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螺旋通道收塵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除塵設備,特別是ー種螺旋通道收塵器。
背景技術:
傳統的旋風式收塵器是將攜帯粉塵的氣流沿切線方向進入蝸殼,在旋轉過程中,粉塵受離心力作用碰到殼體內壁后失去速度,靠重力作用下降落入集灰斗,氣流通過內筒自下向上運動,實現粉塵與氣體的分離,但由于氣流與沉降的粉塵顆粒之間沒有明顯的分界面,粉塵還會被氣流重新裹脅,從而降低收塵效率。特別是大型收塵器,在旋轉過程中靠近中心的粉塵顆粒與殼體內壁的距離大,不能到達殼體內壁,因而粉塵與氣體得不到分離 ;氣流完成旋轉后由向下運動轉為向上運動,會造成較大的阻カ損失,因此能耗較高。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是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采用螺旋隔板氣固分離,收塵效率高、能耗低、應用時エ藝布置相對簡單的螺旋通道收塵器。實現上述目的采用的技術方案是ー種螺旋通道收塵器,包括進風ロ、分離主體、集灰斗、出風ロ,所述收塵器中部設置有分離主體,其上部設置有出風ロ,其下部設置有集灰斗,該分離主體內設置有螺旋通道,該螺旋通道內部通過隔板固接有多孔隔離板。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螺旋流可使得收塵路徑更長,離心力作用更大;氣固隔離區內沒有氣流通道,氣體是靜止的,可以避免粉塵顆粒與氣流的二次甚至多次混合;多通道方式使粉塵顆粒到達氣固隔離區的距離縮短,從而提高收塵效率;螺旋流水平運動到達中心區域后向上運動即為出風ロ,氣流運動路線更加簡單,從而降低阻カ損失;收塵器高度小,應用時エ藝布置相對簡単。
圖I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單通道分離主體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多通道分離主體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多通道分離主體A部放大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多孔隔離板結構示意圖。圖中進風ロ 1,分離主體2,多孔隔離板3,螺旋通道4,氣固隔離區5,集灰斗6,出風ロ 7,分風板8,隔板9,過塵孔10。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ー步說明。ー種螺旋通道收塵器,包括進風ロ I、分離主體2、集灰斗6、出風ロ 7,所述收塵器中部設置有分離主體2,其上部設置有出風ロ 7,其下部設置有集灰斗6,該分離主體2內設置有螺旋通道4,該螺旋通道4內部通過隔板9固接有多孔隔離板3。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螺旋通道4為單通道。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螺旋通道4為多通道,該螺旋通道4進風ロI處設置有分風板8。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多孔隔離板3呈螺旋狀,其板面上均勻設置有過塵孔10。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簡述如下該螺旋通道收塵器根據實際工作條件采用單通道和多通道。實施例1,單通道方式見圖2,含塵氣流從進風ロ I進入,在螺旋通道4按阿基米德螺旋線方向運動,粉塵受離心力作用向外運動穿過多孔隔離板3的過塵孔10,進入氣固隔離區5,粉塵顆粒碰到分離主體2內壁后失去速度,靠重力作用下降落入集灰斗6,到達中心區域浄化后的氣流向上運動,進入出風ロ 7,實現粉塵與氣體的高效分離。實施例2兩通道方式見圖3,含塵氣流從進風ロ I進入后,進ロ分風板8將氣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進入外環螺旋通道4,一部分進入內環螺旋通道4。內外環螺旋通道4的氣流都按阿基米德螺旋線方向運動,粉塵受離心力作用向外運動穿過多孔隔離板3的過塵孔10,進入氣固隔離區5,粉塵顆粒碰到分離主體2內壁后失去速度,靠重力作用下降落入集灰斗6,到達中心區域浄化后的兩通道氣流向上運動,一部分混合,一部分分別進入出風ロ 7,實現粉塵與氣體的高效分離。
權利要求1.ー種螺旋通道收塵器,包括進風ロ、分離主體、集灰斗、出風ロ,所述收塵器中部設置有分離主體,其上部設置有出風ロ,其下部設置有集灰斗,其特征在干,該分離主體內設置有螺旋通道,該螺旋通道內部通過隔板固接有多孔隔離板。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螺旋通道收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通道為單通道。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螺旋通道收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通道為多通道,該螺旋通道進風ロ處設置有分風板。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螺旋通道收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隔離板呈螺旋狀,其板面上均勻設置有過塵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除塵設備,特別是一種螺旋通道收塵器。包括進風口、分離主體、集灰斗、出風口,所述收塵器中部設置有分離主體,其上部設置有出風口,其下部設置有集灰斗,該分離主體內設置有螺旋通道,該螺旋通道內部通過隔板固接有多孔隔離板。螺旋流可使得收塵路徑更長,離心力作用更大;氣固隔離區內沒有氣流通道,氣體是靜止的,可以避免粉塵顆粒與氣流的二次甚至多次混合;多通道方式使粉塵顆粒到達氣固隔離區的距離縮短,從而提高收塵效率;螺旋流水平運動到達中心區域后向上運動即為出風口,氣流運動路線更加簡單,從而降低阻力損失;收塵器高度小,應用時工藝布置相對簡單。
文檔編號B04C5/103GK202438419SQ201220052020
公開日2012年9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17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17日
發明者崔信明 申請人:崔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