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多環板旋流絮凝分離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水處理的裝置,更具體地說是一種用于水處理的多環板旋流絮凝分離器。
目前,水處理的主要設備有三種①水力旋流沉淀池,利用切向進水造成水力旋流,以旋流形成的離心力去除水中較大或較重的顆粒。但在去除較小或較輕的顆粒時,效果很差。即便加入絮凝劑進行水處理時,效果也很差。②斜板沉淀池,利用多塊平行斜置的平板來縮短顆粒的沉淀時間,對含較小或較輕顆粒物的水進行處理時,通過絮凝劑的加入進行絮凝反應,反應后的水再通入斜板沉淀池,由于絮凝反應設備受工藝的限制,而很難和沉淀池組合成一體,因此,總體設備體積大,用材多,且占地面積較大,在處理低濃度顆粒物時,由于顆粒濃度低,絮凝反應不完全,處理效果差。③水力循環澄清池,利用進水形成的射流作用抽吸已經沉淀的顆粒物與進水一起混合,從而加大了絮凝反應的顆粒濃度,使絮凝反應更為完全。但由于顆粒的分離依靠重力,因此,沉淀時間較長,設備體積較大。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體積小、材料省、成本低、處理效果好的高效多環板旋流絮凝分離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實現一種用于水處理的旋流絮凝分離器,包括有上部為圓筒狀、下部呈倒錐狀的殼體,溢水管設置在殼體中部,且下端伸出殼體,若干個同心環形板設置在殼體上部內,在同心環形板的上側,設置有不少于一個的溢水槽,且一端與溢水管相通,殼體的側壁上設置有切向進水口,殼體的錐體底部設置有排泥口,殼體用支架支撐。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效果含懸浮顆粒的水,加入絮凝劑后,由泵加壓經進水口切向送入殼體內,形成水力旋流。在藥劑和離心力場的共同作用下,顆粒逐漸增大,向環形板富集,并進一步接觸碰撞,形成大顆粒絮團,沿板面下滑,落到圓錐底部,從切向排泥口排出。
在旋流絮凝反應過程中,沉入錐體的部分顆粒,在旋流濃縮區再次沿中心向上回流,并與進水混合,從而加大參與反應的顆粒濃度。
在整個水處理過程中,由于參與反應的顆粒濃度高,反應更為完全,在離心力的作用下,顆粒移動速度快,并且環形板間距小,顆粒徑向移動距離短,從而使絮凝分離時間大為縮短,減小了設備體積。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剖視圖。
附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俯視圖。
下面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述參照附圖1、2所示一種多環板旋流絮凝分離器,包括有薄壁狀殼體3,上部為圓筒狀,下部呈倒錐體,溢水管4設置在殼體3的中部,其下端伸出殼體3。在殼體3的上部內設置有若干個同心環形板2,所述的同心環板2與殼體3同心,在同心環形板2的上側設置有至少一個溢水槽1,溢水槽1的一端與溢水管4相通,使溢水槽1內的水經溢水管4排出。所述的溢水管4與殼體3同心。在殼體3的圓筒下部設置于至少一個切向進水口5,殼體3的錐體底部設有排泥口6。所述的排泥口6切向設置。殼體3用支架7支起。
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水處理的多環板旋流絮凝分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上部為圓筒狀、下部呈倒錐狀的殼體(3),溢水管(4)設置在殼體(3)中部,且下端伸出殼體(3),若干個同心環形板(2)設置在殼體(3)上部內,在同心環形板(2)的上側,設置有不少于一個溢水槽(1),且一端與溢水管(4)相通,殼體(3)的側壁上設置有切向進水口(5),殼體(3)的錐體底部設置有排泥口(6),殼體(3)用支架(7)支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絮凝分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同心環形板(2)與殼體(3)同心。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流絮凝分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溢水管(4)與殼體(3)同心。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流絮凝分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泥口(6)切向設置。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旋流絮凝分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泥口(6)切向設置。
專利摘要一種多環板旋流絮凝分離器,包括有內部設置有若干個同心環形板和溢水管,溢水管下端伸出殼體,同心環形板上側設有溢水槽,溢水槽一端與溢水管上端相通,殼體的筒體上設有切向進水口,排泥口在殼體的錐體底部。該分離器采用了多個同心環形板,經絮凝反應的顆粒在水力旋流離心力的作用下徑向移動速度快且徑向移動距離短,從而使絮凝分離時間大為縮短,設備體積小,處理效率高。對任何濃度懸浮物的水均有很好的處理效果。
文檔編號B03D3/00GK2258099SQ9623120
公開日1997年7月23日 申請日期1996年1月31日 優先權日1996年1月31日
發明者張雁秋, 陶秀祥, 丁毅 申請人:中國礦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