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碳化硅除碳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將碳化硅微粉物料除碳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將微粉中的雜質去除的方法很多,如可將微粉物料通過不同目數的振動篩進行振動,去除大塊的雜質;也可通過濕法除雜質,即將微粉加入到水中,然后在水中加入油,使含有碳的雜質漂浮在水面上,然后人力用湯勺將雜質撈出,從而將雜質分離。上述方法存在工作效率低,勞動強度大,無法徹底清除雜質的缺點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碳化硅除碳裝置,本實用新型解決了現有的微粉中的雜質去除方法存在的工作效率低,勞動強度大,無法徹底清除雜質的問題。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包括溢流桶I和收碳池9,溢流桶I上口周邊設置有環形的外溢流槽4 ;溢流桶I上口中心位置有一個漏斗形的內溢流槽5,外溢流槽4和內溢流槽5通過管路8連接收碳池9 ;泵3通過管路連通溢流桶I內部;溢流桶I的筒形壁上設置有進水管6和出水管7,溢流桶I底部是錐形體,該錐形體的錐度為30_50 度。本實用新型效果在于該裝置通過碳雜質比重值小,碳化硅比重值大的特點,使得碳浮在水上,碳化硅沉在水下的特點,將碳化硅微粉中的碳分離出來,用該裝置除碳具有分離效率高,分離的效果好,省時、省力的優點,用過的水還可以被循環使用。
圖I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中符號說明溢流桶I ;進氣閥2 ;泵3 ;外溢流槽4 ;內溢流槽5 ;進水管6 ;出水管7 ;管路8 ;收碳池9 ;連桿10 ;端蓋11。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所示,碳化硅除碳裝置,包括溢流桶I和收碳池9,溢流桶I上口周邊設置有環形的外溢流槽4 ;溢流桶I上口中心位置有一個漏斗形的內溢流槽5,外溢流槽4和內溢流槽5通過管路8連接收碳池9 ;泵3通過管路連通溢流桶I內部;溢流桶I的筒形壁上設置有進水管6和出水管7,溢流桶I底部是錐形體,該錐形體的錐度為40度。所述溢流桶I底部錐形體下端有進氣閥2。最后應說明的是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申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中。
權利要求1.碳化硅除碳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溢流桶(I)和收碳池(9),溢流桶(I)上口周邊設置有環形的外溢流槽(4);溢流桶(I)上口中心位置有一個漏斗形的內溢流槽(5),外溢流槽(4)和內溢流槽(5)通過管路(8)連接收碳池(9);泵(3)通過管路連通溢流桶(I)內部;溢流桶(I)的筒形壁上設置有進水管(6)和出水管(7),溢流桶(I)底部是錐形體,該錐形體的錐度為30-50度。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碳化硅除碳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桶(I)底部錐形體下端有進氣閥(2)。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碳化硅除碳裝置,涉及將碳化硅微粉物料除碳裝置。包括溢流桶(1)和收碳池(9),溢流桶(1)上口周邊設置有環形的外溢流槽(4);溢流桶(1)上口中心位置有一個漏斗形的內溢流槽(5),外溢流槽(4)和內溢流槽(5)通過管路(8)連接收碳池(9);泵(3)通過管路連通溢流桶(1)內部;溢流桶(1)的筒形壁上設置有進水管(6)和出水管(7)。本實用新型解決了現有的微粉中的雜質去除方法存在的工作效率低,勞動強度大,無法徹底清除雜質的問題。
文檔編號B03B5/28GK202377083SQ20112040702
公開日2012年8月15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21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21日
發明者李宏, 王彭, 王祎 申請人:江蘇大陽光輔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