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蝸桿自動篩選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蝸桿自動篩選裝置,涉及選料裝置領域,為提高蝸桿產品篩選效率而發明。所述蝸桿自動篩選裝置包括儲料室,選料塊,驅動裝置,所述驅動裝置可帶動所述選料塊移動;感應裝置,所述感應裝置可感應待選蝸桿是否完全進入到所述選料腔內并且可感應出所述待選蝸桿處于第一方向的端面是否設有金屬片,以及控制系統,所述感應裝置可向所述控制系統反饋信號,所述控制系統可控制所述驅動裝置運行。本實用新型蝸桿自動篩選裝置用于篩選蝸桿。
【專利說明】一種蝸桿自動篩選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選料裝置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蝸桿自動篩選裝置。
【背景技術】
[0002]蝸桿類零部件的一端為純塑料件,另一端塑料件的內部鑲嵌有金屬片,在使用時需將帶有金屬片的一端與電機軸壓裝在一起,目前均由人工目測的方式將其挑選排列,使待選蝸桿鑲嵌有金屬片的一端均朝向同一方向。
[0003]但是,由于蝸桿較小,造成人工挑選工作困難,無法實現快速高效的挑選。并且人工操作的失誤率大,操作工長期從事該項工作,在挑選過程作容易出現失誤,導致在裝配時出現裝反現象,難以保證產品品質。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一種蝸桿自動篩選裝置,使得蝸桿篩選效率提高,失誤率降低,從而保證廣品品質。
[0005]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蝸桿自動篩選裝置,包括:儲料室,所述儲料室內設有導向腔,所述導向腔分別與入料口和出料口連通,所述出料口包括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所述入料口和出料口均可通過待選蝸桿;選料塊,所述選料塊設置于所述導向腔內,所述選料塊內設有貫通選料塊設置的選料腔,所述選料腔的形狀尺寸與待選蝸桿的形狀尺寸相適應;所述選料塊可在所述導向腔內移動,當所述選料塊處于第一位置時,所述選料腔與所述入料口相連通,當所述選料塊處于第二位置時,所述選料腔與所述第一出料口相連通,當所述選料塊處于第三位置時,所述選料腔與所述第二出料口相連通;驅動裝置,所述驅動裝置可帶動所述選料塊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以及第三位置之間移動;感應裝置,所述感應裝置可感應待選蝸桿是否完全進入到所述選料腔內并且可感應出所述待選蝸桿處于第一方向的端面是否設有金屬片;以及控制系統,所述感應裝置可向所述控制系統反饋信號,所述控制系統可控制所述驅動裝置運行。
[0006]進一步地,所述儲料室內設有送氣口,所述送氣口與所述出料口相連通,所述送氣口與氣泵連通,所述氣泵可向所述送氣口內吹入高壓氣體,所述控制系統可控制所述氣泵開啟和關閉。
[0007]更進一步地,所述送氣口與所述出料口設置于同一直線上。
[0008]具體地,所述送氣口包括第一送氣口和第二送氣口,所述第一送氣口與所述第一出料口設置于同一直線上且相互連通,所述第二送氣口與所述第二出料口設置于同一直線上且相互連通。
[0009]可選地,所述選料塊可在所述導向腔內沿第二方向直線移動,所述驅動裝置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設置的第一氣缸、第二氣缸以及定位傳動板,所述第一氣缸的活塞桿與所述定位傳動板連接,所述第二氣缸固定于所述定位傳動板上,所述第二氣缸的活塞桿與所述選料塊連接。[0010]進一步地,所述入料口、出料口及選料腔均為豎直設置的圓筒狀結構,圓筒狀結構的截面直徑與待選蝸桿的截面直徑相適應,所述第二方向為水平方向。
[0011]進一步地,所述感應裝置包括第一傳感器和第二傳感器,當待選蝸桿完全進入到所述選料腔內時,所述第一傳感器可向所述控制系統反饋第一信號,當完全進入到所述選料腔內的待選蝸桿處于第一方向的端面設有金屬片時,所述第二傳感器可向所述控制系統反饋第二信號,當完全進入到所述選料腔內的待選蝸桿處于第一方向的端面未設置金屬片時,所述第二傳感器可向所述控制系統反饋第三信號。
[0012]進一步地,還包括時間調節器,所述時間調節器與所述控制系統連接。
[0013]具體地,所述控制系統為可編程控制器。
[0014]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蝸桿自動篩選裝置,進行自動篩選工作時,將待選蝸桿從入料口送入選料塊的選料腔內,通過感應裝置感應所述待選蝸桿處于第一方向的端面是否設有金屬片,若所述待選蝸桿處于第一方向的端面設有金屬片則為合格產品,所述控制系統控制所述驅動裝置帶動所述選料塊移動至第二位置使得蝸桿從所述第一出料口移出,若所述待選蝸桿處于第一方向的端面未設有金屬片則為不合格產品,則所述控制系統控制所述驅動裝置帶動所述選料塊移動至第三位置使得蝸桿從所述第二出料口移出。由此,通過本實用新型蝸桿自動篩選裝置可實現對蝸桿產品的自動篩選排列,使得蝸桿篩選效率提高,失誤率降低,從而保證產品品質。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蝸桿自動篩選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蝸桿自動篩選裝置進行詳細描述。
[0017]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0018]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0019]參照圖1,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蝸桿自動篩選裝置的一個具體實施例,本實施例中所述蝸桿自動篩選裝置包括儲料室1,所述儲料室I內設有導向腔2,所述導向腔2分別與入料口 3和出料口 4連通,所述出料口包括第一出料口 41和第二出料口 42,所述入料口 3和出料口 4均可通過待選蝸桿;選料塊5,所述選料塊5設置于所述導向腔2內,所述選料塊5內設有貫通選料塊5設置的選料腔6,所述選料腔6的形狀尺寸與待選蝸桿的形狀尺寸相適應;所述選料塊5可在所述導向腔2內移動,當所述選料塊5處于第一位置時,所述選料腔6與所述入料口 3相連通,當所述選料塊5處于第二位置時,所述選料腔6與所述第一出料口 41相連通,當所述選料塊5處于第三位置時,所述選料腔6與所述第二出料口 42相連通;驅動裝置7,所述驅動裝置7可帶動所述選料塊5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以及第三位置之間移動;感應裝置8,所述感應裝置8可感應待選蝸桿是否完全進入到所述選料腔6內并且可感應出所述待選蝸桿處于第一方向的端面是否設有金屬片;以及控制系統(圖中未示出),所述感應裝置8可向所述控制系統反饋信號,所述控制系統可控制所述驅動裝置7運行。
[0020]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蝸桿自動篩選裝置,進行自動篩選工作時,將待選蝸桿從入料口 3送入選料塊4的選料腔5內,通過感應裝置8感應所述待選蝸桿處于第一方向的端面是否設有金屬片,若所述待選蝸桿處于第一方向的端面設有金屬片則為合格產品,所述控制系統控制所述驅動裝置7帶動所述選料塊5移動至第二位置使得蝸桿從所述第一出料口 41移出,若所述待選蝸桿處于第一方向的端面未設有金屬片則為不合格產品,貝U所述控制系統控制所述驅動裝置7帶動所述選料塊5移動至第三位置使得蝸桿從所述第二出料口 42移出。由此,通過本實用新型蝸桿自動篩選裝置可實現對蝸桿產品的自動篩選排列,使得蝸桿篩選效率提高,失誤率降低,從而保證產品品質。
[0021]為了提高出料效率,可在所述儲料室I內設置送氣口 9,使所述送氣口 9與所述出料口 4相連通,所述送氣口 9與氣泵(圖中未示出)相連通,使用氣泵向所述送氣口 9內吹入高壓氣體,可方便蝸桿從所述出料口 4順利移出。由此,提高了出料效率。
[0022]為了減小高壓氣體的壓力損失,優選使所述送氣口 9與所述出料口 4設置于同一直線上。由此,避免了高壓氣體由于改變方向導致壓力損失,提高了氣泵的工作效率。
[0023]具體地,所述送氣口 9包括第一送氣口 91和第二送氣口 92,所述第一送氣口 91與所述第一出料口 41設置于同一直線上且相互連通,所述第二送氣口 92與所述第二出料口42設置于同一直線上且相互連通。由此,使得蝸桿從所述第一出料口 41或所述第二出料口42移出時,均可提高出料效率。
[0024]可選地,所述選料塊5可在所述導向腔2內以任意一種方式移動,例如轉動或直線移動,為了便于控制,優選使所述選料塊5在所述導向腔2內沿第二方向直線移動,所述驅動裝置7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設置的第一氣缸71、第二氣缸72以及定位傳動板73,所述第一氣缸71的活塞桿與所述定位傳動板73連接,所述第二氣缸72固定于所述定位傳動板73上,所述第二氣缸72的活塞桿與所述選料塊5連接。由此,當蝸桿為不合格產品時,所述第二氣缸72推動所述選料塊5移動至第三位置,當蝸桿為合格產品時,所述第一氣缸71拉動所述定位傳動板73、第二氣缸72以及選料塊5整體移動,最終使得選料塊5移動至第二位置。由此,便于控制所述選料塊5在所述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以及第三位置之間移動。
[0025]為了保證所述第一氣缸71在拉動所述定位傳動板73時,所述定位傳動板73不會晃動,可對所述定位傳動板73設置導向機構10,所述導向機構10可以為直線導軌或導向塊。由此,所述第一氣缸71在拉動所述定位傳動板73時,所述定位傳動板73在所述導向機構10的作用下可平穩移動。
[0026]為了便于蝸桿從入料口 3進入選料腔6以及從出料口 4移出,所述入料口 3、出料口 4及選料腔6均為豎直設置的圓筒狀結構,所述圓筒狀結構的截面直徑略大于待選蝸桿的截面直徑,所述第二方向為水平方向。由此,可利用蝸桿的自身重力使蝸桿從入料口 3落入選料腔6內,篩選結束后,可從所述出料口 4掉出。[0027]可選地,所述感應裝置8包括第一傳感器81和第二傳感器82,當待選蝸桿完全進入到所述選料腔6內時,所述第一傳感器81可向所述控制系統反饋第一信號,當完全進入到所述選料腔6內的待選蝸桿處于第一方向的端面設有金屬片時,所述第二傳感器82可向所述控制系統反饋第二信號,當完全進入到所述選料腔6內的待選蝸桿處于第一方向的端面未設置金屬片時,所述第二傳感器82可向所述控制系統反饋第三信號。由此,便于對蝸桿進行篩選排列。
[0028]具體地,可將所述第二傳感器82與所述入料口 3相對且所述導向腔2位于所述第二傳感器82與所述入料口 3之間,由此,當所述選料塊5處于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第二傳感器82可對所述選料塊5的端部進行檢測感應。
[0029]為了提高蝸桿篩選效率,優選設置時間調節器(圖中未示出),所述時間調節器與所述控制系統連接。由此,可通過所述時間調節器設置蝸桿篩選的時間,一般設置為3秒以內,由此提聞了蝸桿篩選效率。
[0030]具體地,所述控制系統為可編程控制器。由此,可通過編寫程序來設定所述蝸桿自動篩選裝置的工作過程,可適應不同的工作情況,提高了裝置的適用范圍。
[003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利用上述任一實施例所述的蝸桿自動篩選裝置進行蝸桿篩選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32]S1、使選料塊5處于第一位置并將待選蝸桿從入料口 3送入選料塊5的選料腔6內;
[0033]S2、此時所述感應裝置8若感應出待選蝸桿未完全處于選料腔6內,則調整待選蝸桿的位置,所述感應裝置8若感應出待選蝸桿已經完全處于選料腔6內,則所述感應裝置8向所述控制系統反饋第一信號;
[0034]S3、所述控制系統收到所述第一信號后則控制感應裝置8進一步感應待選蝸桿處于第一方向的端面是否設有金屬片,若待選蝸桿處于第一方向的端面設有金屬片,則感應裝置8向所述控制系統反饋第二信號,若待選蝸桿處于第一方向的端面未設置金屬片,則感應裝置8向所述控制系統反饋第三信號;
[0035]S4、當所述控制系統收到所述第二信號時,則所述控制系統控制所述驅動裝置7帶動所述選料塊5移動至第二位置并且控制所述氣泵運行,推動待選蝸桿從所述第一出料口 41移出;
[0036]S5、當所述控制系統收到所述第三信號時,則所述控制系統控制所述驅動裝置7帶動所述選料塊5移動至第三位置并且控制所述氣泵運行,推動待選蝸桿從所述第二出料口 42移出。
[0037]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蝸桿篩選方法,進行自動篩選工作時,將待選蝸桿從入料口 3送入選料塊4的選料腔5內,通過感應裝置8感應所述待選蝸桿處于第一方向的端面是否設有金屬片,若所述待選蝸桿處于第一方向的端面設有金屬片則為合格產品,所述控制系統控制所述驅動裝置7帶動所述選料塊5移動至第二位置使得蝸桿從所述第一出料口 41移出,若所述待選蝸桿處于第一方向的端面未設有金屬片則為不合格產品,貝U所述控制系統控制所述驅動裝置7帶動所述選料塊5移動至第三位置使得蝸桿從所述第二出料口42移出。由此,通過本實用新型蝸桿自動篩選裝置可實現對蝸桿產品的自動篩選排列,使得蝸桿篩選效率提高,失誤率降低,從而保證產品品質。[0038]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
[0039]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蝸桿自動篩選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儲料室,所述儲料室內設有導向腔,所述導向腔分別與入料口和出料口連通,所述出料口包括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所述入料口和出料口均可通過待選蝸桿; 選料塊,所述選料塊設置于所述導向腔內,所述選料塊內設有貫通選料塊設置的選料腔,所述選料腔的形狀尺寸與待選蝸桿的形狀尺寸相適應;所述選料塊可在所述導向腔內移動,當所述選料塊處于第一位置時,所述選料腔與所述入料口相連通,當所述選料塊處于第二位置時,所述選料腔與所述第一出料口相連通,當所述選料塊處于第三位置時,所述選料腔與所述第二出料口相連通; 驅動裝置,所述驅動裝置可帶動所述選料塊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以及第三位置之間移動; 感應裝置,所述感應裝置可感應待選蝸桿是否完全進入到所述選料腔內并且可感應出所述待選蝸桿處于第一方向的端面是否設有金屬片;以及 控制系統,所述感應裝置可向所述控制系統反饋信號,所述控制系統可控制所述驅動裝置運行。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蝸桿自動篩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儲料室內設有送氣口,所述送氣口與所述出料口相連通,所述送氣口與氣泵連通,所述氣泵可向所述送氣口內吹入高壓氣體,所述控制系統可控制所述氣泵開啟和關閉。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蝸桿自動篩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氣口與所述出料口設置于同一直線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蝸桿自動篩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氣口包括第一送氣口和第二送氣口,所述第一送氣口與所述第一出料口設置于同一直線上且相互連通,所述第二送氣口與所述第二出料口設置于同一直線上且相互連通。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蝸桿自動篩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選料塊可在所述導向腔內沿第二方向直線移動,所述驅動裝置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設置的第一氣缸、第二氣缸以及定位傳動板,所述第一氣缸的活塞桿與所述定位傳動板連接,所述第二氣缸固定于所述定位傳動板上,所述第二氣缸的活塞桿與所述選料塊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蝸桿自動篩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口、出料口及選料腔均為豎直設置的圓筒狀結構,圓筒狀結構的截面直徑與待選蝸桿的截面直徑相適應,所述第二方向為水平方向。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蝸桿自動篩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應裝置包括第一傳感器和第二傳感器,當待選蝸桿完全進入到所述選料腔內時,所述第一傳感器可向所述控制系統反饋第一信號,當完全進入到所述選料腔內的待選蝸桿處于第一方向的端面設有金屬片時,所述第二傳感器可向所述控制系統反饋第二信號,當完全進入到所述選料腔內的待選蝸桿處于第一方向的端面未設置金屬片時,所述第二傳感器可向所述控制系統反饋第二 ?目號。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蝸桿自動篩選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時間調節器,所述時間調節器與所述控制系統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1~8中任一項所述的蝸桿自動篩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統為可編程控制器。
【文檔編號】B07C5/34GK203494804SQ201320460087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29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29日
【發明者】王振剛, 關同立 申請人: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