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制備混合精礦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制備精礦的方法,該精礦富集從通過火法-和濕法-冶金加工方法加工鉀-鎂礦石和石鹽的企業的粘土-鹽殘渣(泥渣)中回收的貴金屬。
背景技術:
從技術觀點看,存在與本發明接近的材料脫水(去水)的已知方法(Reference Book on ores enrichment. Special and auxiliary processes,莫Jff禾斗,出片反者 “Nedra,,, 1983,第 77、78、96-98、100、102、108、109 頁。A. A. Abramov, S. B. Leonov. Non-ferrous metal ores enrichment,莫斯科,出版者“Nedra”,1991,第35、37頁)。這些方法包括將不同塊度的材料在粒度分級器、過濾式離心機、真空濾器、壓濾機、干燥箱等中脫水。所述方法旨在從某一塊度的材料的固相最多地分離液相。然而由于材料的實質和顆粒組成的復雜性和特異性,這些方法的每一種不單獨用于分離“泥渣”的液相。由于超過70%的材料具有小于0. 1 毫米的塊度,且超過20%的材料具有小于0. 044毫米的塊度,因此在應用過濾式離心機的過程中,假使在我們的情況下塊度大于1毫米的材料的殘余濕度小于5%,則一部分材料將與有用成分部分一同轉入濾液。由于同樣的原因,壓濾機也不可用。不經預脫水而直接應用干燥箱是不可能的。因此,為了離心后泥渣的脫水,有必要提出用一組設備實行的一組方法。為了回收貴金屬而從加工鉀-鎂礦石和石鹽的企業的粘土 -鹽殘渣制備精礦的方法(2005年7月20日公開的專利#2256504)是已知的。該方法至少包括泥渣的兩級水力旋流器處理及精礦的提取。水力旋流器處理以兩或三級進行,水力旋流器的精礦為泥渣的固相-不溶殘渣。此時,將固液比(S L) = 1 3的泥渣輸送進行水力旋流器處理。在水力旋流器處理的第一級進行以下操作提取以不溶殘渣粗粒級(coarsefraction)形式的精礦,并卸出以不溶殘渣細粒級和鹽溶液形式的第一級水力旋流器處理產物。隨后將第一級產物加工成(S L)比=1 8的砂漿,并為了再-洗滌而送至第二級水力旋流器處理, 其中提取以泥渣的不溶殘渣的殘余粒級形式的精礦,并卸出以鹽溶液形式的第二級水力旋流器處理產物隨同通過水力旋流器處理而提取的精礦。在第二級水力旋流器處理產物中不溶殘渣的殘余含量高的情況下,進行額外的第三級水力旋流器處理,從而加工礦物-鹽制備工廠和浮選工廠的泥渣。該方法的缺點包括足夠高的水分含量以及不可能進行進一步的火法-和濕法-冶金加工。根據專利RU 2284221 (2006年9月27日公開)從加工鉀-鎂礦石和石鹽的企業的粘土-鹽殘渣制備精礦的方法也是已知的。該方法包括以三級進行的水力旋流器處理; 水力旋流器處理的混合精礦(砂漿)為由沉積和懸浮部分組成的固相。該相包含不溶于水的泥渣殘渣,并也為液相。砂漿具有(S L)比=1 1(固相和液相)和不超過15%的K
和Na鹽殘余含量。該方法的缺點包括足夠高的水分含量以及不可能進行進一步的火法-和濕法-冶金加工。本發明解決將水力旋流器處理后的砂漿轉變為作為適于火法-和濕法冶金加工的干顆粒的精礦的問題,其保留初始泥渣(泥漿)的所有性質,換言之,全部量的貴金屬和固態鹽(20士5% )。
發明內容
為制備混合精礦以回收貴金屬,為通過包括伴隨精礦制備的泥渣(泥漿)的三級水力旋流處理達到所述技術效果,將通過水力旋流器處理得到的作為固-液比為1 1的沉積材料和懸浮材料混合物的混合精礦脫水(去水)、預干燥、制粒并干燥。本方法區別于最相似的現有技術方法的特征在于,將通過水力旋流器處理得到的作為固-液比為1 1的沉積材料和懸浮材料混合物的混合精礦脫水(去水)、預干燥、制粒并干燥。
具體實施例方式由于這些區別特征的有效性,我們已創建方法,該方法不僅可獲得(S L)比= 1 1的砂漿,還可獲得混合精礦-顆粒,其包含(已保留)基本量的沉積和懸浮材料以及其中富集可觀部分的貴金屬的天然和人造(工業)有機物質。本方法包括應用組合設備以逐步分離水分直至允許進行制粒的閾值,由此得到直徑為8和15毫米的顆粒,其后將顆粒最終干燥至0. 5%的濕度,其保留初始泥渣的所有性質,并包含天然和人造(工業)有機物質。通過本方法達到的效果表現為最充分地保存泥渣(泥漿)中的不溶殘渣、天然和人造有機物質,以及以水分含量為0. 5%、直徑為8或15毫米且殘余鹽含量為20 士 5%的顆粒形式制備精礦。該不溶殘渣為包含Au、Pt、Pd化合物的精礦,并且基于以下礦物(以降序)酐、白云石、石英、長石、綠泥石、水云母、Fe的氫氧化物、硫化物和作為天然和人造有機物的有機物質。為得到精礦,需要1、在推進加料爐(auger furnace)中干燥繼而制粒后,通過離心法提供過量水分的去除。2、為了后續的火法-冶金加工,在圓筒型爐中制粒并干燥的過程中,得到鹽含量為20士5%且顆粒尺寸為8或10毫米的精礦。該方法以如下方式進行。將水力旋流器處理后的砂漿(預制精礦)送至離心機,其中具有全套組分的全部不溶殘渣轉變為濾餅,而鹽溶液轉變為液相。隨后將濾餅送至推進加料爐,其中將材料最終干燥至15%的濕度。隨后將15%濕度的材料送至模式(die-type) 制粒機進行制粒,將其從制粒機以8或15毫米直徑顆粒形式卸出,其后將其送入圓筒型爐以最終干燥至0.5%的濕度。以8或15毫米直徑和20 士 5 %鹽含量的顆粒形式可以進行火法_和濕法_冶金加工的事實使得需要創建該制備程序。加工中使用的來自加工鉀-鎂礦石和石鹽的企業的粘土-鹽殘渣的混合精礦是具有1.3克/立方厘米的砂漿密度和(S L)比=1 3的礦物-鹽制備工廠和浮選工廠的泥渣。其區別特征如下以天然和人造(工業)有機物質(胺和聚丙烯酰胺)存在的高含量有機物質。此時,若對于礦物-鹽制備工廠的有機物質含量(總量)不超過1.5%,則在我們的實施例中有機物質的總含量已達3%,其與礦物-鹽制備過程的真空結晶階段中包括氨基化有關。這向泥渣提供胺的進入,并促進貴金屬有機化合物的結塊和聚集。另一區別特征是需要以直徑為8或15毫米且殘余鹽含量為20士5%的顆粒形式制備精礦。
權利要求
1. 一種制備混合精礦以回收貴金屬的方法,其包括伴隨精礦制備的泥渣的三級水力旋流器處理,其特征在于,將通過水力旋流器處理得到的作為固-液比為1 1的沉積材料和懸浮材料混合物的所述混合精礦脫水、預干燥、制粒并干燥。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為了從加工鉀-鎂礦石和石鹽的工廠的粘土-鹽廢料(泥漿)中提取貴金屬而制備混合富集精礦的方法。為了提取貴金屬而制備混合精礦的方法包括泥漿的三級水力旋流器分離和精礦的離析。對通過水力旋流器分離制得的固∶液比為1∶1的沉積和懸浮材料混合物形式的混合精礦進行脫水、預干燥、制粒和隨后干燥。
文檔編號B03B9/06GK102202794SQ200980137477
公開日2011年9月28日 申請日期2009年9月8日 優先權日2008年9月29日
發明者A·A·奇斯佳科夫, A·E·克拉斯諾什金, A·F·斯梅坦尼科夫, D·V·奧諾索夫, P·Y·諾維科夫, V·A·西涅古博夫 申請人:烏拉爾卡里技術聯合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