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玻璃棉生產中集棉機廢氣去除用過濾構造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玻璃棉生產中集棉機廢氣去除用過濾構造,該構造包括過濾室、鋼架和濾材,所述鋼架呈幾字形,所述濾材鋪設于幾字形鋼架的左右兩條邊上,多個鋼架首尾相接組成過濾裝置,所述過濾裝置安裝在所述過濾室的中部。生產線產生的煙氣經過該過濾室過濾后再經由煙囪排到大氣中。經過過濾室過濾后的煙氣中的有機成分即被濾材吸收,使得排放到大氣中的氣體可達到環保檢測的要求,不污染環境,解決玻璃棉企業生產過程中有機廢氣超標的問題。
【專利說明】
一種玻璃棉生產中集棉機廢氣去除用過濾構造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工業有機廢氣去除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玻璃棉生產中集棉機廢氣去除用過濾構造。
【背景技術】
[0002]玻璃棉生產過程中要經過成纖、集棉、固化等處理過程,期間需要加入酚醛樹脂粘結劑、有機硅憎水劑、氨水、尿素、硫胺等助劑。這些粘結劑和助劑的使用會產生一定量的游離酚、游離醛、氮氧化物、苯胺等有機廢氣,這些有機廢氣未經處理便直接通過煙囪排到大氣中,使得從煙囪直接排出的煙氣明顯帶有顏色。目前,玻璃棉生產企業的生產線工藝均不能有效處理集棉機產生的有機廢氣,使得排放到大氣中的有機廢氣超標,并明顯帶有一定的顏色,不僅污染大氣環境,還會導致環保檢測不合格,影響企業正常生產。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出一種玻璃棉生產中集棉機廢氣去除用過濾構造,該構造設置于生產線末端,煙囪之前。生產線產生的煙氣經過該過濾室過濾后再經由煙囪排到大氣中。經過過濾室過濾后的煙氣中的有機成分即被濾材吸收,使得排放到大氣中的氣體可達到環保檢測的要求,不污染環境,解決玻璃棉企業生產過程中有機廢氣超標的問題。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0005]—種玻璃棉生產中集棉機廢氣去除用過濾構造,該構造包括過濾室、鋼架和濾材,所述鋼架呈幾字形,所述濾材鋪設于幾字形鋼架的左右兩條邊上,多個鋼架首尾相接組成過濾裝置,所述過濾裝置安裝在所述過濾室的中部。
[0006]進一步的,所述濾材為玻璃棉。
[0007]進一步的,所述玻璃棉的容重為40Kg/m3,厚度為4-5cm。
[0008]進一步的,所述過濾室的高度為4-5m。
[0009]進一步的,所述過濾裝置與過濾室上下表面的距離為2.2-2.3m。
[0010]進一步的,所述構造設置于生產線末端,煙囪之前。
[0011 ]本實用新型相比現有技術的有益效果為:
[0012]1、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玻璃棉生產中集棉機廢氣去除用過濾構造,可以去除玻璃棉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有機廢氣,經過過濾室過濾后的煙氣中的有機成分即被濾材吸收,使得排放到大氣中的氣體可達到環保檢測的要求,不污染環境,解決玻璃棉企業生產過程中有機廢氣超標的問題,達到節能環保的目的;
[0013]2、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玻璃棉生產中集棉機廢氣去除用過濾構造,結構簡單、易于安裝,可以廣泛應用于現有的玻璃棉生產線中。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玻璃棉生產中集棉機廢氣去除用過濾構造示意圖。
[0015]圖中:1-過濾室;2-鋼架;3-濾材。
【具體實施方式】
[0016]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玻璃棉生產中集棉機廢氣去除用過濾構造為:
[0017]如圖1所示,該廢氣去除工藝需要在生產線末端專門建設一個過濾室I,過濾室I的橫斷面處放置去除廢氣用的過濾裝置,該過濾裝置位于過濾室的中部,距離上下表面約為
2.2m-2.3m。過濾裝置為首尾相連的多個幾字形鋼架2組成,鋼架2上附有過濾用的濾材3,濾材3鋪設于幾字形鋼架2的左右兩條邊上,氣體只能從幾字形鋼架的兩側通過,不能從上面通過,該濾材3的材料為玻璃棉,玻璃棉容重為40Kg/m3,厚度約為4-5cm,更換周期為2-3個月。煙氣從過濾室入口進入,經過過濾裝置后從出口出去,經過過濾裝置的過濾,廢氣中的有機成分即被濾材吸附,集棉機產生的有機廢氣即可去除。
【主權項】
1.一種玻璃棉生產中集棉機廢氣去除用過濾構造,其特征在于,該構造包括過濾室(1)、鋼架(2)和濾材(3),所述鋼架呈幾字形,所述濾材鋪設于幾字形鋼架的左右兩條邊上,多個鋼架首尾相接組成過濾裝置,所述過濾裝置安裝在所述過濾室的中部。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棉生產中集棉機廢氣去除用過濾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濾材為玻璃棉。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玻璃棉生產中集棉機廢氣去除用過濾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棉的容重為40Kg/m3,厚度為4-5cm。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棉生產中集棉機廢氣去除用過濾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室的高度為4-5m。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玻璃棉生產中集棉機廢氣去除用過濾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裝置與過濾室上下表面的距離為2.2-2.3m。6.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玻璃棉生產中集棉機廢氣去除用過濾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構造設置于生產線末端,煙囪之前。
【文檔編號】B01D46/12GK205598808SQ201620346941
【公開日】2016年9月28日
【申請日】2016年4月25日
【發明人】路國忠, 趙煒璇, 鄧瑜, 丁秀娟
【申請人】北京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