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不飽和聚酯樹脂的反應釜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不飽和聚酯樹脂的反應釜裝置,包括底座和反應釜,所述底座左右兩側設有滾輪,底座上方設有反應釜,反應釜和底座之間設有支腿,反應釜內設有攪拌電機,攪拌電機的輸出端設有攪拌軸,攪拌軸上設有螺旋葉片,螺旋葉片外側的反應釜內壁設有環形加熱管,所述反應釜上端設有排氣管,排氣管上端通過導管分別連接醇回收塔和酸回收塔,靠近醇回收塔和酸回收塔的導管上都設有節流閥,醇回收塔和酸回收塔上端的出氣端都連接導氣管,導氣管右端連接位于反應釜右側的集水箱,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合理、便于搬運,提高了反應釜的保溫性能,實現了廢氣中熱量的回收利用,避免了熱量的浪費。
【專利說明】
一種用于不飽和聚酯樹脂的反應釜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聚醛樹脂加工裝置,具體是一種用于不飽和聚酯樹脂的反應
^fr.目-ο
【背景技術】
[0002]反應釜是不飽和聚酯樹脂縮聚反應過程中的關鍵設備,由于不飽和聚酯樹脂中有不飽和鍵,容易被氧化在制取不飽和聚酯樹脂時需要隔絕氧氣,所以需要沖入惰性氣體。一般的反應釜是采用夾管加熱,當反應釜容積增加時,反應釜表面積增加的比例小于容積增加的比例,所以對于單位體積而言,有效的加熱或冷卻面積變小了,使得生產周期延長且難以控制,另外,反應過程生產的水受熱形成水蒸氣,從反應釜頂部排出,水蒸氣中會夾雜較多的醇和酸,現有技術是在反應釜頂端直接連接分餾柱,分餾柱頂端依次連接豎式冷凝器和臥式冷凝器,通過分餾柱的分餾將水蒸氣分離,醇和酸的回收,但是采用單一的分餾柱,分離效果較差,仍然有部分醇和酸損失,從而降低了不飽和聚酯樹脂的得率,且增加了后續廢水的處理難度,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現有一種用于不飽和聚酯樹脂的反應系統,但是這種裝置的保溫性能較差,進而導致反應釜熱量的大量流失,也不能對廢氣中熱量的回收利用,從而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不飽和聚酯樹脂的反應釜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5]—種用于不飽和聚酯樹脂的反應釜裝置,包括底座和反應釜,所述底座左右兩側設有滾輪,底座上方設有反應釜,反應釜和底座之間設有支腿,反應釜內設有攪拌電機,攪拌電機的輸出端設有攪拌軸,攪拌軸上設有螺旋葉片,螺旋葉片外側的反應釜內壁設有環形加熱管,所述反應釜上端設有排氣管,排氣管上端通過導管分別連接醇回收塔和酸回收塔,靠近醇回收塔和酸回收塔的導管上都設有節流閥,醇回收塔和酸回收塔上端的出氣端都連接導氣管,導氣管右端連接位于反應釜右側的集水箱,靠近集水箱的導氣管上設有冷凝器,冷凝器上側的導氣管上穿設有換熱筒,換熱筒所在的導氣管表面均勻布有換熱翅片,換熱筒的進氣端設有惰性氣體供氣管,換熱筒的出氣端通過右連通管連接包裹在反應釜外側的保溫腔,保溫腔右上側的出氣端通過左連通管連接反應釜的進氣端。
[0006]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滾輪為自鎖式滾輪。
[0007]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攪拌電機下端設有橫置在反應釜中的固定桿。
[0008]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排氣管右側的反應釜上端設有加料口。
[0009]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反應釜下端還設有出料管和位于出料管上的出料閥。
[001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冷凝器上側的導氣管上穿設有換熱筒,換熱筒所在的導氣管表面均勻布有換熱翅片,換熱翅片的作用增大換熱面積,進而提高換熱效率,換熱筒的進氣端設有惰性氣體供氣管,換熱筒的出氣端通過右連通管連接包裹在反應釜外側的保溫腔,保溫腔右上側的出氣端通過左連通管連接反應釜的進氣端,當裝置工作時,惰性氣體沿著惰性氣體供氣管進入換熱筒中,換熱筒中的惰性氣體會通過換熱翅片吸收導氣管中廢氣中的熱量,然后預熱后的高溫惰性氣體會填充保溫腔,進而在反應釜外側形成一層空氣保護膜,從而極大的提高了反應釜的保溫性能,降低了熱量的流逝,而且這種通過加熱后的惰性氣體進入反應釜后也不會降低反應釜的溫度,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合理、便于搬運,提高了反應釜的保溫性能,實現了廢氣中熱量的回收利用,避免了熱量的浪費。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2]其中:底座1、反應釜2、滾輪3、支腿4、加熱管5、保溫腔6、螺旋葉片7、攪拌軸8、攪拌電機9、左連通管10、排氣管11、醇回收塔12、酸回收塔13、導氣管14、換熱翅片15、惰性氣體供氣管16、換熱筒17、右連通管18、冷凝器19、集水箱20。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14]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一種用于不飽和聚酯樹脂的反應釜裝置,包括底座I和反應釜2,所述底座I左右兩側設有方便裝置搬運的滾輪3,滾輪3為自鎖式滾輪,底座I上方設有反應釜2,反應釜2和底座I之間設有支腿4,反應釜2內設有攪拌電機9,攪拌電機9下端設有橫置在反應釜2中的固定桿,攪拌電機9的輸出端設有攪拌軸8,攪拌軸8上設有螺旋葉片7,螺旋葉片7的作用是促進反應釜2內物料的內流,螺旋葉片7外側的反應釜2內壁設有環形加熱管5,這種環形加熱管5的加熱面積大,加熱效率高,所述反應釜2上端設有排氣管11,排氣管11右側的反應釜2上端設有加料口,排氣管11上端通過導管分別連接醇回收塔12和酸回收塔13,靠近醇回收塔12和酸回收塔13的導管上都設有節流閥,醇回收塔12和酸回收塔13上端的出氣端都連接導氣管14,導氣管14右端連接位于反應釜2右側的集水箱20,靠近集水箱20的導氣管14上設有冷凝器19,冷凝器19上側的導氣管14上穿設有換熱筒17,換熱筒17所在的導氣管14表面均勾布有換熱翅片15,換熱翅片15的作用增大換熱面積,進而提高換熱效率,換熱筒17的進氣端設有惰性氣體供氣管16,換熱筒17的出氣端通過右連通管18連接包裹在反應釜2外側的保溫腔6,保溫腔6右上側的出氣端通過左連通管10連接反應釜2的進氣端,當裝置工作時,惰性氣體沿著惰性氣體供氣管16進入換熱筒17中,換熱筒17中的惰性氣體會通過換熱翅片吸收導氣管14中廢氣中的熱量,然后預熱后的高溫惰性氣體會填充保溫腔6,進而在反應釜2外側形成一層空氣保護膜,從而極大的提高了反應釜的保溫性能,降低了熱量的流逝,所述反應釜2下端還設有出料管和位于出料管上的出料閥。
[0015]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冷凝器上側的導氣管上穿設有換熱筒,換熱筒所在的導氣管表面均勻布有換熱翅片,換熱翅片的作用增大換熱面積,進而提高換熱效率,換熱筒的進氣端設有惰性氣體供氣管,換熱筒的出氣端通過右連通管連接包裹在反應釜外側的保溫腔,保溫腔右上側的出氣端通過左連通管連接反應釜的進氣端,當裝置工作時,惰性氣體沿著惰性氣體供氣管進入換熱筒中,換熱筒中的惰性氣體會通過換熱翅片吸收導氣管中廢氣中的熱量,然后預熱后的高溫惰性氣體會填充保溫腔,進而在反應釜外側形成一層空氣保護膜,從而極大的提高了反應釜的保溫性能,降低了熱量的流逝,而且這種通過加熱后的惰性氣體進入反應釜后也不會降低反應釜的溫度。
[0016]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0017]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
【主權項】
1.一種用于不飽和聚酯樹脂的反應釜裝置,包括底座和反應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左右兩側設有滾輪,底座上方設有反應釜,反應釜和底座之間設有支腿,反應釜內設有攪拌電機,攪拌電機的輸出端設有攪拌軸,攪拌軸上設有螺旋葉片,螺旋葉片外側的反應釜內壁設有環形加熱管,所述反應釜上端設有排氣管,排氣管上端通過導管分別連接醇回收塔和酸回收塔,靠近醇回收塔和酸回收塔的導管上都設有節流閥,醇回收塔和酸回收塔上端的出氣端都連接導氣管,導氣管右端連接位于反應釜右側的集水箱,靠近集水箱的導氣管上設有冷凝器,冷凝器上側的導氣管上穿設有換熱筒,換熱筒所在的導氣管表面均勻布有換熱翅片,換熱筒的進氣端設有惰性氣體供氣管,換熱筒的出氣端通過右連通管連接包裹在反應釜外側的保溫腔,保溫腔右上側的出氣端通過左連通管連接反應釜的進氣端。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不飽和聚酯樹脂的反應釜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滾輪為自鎖式滾輪。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不飽和聚酯樹脂的反應釜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電機下端設有橫置在反應釜中的固定桿。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不飽和聚酯樹脂的反應釜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氣管右側的反應釜上端設有加料口。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不飽和聚酯樹脂的反應釜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應釜下端還設有出料管和位于出料管上的出料閥。
【文檔編號】B01J19/18GK205550264SQ201620124588
【公開日】2016年9月7日
【申請日】2016年2月18日
【發明人】楊國飛
【申請人】江西宏特絕緣材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