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砂塵分離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噴砂設備,具體說是一種噴砂設備中的砂塵分離器。
背景技術:
噴砂是一種金屬表面處理工藝,主要用于清除鋼鐵表面的鐵銹和氧化皮,為后續加工做準備,也可用于表面美化加工及消除內應力等,現有的噴砂工作都由循環噴砂設備來完成。所述的循環噴砂設備是噴射出去的砂子能被吸回循環使用。為了將砂子中的碎小顆粒及粉塵從吸回的砂子中分離出來,以提高噴砂的效率及品質。因此,現有的循環噴砂設備一般都配有砂塵分離器,其作用是1、分離粉塵;2、根據工藝要求,分離不同顆徑的砂子。
現有的砂塵分離器其結構如圖1、2所示,主要是;一具有漏斗形底的分離筒1,分離筒1的側壁上設有吸砂管2,分離筒1的頂部設有抽風管3,抽風管3連接集塵器,分離筒1的漏斗底部接噴砂機的集砂桶。集塵器的風機通過抽風管3將噴出的砂子由吸砂管2吸入容器1,在容器1中較輕的粉塵被抽風管3吸入集塵器中,較重的大顆砂粒則掉入分離筒1的漏斗形底部進入噴砂機的集砂桶。從而達到砂塵分離的效果。
現有的上述砂塵分離器根據容器1中氣流情況的不同分為三種1、吸砂管2切向設置于分離筒1的側壁上,如圖1、2所示,由吸砂管2被吸入的氣流和砂塵沿桶壁回旋,稱為旋風分離器;2、吸砂管2徑向設置于分離筒1的側壁上,如圖3、4所示,在分離筒1內設有一向下傾斜的,正對吸砂管2的擋板9,由小直徑的吸砂管2被吸入的氣流和砂塵直接進入大直徑的分離筒1,氣流速度立即下降,不同質量的砂粒和粉塵在慣性作用下撞擊擋板9,質量較大的砂粒慣性力大撞擊后得到較大的向下的沖量,掉落分離筒1的漏斗形底部;質量較小的粉塵慣性力小撞擊后得到較小的沖量,被氣流帶進抽風管3進入集塵器,稱為慣性分離器;3、吸砂管2徑向設置于分離筒1的側壁上,如圖5、6所示,在分離筒1內設有一向下傾斜的,正對吸砂管2的擋板4,由小直徑的吸砂管2被吸入的氣流和砂塵直接進入大直徑的分離筒1,氣流速度立即下降,不同質量的砂粒和粉塵在慣性作用下進入分離筒1,較重的砂粒在地心引力作用下,掉落分離筒1的漏斗形底部;質量較小的粉塵被氣流帶進抽風管3進入集塵器,稱為容積分離器。
為了進一步提高砂塵分離效果,且可依需要而調整分離不同顆粒粗細的砂材,專利號93206535.X的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旋風分離筒,其結構如圖7所示,主要是裝設于噴砂機的上方,分離筒10本身則具有吸風管20及抽風管21,主要是利用集塵機的吸力為原動力將噴砂機內的砂材、粉塵 及空氣吸進分離筒內,成切角進入,吸風管20的管口是以切角方式進入分離筒10,以造成上述砂材等在圓筒內成離心式圓形運動,但因砂材較重會在外圍,而粉塵較輕則散布偏向中心,而抽風管21則設在中間,因此粉塵很輕易地被吸至集塵機12內儲存,藉以達到分離砂材與粉塵的功能。本實用新型于分離筒10內設有傘狀隔板22,隔板22下端則有斜設的擾流調節管23,該擾流調整節管23系從分離筒10的漏斗體一側斜設至隔板22下端中心,而在擾流調節管23的一端則裝設有擾流調節閥24,其裝設原理在于因外圍砂材較重不會卷入中間而被吸走,但因加裝擾流調節管23使得空氣從管體進入至傘狀隔板22而擴散開來,使得外圍砂材受擾流空氣的影響而產生亂流使得受影響的砂材被吸至集塵機,而擾流調節管23以擾流調節閥24控制輸入空氣的多寡,輸入愈多空氣則愈粗的砂材愈容易被吸走,輸入愈少則反之。
該實用新型采用傘狀隔板22使從斜設的擾流調節管23進入的空氣沿傘狀隔板22的四周向上流動,將集中于分離筒中部的粉塵帶入集塵機,其前提必須是吸砂管切向設置于分離筒的側壁上的旋風分離器;對于吸砂管徑向設置于分離筒的側壁上的慣性分離器和容積分離器無法使用;傘狀隔板22的設置減小了砂粒降落通道的截面積,不利于砂粒降落,容易造成小顆粒砂粒和粉塵混雜其中,不利于分離徹底;斜設的擾流調節管23,以及其上所設置的傘狀隔板22將分離筒分隔成兩部分,使砂塵分離的路徑縮短,不利于砂塵分離。
傘狀隔板22的設置增加了裝置的復雜性。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有效提高砂塵分離效果,且可依需要而調整分離不同顆粒粗細的砂材的砂塵分離器。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砂塵分離器是由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砂塵分離器,包括具有漏斗形底的分離筒,分離筒的側壁上設有吸砂管,分離筒的頂部設有抽風管,抽風管連接集塵器,擾流調節管及設于分離筒漏斗底部的出砂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擾流調節管的出風口設于出砂管的中軸線上。
除上述必要技術特征外,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可補充如下技術內容所述的擾流調節管是呈90度的直角彎管,其水平部分固設于出砂管的側壁上,進風口凸伸于出砂管側壁外;其垂直部分位于出砂管的中間,且出風口向上。
所述的擾流調節管是具有垂直段和傾斜段的彎管,其傾斜段固設于分離筒的漏斗形底的側壁上,進風口凸伸于漏斗形底的側壁外;其垂直部分位于出砂管的中軸線上,且出風口向上。
于擾流調節管的進風口上設有調節氣流大小的調節閥。
所述的擾流調節管的出風口向下設置。
所述的吸砂管切向設置于分離筒的側壁上。
所述的吸砂管徑向設置于分離筒的側壁上。
所述的吸砂管徑向設置于分離筒的側壁上,且在分離筒內設有一向下傾斜的,正對吸砂管的擋板。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本實用新型的砂塵分離器中的擾流調節管的出風口設于分離筒出砂管的中間,從擾流調節管吸入的氣流從分離筒底部中間位置帶動粉塵向上流動,而較重的砂粒則由上向下掉落到漏斗底部從出砂管流入噴砂機的集砂桶中,與現有技術相比省去傘狀隔板,使結構簡化,適用于包括旋風砂塵分離器在內的各種類型的砂塵分離器;由于無傘狀隔板,沙塵分離的通道加長,截面加大,有利于沙塵分離;于擾流調節管的進風口上設有調節氣流大小的調節閥,可通過調節進風量的大小控制被分離的砂粒的大小,以適應不同工藝技術要求。
為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征及其功效有進一步了解,茲列舉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圖1是現有旋風砂塵分離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旋風砂塵分離器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現有慣性砂塵分離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慣性砂塵分離器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5是現有容積砂塵分離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5容積砂塵分離器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7是現有底部設有擾流調節管的砂塵分離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砂塵分離器的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砂塵分離器的另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10是本實用新型砂塵分離器的又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砂塵分離器包括具有漏斗形底的分離筒1,分離筒1的側壁上設有吸砂管2,分離筒1的頂部設有抽風管3,抽風管3連接集塵器(圖中未示),設于分離筒1漏斗底部的出砂管4;一擾流調節管5,其出風口6設于出砂管4的中軸線上。所述的擾流調節管5可以用兩種方式固定于分離筒1上。其中一種是,所述的擾流調節管5是呈90度的直角彎管,其水平部分固設于出砂管4的側壁上,進風口7凸伸于出砂管4側壁外;其垂直部分位于出砂管4的中間,且出風口6向上。于擾流調節管5的進風口7上設有調節氣流大小的調節閥8。所述的吸砂管切向設置于分離筒的側壁上。另一種固定方式是,所述的擾流調節管是具有垂直段和傾斜段的彎管,其傾斜段固設于分離筒的漏斗形底的側壁上,進風口凸伸于漏斗形底的側壁外;其垂直部分位于出砂管的中軸線上,且出風口向上。
工作時,在集塵器的風機吸力作用下,砂材、粉塵及空氣吸進分離筒,重大的砂粒在重力作用下向分離筒底部下落,較輕的粉塵在風機的吸力作用下由抽風管3進入集塵器;同時一部分空氣由擾流調節管5進入分離筒,并向上流通,向上流通的空氣有助于粉塵及小顆粒砂粒與大顆粒砂粒的進一步分離,并可通過調節設于進風口7上的調節閥8調節由擾流調節管5進入分離筒的氣流的大小。
實施例一圖8所示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該實施例所提供的砂塵分離器包括具有漏斗形底的分離筒1,分離筒1的側壁上設有吸砂管2,分離筒1的頂部設有抽風管3,抽風管3連接集塵器(圖中未示),設于分離筒1漏斗底部的出砂管4;一擾流調節管5,其出風口6設于出砂管4的中軸線上。所述的擾流調節管5是呈90度的直角彎管,其水平部分固設于出砂管4的側壁上,進風口7凸伸于出砂管4側壁外;其垂直部分位于出砂管4的中間,且出風口6向上。于擾流調節管5的進風口7上設有調節氣流大小的調節閥8。所述的擾流調節管也可以是具有垂直段和傾斜段的彎管,其傾斜段固設于分離筒的漏斗形底的側壁上,進風口凸伸于漏斗形底的側壁外;其垂直部分位于出砂管的中軸線上,且出風口向上。所述的吸砂管切向設置于分離筒的側壁上。
工作時,利用集塵器中風機的吸力將砂材、粉塵及空氣吸進分離筒內,吸砂管2的管口是以切角方式進入分離筒1,造成所述砂材等在圓筒內成離心式圓形運動,砂材較重會在外圍,而粉塵較輕則散布偏向中心,而抽風管3則設在中間,因此粉塵很輕易地被吸至集塵機內,達到分離砂材與粉塵的功能。本實用新型設置于分離筒1底部出砂管4的中軸線上的擾流調節管5,在集塵器的風機吸力作用形成一股向上的空氣流,有助于較輕的粉塵和較小的砂粒上揚,進入抽風管3,較重大的砂粒則下落至分離筒1的底部,由出砂管4進入噴砂機。使得砂子與粉塵的分離更徹底。擾流調節管5上的調節閥8控制輸入空氣的多寡,輸入愈多空氣則愈粗的砂材愈容易被吸走,輸入愈少則反之,因此通過調節閥8可控制被分離的砂粒的大小。
本實施例的實質是對現有旋風砂塵分離器的改進,為了使砂塵進一步分離以及根據需要調節被分離的砂粒的大小,在分離筒的底部中間設置擾流調節管5。
實施例二圖9是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實施方式,與實施例一的區別在于所述的吸砂管2是徑向設置于分離筒的側壁上。且于分離筒1內設有一向下傾斜的,正對吸砂管2的擋板9,一擾流調節管5,其出風口6設于出砂管4的中軸線上。所述的擾流調節管5是呈90度的直角彎管,其水平部分固設于出砂管4的側壁上,進風口7凸伸于出砂管4側壁外;其垂直部分位于出砂管4的中間,且出風口6向上。于擾流調節管5的進風口7上設有調節氣流大小的調節閥8。所述的擾流調節管也可以是具有垂直段和傾斜段的彎管,其傾斜段固設于分離筒的漏斗形底的側壁上,進風口凸伸于漏斗形底的側壁外;其垂直部分位于出砂管的中軸線上,且出風口向上。
本實施例是對現有慣性砂塵分離器的改進,為了使砂塵進一步分離以及根據需要調節被分離的砂粒的大小,在分離筒的底部中間設置擾流調節管5。
實施例三所述的吸砂管2是徑向設置于分離筒的側壁上,且在分離筒內設有一向下傾斜的,正對吸砂管的擋板。
圖10是本實用新型的又一種實施方式,與實施例一的區別在于所述的吸砂管2是徑向設置于分離筒的側壁上。與實施例二的區別在于且于分離筒1內無擋板4。
本實施例是對現有容積砂塵分離器的改進,為了使砂塵進一步分離以及根據需要調節被分離的砂粒的大小,在分離筒的底部中間設置擾流調節管5。
上述三種實施例中的擾流調節管5的出風口還可以垂直向下設置,優點是,可防止大砂粒掉進管內,造成擾流調節管被堵。
權利要求1.一種砂塵分離器,包括具有漏斗形底的分離筒,分離筒的側壁上設有吸砂管,分離筒的頂部設有抽風管,抽風管連接集塵器,擾流調節管及設于分離筒漏斗底部的出砂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擾流調節管的出風口設于出砂管的中軸線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砂塵分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擾流調節管是呈90度的直角彎管,其水平部分固設于出砂管的側壁上,進風口凸伸于出砂管側壁外;其垂直部分位于出砂管的中間,且出風口向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砂塵分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擾流調節管是具有垂直段和傾斜段的彎管,其傾斜段固設于分離筒的漏斗形底的側壁上,進風口凸伸于漏斗形底的側壁外;其垂直部分位于出砂管的中軸線上,且出風口向上。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砂塵分離器,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的擾流調節管的進風口上設有調節氣流大小的調節閥。
5.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砂塵分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擾流調節管的出風口向下設置。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砂塵分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砂管切向設置于分離筒的側壁上。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砂塵分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砂管徑向設置于分離筒的側壁上。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砂塵分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砂管徑向設置于分離筒的側壁上,且在分離筒內設有一向下傾斜的、正對吸砂管的擋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砂塵分離器,包括具有漏斗形底的分離筒,分離筒的側壁上設有吸砂管,分離筒的頂部設有抽風管,抽風管連接集塵器,擾流調節管及設于分離筒漏斗底部的出砂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擾流調節管的出風口設于出砂管的中軸線上。與現有技術相比省去傘狀隔板,使結構簡化,適用于包括旋風砂塵分離器在內的各種類型的砂塵分離器;由于無傘狀隔板,沙塵分離的通道加長,截面加大,有利于沙塵分離;于擾流調節管的進風口上設有調節氣流大小的調節閥,可通過調節進風量的大小控制被分離的砂粒的大小,以適應不同工藝技術要求。
文檔編號B04C5/107GK2928254SQ20062012304
公開日2007年8月1日 申請日期2006年8月1日 優先權日2006年8月1日
發明者彭建國 申請人:彭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