
[0012]圖中一底座;2—帶輪;3 —電機;4一傳送帶;5—漏斗;6 —電動風扇,7—擋板,8 一太陽能電池板,9 一壓力傳感器,10 一活動支架,11 一蓄電池,12 一雜物擋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一種谷物去雜裝置,該裝置包括帶輪2、傳送帶4、漏斗5、電動風扇6、電機3、蓄電池11和底座1,帶輪固定在底座上,傳送帶安裝在帶輪上,且漏斗設置在傳送帶落料端的下部,在底座上設有活動支架10,漏斗安裝在活動支架上。在漏斗下方與電動風扇之間設有防止干凈谷物吹走的擋板7,擋板也可安裝在活動支架上。傳送帶呈35°斜坡結構,且一側進料端低于另一側落料端。電動風扇位于傳送帶與漏斗之間的區域內,在電動風扇前方位于漏斗另一側設有雜物擋板12,防止雜物到處飛揚。傳送帶和電動風扇與安裝在底座上的蓄電池連接。在傳送帶上安裝有與電動風扇連接的壓力傳感器9,壓力傳感器根據壓力對電動風扇的轉速進行調節。在底座上設有與蓄電池連接的太陽能電池板8。太陽能電池板為蓄電池充電。
[0014]具體工作過程如下:打開開關使機器運行;將收回的谷物倒在傳送帶的進料端;傳送帶將谷物帶至落料端,隨后落下,由傳送帶上的壓力傳感器9計算谷物的多少并控制電動風扇6的轉速;輕小雜質在電動風扇6的作用下與谷物分離,谷物經漏斗5下落至麻袋中;雜質被吹至前方的雜物擋板12處并落在擋板下方,除雜結束后收集處理。
【主權項】
1.一種谷物去雜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包括帶輪(2)、傳送帶(4)、漏斗(5)、電動風扇(6)、電機(3)、蓄電池(11)和底座(1),所述帶輪(2)固定在底座(I)上,傳送帶(4)安裝在帶輪(2)上,且漏斗(5)設置在傳送帶(4)落料端的下部,電動風扇(6)位于傳送帶(4)與漏斗(5 )之間的區域內,傳送帶(4)和電動風扇(6 )與安裝在底座(I)上的蓄電池(11)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谷物去雜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送帶(4)呈35°斜坡結構,且一側進料端低于另一側落料端。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谷物去雜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傳送帶(4)上安裝有與電動風扇(6)連接的壓力傳感器(9)。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谷物去雜裝置,其特征在于:在電動風扇(6)前方位于漏斗(5)另一側設有雜物擋板(12)。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谷物去雜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底座(I)上設有活動支架(10),漏斗(5)安裝在活動支架(10)上。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谷物去雜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漏斗(5)下方與電動風扇(6)之間設有擋板(12)。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谷物去雜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底座(I)上設有與蓄電池(11)連接的太陽能電池板(8)。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谷物去雜裝置,該裝置包括帶輪、傳送帶、漏斗、電動風扇、電機、蓄電池和底座,所述帶輪固定在底座上,傳送帶安裝在帶輪上,且漏斗設置在傳送帶落料端的下部,電動風扇位于傳送帶與漏斗之間的區域內,傳送帶和電動風扇與安裝在底座上的蓄電池連接。該裝置結構簡單可靠,去雜效率高,能有效減輕了人們的勞動強度,適合在廣大農村推廣使用。
【IPC分類】B07B7/01
【公開號】CN204638546
【申請號】CN201520306255
【發明人】劉翔, 張云玲, 宋健, 翁潤庭
【申請人】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公開日】2015年9月16日
【申請日】2015年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