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火力電站燃燒煙氣除塵脫硫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火力電站燃燒煙氣除塵脫硫裝置,包括除塵箱、凈化液箱、底座、進氣管道和排氣管道,所述除塵箱和凈化液箱并列設置在底座上方,所述進氣管道呈“U”型,進氣管道一端位于除塵箱外部,另一端從除塵箱底部伸入除塵箱內部并連接有布氣盤,進氣管道位于除塵箱外部的一端上設有連接法蘭,在進氣管道內設有除塵布袋,本裝置在進行煙氣的脫硫除塵時,通過在除塵箱內設置金屬網,增加煙氣與凈化液的接觸面積,并且在連接法蘭上卡接除塵布袋,保證除塵效果,同時減少了進入凈化液箱內的煙塵量,使凈化液得到有效利用,減少開支,通過曝氣管道和第二風機將除塵后的煙氣通過曝氣方式進入凈化液箱內的凈化液中進行脫硫處理。
【專利說明】
一種火力電站燃燒煙氣除塵脫硫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環保設備領域,具體是一種火力電站燃燒煙氣除塵脫硫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中國工業生產中煤炭仍作為主要能源,火力發電的主要染料來源就是煤炭,而火力發電仍然是我國電力的主要生產方式,煤炭在燃燒時產生大量二氧化硫氣體,是大氣的主要污染物之一,現今二氧化硫吸收裝置主要是堿中和后排放,單一的處理方式存在吸收效率差的問題,不僅污染環境而且浪費資源,而且煤炭在燃燒時產生大量的煙塵,若直接進入堿液池進行中和處理,影響中和液的利用率,而且影響脫硫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火力電站燃燒煙氣除塵脫硫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5]—種火力電站燃燒煙氣除塵脫硫裝置,包括除塵箱、凈化液箱、底座、進氣管道和排氣管道,所述除塵箱和凈化液箱并列設置在底座上方,所述進氣管道呈“U”型,進氣管道一端位于除塵箱外部,另一端從除塵箱底部伸入除塵箱內部并連接有布氣盤,進氣管道位于除塵箱外部的一端上設有連接法蘭,在進氣管道內設有除塵布袋,所述除塵布袋卡接在連接法蘭上,在進氣管道上還設有第一風機,所述第一風機位于除塵布袋下方,所述布氣盤為圓柱形空腔結構,在布氣盤側面圓周方向開設有多個排氣孔;所述除塵箱內從上至下依次設有斜頂、噴淋管、金屬網和集水斗,金屬網兩端固定在除塵箱內部上且金屬網呈傾斜設置,所述集水斗位于除塵箱內下部、布氣盤下方,集水斗呈向下收口的漏斗狀,集水斗與除塵箱之間留有空腔,在除塵箱側壁上設有回流管和曝氣管,所述回流管下端與集水斗下方的空腔相連通,回流管上端位于凈化液箱頂面上并與凈化液箱內部相連通,在回流管上還設有第二水栗,所述曝氣管上端與除塵箱內部相連通,曝氣管與除塵箱的連接處位于斜頂和噴淋管之間,曝氣管下端伸入凈化液箱內并未與凈化液箱內底部,在曝氣管上設有第二風機,所述噴淋管伸出除塵箱外部并延伸至凈化液箱內,在噴淋管上設有第一水栗,所述排氣管道位于凈化液箱頂部。
[0006]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金屬網由不銹鋼絲交錯組成。
[0007]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金屬網與水平面之間的傾斜角度為25°。
[0008]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裝置在進行煙氣的脫硫除塵時,通過在除塵箱內設置金屬網,增加煙氣與凈化液的接觸面積,并且在連接法蘭上卡接除塵布袋,保證除塵效果,同時減少了進入凈化液箱內的煙塵量,使凈化液得到有效利用,減少開支,通過曝氣管道和第二風機將除塵后的煙氣通過曝氣方式進入凈化液箱內的凈化液中進行脫硫處理,并且在除塵箱內進行噴淋吸收時能夠實現預先吸收,保證了煙氣的脫硫效果,使排出的空氣完全凈化,避免環境的污染。
【附圖說明】
[0009]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0]圖中1-除塵箱,2-凈化液箱,3-底座,4-進氣管道,5-連接法蘭,6-除塵布袋,7_第一風機,8-布氣盤,9-金屬網,10-斜頂,11-集水斗,13-第二水栗,14-回流管,15-噴淋管,16-第一水栗,17-第二風機,18-曝氣管,19-排氣管道。
【具體實施方式】
[0011]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12]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一種火力電站燃燒煙氣除塵脫硫裝置,包括除塵箱1、凈化液箱、底座3、進氣管道4和排氣管道19,所述除塵箱I和凈化液箱2并列設置在底座3上方,所述進氣管道4呈“U”型,進氣管道4 一端位于除塵箱I外部,另一端從除塵箱I底部伸入除塵箱I內部并連接有布氣盤8,進氣管道4位于除塵箱I外部的一端上設有連接法蘭5,在進氣管道4內設有除塵布袋6,所述除塵布袋6卡接在連接法蘭5上,在進氣管道4上還設有第一風機7,所述第一風機7位于除塵布袋6下方,所述布氣盤8為圓柱形空腔結構,在布氣盤8側面圓周方向開設有多個排氣孔;裝置進行工作是,通過連接法蘭5將煙氣管道與進氣管道4對接,啟動第一風機7,將煙氣引入布氣盤8并通過布氣盤8上的排氣孔將煙氣排入除塵箱I內部,煙氣在進入進氣管道4時,通過除塵布袋6對煙氣中的煙塵進行阻攔,有效減少煙氣中的煙塵量,并且可定期更換清理除塵布袋6以保證清理效果;
[0013]所述除塵箱I內從上至下依次設有斜頂10、噴淋管15、金屬網9和集水斗11,所述金屬網9由不銹鋼絲交錯組成,金屬網9兩端固定在除塵箱I內部上且金屬網9呈傾斜設置,金屬網9與水平面之間的傾斜角度為25°,所述集水斗11位于除塵箱I內下部、布氣盤8下方,集水斗11呈向下收口的漏斗狀,集水斗11與除塵箱I之間留有空腔,在除塵箱I側壁上設有回流管14和曝氣管18,所述回流管14下端與集水斗11下方的空腔相連通,回流管14上端位于凈化液箱2頂面上并與凈化液箱2內部相連通,在回流管14上還設有第二水栗13,所述曝氣管18上端與除塵箱I內部相連通,曝氣管18與除塵箱I的連接處位于斜頂10和噴淋管15之間,曝氣管18下端伸入凈化液箱2內并未與凈化液箱2內底部,在曝氣管18上設有第二風機17,所述噴淋管15伸出除塵箱I外部并延伸至凈化液箱2內,在噴淋管15上設有第一水栗16,所述排氣管道19位于凈化液箱2頂部;煙氣進入除塵箱I內部后,啟動第一水栗16、第二水栗13和第二風機17,第二風機17帶動除塵箱I內煙氣向上移動,第一水栗16將凈化液箱2內的凈化液提升至噴淋管15處并向金屬網9上噴淋,凈化液密布在金屬網9上,對上升煙氣中殘留的煙塵進行吸收,進一步提高了除塵效果,吸收煙塵后的凈化液下落后由集水斗11集中并落在集水斗11下方空腔內,在第二水栗13的作用下金回流管14回流至凈化液箱2內循環使用,煙氣經過金屬網9除塵后繼續上升,在第二風機17的作用下通過曝氣管18進入凈化液箱2內的凈化液中,進行脫硫處理,脫硫完成后的尾氣通過排氣管道19排出。
[0014]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裝置在進行煙氣的脫硫除塵時,通過在除塵箱I內設置金屬網9,增加煙氣與凈化液的接觸面積,并且在連接法蘭5上卡接除塵布袋6,保證除塵效果,同時減少了進入凈化液箱2內的煙塵量,使凈化液得到有效利用,減少開支,通過曝氣管道18和第二風機17將除塵后的煙氣通過曝氣方式進入凈化液箱2內的凈化液中進行脫硫處理,并且在除塵箱I內進行噴淋吸收時能夠實現預先吸收,保證了煙氣的脫硫效果,使排出的空氣完全凈化,避免環境的污染。
[0015]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0016]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
【主權項】
1.一種火力電站燃燒煙氣除塵脫硫裝置,包括除塵箱、凈化液箱、底座、進氣管道和排氣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塵箱和凈化液箱并列設置在底座上方,所述進氣管道呈“U”型,進氣管道一端位于除塵箱外部,另一端從除塵箱底部伸入除塵箱內部并連接有布氣盤,進氣管道位于除塵箱外部的一端上設有連接法蘭,在進氣管道內設有除塵布袋,所述除塵布袋卡接在連接法蘭上,在進氣管道上還設有第一風機,所述第一風機位于除塵布袋下方,所述布氣盤為圓柱形空腔結構,在布氣盤側面圓周方向開設有多個排氣孔;所述除塵箱內從上至下依次設有斜頂、噴淋管、金屬網和集水斗,金屬網兩端固定在除塵箱內部上且金屬網呈傾斜設置,所述集水斗位于除塵箱內下部、布氣盤下方,集水斗呈向下收口的漏斗狀,集水斗與除塵箱之間留有空腔,在除塵箱側壁上設有回流管和曝氣管,所述回流管下端與集水斗下方的空腔相連通,回流管上端位于凈化液箱頂面上并與凈化液箱內部相連通,在回流管上還設有第二水栗,所述曝氣管上端與除塵箱內部相連通,曝氣管與除塵箱的連接處位于斜頂和噴淋管之間,曝氣管下端伸入凈化液箱內并未與凈化液箱內底部,在曝氣管上設有第二風機,所述噴淋管伸出除塵箱外部并延伸至凈化液箱內,在噴淋管上設有第一水栗,所述排氣管道位于凈化液箱頂部。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火力電站燃燒煙氣除塵脫硫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網由不銹鋼絲交錯組成。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火力電站燃燒煙氣除塵脫硫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網與水平面之間的傾斜角度為25°。
【文檔編號】B01D53/78GK205517209SQ201620291156
【公開日】2016年8月31日
【申請日】2016年4月8日
【發明人】陳朋, 鄭銘遠
【申請人】北京創新紀技術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