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干霧水膜雙離心除塵裝置及其除塵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環保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結構緊湊,操作簡便、用途廣泛的干霧水膜雙離心除塵裝置,以及涉及干霧水膜雙離心除塵裝置的除塵工藝。
【背景技術】
[0002]傳統的除塵工藝,有旋風除塵或是噴淋除塵,但只能去除粒徑10 μπι以上的、較大的粉塵顆粒,不能除去粒徑較小的顆粒物質。處理粒徑較小的含塵氣體,可以使用其它工藝,例如濾袋、濾芯除塵或是靜電除塵,然而濾袋、濾芯除塵器不適用于潮濕、具有黏性的含塵氣體,靜電除塵器不適用于易燃易爆、帶火星的含塵氣體。現有的除塵裝置和工藝,不能很好地處理ΙΟμπι以下且含油性、黏性、高濕、帶火星或易燃易爆的粉塵顆粒,是工業除塵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緊湊、操作簡便、用途廣泛的干霧水膜雙離心除塵裝置。
[0004]本發明的第一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包括二級旋風筒和一級旋風筒,所述二級旋風筒設置于一級旋風筒內部且與一級旋風筒同軸設置,所述一級旋風筒的下部逐漸收口形成干料出口,所述二級旋風筒的下部逐漸收口形成濕料出口 ;所述一級旋風筒的上端側部設置進風管,所述進風管的內部設置干霧管,所述干霧管與進風管之軸線相垂直且其上均布干霧噴吹孔;所述一級旋風筒的內壁和二級旋風筒的外壁之間設置螺旋導流葉片,所述二級旋風筒的上部設置水膜除塵箱、中部設置進風口,所述水膜除塵箱內設置溢流板,所述溢流板為圓錐狀結構,其錐角范圍為90~130° ;所述溢流板的上方設置進水管,所述進水管的一端貫穿水膜除塵箱的外壁連接水源,所述進水管的另一端設置噴頭,所述噴頭位于溢流板的錐角正上方。
[0005]本發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干霧水膜雙離心除塵裝置的除塵工藝,本發明的第二目的是這樣實現的,所述工藝步驟如下:
干霧抑塵:含塵廢氣由進風管進入,在干霧管上設置的干霧噴吹孔均勻噴射的干霧的作用下,含塵氣體中的粉塵顆粒和干霧抱團結合,使得粉塵粒徑增大;
一級旋風除塵:粒徑增大后的粉塵顆粒沿著一級旋風筒的內壁和二級旋風筒的外壁之間的螺旋導流葉片進行螺旋沉降,經一級旋風除塵后的粉塵顆粒由干料出口排出;
二級旋風除塵及水膜除塵:一級旋風除塵后的氣體由進風口進入二級旋風筒;噴頭噴出的水沿著溢流板與二級旋風筒的內壁之間形成的間隙流下,由進風口進入的氣體在此間隙的出氣面積變小,氣體流速增大,自下而上沖擊從溢流板流下的水流,形成水膜,水膜和氣體中的粉塵結合后形成的粉漿沿二級旋風筒的內壁下流,由濕料出口排出;
除霧:水膜除塵后的氣體經除霧器除霧后排放到空氣中。
[0006]本發明通過采用干霧除塵、離心螺旋沉降與水膜除塵相結合,使用該干霧水膜雙離心除塵裝置,PM100處理效率彡99%,PM10處理效率彡95%,PM2.5處理效率彡85%,可以有效處理粒徑小于10 μπι且含油性、黏性、高濕、帶火星或易燃易爆性含塵廢氣,該裝置使用的套接結構節約了占地面積,更適于推廣應用。
【附圖說明】
[0007]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 二級旋風筒,2- —級旋風筒,3-螺旋導流葉片,4-水膜除塵箱,5-進水管,6-噴頭,7-除霧器,8-溢流板,9-干霧管,10-干料出口,11-濕料出口,12-進風口,13-進風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08]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但不得以任何方式對本發明加以限制,基于本發明教導所作的任何變更或改進,均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0009]如圖1所示,本發明包括二級旋風筒1和一級旋風筒2,所述二級旋風筒1設置于一級旋風筒2內部且與一級旋風筒2同軸設置,所述一級旋風筒2的下部逐漸收口形成干料出口 10,所述二級旋風筒1的下部逐漸收口形成濕料出口 11 ;所述一級旋風筒2的上端側部設置進風管13,所述一級旋風筒2的內壁和二級旋風筒1的外壁之間設置螺旋導流葉片3,所述二級旋風筒1的上部設置水膜除塵箱4、中部設置進風口 12。
[0010]所述進風管13的內部設置干霧管9,所述干霧管9與進風管13之軸線相垂直且其上均布干霧噴吹孔。
[0011]所述水膜除塵箱4內設置溢流板8,所述溢流板8為圓錐狀結構,其錐角范圍為90-130° ;所述溢流板8的上方設置進水管5,所述進水管5的一端貫穿水膜除塵箱4的外壁連接水源,所述進水管5的另一端設置噴頭6,所述噴頭6位于溢流板8的錐角正上方。
[0012]所述水膜除塵箱4的上部設置有除霧器7。
[0013]所述除霧器7中裝填硅膠、蒙脫石、分子篩或蓬松氈中的一種。
[0014]如圖2所示,所述濕料出口 11貫穿一級旋風筒2的下部外壁延伸設置。
[0015]干霧水膜雙離心除塵裝置的除塵工藝,所述工藝步驟如下:
干霧抑塵:含塵廢氣由進風管13進入,在干霧管9上設置的干霧噴吹孔均勻噴射的干霧的作用下,含塵氣體中的粉塵顆粒和干霧抱團結合,使得粉塵粒徑增大;
一級旋風除塵:粒徑增大后的粉塵顆粒沿著一級旋風筒2的內壁和二級旋風筒1的外壁之間的螺旋導流葉片3進行螺旋沉降,經一級旋風除塵后的粉塵顆粒由干料出口 10排出;
二級旋風除塵及水膜除塵:一級旋風除塵后的氣體由進風口 12進入二級旋風筒1 ;噴頭6噴出的水沿著溢流板8與二級旋風筒1的內壁之間形成的間隙流下,由進風口 12進入的氣體在此間隙的出氣面積變小,氣體流速增大,自下而上沖擊從溢流板8流下的水流,形成水膜,水膜和氣體中的粉塵結合后形成的粉漿沿二級旋風筒1的內壁下流,由濕料出口11排出;
除霧:水膜除塵后的氣體經除霧器7除霧后排放到空氣中。
[0016]本發明的工作原理及工作過程如下:
本發明通過采用干霧除塵與一次離心除塵相結合,再結合水膜除塵與二次離心除塵的工藝過程,大大提高了除塵效率,增強了除塵效果;使用該除塵裝置,PM100處理效率彡99%,PM10處理效率彡95%,PM2.5處理效率彡85%,可以有效處理粒徑小于10 μπι且含油性、黏性、高濕、帶火星或易燃易爆性含塵廢氣,該裝置使用的套接結構節約了占地面積,更適于推廣應用。
[0017]工作時,含塵廢氣自一級旋風筒2的進風管13進入,進風管13內部設置的干霧管9形成干霧風幕,含塵廢氣經過干霧風幕后,粉塵顆粒與干霧結合形成更大顆粒的粉塵,再進入一級旋風筒2與二級旋風筒1之間形成的螺旋沉降空間內進行初級分離,通過螺旋導流葉片3將形成的大顆粒的粉塵通過離心力輸送到收口部分后從干料出口 10排出;完成初級分離后的氣體從二級旋風筒1的進風口 12進入二級旋風筒1內,噴頭6噴出的水沿著溢流板8與二級旋風筒1的內壁之間形成的間隙流下,氣體在此間隙的出氣面積變小,則氣體流速增大,自下而上沖擊流下的水流,形成水膜,水膜能去除大小為5 μπι~10 μπι的粉塵顆粒,此時粉塵和水膜結合,結合后的粉漿由濕料出口 11排出,除霧器7由不與除塵氣體發生反應的干燥物質或干燥劑構成,如硅膠、蒙脫石、分子篩或蓬松氈等,處理后的潔凈氣體通過除霧器7除霧后排放到空氣中。
[0018]當濕料出口 11與干料出口 10同軸設置時節約干-濕一體含塵廢氣處理裝置的占地面積;當濕料出口 11貫穿一級旋風筒2的下部外壁延伸設置時,實現干濕粉塵的分別收集,互不影響。
【主權項】
1.一種干霧水膜雙離心除塵裝置,包括二級旋風筒(I)和一級旋風筒(2),其特征是:所述二級旋風筒(I)設置于一級旋風筒(2 )內部且與一級旋風筒(2 )同軸設置,所述一級旋風筒(2)的下部逐漸收口形成干料出口(10),所述二級旋風筒(I)的下部逐漸收口形成濕料出口(11);所述一級旋風筒(2)的上端側部設置進風管(13),所述進風管(13)的內部設置干霧管(9),所述干霧管(9)與進風管(13)之軸線相垂直且其上均布干霧噴吹孔;所述一級旋風筒(2)的內壁和二級旋風筒(I)的外壁之間設置螺旋導流葉片(3),所述二級旋風筒(O的上部設置水膜除塵箱(4)、中部設置進風口(12),所述水膜除塵箱(4)內設置溢流板(8),所述溢流板(8)為圓錐狀結構,其錐角范圍為90~130° ;所述溢流板(8)的上方設置進水管(5),所述進水管(5)的一端貫穿水膜除塵箱(4)的外壁連接水源,所述進水管(5)的另一端設置噴頭(6 ),所述噴頭(6 )位于溢流板(8 )的錐角正上方。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干霧水膜雙離心除塵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水膜除塵箱(4)的上部設置有除霧器(7)。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干霧水膜雙離心除塵裝置,其特征是:所述除霧器(7)中裝填娃膠、蒙脫石、分子篩或蓬松租中的一種。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干霧水膜雙離心除塵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濕料出口(11)貫穿一級旋風筒(2)的下部外壁延伸設置。5.干霧水膜雙離心除塵裝置的除塵工藝,其特征是:所述工藝步驟如下: 干霧抑塵:含塵廢氣由進風管(13)進入,在干霧管(9)上設置的干霧噴吹孔均勻噴射的干霧的作用下,含塵氣體中的粉塵顆粒和干霧抱團結合,使得粉塵粒徑增大; 一級旋風除塵:粒徑增大后的粉塵顆粒沿著一級旋風筒(2)的內壁和二級旋風筒(I)的外壁之間的螺旋導流葉片(3)進行螺旋沉降,經一級旋風除塵后的粉塵顆粒由干料出口(10)排出; 二級旋風除塵及水膜除塵:一級旋風除塵后的氣體由進風口(12)進入二級旋風筒(I);噴頭(6)噴出的水沿著溢流板(8)與二級旋風筒(I)的內壁之間形成的間隙流下,由進風口(12)進入的氣體在此間隙的出氣面積變小,氣體流速增大,自下而上沖擊從溢流板(8)流下的水流,形成水膜,水膜和氣體中的粉塵結合后形成的粉漿沿二級旋風筒(I)的內壁下流,由濕料出口(11)排出; 除霧:水膜除塵后的氣體經除霧器(7)除霧后排放到空氣中。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干霧水膜雙離心除塵裝置及其除塵工藝,通過采用干霧除塵、離心螺旋沉降與水膜除塵相結合的方式除塵,使用該干霧水膜雙離心除塵裝置處理含塵氣體時,PM100處理效率≥99%,PM10處理效率≥95%,PM2.5處理效率≥85%,可以有效處理粒徑小于10μm且含油性、黏性、高濕、帶火星或易燃易爆的含塵廢氣,該裝置使用的套接結構節約了占地面積,適于推廣應用。
【IPC分類】B04C5/30
【公開號】CN105234013
【申請號】CN201510743171
【發明人】彭紀東, 陳叢良, 付江洪, 王波, 楊玲, 閆峻
【申請人】云南藍澈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1月13日
【申請日】2015年1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