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酸化壓裂液混拌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酸化壓裂液混拌裝置,包括圓形反應池,反應池中心設有擋圈;反應池底部設有至少兩個第一擋板和至少兩個第二擋板,第一擋板一端與反應池池壁接觸,另一端沿反應池徑向指向擋圈,但不接觸擋圈;第二擋板一端與擋圈接觸,另一端沿反應池徑向指向反應池池壁,但不接觸反應池池壁;第一擋板與第二擋板間隔分布;每個第一擋板上沿其上沿設有第一注液管,每個第二擋板沿其上沿設有第二注液管。本實用新型可以提高混合速率,又有助于乳化,在完全不需要其他設備的情況下就可以完成酸化壓裂液的配置,設備及用電等消耗大幅減小,適用于實際工業生產。
【專利說明】
一種酸化壓裂液混拌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油井施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酸化壓裂液混拌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壓裂酸化是國內外油田灰巖油藏廣泛采用的一項增產增注措施,是指在足以壓開地層形成裂縫或張開地層原有裂縫的壓力下對地層擠酸的酸處理工藝,可分為前置液酸壓和普通酸壓(或一般酸壓)。壓裂酸化主要用于堵塞范圍較深或者低滲透區的油氣井。現已開始成為重要的完井手段。
[0003]為了確保酸化壓裂施工成功,事先配置的施工液質量是影響施工成敗的關鍵因素。現有施工液的配置多為將各種原液輸送至混合罐達到配液的目的。混合罐通常高度較高,不便于觀察,且罐內需要匹配較大的攪拌槳或其他輔助設備防止液體不能充分混勻及反應,電力能源消耗較多。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酸化壓裂液混拌裝置,解決現有酸化壓裂液混合罐電力能源消耗較多的問題。
[0005]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酸化壓裂液混拌裝置,包括圓形反應池,反應池中心設有擋圈;反應池底部設有至少兩個第一擋板和至少兩個第二擋板,第一擋板一端與反應池池壁接觸,另一端沿反應池徑向指向擋圈,但不接觸擋圈;第二擋板一端與擋圈接觸,另一端沿反應池徑向指向反應池池壁,但不接觸反應池池壁;第一擋板與第二擋板間隔分布;每個第一擋板上沿其上沿設有第一注液管,每個第二擋板沿其上沿設有第二注液管。
[0006]第一注液管與第二注液管管壁兩側沿軸向排布設有通孔,液體可從通孔流向管外。
[0007]擋圈為圓形,且與反應池同圓心。
[0008]第一擋板與第二擋板的長度均大于擋圈到所述反應池池壁距離的一半。
[0009]第一注液管從池壁向擋圈方向高度逐漸降低,第二注液管從擋圈向池壁方向高度逐漸降低。
[0010]擋圈上設有可關閉和開啟的開孔,擋圈內設有向下的出液孔,出液孔與井口相連通。
[0011 ]出液孔邊緣為帶有傾斜角度的鋸齒狀。
[0012]反應池底部的高度從池壁到池心逐漸降低。
[0013]第一擋板與第二擋板各有不少于6根。
[0014]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酸化壓裂液混拌裝置使單組份液體以相對的方向注入反應池,在反應池內經過重力下降反彈,再在擋板的作用下使流向的多次改變,產生較強的湍流,既可以提高混合速率,又有助于反應、乳化,在完全不需要其他設備的情況下就可以完成酸化壓裂液的配置,設備及用電等消耗大幅減小,適用于實際工業生產。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實用新型酸化壓裂液混拌裝置的俯視圖;
[0016]圖2是本實用新型酸化壓裂液混拌裝置的主視圖;
[0017]圖3是本實用新型酸化壓裂液混拌裝置的出液孔的主視圖。
[0018]圖中,1.反應池,2.擋圈,3.第一擋板,4.第二擋板,5.第一注液管,6.第二注液管,
7.通孔,8.開孔,9.出液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這些實施方式。
[0020]本實用新型的酸化壓裂液混拌裝置,包括圓形反應池I,反應池I中心設有與反應池同圓心的圓形擋圈2。如圖1所示,反應池I底部設有至少兩個第一擋板3和至少兩個第二擋板4,第一擋板3—端與反應池I的池壁接觸,另一端沿反應池徑向指向擋圈2,但不接觸擋圈;第二擋板4 一端與擋圈2接觸,另一端沿反應池徑向指向反應池I的池壁,但不接觸反應池池壁。第一擋板3與第二擋板4間隔分布,即每一個第一擋板3兩旁為第二擋板4,每一個第二擋板4兩旁為第一擋板3。第一擋板3與第二擋板4的長度均大于擋圈2到反應池I池壁距離的一半。如圖2所示,每個第一擋板3上沿其上沿設有第一注液管5,每個第二擋板4沿其上沿設有第二注液管6,待混合的液體分別從第一注液管5和第二注液管6兩端相對注入反應池I,在液體慣性的作用下相向流動相撞進而混合,而后在第一擋板3、第二擋板4、反應池I池壁和擋圈2之間不斷改變流向相遇混合,達到充分混合的目的。為了進一步加速混合,如圖1所示,在第一注液管5與第二注液管6管壁兩側上沿軸向排布設有通孔7,使液體可從通孔7流向管外,液體從兩邊分散流入反應池I,與旁邊同樣分散而來的液體相遇,可提高接觸面積,產生更大的湍動的效果,加速混合。為了更進一步加速混合,第一注液管5從池壁向擋圈2方向高度逐漸降低,第二注液管6從擋圈2向池壁方向高度逐漸降低,兩邊的液體在從管內流出時既有重力作用還有反應池徑向的慣性力,二者疊加能夠增大相撞的湍動效果,以達到更好的混合效果。優選地,第一擋板3與第二擋板4各有不少于6根,兩個擋板數量越多,距離越近,兩股液體會有更多的接觸混合和改變流向的機會,混合效果更好。
[0021]本實用新型還在擋圈上設有可關閉和開啟的開孔8,擋圈2內設有向下的出液孔9,出液孔9與井口相連通,反應池I底部的高度從池壁到池心逐漸降低。當反應池I內液體混合均勻后,打開擋圈2上的開孔8,液體自動向中心流動,通過開孔8進入擋圈2并從出液孔9流至井口。如圖3所示,出液孔9邊緣設為帶有傾斜角度的鋸齒狀,液體沿鋸齒狀以一定角度流出,在出液孔形成渦流而再次混合。
[0022]第一注液管5與第二注液管6并不限制其流動的液體不相同,也不限制所有第一注液管5流動的液體都相同,二者完全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液體。
[0023]本實用新型的混拌裝置不僅能加速混勻,在酸化壓裂液中需要添加交聯劑、乳化劑等輔助試劑時,可提高反應效率和乳化效率,獲得質量更佳的酸化壓裂液。
[0024]本實用新型的酸化壓裂液混拌裝置使液體以相對的方向注入反應池,在反應池內經過重力下降反彈,以及流向的多次改變,產生較強的湍流,既可以提高混合速率,又有助于乳化,在完全不需要其他設備的情況下就可以完成酸化壓裂液的配置,設備及用電等消耗大幅減小,適用于實際工業生產。
[0025]本實用新型以上描述只是部分實施例,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凡是采用本實用新型的材料和方法,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宗旨和權利要求所保護的范圍情況下,所有具體拓展均屬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酸化壓裂液混拌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圓形反應池(I),反應池(I)中心設有擋圈(2);反應池(I)底部設有至少兩個第一擋板(3)和至少兩個第二擋板(4),第一擋板(3) —端與反應池池壁接觸,另一端沿反應池徑向指向擋圈,但不接觸擋圈;第二擋板(4)一端與擋圈接觸,另一端沿反應池徑向指向反應池池壁,但不接觸反應池池壁;第一擋板(3)與第二擋板(4)間隔分布;每個第一擋板(3)上沿其上沿設有第一注液管(5),每個第二擋板(4)沿其上沿設有第二注液管(6)。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酸化壓裂液混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注液管(5)與第二注液管(6)的管壁兩側沿軸向排布設有通孔(7),液體可從通孔(7)流向管外。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酸化壓裂液混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擋圈(2)為圓形,且與反應池(I)同圓心。4.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酸化壓裂液混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擋板(3)與第二擋板(4)的長度均大于所述擋圈(2)到所述反應池(I)池壁距離的一半。5.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酸化壓裂液混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注液管(5)從池壁向擋圈方向高度逐漸降低,所述第二注液管(6)從擋圈向池壁方向高度逐漸降低。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酸化壓裂液混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擋圈(2)上設有可關閉和開啟的開孔(8),擋圈(2)內設有向下的出液孔(9),出液孔(9)與井口相連通。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酸化壓裂液混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孔(9)邊緣為帶有傾斜角度的鋸齒狀。8.根據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酸化壓裂液混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應池(I)底部的高度從池壁到池心逐漸降低。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酸化壓裂液混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擋板(3)與第二擋板(4)各有不少于6根。
【文檔編號】B01F5/06GK205627692SQ201620426115
【公開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請日】2016年5月11日
【發明人】張瀚瀾, 王尊天, 同松
【申請人】西安奧德石油工程技術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