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螺母輸送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螺母輸送機,包括第一過濾器、第二過濾器、第一接料斗、第二接料斗、第一輸送管和第二輸送管。第一過濾器包括第一殼體及設置在第一殼體兩端的轉軸,其上開設有第一進料口以及多個第一漏孔,其中第一漏孔的直徑比預選螺母的最大對角尺寸大0.5-1毫米;第一接料斗置于第一過濾器的下端;第二過濾器包括第二殼體及在第二殼體內部的轉子,第二殼體上開設有第二進料口、出料口以及多個第二漏孔,第二漏孔的直徑比預選螺母的最大對角尺寸小0.5-1毫米;第一輸送管用于第一接料斗與第二進料口連接;第二輸送管用于第二接料斗和工位連接。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螺母輸送機可將特定型號的螺母通過氣體輸送到特定工位。
【專利說明】一種螺母輸送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動輸送螺母的裝置,具體涉及一種螺母輸送機。
【背景技術】
[0002]在汽車生產過程中,經常需要使用螺母,目前,使用螺母時一般用人工放入螺母,不僅生產效率低,而且勞動強度大。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螺母輸送機,可以解決目前使用螺母時人工放入螺母造成的效率低、勞動強度大的問題。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5]依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螺母輸送機,包括:一種螺母輸送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過濾器,包括內部中空的第一殼體,所述第一殼體兩端設有轉軸,所述第一殼體上開設有第一進料口以及多個第一漏孔,且所述第一漏孔的直徑比預選螺母的最大對角尺寸大0.5-1毫米;第一接料斗,所述第一接料斗放置于所述第一過濾器的下端;第二過濾器,包括內部中空的第二殼體,第二殼體內設有轉子,所述第二殼體上開設有第二進料口、出料口以及均勻開設有多個第二漏孔,且所述第二漏孔的直徑比所述預選螺母的最大對角尺寸小0.5-1毫米;第一輸送管,所述第一輸送管一端與所述第一接料斗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二進料口連接;回收帶,所述回收帶位于所述第二過濾器的第二漏孔的下方;第二接料斗,所述第二接料斗和所述第二過濾器的出料口連接;第二輸送管,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二接料斗和工位連接。
[0006]可選地,所述第一殼體為球形滾筒結構。
[0007]可選地,所述第二殼體為圓筒狀結構,所述第二進料口和所述出料口分別設置于所述第二殼體的兩端,所述第二漏孔設置于所述第二殼體的筒壁上。
[0008]可選地,所述第一接料斗和所述第二接料斗均呈圓錐狀結構,且所述第一接料斗和所述第二接料斗底端開口的直徑均大于所述預選螺母的最大對角的尺寸。
[0009]可選地,所述轉軸與水平方向的夾角位于30度-50度之間。
[0010]可選地,所述第一進料口所在平面與所述轉軸的夾角小于所述轉軸軸線與水平方向的夾角。
[0011]可選地,所述第二輸送管和所述第二接料斗分別和凸輪機連接。
[0012]可選地,所述轉子插設于所述第二殼體的內部,且所述轉子上均勻分布有多個螺旋葉片。
[0013]可選地,所述第二輸送管包括第一管段部分和第二管段部分,其中第一管段部分與所述第二接料斗連接,所述第一管段部分的高度方向尺寸逐漸變小,第二管段部分在寬度方向尺寸逐漸變小,最終在第二管段的出口位置,使得所述第二管段部分的高度與螺母的厚度尺寸對應,所述第二管段部分的寬度與螺母的寬度尺寸對應,所述第二管段出口部分與工位連接。
[0014]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使用漏孔直徑略大于預選螺母對角尺寸的第一過濾器篩選出最大對角尺寸小的螺母和預選螺母,然后再通過使用漏孔直徑略小于預選螺母最大對角尺寸的第二過濾器濾掉最大對角尺寸小的螺母,篩選出的預選螺母通過限定高度和寬度的第二輸送管以某一固定位置的輸送到焊接工位上,提高生產效率,減小工人的流動強度。
[0015]另外,本實用新型的螺母輸送機的第二輸送管和第二接料斗都與凸輪機連接,周期性使第二輸送管和第二接料斗發生上下震動,可以避免螺母在輸送過程中出現重疊和卡滯現象,堵塞出口,影響螺母的流動。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螺母輸送機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第一過濾器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0018]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第二過濾器的主視圖;
[0019]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第二輸送管的主視圖;
[0020]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第二輸送管的俯視圖;
[0021]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預選螺母的主視圖;
[0022]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預選螺母的側視圖。
[0023]【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1、第一過濾器;101、第一殼體;102、轉軸;103、第一進料口 ;104、第一漏孔;2、第一接料斗;3、第二過濾器;301、第二殼體;302、轉子;303、第二進料口 ;304、第二漏孔;305、出料口 ;306、葉片;4、第一輸送管;5、回收帶;6、第二接料斗;7、第二輸送管;701、第一管段部分;702、第二管段部分;8、工位;9、預選螺母;901、最大對角尺寸;902、寬度尺寸;903、厚度尺寸;H、高度;W、寬度。
【具體實施方式】
[0024]為使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
[0025]如圖1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螺母輸送機包括第一過濾器1、第一接料斗2、第二過濾器3、連接第一接料斗2出口和第二過濾器3入口的第一輸送管4、回收帶5、位于第二過濾器3出口下方的第二接料斗6、兩端分別與工位8和第二接料斗6連接的第二輸送管7。
[0026]如圖2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第一過濾器I包括內部中空的球型滾筒狀的第一殼體101,轉軸102連接在第一殼體101的直徑方向的兩端,轉軸102與水平方向的夾角位于30度-50度之間,且第一殼體101上開設有第一進料口 103以及多個第一漏孔104,第一漏孔104的直徑比預選螺母9的最大對角尺寸901 (如圖6螺母的結構示意圖)大0.5-1毫米,第一進料口 103所在平面與轉軸102的夾角小于轉軸102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第一接料斗2放置于第一過濾器I的下端。
[0027]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轉軸102和電機連接,在電機的帶動下,第一過濾器I繞轉軸102緩慢轉動,以保證過濾器I中的螺母不會從上方拋出。同時由于,轉軸102相對于水平方向傾斜,和水平方向之間的夾角以及轉軸102相對于第一進料口 103之間的夾角保證第一進料口 103在旋轉時始終不低于第一過濾器I的水平軸線,也即保證第一過濾器I中的螺母在旋轉過程中不會從第一進料口 103泄露,第一過濾器I過濾出預選螺母9和比預選螺母9的最大對角尺寸901小的螺母通過第一漏孔104進入到下端的第一接料斗2。
[0028]如圖3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第二過濾器3包括內部中空的呈圓筒狀結構的第二殼體301,轉子302插設于第二殼體301的內部,且轉子302上均勻分布有多個螺旋葉片306,第二殼體301與第一輸送管4相連的一端開設有第二進料口 303,第二殼體301與第二接料斗6相連的一端開設有出料口 305,第二殼體301的圓筒壁上均勻開設有多個第二漏孔304,且第二漏孔304的直徑比預選螺母9的最大對角尺寸901小0.5-1毫米。
[0029]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轉子302和電機連接,電機帶動轉子302緩慢轉動,螺母在旋轉葉片306的帶動下沿第二殼體301的筒壁做圓周向翻滾,還在螺旋葉片306的作用下向第二出料口 305方向做軸向運動,在螺旋葉片306攪動螺母做圓周向運動過程中,比預選螺母9的最大對角尺寸901小的螺母從第二漏孔304濾出落到回收帶5上,預選螺母9從第二出料口 305進入第二接料斗6,第二接料斗6的下開口直徑是預選螺母9最大對角尺寸901的1.5倍,能保證螺母順利流入第二輸送管7,又不至于同時落入多個發生堵塞。
[0030]如圖4-7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二輸送管7包括第一管段部分701和第二管段部分702,其中第一管段部分701與所述第二接料斗6連接,所述第一管段部分701的高度方向H尺寸逐漸變小,最終與螺母的厚度尺寸903對應;第二管段部分702在寬度方向W尺寸逐漸變小,最終在第二管段702的出口位置,使得所述第二管段部分702出口的高度尺寸H與螺母的厚度尺寸903對應,所述第二管段部分702出口的寬度W與螺母的寬度尺寸902對應,所述第二管段702出口部分與工位8連接。
[0031]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第二接料斗6和第二輸送管7均與一凸輪機連接,過一段時間,凸輪軸轉動一周,使第二接料斗6和第二輸送管7發生上下震動,防止有個別螺母重疊堵塞出口影響螺母的流動。
[0032]以上所述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螺母輸送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過濾器,包括內部中空的第一殼體,所述第一殼體兩端設有轉軸,所述第一殼體上開設有第一進料口以及多個第一漏孔,且所述第一漏孔的直徑比預選螺母的最大對角尺寸大0.5-1暈米; 第一接料斗,所述第一接料斗放置于所述第一過濾器的下端; 第二過濾器,包括內部中空的第二殼體,第二殼體內設有轉子,所述第二殼體上開設有第二進料口、出料口以及均勻開設有多個第二漏孔,且所述第二漏孔的直徑比所述預選螺母的最大對角尺寸小0.5-1毫米; 第一輸送管,所述第一輸送管一端與所述第一接料斗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二進料口連接; 回收帶,所述回收帶位于所述第二過濾器的第二漏孔的下方; 第二接料斗,所述第二接料斗和所述第二過濾器的出料口連接; 第二輸送管,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二接料斗和工位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螺母輸送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殼體為球形滾筒結構。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螺母輸送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殼體為圓筒狀結構,所述第二進料口和所述出料口分別設置于所述第二殼體的兩端,所述第二漏孔設置于所述第二殼體的筒壁上。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螺母輸送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料斗和所述第二接料斗均呈圓錐狀結構,且所述第一接料斗和所述第二接料斗底端開口的直徑均大于所述預選螺母的最大對角尺寸。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螺母輸送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轉軸軸線與水平方向的夾角位于30度_50度之間ο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螺母輸送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進料口所在平面與所述轉軸之間的夾角小于所述轉軸與水平方向之間的夾角。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螺母輸送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輸送管和所述第二接料斗分別和凸輪機連接。
8.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螺母輸送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子穿設于所述第二殼體的內部,且所述轉子上均勻分布有多個螺旋葉片。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螺母輸送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輸送管包括第一管段部分和第二管段部分,其中第一管段部分與所述第二接料斗連接,所述第一管段部分的高度方向尺寸逐漸變小,第二管段部分在寬度方向尺寸逐漸變小,最終在第二管段的出口位置,使得所述第二管段部分的高度與螺母的厚度尺寸對應,所述第二管段部分的寬度與螺母的寬度尺寸對應,所述第二管段出口部分與工位連接。
【文檔編號】B07B15/00GK204094343SQ201420478682
【公開日】2015年1月14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22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22日
【發明者】于鐵勇, 王磊, 葉濤, 趙鵬飛 申請人:北京汽車研究總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