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反應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制備設備技術領域,提供一種合成反應裝置,包括反應盂以及置于反應盂內的限流組件,反應盂的作用是供凝膠液和交聯劑混合反應生成水凝膠,限流組件包括置于反應盂內的盛液盒以及穿設于盛液盒的調節件,盛液盒用于儲存凝膠液,而且通過對調節件上提或下壓能夠控制盛液盒內凝膠液流入反應盂的流速。在將一定量的交聯劑倒入反應盂中,將裝有凝膠液的限流組件放置交聯劑的液面上,其中盛液盒的底端部浸入交聯劑中,通過調節穿設于盛液盒內的調節件的相對高度實現盛液盒與反應盂連通,使得盛液盒中的凝膠液則流入反應盂中,與反應盂中的交聯劑發生交聯反應生成水凝膠,整體合成反應裝置結構簡單,體積小巧,占地面積小。
【專利說明】
合成反應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制備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制備水凝膠的合成反應裝置。
【背景技術】
[0002]水凝膠是一種具有三維空間網絡結構,能夠大量溶脹吸附及釋放水而保持原有結構形態的高分子化合物,由于其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能,且機械性能可調,被廣泛應用于工業、農業、醫療護理產業等領域。水凝膠的合成工藝有物理合成和化學。由于物理合成的水凝膠穩定性較差,無法在高溫環境下保持其形態不變,因此限制其使用范圍。化學合成則是在凝膠液中添加引發劑實現交聯反應生成水凝膠。
[0003]現有利用化學合成方式制備水凝膠的設備結構復雜,占地面積大。
【實用新型內容】
[0004]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合成反應裝置,旨在解決現有水凝膠制備設備體積龐大的問題。
[0005]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合成反應裝置,用于制備水凝膠,包括供凝膠液和交聯劑混合反應的反應盂以及用于盛放凝膠液且可調節凝膠液流速的限流組件,所述限流組件置于所述反應盂內,所述限流組件包括用于儲存凝膠液且置于所述反應盂內的盛液盒以及穿設于所述盛液盒且通過上提或下壓控制所述盛液盒內凝膠液流入所述反應盂流速的調節件。
[0006]進一步地,所述盛液盒的頂端部開設有與外部連通的第一開孔,所述盛液盒的底端部開設有與外部連通的第二開孔,所述調節件由所述第一開孔進入且伸至所述第二開孔處,所述第二開孔與所述調節件為過渡配合。
[0007]進一步地,所述調節件為一端封閉的中空管,所述中空管的側壁開設有與所述盛液盒連通的側孔。
[0008]具體地,所述調節件的封閉端具有用于封堵所述第二開孔的封堵部,所述第二開孔的邊緣向外延伸形成錐形擴口,所述調節件的所述封堵部楔入所述錐形擴口內。
[0009]優選地,所述調節件的所述封堵部呈錐形或半球形。
[0010]進一步地,所述調節件的所述封堵部上設有一用于限位所述封堵部運動位置于所述第二開孔的限位塊。
[0011]進一步地,還包括一用于支撐所述盛液盒的支撐網板,所述支撐網板卡接于所述反應盂的側壁,所述盛液盒固定連接于所述支撐網板上。
[0012]進一步地,還包括一用于判斷凝膠液與交聯劑是否反應完成的溫敏觀察條,所述溫敏觀察條設于所述反應盂的側壁內側且浸入于交聯劑中。
[0013]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合成反應裝置,其工作原理如下:在將一定量的交聯劑倒入反應盂中,將裝有凝膠液的限流組件放置交聯劑的液面上,其中盛液盒的底端部浸入交聯劑中,通過調節穿設于盛液盒內的調節件的相對高度實現盛液盒與反應盂連通,使得盛液盒中的凝膠液則流入反應盂中,與反應盂中的交聯劑發生交聯反應生成水凝膠,整體合成反應裝置結構簡單,體積小巧,占地面積小。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合成反應裝置的剖面圖;
[0015]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盛液盒的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17]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于”或“設置于”另一個元件上時,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間接在另一個元件上。當一個元件被稱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另一個元件或者間接連接至該另一個元件上。
[0018]還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的左、右、上、下、頂、底等方位用語,僅是互為相對概念或是以產品的正常使用狀態為參考的,而不應該認為是具有限制性的。
[0019]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實現進行詳細的描述。
[0020]請參考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合成反應裝置,用于制備水凝膠,包括反應盂I以及置于反應盂I內的限流組件2,反應盂I的作用是供凝膠液和交聯劑混合反應生成水凝膠,限流組件2包括置于反應盂I內的盛液盒21以及穿設于盛液盒21的調節件22,盛液盒21用于儲存凝膠液,而且通過對調節件22上提或下壓能夠控制盛液盒21內凝膠液流入反應盂I的流速。
[002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合成反應裝置,其工作原理如下:在將一定量的交聯劑倒入反應盂I中,將裝有凝膠液的限流組件2放置交聯劑的液面上,其中盛液盒21的底端部浸入交聯劑中,通過調節穿設于盛液盒21內的調節件22的相對高度實現盛液盒21的底端部與反應盂I連通,使得盛液盒21中的凝膠液則流入反應盂I中,與反應盂I中的交聯劑發生交聯反應生成水凝膠,整體合成反應裝置結構簡單,體積小巧,占地面積小。
[0022]進一步地,請參考圖1和圖2,盛液盒21的頂端部開設有與外部連通的第一開孔211,盛液盒21的底端部開設有與外部連通的第二開孔212,調節件22由第一開孔211進入且伸至第二開孔212處,第二開孔212與調節件22為過渡配合。在水凝膠的合成過程中,盛液盒21的第二開孔212浸入交聯劑中。使用時,將調節件22上提一定高度,使得盛液盒21通過第二開孔212與反應盂I連通,盛液盒21內的凝膠液從第二開孔212流至反應盂I中,與交聯劑發生交聯反應。需要終止反應時,只需下壓調節件22重新封堵第二開孔212即可,因此,調節件22的直徑需略大于第二開孔212的直徑。
[0023]進一步地,請參考圖1,在本實施例中,調節件22為一端封閉的中空管,中空管的側壁開設有與盛液盒21連通的側孔222,這樣,當盛液盒21中的凝膠液不足時,可通過中空管一端的開口加入,補充新的凝膠液從中空管的側孔222流進盛液盒21中。
[0024]進一步地,請參考圖1,在本實施例中,調節件22的封閉端具有用于封堵第二開孔212的封堵部221,因此,調節件22的封堵部221的形狀結構可以有多種,例如錐形或半球形,這里不一一舉例。優選地,如圖1中示,調節件22的封堵部221呈錐形,第二開孔212的邊緣向外延伸形成錐形擴口 213,調節件22的封堵部221楔入錐形擴口 213內,這樣,調節件22的封堵部221更加容易對準第二開孔212,整個操作過程更加流暢。
[0025]進一步地,請參考圖1,在本實施例中,調節件22的封堵部221上設有一限位塊3,該限位塊3的作用是限制調節件22上提的高度,同時,在回落時保證封堵部221快速準確地插入第二開孔212內。
[0026]進一步地,請參考圖1,在本實施例中,還包括一用于支撐盛液盒21的支撐網板4,支撐網板4卡接于反應盂I的側壁,盛液盒21固定連接于支撐網板4上,具體地,盛液盒21的底端部通過焊接工藝固定于支撐網板4上,支撐網板4的作用是為盛液盒21提供固定支撐,同時當凝膠劑與交聯劑反應結束時,方便移除限流組件2。
[0027]進一步地,請參考圖1,在本實施例中,還包括一用于判斷凝膠液與交聯劑是否反應完成的溫敏觀察條5,溫敏觀察條設于反應盂I的側壁內側且浸入于交聯劑中。溫敏觀察條5的工作溫度范圍在30至45攝氏度,凝膠液與交聯劑反應過程會釋放熱量,因此,在整個反應過程中溫敏觀察條5伴隨顏色變化,當溫敏觀察條5由天藍色變為無色時,說明凝膠液與交聯劑的交聯劑反應結束。
[0028]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合成反應裝置,用于制備水凝膠,其特征在于,包括供凝膠液和交聯劑混合反應的反應盂以及用于盛放凝膠液且可調節凝膠液流速的限流組件,所述限流組件置于所述反應盂內,所述限流組件包括用于儲存凝膠液且置于所述反應盂內的盛液盒以及穿設于所述盛液盒且通過上提或下壓控制所述盛液盒內凝膠液流入所述反應盂流速的調節件。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反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液盒的頂端部開設有與外部連通的第一開孔,所述盛液盒的底端部開設有與外部連通的第二開孔,所述調節件由所述第一開孔進入且伸至所述第二開孔處,所述第二開孔與所述調節件為過渡配合。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合成反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件為一端封閉的中空管,所述中空管的側壁開設有與所述盛液盒連通的側孔。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合成反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件的封閉端具有用于封堵所述第二開孔的封堵部,所述第二開孔的邊緣向外延伸形成錐形擴口,所述調節件的所述封堵部楔入所述錐形擴口內。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合成反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件的所述封堵部呈錐形或半球形。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合成反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件的所述封堵部上設有一用于限位所述封堵部運動位置于所述第二開孔的限位塊。7.如權利要求1至6任一項所述的合成反應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用于支撐所述盛液盒的支撐網板,所述支撐網板卡接于所述反應盂的側壁,所述盛液盒固定連接于所述支撐網板上。8.如權利要求1至6任一項所述的合成反應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用于判斷凝膠液與交聯劑是否反應完成的溫敏觀察條,所述溫敏觀察條設于所述反應盂的側壁內側且浸入于交聯劑中。
【文檔編號】B01J4/00GK205599132SQ201620299627
【公開日】2016年9月28日
【申請日】2016年4月11日
【發明人】謝文澤
【申請人】深圳市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獨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