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全自動鋼管氣密性檢測機的分料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全自動鋼管氣密性檢測機的分料裝置,包括檢測機主體和分料架,所述分料架上端設置有第一鋼管放料槽和第二鋼管放料槽,所述第一鋼管放料槽上方的檢測機主體上固定安裝有若干個分料氣缸組,所述每個分料氣缸組包括第一分料氣缸和第二分料氣缸,所述第一分料氣缸緊靠第二分料氣缸設置,且第一分料氣缸和第二分料氣缸的活塞桿方向相反設置,所述的第一分料氣缸和第二分料氣缸的活塞桿上分別固定設置有第一分料板和第二分料板,所述第一分料板和第二分料板等高設置,且第一分料板和第二分料板外端朝向第一鋼管放料槽傾斜設置。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一人就可以完成分料操作,結構簡單、工作效率高,勞動強度小,生產成本低。
【專利說明】一種全自動鋼管氣密性檢測機的分料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鋼管氣密性檢測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全自動鋼管氣密性檢測機的分料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傳統的鋼管氣密性檢測機一般通過兩人或兩人以上操作一臺檢測機,等鋼管完成氣密性檢測后通過人工手動將鋼管放入合格區或者不合格區,此技術方案,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低,導致生產成本大。
【發明內容】
[0003]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工作效率高,勞動強度小,生產成本低的全自動鋼管氣密性檢測機的分料裝置。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全自動鋼管氣密性檢測機的分料裝置,包括檢測機主體,所述檢測機主體一側設置有分料架,所述分料架上端設置有第一鋼管放料槽和第二鋼管放料槽,所述第一鋼管放料槽和第二鋼管放料槽均為弧形凹槽,所述第一鋼管放料槽上方的檢測機主體上固定安裝有若干個分料氣缸組,所述每個分料氣缸組包括第一分料氣缸和第二分料氣缸,所述第一分料氣缸緊靠第二分料氣缸設置,且第一分料氣缸和第二分料氣缸的活塞桿方向相反設置,所述的第一分料氣缸和第二分料氣缸的活塞桿上分別固定設置有第一分料板和第二分料板,所述第一分料板和第二分料板等高設置,且第一分料板和第二分料板外端朝向第一鋼管放料槽傾斜設置。
[0005]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鋼管完成氣密性檢測后經分料氣缸組的第一分料板和第二分料板自動送入第一鋼管放料槽或第二鋼管放料槽內,第一分料板和第二分料板分別由第一分料氣缸和第二分料氣缸驅動,一人就可以完成操作,結構簡單、工作效率高,勞動強度小,生產成本低。
[0006]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檢測機主體上共設置三個分料氣缸組,且第一分料板和第二分料板呈“L”字形結構設置。通過本設置,分料氣缸組數量設置合理,使得工作穩定、可靠,第一分料板和第二分料板結構設置合理,連接方便,工作可靠。
[0007]本實用新型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一分料氣缸和第二分料氣缸的上端面均為平面,所述第一分料板下表面沿第一分料氣缸上端面滑動,所述第二分料板下表面沿第二分料氣缸上端面滑動。通過本設置,第一分料氣缸和第二分料氣缸結構設置更加合理,第一分料板和第二分料板滑動工作可靠,滑動更加順暢和穩定。
[0008]本實用新型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分料架下端設置有若干根橫桿和若干根豎桿,所述若干根橫桿和若干根豎桿固定后構成矩形框架,所述分料架上端設置有若干條置物鋼片,所述每條置物鋼片兩端分別與對準的豎桿固定連接,且每條置物鋼片彎曲后形成第一鋼管放料槽和第二鋼管放料槽。通過本設置,所述的分料架結構簡單,第一鋼管放料槽和第二鋼管放料槽制造方便、且置物鋼片具有彈性,使得鋼管落下時不易損傷,質量更加可靠。[0009]本實用新型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若干條置物鋼片中部均設置有支撐桿,各支撐桿之間固定設置有連接桿。通過本設置,支撐桿和連接桿設置合理,使得置物鋼片固定更加可靠,延長使用壽命。
[0010]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結構設置更加合理,鋼管完成氣密性檢測后經分料氣缸組的第一分料板和第二分料板自動送入第一鋼管放料槽或第二鋼管放料槽內,第一分料板和第二分料板分別由第一分料氣缸和第二分料氣缸驅動,一人就可以完成操作,結構簡單、工作效率高,勞動強度小,生產成本低。
[0011]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2為圖1中I部的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參見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公開的一種全自動鋼管氣密性檢測機的分料裝置,包括檢測機主體1,所述檢測機主體I 一側設置有分料架2,所述分料架2上端設置有第一鋼管放料槽21和第二鋼管放料槽22,所述第一鋼管放料槽21和第二鋼管放料槽22均為弧形凹槽,所述第一鋼管放料槽21上方的檢測機主體I上固定安裝有若干個分料氣缸組,所述每個分料氣缸組包括第一分料氣缸3和第二分料氣缸4,所述第一分料氣缸3緊靠第二分料氣缸4設置,且第一分料氣缸3和第二分料氣缸4的活塞桿方向相反設置,所述的第一分料氣缸3和第二分料氣缸4的活塞桿上分別固定設置有第一分料板5和第二分料板6,所述第一分料板5和第二分料板6等高設置,且第一分料板5和第二分料板6外端朝向第一鋼管放料槽21傾斜設置,其傾斜角度為15-45°。
[0015]所述的第一鋼管放料槽21和第二鋼管放料槽22中一個凹槽用于放置檢測合格的鋼管,另一個凹槽用于放置檢測不合格的鋼管,鋼管的分料由分料氣缸組的第一分料板5和第二分料板6控制,由于第一分料氣缸3和第二分料氣缸4的活塞桿方向相反設置,因此第一分料氣缸3和第二分料氣缸4的活塞桿分別驅動第一分料板5和第二分料板6朝相反方向滑動,此方案可以延長或縮短鋼管滑動路徑,使鋼管準確落入第一鋼管放料槽21和第二鋼管放料槽22內,所述第一分料氣缸3和第二分料氣缸4通過螺釘與檢測機主體I連接固定,第一分料板5和第二分料板6分別與第一分料板5和第二分料板6的活塞桿套接固定或通過螺釘連接固定。
[0016]為使本實用新型結構更加合理,作為優選的,本實施例所述檢測機主體I上共設置三個分料氣缸組,且第一分料板5和第二分料板6呈“L”字形結構設置。第一分料板5和第二分料板6彎曲部可以抵壓氣缸活塞桿,使得連接更加方便、可靠。
[0017]所述第一分料氣缸3和第二分料氣缸4的上端面均為平面,所述第一分料板5下表面沿第一分料氣缸3上端面滑動,所述第二分料板6下表面沿第二分料氣缸4上端面滑動。
[0018]所述分料架2下端設置有若干根橫桿23和若干根豎桿24,所述若干根橫桿23和若干根豎桿24固定后構成矩形框架,所述分料架2上端設置有若干條置物鋼片7,所述每條置物鋼片7兩端分別與對準的豎桿24固定連接,且每條置物鋼片7彎曲后形成第一鋼管放料槽21和第二鋼管放料槽22。所述若干條置物鋼片7中部均設置有支撐桿25,各支撐桿25之間固定設置有連接桿26。作為優選的,本實施例的支撐桿25、連接桿26、橫桿23和豎桿24均通過焊接固定,所述的置物鋼片7共設置四條,每條置物鋼片7兩端分別通過螺釘與對準的豎桿24連接固定。
[0019]本實用新型結構設置合理,鋼管完成氣密性檢測后經分料氣缸組的第一分料板和第二分料板自動送入第一鋼管放料槽或第二鋼管放料槽內,第一分料板和第二分料板分別由第一分料氣缸和第二分料氣缸驅動,一人就可以完成操作,結構簡單、工作效率高,勞動強度小,生產成本低。
[0020]上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描述,只用于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說明,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定,本領域的技術工程師根據上述實用新型的內容對本實用新型作出一些非本質的改進和調整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全自動鋼管氣密性檢測機的分料裝置,包括檢測機主體(1),所述檢測機主體(I)一側設置有分料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架(2)上端設置有第一鋼管放料槽(21)和第二鋼管放料槽(22),所述第一鋼管放料槽(21)和第二鋼管放料槽(22)均為弧形凹槽,所述第一鋼管放料槽(21)上方的檢測機主體(I)上固定安裝有若干個分料氣缸組,所述每個分料氣缸組包括第一分料氣缸(3 )和第二分料氣缸(4 ),所述第一分料氣缸(3 )緊靠第二分料氣缸(4)設置,且第一分料氣缸(3)和第二分料氣缸(4)的活塞桿方向相反設置,所述的第一分料氣缸(3)和第二分料氣缸(4)的活塞桿上分別固定設置有第一分料板(5)和第二分料板(6),所述第一分料板(5)和第二分料板(6)等高設置,且第一分料板(5)和第二分料板(6)外端朝向第一鋼管放料槽(21)傾斜設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鋼管氣密性檢測機的分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機主體(I)上共設置三個分料氣缸組,且第一分料板(5 )和第二分料板(6 )呈“L”字形結構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動鋼管氣密性檢測機的分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料氣缸(3)和第二分料氣缸(4)的上端面均為平面,所述第一分料板(5)下表面沿第一分料氣缸(3)上端面滑動,所述第二分料板(6)下表面沿第二分料氣缸(4)上端面滑動。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動鋼管氣密性檢測機的分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架(2 )下端設置有若干根橫桿(23 )和若干根豎桿(24 ),所述若干根橫桿(23 )和若干根豎桿(24)固定后構成矩形框架,所述分料架(2)上端設置有若干條置物鋼片(7),所述每條置物鋼片(7)兩端分別與對準的豎桿(24)固定連接,且每條置物鋼片(7)彎曲后形成第一鋼管放料槽(21)和第二鋼管放料槽(22)。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全自動鋼管氣密性檢測機的分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條置物鋼片(7)中部均設置有支撐桿(25),各支撐桿(25)之間固定設置有連接桿(26)。
【文檔編號】B07C5/36GK203711361SQ201420026178
【公開日】2014年7月16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16日 優先權日:2014年1月16日
【發明者】余騰忠, 周超, 黎偉紅, 黃振驍, 李柳波, 趙謝鋒 申請人:浙江正康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