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茶葉篩選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關于一種茶葉篩選機,尤指讓茶葉依序經過初選筒、第一級選層、次選筒、分離器及第二級選層的篩選,將茶葉的枝、葉完全剔除,借此提高篩選效率。
請參閱圖1、圖2所示,早期的茶葉篩選機,主要是茶葉烘焙干燥后,利用枝梗與葉片間的連接力相當弱的特性,將干燥后的茶葉導進篩選槽10內,由滾動的篩選滾筒11配合阻隔滾筒12及圓刷棒13轉動,然后以圓刷棒13將枝梗撥落,而達到枝、葉分離的目的。
但是早期的篩選機僅利用一篩選滾筒11、一阻隔滾筒12及一圓刷棒13構成篩選構造,實無法進行大量篩選,相對使用效率受到限制,而且僅以一次的篩選動作也無法篩選確實,故常有枝、葉不分的情形,因此應對無法確實篩選的問題加以改良,使其具有更佳的實用功效。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茶葉篩選機,其利用多組及多層的篩選裝置,使茶葉分段揀枝、篩選,而確實的將枝、葉分開,達到大量揀枝作用,以及良好的篩選效果,符合實際需求。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茶葉篩選機,其安裝有起刷選作用的初選筒及一次選筒在各揀枝篩選層之前,借此提高揀枝、篩選的功效,以符合實際需求。
本實用新型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種茶葉篩選機,其利用一分離器將不同大小的茶葉顆粒分離,借以提高揀枝、篩選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茶葉篩選機,其特征在于其構造包括有一初選筒,是設置在機臺頂端;一第一選層,是在兩支篩選滾筒間設一阻隔滾筒,而各篩選滾筒上設有可轉動的圓刷棒,各篩選滾筒的下方分別對應有一向下斜的接片,且各接片的底端對應有導管分別收集去掉枝梗的葉片顆粒,而阻隔滾筒的下方對應有二承接狀的接片,且末端亦接設有一導管;一次選筒,是對應安裝在第一選層的末端;一第二選層,是在一篩選滾筒旁設一阻隔滾筒,上方設一圓刷棒,而且該篩選滾筒及該阻隔滾筒的上方恰對應第一選層的阻隔滾筒下方的導管的出口及選筒的出口;借此使茶葉于層層揀枝、篩選的高效率作用下,確實去掉枝梗而提高品質。
所述初選筒內部可設有網片,而頂端對應有一可轉動的刷桿,刷桿的底緣設有刷毛且與網片接觸,以有助于在撥動茶葉時去梗。
所述次選筒內部可設有具有網眼的網片,而頂端對應有一可轉動的刷桿,刷桿的底緣設有刷毛且與網片接觸,以有助于在撥動茶葉時去梗。
所述次選筒出口處可接設一分離器,其呈傾斜狀底部有適當的震動機構,內部有若干隔桿,使分離器呈二層且具有篩選分離的設計,而各層末端分別對應有一出口,其中上層的出口對應到第二選層,下層出口則向下引導將篩選到的枝梗排出。
本實用新型有以下積極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茶葉篩選機,由原先僅一篩選滾筒、一阻隔滾筒、一圓刷棒的揀枝、篩選作用,變化由第一選層、第二選層,逐段揀枝篩選,在揀枝的程度上,本實用新型自然更加確實,而且在各選層前有初選筒與次選筒作為前置篩選,將部分茶葉上的枝梗除去,這樣從開始到結束共有四道針對枝梗、葉片分離的動作,比起傳統裝置僅一次的揀枝動作,本實用新型作揀枝,篩選效率有長足的進步,而且獲得的茶葉不帶枝梗,品質優良,確實符合實際使用的需求。
現以較佳實施例結合
如下圖1是常用結構示意圖;圖2是常用結構動作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初選筒外觀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次選筒外觀圖;圖7是次選筒的結構示意圖;圖8是本實用新型第一選層的動作示意圖。
請參閱圖3、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茶葉篩選機,主要是機體頂端設有一中空筒體為初選筒2,初選筒2下方出口位置對應設有第一選層3,而第一選層3的下方設有一次選筒4,而次選筒4的出口處對應設有分離器5以作為送料槽,分離器5的兩出口位置,其中一個對應第二選層6,另一個對應輸出輸送裝置70。
具體而言,請參閱圖5所示,該初選筒2內部設有網片20,而頂端對應有一可轉動的刷桿21,刷桿21的底緣設有刷毛22且與網片20接觸。
請再參閱圖3、圖4所示,該第一選層3是在兩支表面設有若干凹穴310的篩選滾筒31間設一阻隔滾筒32。各滾筒傾斜且互相平行地設置,彼此間僅有極小間隙,略大于枝梗徑寬,而各篩選滾筒31表面各凹穴310是由高向低以逐漸變大的方式開設,上方對應設有一圓刷棒33,且各篩選滾筒31與圓刷棒33的轉動方向恰相反。此外,各篩選滾筒31的下方對應有一向下斜的接片34,且各接片弘的底端對應有導管35。而阻隔滾筒32的下方對應有一承接狀的接片36,且端部也設有一導管37。
請參閱圖4、圖6所示,該次選筒4是對應安裝第一選層3的末端如圖4所示,其內部設置具有網眼的網片40,而頂端對應有一可轉動的刷桿41,刷桿41底緣設有刷毛42而且與網片40接觸。
請參閱圖4,圖6所示,該分離器5是連接在次選筒4的底部呈傾斜狀,且底部有適當的震協機構,內部設置若干隔桿50,使分離器5呈兩層且具有篩選分離的構造,如圖7所示,而各層末端分別對應有一出口。請再參閱圖4、圖5所示,該分離器5的上層出口51對應以第二選層6,而下層出口52則引導向下對應輸出輸送裝置70,以有助于將枝梗排出。
至于該第二選層6,請參閱圖3、圖4所示,是一具有若干凹穴610的篩選滾筒61,該滾筒61旁邊,設有一阻隔滾筒82,而上方設一圓刷棒63。其中各滾筒的設置呈傾斜狀,而且各凹穴610由高向低以漸次變大排列。此外,篩選滾筒61與阻隔滾筒62的上方對應分離器5的上層出口,此外滾筒下方對應輸出輸送裝置70,供篩選后的茶葉、枝梗分別排出。
請參閱圖5所示,當烘焙后的干燥茶葉進入初選筒2中,經刷桿21轉動以刷毛22撥開,并配合網片20的摩擦,可將部份茶葉的枝梗與葉片部份分開并且分別落出初選筒2。接著請參閱圖3、圖8所示,各茶葉進入第一選層3中,部分已枝、葉分開,枝梗部分由各篩選滾筒31與阻隔滾筒32間的間隙落下,同時較細小的茶葉亦由間隙中落下,由接片36、導管37收集如圖3所示。至于各篩選滾筒31、各圓刷棒33轉動,請再參閱圖8所示,將茶葉上的枝梗借圓刷棒33的刷毛將其刷落,而葉片部份則由凹穴310承接收集,隨各篩選滾筒31轉動而落下。請再參閱圖3所示,落下的茶葉則由接片34、導管35收集,而透過導管35的適當引導落入輸出輸送裝置70一側內。而茶枝梗、細末的部分則由導管37收集,導入輸出輸送裝置70的另一側內。
請再參閱圖4所示,當各篩選滾筒31轉動過程中,部分未被凹穴310承接的茶葉、部分枝葉未分離的茶葉,都隨之移動到末端落下,由次選筒4收集。
請再參閱圖6所示,落入次選筒4的茶葉由刷桿41的刷毛42將其撥開,同時去除枝梗與茶葉間的連結。接著進入分離器5中,隨著傾斜狀的分離器5的震動,茶葉逐漸移動。請配合參閱圖7,細末的葉片、茶枝落入下層,而完整的茶葉顆料以及枝葉未分的茶葉將由上層移動、落出。
請參閱圖3所示,當茶葉在第二選層6時,篩選滾筒61、圓刷棒63轉動,使茶葉移動、落出,而且茶枝于圓刷棒63的撥刷下脫落而落出。以上動作方式與前述第一選層3的動作方式相同,故不贅述。
權利要求1.一種茶葉篩選機,其特征在于其構造包括有一初選筒,設置在機臺頂端;一第一選層,是在兩支篩選滾筒間設一阻隔滾筒,而各篩選滾筒上設有可轉動的圓刷棒,各篩選滾筒的下方分別對應有一向下斜的接片,且各接片的底端對應有導管分別收集去掉枝梗的葉片顆粒,而阻隔滾筒的下方對應有二承接狀的接片,且末端亦接設有一導管;一次選筒,對應安裝在第一選層的末端;一第二選層,是在一篩選滾筒旁設一阻隔滾筒,上方設一圓刷棒,而且該篩選滾筒及該阻隔滾筒的上方恰對應第一選層的阻隔滾筒下方的導管的出口及選筒的出口。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茶葉篩選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選筒內部可設有網片,而頂端對應有一可轉動的刷桿,刷桿的底緣設有刷毛且與網片接觸。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茶葉篩選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次選筒內部可設有具有網眼的網片,而頂端對應有一可轉動的刷桿,刷桿的底緣設有刷毛且與網片接觸。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茶葉篩選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次選筒出口處可接設一分離器,其呈傾斜狀底部有適當的震動機構,內部有若干隔桿,使分離器呈二層而各層末端分別對應有一出口,其中上層的出口對應到第二選層,下層出口則向下引導將篩選到的枝梗排出。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關于一種茶葉篩選機,主要是讓茶葉先經過一初選篩刷篩后,進入由兩篩選滾筒間配合一阻隔筒且上方配合有圓刷棒的第一級選層,再經篩選后,未被分離的枝葉部分則進入次選筒內進行刷篩,并由一具有上、下二層的分離器將枝連葉的茶葉由上層導進第二級選導,然后憑借篩選滾筒、阻隔筒及圓刷棒的組合刷選,將枝、葉再分開,借此提高茶葉篩選效率,符合實際使用的需求。
文檔編號B07B15/00GK2317960SQ9724358
公開日1999年5月12日 申請日期1997年11月7日 優先權日1997年11月7日
發明者黃仲佑 申請人:黃仲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