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有礦漿平均分配裝置的分礦筒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分礦筒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帶有礦漿平均分配裝置的分礦筒,可用于海上采礦選礦一體船、海上選礦平臺或選礦船舶的選礦系統,或陸地選礦工程的選礦系統。
【背景技術】
[0002]分礦筒:一種圓筒形容器,從上方接收礦漿,下方設有數個出口,礦漿在重力的作用下從各出口分配到下一級的分礦筒或選礦設備。
[0003]現有的分礦筒結構如圖1和2所示,用鋼板或其他材料制作一個上端無蓋下端有底的圓筒狀容器I,礦漿從上端輸入,底板2上開出若干個礦漿出口,每個礦漿出口焊接一段短管3,用于給下一級的分礦筒或選礦設備分配礦漿。在圓筒的底部外側焊接四個安裝基座4,在圓周上平均分布,基座上開有螺孔,可通過螺栓安裝在選礦平臺上。
[0004]這種結構的缺點包括:
[0005]1、礦漿分配不均。礦漿輸入時,輸入管的與分礦筒的同心度和垂直度難以保證,礦漿流入分礦筒時,容易偏離分礦筒底板中心,或傾斜著沖向底板。即使輸入管中心線與底板平面垂直,同心度也滿足要求,由于重力流的特點,礦漿還是很可能順著豎直管內壁的一側流動,落點偏離底板中心。上述現象發生后,會導致一部分礦漿出口流出的礦漿量超過平均值,另一部分礦漿出口流出的礦漿低于平均值,兩者差異較大。前者對應的選礦設備(如螺旋溜槽)輸入的礦漿量較多,超過設計處理量;后者對應的選礦設備(如螺旋溜槽)輸入的礦漿量較少,低于設計處理量。輸入礦漿過多或過少,都會使螺旋溜槽偏離最佳工作狀態。輸入礦漿過多時,螺旋溜槽的回收率會降低,輸入礦漿過少時,螺旋溜槽的產量會降低。當這種現象普遍存在時,對整個選礦系統的工作指標產生重大影響。
[0006]2、礦漿容易濺出分礦筒外部。礦漿濺出后,一方面會影響下方走道的通行,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礦漿的損失。
【發明內容】
[0007]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帶有礦漿平均分配裝置的分礦筒,以實現:
[0008]1、使經分礦筒分配到下一級分礦筒或選礦設備(如螺旋溜槽)礦漿流量盡量平均化,為選礦設備創造大致相同的工作條件,以提高整個選礦系統的產量和回收率、精礦品位等選礦指標。
[0009]2、防止礦漿濺出,造成礦漿損失。
[0010]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0011 ]帶有礦漿平均分配裝置的分礦筒,包括帶有底板的圓筒狀容器,所述底板上開設若干個礦漿出口,且礦漿出口圓周分布在所述底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圓筒狀容器的底板中央設置一溢流筒,且溢流筒與圓筒狀容器同軸心;在溢流筒的正上方設置一礦漿輸入直管,該礦漿輸入直管與溢流筒、圓筒狀容器同軸心,礦漿輸入直管固定在圓筒狀容器上;礦漿輸入直管的直徑小于溢流筒的直徑。
[0012]在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中,所述礦漿輸入直管上端設置一個用以連接上一級分礦設備的彎頭。
[0013]在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中,在圓筒狀容器外壁上設置一圈傾斜的用于收集濺出的礦漿的斜槽板,斜槽板的最低點設置一個泄放口,通過連接管將收集的礦漿泄放到指定的礦池里。
[0014]在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中,隔板經過相鄰兩個礦漿出口的中心連接線中點。
[0015]在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中,礦漿輸入直管通過四塊固定板連接到圓筒狀容器的內壁上。
[0016]在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中,所述溢流筒的底部設置有加強板。
[0017]在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中,溢流筒的上端面與圓筒狀容器的底板平行。
[0018]在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中,在溢流筒的外表面與圓筒狀容器的內表面之間,設置若干條輻條狀的用以將礦漿出口分隔開的隔板,所述若干條隔板在圓周范圍內平均分布;
[0019]本發明技術方案帶來的有益效果:
[0020]1、礦漿經豎直的礦漿輸入管進入分礦筒,落到溢流筒中。因礦漿輸入管的直徑明顯小于溢流筒直徑,礦漿流會落在溢流筒中心或接近溢流筒中心。豎直的礦漿輸入直管在制作分礦筒時就焊接在分礦筒上方,以確保垂直度和同心度。
[0021]2、溢流筒的上平面與分礦筒底面平行,礦漿進入溢流筒后,以溢流的形式翻過溢流筒的上沿進入分礦筒的環形空間,流到分礦筒底面,通過各礦漿出口分配到下一級分礦筒或選礦設備。
[0022]3、因礦漿出口往下游的礦漿管阻力大小不同時,可能會造成礦漿出口的流速不一致,流速慢的出口附近來不及流出的礦漿可能會經相鄰的流速快的礦漿出口流出,導致礦漿分配不均。在各礦漿出口之間等距分布的隔板,可防止出現上述現象,進一步確保礦漿的平均分配。
[0023]4、分礦筒外側傾斜的圍板可回收濺出的礦漿,導流至指定礦池,避免了礦漿的損失。
[0024]本發明的特點可參閱本案圖式及以下較好實施方式的詳細說明而獲得清楚地了解。
【附圖說明】
[0025]圖1為現有的分礦筒結構示意圖。
[0026]圖2為圖1的俯視圖。
[0027]圖3為本發明的示意圖。
[0028]圖4為圖3省略彎頭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9]為了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0030]參見圖3和4,帶有礦漿平均分配裝置的分礦筒,包括帶有底板11的圓筒狀容器10,所述底板上開設若干個礦漿出口 12,且礦漿出口圓周分布在所述底板11上。這些為現有結構,在此不再詳述。
[0031 ] 在底板11中央位置設置一個溢流筒20,溢流筒20與圓筒狀容器10同軸心。溢流筒的底部設置有加強板22。溢流筒的上端面與圓筒狀容器的底板平行。礦漿進入溢流筒后,以溢流的形式翻過溢流筒的上沿進入分礦筒的環形空間,流到分礦筒底面,通過各礦漿出口分配到下一級分礦筒或選礦設備。
[0032]在溢流筒20的外表面與圓筒狀容器10的內表面之間,設置輻條狀的隔板,隔板21在圓周范圍內平均分布,將各礦漿出口分隔開。隔板經過相鄰兩個礦漿出口的中心連接線中點。因礦漿出口往下游的礦漿管阻力大小不同時,可能會造成礦漿出口的流速不一致,流速慢的出口附近來不及流出的礦漿可能會經相鄰的流速快的礦漿出口流出,導致礦漿分配不均。在各礦漿出口之間等距分布的隔板,可防止出現上述現象,進一步確保礦漿的平均分配。
[0033]在溢流筒的正上方一定距離處,設置一根礦漿輸入直管30,該礦漿輸入直管30與溢流筒20、圓筒狀容器10同軸心,礦漿輸入直管30通過四塊固定板連31接到圓筒狀容器10的內壁上。礦漿輸入直管30的直徑要能滿足礦漿輸入的需要,但也要明顯小于溢流筒20的直徑。
[0034]礦漿輸入直管30上端設置一個彎頭40,該彎頭角度暫不確定,且與礦漿輸入直管在制作車間內不焊接。到安裝現場后,根據上一級分礦筒與該分礦筒的相對位置及兩者之間的連接管走向,計算彎頭角度,并確定彎頭上端的朝向后,現場焊接。
[0035]在圓筒狀容器10外壁靠近上沿處,設置一圈傾斜的斜槽板50,用于收集濺出的礦漿。斜槽板50的最低點設置一個泄放口 51,通過連接管將收集的礦漿泄放到指定的礦池里,避免了礦楽.的損失。
[0036]礦漿經豎直的礦漿輸入管進入分礦筒,落到溢流筒中。因礦漿輸入管的直徑明顯小于溢流筒直徑,礦漿流會落在溢流筒中心或接近溢流筒中心。豎直的礦漿輸入直管在制作分礦筒時就焊接在分礦筒上方,以確保垂直度和同心度。
[0037]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的范圍內。本發明要求的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
【主權項】
1.帶有礦漿平均分配裝置的分礦筒,包括帶有底板的圓筒狀容器,所述底板上開設若干個礦漿出口,且礦漿出口圓周分布在所述底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圓筒狀容器的底板中央設置一溢流筒,且溢流筒與圓筒狀容器同軸心;在溢流筒的正上方設置一礦漿輸入直管,該礦漿輸入直管與溢流筒、圓筒狀容器同軸心,礦漿輸入直管固定在圓筒狀容器上;礦漿輸入直管的直徑小于溢流筒的直徑。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帶有礦漿平均分配裝置的分礦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礦漿輸入直管上端設置一個用以連接上一級分礦設備的彎頭。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帶有礦漿平均分配裝置的分礦筒,其特征在于:在圓筒狀容器外壁上設置一圈傾斜的用于收集濺出的礦漿的斜槽板,斜槽板的最低點設置一個泄放□ O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帶有礦漿平均分配裝置的分礦筒,其特征在于:礦漿輸入直管通過四塊固定板連接到圓筒狀容器的內壁上。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帶有礦漿平均分配裝置的分礦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筒的底部設置有加強板。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帶有礦漿平均分配裝置的分礦筒,其特征在于:溢流筒的上端面與圓筒狀容器的底板平行。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帶有礦漿平均分配裝置的分礦筒,其特征在于:在溢流筒的外表面與圓筒狀容器的內表面之間,設置若干條輻條狀的用以將礦漿出口分隔開的隔板,所述若干條隔板在圓周范圍內平均分布。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帶有礦漿平均分配裝置的分礦筒,其特征在于:隔板經過相鄰兩個礦漿出口的中心連接線中點。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帶有礦漿平均分配裝置的分礦筒,包括帶有底板的圓筒狀容器,所述底板上開設若干個礦漿出口,且礦漿出口圓周分布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圓筒狀容器的底板中央設置一溢流筒,且溢流筒與圓筒狀容器同軸心;在溢流筒的正上方設置一礦漿輸入直管,該礦漿輸入直管與溢流筒、圓筒狀容器同軸心,礦漿輸入直管固定在圓筒狀容器上;礦漿輸入直管的直徑小于溢流筒的直徑。礦漿經豎直的礦漿輸入管進入分礦筒,落到溢流筒中。因礦漿輸入管的直徑明顯小于溢流筒直徑,礦漿流會落在溢流筒中心或接近溢流筒中心。豎直的礦漿輸入直管在制作分礦筒時就焊接在分礦筒上方,以確保垂直度和同心度。
【IPC分類】B03B11/00
【公開號】CN105562194
【申請號】CN201511025111
【發明人】郭黎明, 孫青松, 邵敏
【申請人】上海航盛船舶設計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5月11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