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金屬尾礦自然沉降分級處理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金屬尾礦自然沉降分級處理設備,屬于尾礦處理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我國每年尾礦排放達6億噸,目前,國內主要采用上游法進行處理,也就是采用尾 礦庫的方式處理尾礦。尾礦庫是礦山生產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一個問題,但同時尾礦庫的存 在對當地居民的生存環境和生命財產造成了重大威脅。修造尾礦庫需要占用大面積土地、 存在決提潰壩的重大安全隱患、破壞生態環境,對用戶而言尾礦庫的修造和運行費用昂貴。 現在國家引導和鼓勵社會大力開發尾礦干排新技術和尾礦的二次開發,國內已有部分尾礦 干排處理設備,目前尾礦脫水設備主要使用旋流器和濃密池組合對粗細顆粒進行分級處 理,但其一次性投資大、能耗大、處理量低且尾礦含水量高,對細顆粒占50%以上的尾礦更 是不適用,另外,由于尾礦對旋流器的磨損嚴重,需定期更換,所以維護費用大。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處理量大且可 有效進行粗細分級的金屬尾礦自然沉降分級處理設備。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金屬尾礦自然沉降分級 處理設備,包括粗顆粒處理倉和細顆粒處理倉,粗顆粒處理倉和細顆粒處理倉均為漏斗狀, 四周由支柱支撐,所述粗顆粒處理倉的上部設置有第一溢流口,粗顆粒處理倉通過第一溢 流口和細顆粒處理倉連通;所述細顆粒處理倉的上部設置有第二溢流口,第二溢流口的高度低于第一溢流口 的高度。本實用新型金屬尾礦自然沉降分級處理設備與現有設備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 為1、實現了尾礦污水的廢水回用,本實用新型處理后的濾液能夠達到工業用水標 準,可循環利用,節約了水資源,解決了尾礦污水對周圍環境和地下水的污染問題。2、處理量大,可解決日尾礦量> 2000t的尾礦粗細分級問題,也解決了細顆粒> 50%的尾礦粗細分級難題。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金屬尾礦自然沉降分級處理設備的結構圖;圖2為
圖1的俯視圖。圖中1為粗顆粒處理倉、2為細顆粒處理倉、3為支柱、4為第一溢流口、5為第二溢 流口、6為尾礦入口。
具體實施方式
如
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金屬尾礦自然沉降分級處理設備,包括粗顆粒處理 倉1和細顆粒處理倉2,粗顆粒處理倉1和細顆粒處理倉2均為漏斗狀,四周由支柱3支撐, 所述粗顆粒處理倉1的上部設置有第一溢流口 4,粗顆粒處理倉1通過第一溢流口 4和細顆 粒處理倉2連通;所述細顆粒處理倉2的上部設置有第二溢流口 5,第二溢流口 5的高度低于第一溢 流口 4的高度。工作過程先將尾礦漿液由尾礦入口 6注入粗顆粒處理倉1,尾礦入口 6設置在粗顆粒處理 倉1遠離第一溢流口 4的一端,由于粗顆粒自重大,細顆粒自重小,所以粗顆粒自然沉降到 底部,細顆粒懸浮在粗顆粒上方,當尾礦漿液的液面到達第一溢流口 4時,上層的細顆粒漿 液便通過第一溢流口 4流入細顆粒處理倉2中,在細顆粒處理倉中加入絮凝劑,使細顆粒抱 團沉降,則細顆粒處理倉2中下層為抱團沉降的細顆粒,上層為清水,當液面到達第二溢流 口 5時,上層的清水便經第二溢流口 5流出,流出的清水達到了工業用水標準,經收集后可 循環利用。本金屬尾礦自然沉降分級處理設備便解決了尾礦粗細顆粒分級的問題。本實用新型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具體設計,如一、根據尾礦量確定所需本實用新 型的套數,各套設備獨立工作,提高了系統穩定性,減少了故障率,降低了企業成本;二、根 據粗細顆粒所占比例確定一套處理設備中所需粗顆粒處理倉1和細顆粒處理倉2的個數, 解決了尾礦量大或細顆粒占比大于50%的尾礦干排問題。
權利要求1.金屬尾礦自然沉降分級處理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粗顆粒處理倉(1)和細顆粒處 理倉O),粗顆粒處理倉(1)和細顆粒處理倉( 均為漏斗狀,四周由支柱C3)支撐,所述粗 顆粒處理倉(1)的上部設置有第一溢流口 G),粗顆粒處理倉(1)通過第一溢流口(4)和細 顆粒處理倉( 連通;所述細顆粒處理倉( 的上部設置有第二溢流口(5),第二溢流口( 的高度低于第一 溢流口⑷的高度。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金屬尾礦自然沉降分級處理設備,屬于尾礦處理設備技術領域;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處理量大且可對尾礦進行有效的粗細分級;采用的技術方案為包括粗顆粒處理倉和細顆粒處理倉,粗顆粒處理倉和細顆粒處理倉均為漏斗狀,四周由支柱支撐,所述粗顆粒處理倉的上部設置有第一溢流口,粗顆粒處理倉通過第一溢流口和細顆粒處理倉連通;所述細顆粒處理倉的上部設置有第二溢流口,第二溢流口的高度低于第一溢流口的高度。本實用新型實現了廢水回用,節約了水資源,解決了尾礦污水對周圍環境和地下水的污染問題,而且處理量大,可解決日尾礦量>2000t的尾礦粗細分級問題,也解決了細顆粒>50%的尾礦粗細分級難題。
文檔編號B03B5/28GK201823593SQ201020551020
公開日2011年5月11日 申請日期2010年9月27日 優先權日2010年9月27日
發明者郭朝選, 高文玉 申請人:郭朝選, 高文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