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環檢測打標一體機的檢測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切環檢測打標一體機的檢測裝置,包括支架、光電眼、檢測探頭、控制模塊和取出機構,光電眼、檢測探頭、控制模塊和取出機構均安裝在支架上;檢測探頭、取出機構均與光電眼的位置相應,光電眼、檢測探頭和取出機構均與控制模塊電連接。控制模塊根據檢測信號判斷該電容是否合格,如果不合格,則發出信號給取出機構,取出機構動作,將該不合格的電容從電容紙排上取出。由于檢測探頭檢測到不合格電容后,即時通過取出機構將不合格電容從電容紙排上取出,實現了電容的檢測、不合格電容的自動剔除,無需人工進行不合格剔除,節省了人力,而且由于自動不合格剔除,輸送機構的暫停時間很短,提高了生產效率。
【專利說明】切環檢測打標一體機的檢測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容生產設備,尤其涉及一種切環檢測打標一體機的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在電容的生產過程中,為了提高生產的自動化程度,通常以紙帶為載體,在紙帶上制作電容,半成品的電容等間距布置在紙帶上,形成電容紙排,在此基礎上進行電容的包封、切環(切去電容引腳的連接彎部,形成兩個電容引腳)、檢測、打標等工序,直至最終的電容成品。
[0003]目前在檢測工序中,一般采用如下檢測裝置,包括支架、光電眼、檢測探頭和控制模塊,光電眼、檢測探頭和控制模塊均安裝在支架上,檢測探頭與光電眼的位置相應,光電眼和檢測探頭均與控制模塊電連接。電容紙排在輸送機構上進行傳送,當光電眼檢測到電容到達檢測位置時,檢測探頭將檢測信號上傳給控制模塊,控制模塊根據檢測信號判斷該電容是否合格,如果合格,則輸送機構繼續向前輸送,如果不合格,則控制模塊輸送信號給輸送機構的控制系統,讓輸送機構暫停輸送,在輸送機構暫停輸送的時間內,工作人員以手工方式將不合格的電容剔除。
[0004]上述檢測裝置需要人工介入手動剔除不合格電容,自動化程度不高,需要配備一名專門剔除不合格電容的工作人員,耗費了人力;而且,由于人工剔除不合格電容,輸送機構暫停的時間較長,影響了總體的生產進度,導致生產效率大幅度下降。
【發明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切環檢測打標一體機的檢測裝置,這種切環檢測打標一體機的檢測裝置能夠實現電容的檢測、不合格電容的自動剔除,節省了人力,提高了生產效率。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6]一種切環檢測打標一體機的檢測裝置,包括支架、光電眼、檢測探頭和控制模塊,光電眼、檢測探頭和控制模塊均安裝在支架上,檢測探頭與光電眼的位置相應,光電眼和檢測探頭均與控制模塊電連接,其特征是:還包括取出機構,取出機構安裝在所述支架上,取出機構與所述光電眼位置相應,取出機構與所述控制模塊電連接。
[0007]上述控制模塊接收光電眼、檢測探頭的信號,對信號進行處理,判斷是否有電容到達該位置,判斷電容是否合格,然后上傳信號給整機控制系統,或發出信號給取出機構。
[0008]安裝時,一般將光電眼、檢測探頭安裝在環切檢測打標一體機的輸送機構上方,而取出機構安裝在環切檢測打標一體機的輸送機構一側。輸送機構以步進的方式向前輸送電容紙排(紙帶上等間距插有多個電容),檢測探頭與經過其下方的電容的兩個引腳接觸,當光電眼檢測到有電容到達檢測位置時,檢測探頭將檢測信號上傳給控制模塊,控制模塊根據檢測信號判斷該電容是否合格,如果合格,則輸送機構繼續向前輸送,如果不合格,則發出信號給取出機構,取出機構動作,將該不合格的電容從電容紙排上取出,然后輸送機構再繼續向前輸送。由于檢測探頭檢測到不合格電容后,即時通過取出機構將不合格電容從電容紙排上取出,實現了電容的檢測、不合格電容的自動剔除,無需人工進行不合格剔除,節省了人力,而且由于自動不合格剔除,輸送機構的暫停時間很短,提高了生產效率。
[0009]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所述取出機構包括氣缸和夾爪,氣缸安裝在所述支架上,夾爪安裝在氣缸的活塞桿上。當檢測到不合格電容時,氣缸活塞桿伸出,夾爪抓住該不合格電容,然后氣缸的活塞桿縮回,將不合格電容從電容紙排上取出。
[0010]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取出機構包括氣缸和搭鉤,氣缸安裝在所述支架上,搭鉤安裝在氣缸的活塞桿上。當檢測到不合格電容時,氣缸活塞桿伸出,搭鉤勾住該不合格電容,然后氣缸的活塞桿縮回,將不合格電容從電容紙排上勾出,這樣結構簡單,降低了制造成本,而且動作快捷,提高了生產效率。
[0011]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檢測探頭包括探頭座和兩個金屬彈片,兩個金屬彈片的上端安裝在探頭座上,兩個金屬彈片平行設置。將檢測探頭設置為兩個金屬彈片,當輸送機構向前輸送電容紙排時,兩個金屬彈片掃過電容紙排上電容的引腳,減少了檢測探頭與電容引腳之間的阻力,當輸送機構暫停輸送時,兩個金屬彈片便搭在電容的兩個引腳上,由于彈力的作用,金屬彈片向下壓緊在電容引腳上,使金屬彈片與電容引腳之間的接觸更加緊密,提高了檢測的準確性。
[0012]作為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金屬彈片為L型。將金屬彈片設置為L型,延長了金屬彈片(檢測探頭)與電容引腳的接觸時間,確保在進行檢測時,檢測探頭的兩個金屬彈片每次都能夠與同一電容的兩個引腳接觸,提高了檢測的準確率。
[0013]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由于檢測探頭檢測到不合格電容后,即時通過取出機構將不合格電容從電容紙排上取出,實現了電容的檢測、不合格電容的自動剔除,無需人工進行不合格剔除,節省了人力,而且由于自動不合格剔除,輸送機構的暫停時間很短,提高了生產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附圖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做進一步的說明。
[0017]如圖1所示,這種切環檢測打標一體機的檢測裝置,包括支架1、光電眼2、檢測探頭3、控制模塊(圖中未畫出)和取出機構4,光電眼2、檢測探頭3、控制模塊和取出機構均安裝在支架I上;檢測探頭3、取出機構4均與光電眼2的位置相應,光電眼2、檢測探頭3和取出機構4均與控制模塊電連接。
[0018]取出機構4包括氣缸401和夾爪402,氣缸401安裝在支架I上,夾爪402安裝在氣缸401的活塞桿上。
[0019]檢測探頭3包括探頭座301和兩個L型金屬彈片302,兩個L型金屬彈片302的上端安裝在探頭座301上,兩個L型金屬彈片302平行設置。將檢測探頭3的兩個電極均設置為L型金屬彈片302,檢測探頭3的兩個金屬彈片302每次都能夠與同一電容的兩個引腳接觸,提高了檢測的準確率[0020]安裝時,一般將光電眼2安裝在環切檢測打標一體機的輸送機構下方(上方也可以),檢測探頭3安裝在環切檢測打標一體機的輸送機構上方,而取出機構4安裝在環切檢測打標一體機的輸送機構一側。輸送機構以步進的方式向前輸送電容紙排(紙帶上等間距插有多個電容),檢測探頭3的兩個L型金屬彈片302與經過其下方的電容的兩個弓I腳接觸,當光電眼2檢測到有電容到達檢測位置時,檢測探頭3將檢測信號上傳給控制模塊,控制模塊根據檢測信號判斷該電容是否合格,如果合格,則輸送機構繼續向前輸送,如果不合格,則發出信號給取出機構4,取出機構4的氣缸401的活塞桿伸出,夾爪402抓住不合格的電容,然后取出機構4的氣缸401的活塞桿縮回將該不合格的電容從電容紙排上取出,然后輸送機構再繼續向前輸送。由于檢測探頭3檢測到不合格電容后,即時通過取出機構4將不合格電容從電容紙排上取出,實現了電容的檢測、不合格電容的自動剔除,無需人工進行不合格剔除,節省了人力,而且由于自動不合格剔除,輸送機構的暫停時間很短,提高了生產效率。
[0021]在其它實施方式中,取出機構包括氣缸和搭鉤,氣缸安裝在支架上,搭鉤安裝在氣缸的活塞桿上。當檢測到不合格電容時,氣缸活塞桿伸出,搭鉤勾住該不合格電容,然后氣缸的活塞桿縮回,將不合格電容從電容紙排上勾出,這樣結構簡單,降低了制造成本,而且動作快捷,提高了生產效率。
[0022]此外,需要說明的是,本說明書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其各部分名稱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實用新型專利構思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簡單變化,均包括于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內。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結構或者超越本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切環檢測打標一體機的檢測裝置,包括支架、光電眼、檢測探頭和控制模塊,光電眼、檢測探頭和控制模塊均安裝在支架上,檢測探頭與光電眼的位置相應,光電眼和檢測探頭均與控制模塊電連接,其特征是:還包括取出機構,取出機構安裝在所述支架上,取出機構與所述光電眼位置相應,取出機構與所述控制模塊電連接;控制模塊接收光電眼、檢測探頭的信號,對信號進行處理,判斷是否有電容到達該位置,判斷電容是否合格,然后發出信號給取出機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切環檢測打標一體機的檢測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取出機構包括氣缸和夾爪,氣缸安裝在所述支架上,夾爪安裝在氣缸的活塞桿上。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切環檢測打標一體機的檢測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取出機構包括氣缸和搭鉤,氣缸安裝在所述支架上,搭鉤安裝在氣缸的活塞桿上。
4.如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切環檢測打標一體機的檢測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檢測探頭包括探頭座和兩個金屬彈片,兩個金屬彈片的上端安裝在探頭座上,兩個金屬彈片平行設置。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切環檢測打標一體機的檢測裝置,其特征是:所述金屬彈片為L型。
【文檔編號】B07C5/344GK203711356SQ201320753735
【公開日】2014年7月1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6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6日
【發明者】林榕, 陳文昌, 余青平, 謝偉濤 申請人:汕頭高新區松田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