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于排渣的平流沉淀池排渣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有利于排渣的平流沉淀池排渣裝置,屬于污水處理技術領域,包括外側壁、內側壁、前壁和后壁,外側壁和內側壁之間設置有浮渣槽和出水槽,出水槽設置在后壁上,浮渣槽底部安裝有一塊U型的排渣板,浮渣槽下方設置有排渣管,浮渣槽的迎水面頂端安裝有傾斜的導流板,出水槽的迎水面安裝有可拆卸的水位調節堰板,后壁上設置有出水管。該裝置在出水槽的迎水面安裝有可拆卸的水位調節堰板,能夠根據平流沉淀池實際運行情況調整水位高度,使沉淀池內水位保持在最佳高度,有效解決平流沉淀池調試運行初期和水位升高造成的污水隨浮渣流出、浮渣含水率高或水位下降造成的浮渣無法及時排出的問題,有利于有效清除浮渣。
【專利說明】
有利于排渣的平流沉淀池排渣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污水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有利于排渣的平流沉淀池排渣
目.0
【背景技術】
[0002]平流沉淀池構造的一部分是在出水堰槽的前端設置排出浮渣的設施(浮渣槽),通過池內設刮渣裝置,將浮渣刮至浮渣槽再排出。
[0003]目前很多工程項目的平流沉淀池都沒有水位調節裝置,而是按照理論設計要求,采用固定高度,而設計的水位高度往往與實際運行情況有所差別。刮渣效果主要取決于平流沉淀池的水位與浮渣槽迎水面頂點的高度差。當入流水量過大、排水不暢時,平流沉淀池水位升高,高于浮渣槽迎水面頂點后,會導致大量污水隨浮渣直接從浮渣槽流出,造成后續固液分離不利;反之,當平流沉淀池水位下降,刮渣機無法將浮渣刮至浮渣槽,長時間漂浮在平流沉淀池表面,不僅影響平流沉淀池的勞動衛生情況,嚴重時甚至造成池內水體厭氧,影響后續處理。尤其是對于平流沉淀池運行調試初期,或浮渣量隨水質季節變化較大的情況,更需要通過反復的水位調節,確定實際運行最佳水位,以保證表面浮渣及時刮入浮渣槽。
[0004]此外,傳統浮渣槽迎水面一般按垂直于水平面設計、安裝,經常會出現浮渣已經被刮至渣槽口,卻被渣槽迎水面一側擋住,無法順利進入渣槽,尤其是較小或較粘稠的浮渣,常常被阻攔在渣槽迎水面處。并且,很多渣槽的底部都采用矩形槽水平設計,十分不利于比重較大和粘稠的浮渣排出。從而需要人工清理渣槽迎水面浮渣和渣槽內未及時排出的浮渣,增加了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同時也增大了安全隱患。
【實用新型內容】
[0005]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有利于排渣的平流沉淀池排渣裝置。
[0006]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有利于排渣的平流沉淀池排渣裝置,包括外側壁、內側壁、前壁和后壁,從所述前壁到后壁為沉淀池內水流方向,沿水流方向依次在所述外側壁和內側壁之間設置有浮渣槽和出水槽,所述浮渣槽和出水槽兩端均分別與所述外側壁和內側壁連接,所述出水槽設置在所述后壁上;
[0007]所述浮渣槽為由兩側壁以及底面構成的U型結構,兩個側壁中遠離所述后壁的側壁高度小于另一側壁,所述浮渣槽底部安裝有U型排渣板,所述浮渣槽下方設置有排渣管,所述排渣管一端與所述浮渣槽連通,所述排渣管另一端穿過所述后壁通向所述沉淀池外部,所述浮渣槽高度小的側壁為所述浮渣槽的迎水面,所述浮渣槽的迎水面頂端安裝有傾斜的導流板,所述導流板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銳角,所述出水槽在豎直方向的截面為“L”型,所述出水槽的豎直側邊為所述出水槽的迎水面,所述出水槽的迎水面安裝有可拆卸的水位調節堰板,所述后壁上設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一端與所述出水槽連通,所述出水管另一端通向所述出水槽外部。
[0008]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調節堰板上開設有多個腰型孔,所述出水槽的迎水面上開設有多個與所述腰型孔相匹配的螺栓孔,所述出水槽的迎水面與所述水位調節堰板通過螺栓連接。
[0009]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調節堰板與所述出水槽的迎水面之間設置有橡膠墊,所述螺栓穿過所述橡膠墊。
[0010]優選地,所述導流板的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10°-20°。
[0011]優選地,所述排渣板的坡度為2%-4%。
[0012]優選地,所述排渣板和所述導流板均為不銹鋼板。
[0013]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有利于排渣的平流沉淀池排渣裝置將浮渣槽和出水槽按照水流方向依次設置,同時在出水槽的迎水面安裝有可拆卸的水位調節堰板,通過水位調節堰板,能夠根據平流沉淀池實際運行情況調整水位高度,使沉淀池內水位保持在最佳高度,有效解決平流沉淀池調試運行初期和水位升高造成的污水隨浮渣流出或水位下降造成的浮渣無法及時排出、浮渣含水率高的問題,有利于刮出浮渣。通過在浮渣槽迎水面頂端安裝傾斜向下的導流板和浮渣槽底部安裝坡向排渣管的U型排渣板,使浮渣更易排出。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有利于排渣的平流沉淀池排渣裝置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0015]圖2為圖1中A-A剖視圖;
[0016]圖3為水位調節堰板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于更加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不能以此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0018]實施例1
[0019]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有利于排渣的平流沉淀池排渣裝置,具體如圖1至3所示,包括外側壁1、內側壁2、前壁3和后壁4,從前壁3到后壁4為沉淀池內水流方向,沿水流方向依次在外側壁I和內側壁2之間設置有浮渣槽5和出水槽6,浮渣槽5和出水槽6兩端均分別與外側壁I和內側壁2連接,出水槽6設置在后壁4上。浮渣槽5為由兩側壁以及底面構成的U型結構,兩個側壁中遠離后壁4的側壁高度小于另一側壁,浮渣槽5底部安裝有U型排渣板7,浮渣槽5下方設置有排渣管8,排渣管8—端與浮渣槽5連通,排渣管8另一端穿過后壁4通向所述沉淀池外部,浮渣槽5高度小的側壁為浮渣槽5的迎水面,浮渣槽5的迎水面頂端安裝有傾斜的導流板9,導流板9向浮渣槽5內側傾斜,導流板9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銳角,出水槽6在豎直方向的截面為“L”型,出水槽6的豎直側邊為出水槽6的迎水面,出水槽6的迎水面安裝有可拆卸的水位調節堰板10,后壁4上設置有出水管11,出水管11 一端與出水槽6連通,出水管11另一端通向出水槽6外部。使浮渣更易被刮入浮渣槽,該平流沉淀池排渣裝置將浮渣槽5和出水槽6按照水流方向依次設置,同時在出水槽6的迎水面安裝有可拆卸的水位調節堰板10,通過水位調節堰板10,能夠根據平流沉淀池實際運行情況調整水位高度,使沉淀池內水位保持在最佳高度,有效解決平流沉淀池調試運行初期和水位升高造成的污水隨浮渣流出、浮渣含水率高或水位下降造成的浮渣無法及時排出的問題,有利于刮出浮渣。通過在浮渣槽5迎水面頂端安裝傾斜向下的導流板9和浮渣槽5底部安裝坡向排渣管的U型排渣板7,使浮渣更易排出。
[0020]進一步地,本實施例在水位調節堰板10上開設有多個腰型孔12,出水槽6的迎水面上開設有多個與腰型孔12相匹配的螺栓孔,出水槽6的迎水面與水位調節堰板10通過螺栓13連接。
[0021]為了使水位調節堰板1和出水槽6的迎水面連接牢靠,水位調節堰板1與出水槽6之間設置有橡膠墊14,螺栓13穿過橡膠墊14將水位調節堰板10和出水槽6的迎水面連接起來。當池內水位低,無法刮渣時,松開螺栓13,提高水位調節堰板10至合理位置后,重新固定螺栓13;當池內水位高,大量污水從浮渣槽5流出時,松開螺栓13,降低水位調節堰板10至合理位置后,重新固定螺栓13,使池內水位能夠保持在合理高度,浮渣能及時刮至浮渣槽5。
[0022]具體地,導流板9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10°-20°,本實施例中導流板9的傾角為10°或15°或20°,導流板9斜向下10°或15°或20°是在結構和材質形式上減小浮渣刮入浮渣槽5時的阻力,使浮渣利用刮渣機的作用力和水流慣性,更易進入浮渣槽5,克服了以往較小或較粘稠的浮渣,被阻攔在渣槽迎水面的問題,確保平流沉淀池的正常運行和后續處理設施的穩定運行。
[0023]同時,排渣板7坡度為2%-4%,本實施例中排渣板7的坡度為2%或3 %或4%,浮渣槽5結構的改變,使得浮渣槽5無死角,渣槽內浮渣順利流出,利用結構坡度增強流動性,排渣板7在材質上減小阻力,不會掛渣、存渣。同時改變浮渣槽5局部形態及材質,使浮渣更容易被刮入浮渣槽,渣槽內的浮渣更容易及時排出。從而不需要人工清理渣槽迎水面浮渣和浮渣槽5未及時排出的浮渣,減輕了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同時也減低了安全隱患。本實施例中排渣板7和導流板9的材質均為不銹鋼板,減小刮渣阻力,耐沖擊,使用壽命長。
[0024]以上所述實施例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披露的技術范圍內,可顯而易見地得到的技術方案的簡單變化或等效替換,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有利于排渣的平流沉淀池排渣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側壁(I)、內側壁(2)、前壁(3)和后壁(4),從所述前壁(3)到后壁(4)為沉淀池內水流方向,沿水流方向依次在所述外側壁(I)和內側壁(2)之間設置有浮渣槽(5)和出水槽(6),所述浮渣槽(5)和出水槽(6)兩端均分別與所述外側壁(I)和內側壁(2)連接,所述出水槽(6)設置在所述后壁(4)上; 所述浮渣槽(5)為由兩側壁以及底面構成的U型結構,兩個側壁中遠離所述后壁(4)的側壁高度小于另一側壁,所述浮渣槽(5)底部安裝有U型排渣板(7),所述浮渣槽(5)下方設置有排渣管(8),所述排渣管(8)—端與所述浮渣槽(5)連通,所述排渣管(8)另一端穿過所述后壁(4)通向所述沉淀池外部,所述浮渣槽(5)高度小的側壁為所述浮渣槽(5)的迎水面,所述浮渣槽(5)的迎水面頂端安裝有傾斜的導流板(9),所述導流板(9)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銳角,所述出水槽(6)在豎直方向的截面為“L”型,所述出水槽(6)的豎直側邊為所述出水槽(6)的迎水面,所述出水槽(6)的迎水面安裝有可拆卸的水位調節堰板(10),所述后壁(4)上設置有出水管(U),所述出水管(11) 一端與所述出水槽(6)連通,所述出水管(11)另一端通向所述出水槽(6)外部。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流沉淀池排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調節堰板(10)上開設有多個腰型孔(12),所述出水槽(6)的迎水面上開設有多個與所述腰型孔(12)相匹配的螺栓孔,所述出水槽(6)的迎水面與所述水位調節堰板(10)通過螺栓(13)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平流沉淀池排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調節堰板(10)與所述出水槽(6)的迎水面之間設置有橡膠墊(14),所述螺栓(13)穿過所述橡膠墊(14)。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流沉淀池排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板(9)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10° -20°。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流沉淀池排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渣板(7)的坡度為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流沉淀池排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渣板(7)和所述導流板(9)均為不銹鋼板。
【文檔編號】B01D21/24GK205627206SQ201620443258
【公開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請日】2016年5月17日
【發明人】王允妹, 單連斌
【申請人】沈陽環境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