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改進結構的染料攪拌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改進結構的染料攪拌裝置,包括底盤、滾筒、設于滾筒左側端部的電動機,滾筒是由柱形滾筒部、以及設于柱形滾筒部左側端部的動力輸入錐形滾筒部和設于柱形滾筒部右側端部的染料輸出錐形滾筒部從左往右依次連接組成,電動機與動力輸入錐形滾筒部傳動連接,使得動力輸入錐形滾筒部、柱形滾筒部和染料輸出錐形滾筒部在電動機的啟動并帶動作用下進行旋轉運動。本實用新型的染料攪拌裝置通過電動機帶動滾筒進行旋轉,隨著滾筒的旋轉,滾筒內的染料能夠被充分均勻混合,相比現有的手工攪拌,效率要高得多,且染料通過筒體旋轉的方式實現360度混合,混合得相當充分,且攪拌葉片與滾珠的配合運動更利于染料的充分混合。
【專利說明】
一種改進結構的染料攪拌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染料化工設備技術領域,具體講是指一種改進結構的染料攪拌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染料的生產過程中,經常需要將不同的染料混合在一起,為使染料混合均勻,在混合時需要對染料進行攪拌。而目前,較常用的方法是利用攪拌棍手工對染料進行攪拌,不但攪拌速度慢、攪拌不均勻,而且染料進出口設置一體,所導致在同一位置上需要對輸入染料裝置和接收輸出染料裝置進行更換或者切換。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將染料輸入和輸出進行分開設置,保證染料攪拌充分均勻的同時,也能夠保證輸入與輸出的一體化操控的新型染料攪拌
目.ο
[0004]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0005]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改進結構的染料攪拌裝置,包括底盤、滾筒、設于滾筒左側端部的電動機,滾筒是由柱形滾筒部、以及設于柱形滾筒部左側端部的動力輸入錐形滾筒部和設于柱形滾筒部右側端部的染料輸出錐形滾筒部從左往右依次連接組成,電動機設置在動力輸入錐形滾筒部的左側端部,且電動機與動力輸入錐形滾筒部傳動連接,使得動力輸入錐形滾筒部、柱形滾筒部和染料輸出錐形滾筒部在電動機的啟動并帶動作用下進行旋轉運動;底盤上分別設有用于支撐柱形滾筒部兩端的第一支撐架和第二支撐架,柱形滾筒部的兩端側壁上分別設有與第一支撐架、第二支撐架相互配合并滑動連接的第一環形槽溝、第二環形槽溝,在柱形滾筒部的側壁上還設有進料口,在染料輸出錐形滾筒部內環設有螺紋帶,使得滾筒在順時針轉動過程中,均勻混合后的染料能夠沿著染料輸出錐形滾筒部內設的螺紋帶,并順著染料輸出錐形滾筒部的右側出口輸送出來,而當輥筒進行逆時針轉動過程時,則染料輸出錐形滾筒部內設的螺紋帶能夠抵擋輥筒內的染料向外溢出。
[0006]在柱形滾筒部內部設有攪拌主軸,攪拌主軸通過連接部與柱形滾筒部活動連接,攪拌主軸位于滾筒的軸心線上;在攪拌主軸上設有多個交錯并等間距排列的攪拌葉片,攪拌主軸的左側端部向外延伸并與攪拌電機傳動連接,通過啟動攪拌電機帶動攪拌主軸進行旋轉運動;柱形滾筒部內設置有多個滾珠,且在柱形滾筒部兩端內壁上分別設有隔離網;以避免多個滾珠在運動過程中脫離開柱形滾筒部內。
[0007]作為優選,所述攪拌葉片與所述攪拌主軸的周向夾角A為30°?45°。
[0008]作為優選,所述進料口上設置有過濾隔網,該過濾隔網是由至少三層過濾隔網并排連接組成,其中:位于最外層的過濾隔網的網孔內徑大于位于最內層的過濾隔網的網孔內徑,這樣設計的結構使得對于染料過濾效果更佳。
[0009]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0]本實用新型的染料攪拌裝置通過電動機帶動滾筒進行旋轉,隨著滾筒的旋轉,滾筒內的染料能夠被充分均勻混合,相比現有的手工攪拌,效率要高得多,且染料通過筒體旋轉的方式實現360度混合,混合得相當充分,且攪拌葉片與滾珠的配合運動更利于染料的充分混合。而且也避免了在同一位置上(即一般為染料進出口)需要對輸入染料裝置和接收輸出染料裝置進行更換或者切換,實現染料輸入與輸出的一體化流水線式的操控。
【附圖說明】
[0011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外部結構示意圖。
[0012]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柱形滾筒部外部結構示意圖。
[0013]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柱形滾筒部內部的結構示意圖。
[0014]附圖標記:底盤I,第一支撐架21,第二支撐架31,第一環形槽溝22、第二環形槽溝32,滾筒4,攪拌主軸41,攪拌葉片42,連接部43,隔離網44,滾珠45,電動機5,動力輸入錐形滾筒部6,柱形滾筒部7,進料口 8,過濾隔網9,染料輸出錐形滾筒部10。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說明:
[0016]如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改進結構的染料攪拌裝置的具體實施例,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改進結構的染料攪拌裝置,包括底盤1、滾筒、設于滾筒左側端部的電動機,滾筒是由柱形滾筒部7、以及設于柱形滾筒部7左側端部的動力輸入錐形滾筒部6和設于柱形滾筒部7右側端部的染料輸出錐形滾筒部10從左往右依次連接組成,電動機設置在動力輸入錐形滾筒部6的左側端部,且電動機與動力輸入錐形滾筒部6傳動連接,使得動力輸入錐形滾筒部6、柱形滾筒部7和染料輸出錐形滾筒部10在電動機的啟動并帶動作用下進行旋轉運動;底盤I上分別設有用于支撐柱形滾筒部7兩端的第一支撐架21和第二支撐架31,柱形滾筒部7的兩端側壁上分別設有與第一支撐架21、第二支撐架31相互配合并滑動連接的第一環形槽溝22、第二環形槽溝32,在柱形滾筒部7的側壁上還設有進料口 8,在染料輸出錐形滾筒部10內環設有螺紋帶,使得滾筒在順時針轉動過程中,均勻混合后的染料能夠沿著染料輸出錐形滾筒部10內設的螺紋帶,并順著染料輸出錐形滾筒部10的右側出口輸送出來,而當輥筒進行逆時針轉動過程時,則染料輸出錐形滾筒部10內設的螺紋帶能夠抵擋輥筒內的染料向外溢出。
[0017]在柱形滾筒部7內部設有攪拌主軸41,攪拌主軸41通過連接部43與柱形滾筒部7活動連接,攪拌主軸41位于滾筒的軸心線上;在攪拌主軸41上設有多個交錯并等間距排列的攪拌葉片42,攪拌主軸41的左側端部向外延伸并與攪拌電機傳動連接,通過啟動攪拌電機帶動攪拌主軸41進行旋轉運動;柱形滾筒部7內設置有多個滾珠45,且在柱形滾筒部7兩端內壁上分別設有隔離網44;以避免多個滾珠45在運動過程中脫離開柱形滾筒部7內。
[0018]其中:所述攪拌葉片42與所述攪拌主軸41的周向夾角A為30°?45°。所述進料口8上設置有過濾隔網9,該過濾隔網9是由至少三層過濾隔網9并排連接組成,其中:位于最外層的過濾隔網9的網孔內徑大于位于最內層的過濾隔網9的網孔內徑,這樣設計的結構使得對于染料過濾效果更佳。
[0019]本實用新型的染料攪拌裝置通過電動機帶動滾筒進行旋轉,隨著滾筒的旋轉,滾筒內的染料能夠被充分均勻混合,相比現有的手工攪拌,效率要高得多,且染料通過筒體旋轉的方式實現360度混合,混合得相當充分,且攪拌葉片42與滾珠45的配合運動更利于染料的充分混合。而且也避免了在同一位置上(即一般為染料進出口)需要對輸入染料裝置和接收輸出染料裝置進行更換或者切換,實現染料輸入與輸出的一體化流水線式的操控。
[0020]上述實施例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說明,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對本實用新型簡單變換后的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改進結構的染料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盤、滾筒、設于滾筒左側端部的電動機,滾筒是由柱形滾筒部、以及設于柱形滾筒部左側端部的動力輸入錐形滾筒部和設于柱形滾筒部右側端部的染料輸出錐形滾筒部從左往右依次連接組成,電動機設置在動力輸入錐形滾筒部的左側端部,且電動機與動力輸入錐形滾筒部傳動連接,底盤上分別設有用于支撐柱形滾筒部兩端的第一支撐架和第二支撐架,柱形滾筒部的兩端側壁上分別設有與第一支撐架、第二支撐架相互配合并滑動連接的第一環形槽溝、第二環形槽溝,在柱形滾筒部的側壁上還設有進料口,在染料輸出錐形滾筒部內環設有螺紋帶,在柱形滾筒部內部設有攪拌主軸,攪拌主軸通過連接部與柱形滾筒部活動連接,攪拌主軸位于滾筒的軸心線上;在攪拌主軸上設有多個交錯并等間距排列的攪拌葉片,攪拌主軸的左側端部向外延伸并與攪拌電機傳動連接,柱形滾筒部內設置有多個滾珠,且在柱形滾筒部兩端內壁上分別設有隔離網。2.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種改進結構的染料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葉片與所述攪拌主軸的周向夾角為30°?45°。3.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種改進結構的染料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料口上設置有過濾隔網,該過濾隔網是由至少三層過濾隔網并排連接組成,其中:位于最外層的過濾隔網的網孔內徑大于位于最內層的過濾隔網的網孔內徑。
【文檔編號】B01F9/02GK205672842SQ201620438335
【公開日】2016年11月9日
【申請日】2016年5月13日 公開號201620438335.6, CN 201620438335, CN 205672842 U, CN 205672842U, CN-U-205672842, CN201620438335, CN201620438335.6, CN205672842 U, CN205672842U
【發明人】吳德芳
【申請人】象山家園紡織助劑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