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液體分布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液體分布器,設置于填料塔內,其包括進液管和主槽,以及與所述主槽連通,并均勻分散設置在所述填料塔內的多個支管。本實用新型中,進液通道選用管狀結構,主槽仍然采用槽狀結構,而將液體分散導流的結構則由原來窄長狀的支槽改進為管狀的支管,從而令管狀的進液通道與主槽的槽狀結構以及支管的管狀結構配合,取代現有的單一槽狀結構的設置方式,令槽狀的主槽可同時溢流,使其具有較大的操作彈性,且管狀的支管用于自身的截面積相對于支槽更小,所以能夠更加密集、均勻的分布,而且管狀結構也能夠進一步提高液體的流動性,從而在上述多方面的配合下,令填料塔的工作效率得到了顯著的提高。
【專利說明】
一種液體分布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分離設備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液體分布器。
【背景技術】
[0002]對氣體進行精餾、吸收、萃取、傳熱等操作時,最常用的設備一般為填料塔。而填料塔的頂端內部設置有液體分布器,液體通過液體分布器進入到填料塔中,并通過液體分布器把液體均勻地分布于填料層的頂部,用來提高傳質、傳熱的有效表面,改善相間接觸,從而提高填料塔的工作效率。
[0003]在現有技術中,液體分布器一般包括進液通道、主槽、支槽和支撐結構。其中,進液通道用于向主槽中輸入液體,支槽位于主槽的下方并與主槽連通,使得主槽中的液體能夠進入到均勻分散設置在填料塔內的多個支槽中,令從支槽中流出的液體能夠均勻的灑落到下方的填料上。但是,此種結構的液體分布器也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因為分散布置的用于導流、存儲液體的結構為窄長且深度較大的槽狀結構,導致液體在支槽中的流動性較差,并且由于槽狀結構自身體積、結構等方面的限制,也影響了其在填料塔內的分布均勻性,令填料塔的工作效率受到了影響。
[0004]因此,如何進一步提高填料塔的工作效率,是目前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新型的液體分布器,其通過對自身結構的改進,能夠進一步提高填料塔的工作效率。
[0006]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7]—種液體分布器,設置于填料塔內,其包括進液管和主槽,以及與所述主槽連通,并均勻分散設置在所述填料塔內的多個支管。
[0008]優選的,上述液體分布器中,位于所述主槽一側的所述支管均平行設置。
[0009]優選的,上述液體分布器中,位于所述主槽一側的所述支管呈半圓形分布。
[0010]優選的,上述液體分布器中,全部所述支管關于所述主槽對稱設置。
[0011 ]優選的,上述液體分布器中,所述進液管、所述主槽和所述支管通過支撐結構設置在所述填料塔內。
[0012]優選的,上述液體分布器中,所述支撐結構包括支撐圈和支撐座,所述進液管設置在所述支撐圈上,所述主槽通過所述支撐座與所述支撐圈連接,所述支管設置于所述主槽上。
[0013]優選的,上述液體分布器中,開設在所述支管上,用于將液體導出所述支管的淋降孔,在每個所述支管上均開設有多個,且在所述支管的長度方向上均勻分布。
[0014]優選的,上述液體分布器中,在所述主槽同一側,相鄰設置的兩個所述支管上的所述淋降孔交錯設置。
[0015]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液體分布器中,進液通道選用管狀結構,主槽仍然采用槽狀結構,而將液體分散導流的結構則由原來窄長狀的支槽改進為管狀的支管,從而令管狀的進液通道與主槽的槽狀結構以及支管的管狀結構配合,取代現有的單一槽狀結構的設置方式,令槽狀的主槽可同時溢流,使其具有較大的操作彈性,且管狀的支管用于自身的截面積相對于支槽更小,所以能夠更加密集、均勻的分布,而且管狀結構也能夠進一步提高液體的流動性,從而在上述多方面的配合下,令填料塔的工作效率得到了顯著的提高。
【附圖說明】
[0016]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液體分布器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0018]圖2為圖1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19]以上圖1和圖2中:
[0020]進液管I,主槽2,支管3,支撐圈4,支撐座5,淋降孔6。
【具體實施方式】
[0021]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新型的液體分布器,其通過對自身結構的改進,能夠進一步提高填料塔的工作效率。
[0022]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23]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液體分布器,與現有的液體分布器相比,將原來的單一槽狀結構改進為槽、管配合工作的結構。本實施例中,進液通道選用管狀結構,主槽2仍然采用槽狀結構,而將液體分散導流的結構則由原來窄長狀的支槽改進為管狀的支管3(如圖1所示),從而令管狀的進液通道與主槽2的槽狀結構以及支管3的管狀結構配合,取代現有的單一槽狀結構的設置方式,令槽狀的主槽2可同時溢流,使其具有較大的操作彈性,且管狀的支管3用于自身的截面積相對于支槽更小,所以能夠更加密集、均勻的分布,而且管狀結構也能夠進一步提高液體的流動性,從而在上述多方面的配合下,令填料塔的工作效率得到了顯著的提高。
[0024]為了進一步優化技術方案,本實施例提供的液體分布器中,位于主槽2—側的支管3均平行設置。此種設置方式為優選設置方式,能夠更加合理的利用空間,令支管3的設置數量更多、更均勻,從而最大程度的提高填料塔的工作效率。
[0025]并且,位于主槽2—側的支管3呈半圓形分布,如圖2所示。具體的是,與主槽2中間部位連接的支管3的長度最大,越靠近主槽2兩端連接的支管3的長度越短,從而形成半圓形的分布形式。此種設置方式,除了是為了適應填料塔的安裝環境以外,還能夠使分布范圍更大,避免分布死角的出現,為優選設置方式。當然,在不影響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支管3的分布形狀也可以為矩形等形狀。
[0026]進一步的,全部支管3關于主槽2對稱設置,如圖2所示,從而更加合理、規范的利用填料塔的內部空間,以提高液體的分散、導流效果。
[0027]具體的,進液管1、主槽2和支管3通過支撐結構設置在填料塔內。支撐結構包括支撐圈4和支撐座5。其中,進液管I設置在支撐圈4上,主槽2通過支撐座5與支撐圈4連接,支管3設置于主槽2上,如圖1和圖2所示。此種支撐結構較為簡單,占用空間小,不會對支管3的分布造成影響,且支撐牢固性也比較可靠,為優選設計方案。
[0028]本實施例中,開設在支管3上,用于將液體導出支管3的淋降孔6,在每個支管3上均開設有多個,且在支管3的長度方向上均勻分布,如圖2所示。此種設置方式,在支管3充分分散設置的基礎上,能夠進一步的增強對液體分散、導流的均勻性,使填料塔的工作效率達到最佳。并且,相鄰設置的兩個支管3上的淋降孔6交錯設置,如圖2所示。
[0029]本說明書中各個實施例采用遞進的方式描述,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參見即可。
[0030]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
【主權項】
1.一種液體分布器,設置于填料塔內,其特征在于,包括進液管和主槽,以及與所述主槽連通,并均勻分散設置在所述填料塔內的多個支管。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體分布器,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主槽一側的所述支管均平行設置。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液體分布器,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主槽一側的所述支管呈半圓形分布。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液體分布器,其特征在于,全部所述支管關于所述主槽對稱設置。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液體分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液管、所述主槽和所述支管通過支撐結構設置在所述填料塔內。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液體分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結構包括支撐圈和支撐座,所述進液管設置在所述支撐圈上,所述主槽通過所述支撐座與所述支撐圈連接,所述支管設置于所述主槽上。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液體分布器,其特征在于,開設在所述支管上,用于將液體導出所述支管的淋降孔,在每個所述支管上均開設有多個,且在所述支管的長度方向上均勻分布O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液體分布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槽同一側,相鄰設置的兩個所述支管上的所述淋降孔交錯設置。
【文檔編號】B01D3/32GK205627971SQ201620327598
【公開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請日】2016年4月16日
【發明人】任偉民, 莫曉峰, 朱冀, 王荷花
【申請人】杭州納生塔內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