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生物除味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公開了一種生物除味裝置,臭氣通過設置于殼體底部的進氣口進入,與包括微生物菌群和營養液的混合液接觸、并被所述混合液吸收,所述微生物菌群將臭氣分解為無臭物質;臭氣經過生物填料板,被設置于生物填料板上多孔的生物填料球吸附,填充于生物填料球的微生物菌群進一步將所述臭氣分解;噴淋網向所述生物填料球噴灑混合液,所述混合液與殘留臭氣充分接觸、并將所述殘留臭氣分解。在上述過程中,臭氣經過所述生物除味裝置的多級處理,而且混合液的循環流動保證所述微生物菌群始終處于高活性狀態,有效提高臭氣的處理效率;所述微生物菌群能夠在很長的時間內維持代謝和繁殖的平衡,無需頻繁更換,有效降低臭氣處理成本。
【專利說明】
一種生物除味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臭氣處理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生物除味裝置。
【背景技術】
[0002] 在動物飼養場內,飼養的動物每時每刻都要向周圍環境排放大量的廢氣。這些廢 氣中不僅包括動物呼出的二氧化碳,還包括動物正常代謝產生的氨、硫化氫、甲基硫醇、硫 化甲基、三甲胺、苯乙烯、乙醛等臭味氣體。廢氣中的臭味氣體除了引起人們嗅覺不悅外,嚴 重時則可引發人的頭痛、惡心、眼角膜和呼吸道炎癥、抵抗力下降、肺水腫等癥狀,影響人們 的身心健康。因此,臭味氣體的處理一直困擾本領域技術人員的難題。
[0003] 目前,人們常使用活性炭除味裝置來進行臭味氣體的處理。活性炭裝置一般包括 活性炭層,所述活性炭層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積,能夠與所述臭味氣體充分接觸,因此具有很 強的吸附能力;通過活性炭層吸附臭味氣體,從而減少臭味氣體的排放。
[0004] 然而,上述活性炭除味裝置在使用過程中,隨著吸附的臭味氣體的增多,活性炭層 的吸附能力會很快地衰減,甚至最終無法吸附新的臭味氣體,嚴重影響臭味氣體的處理效 率;而且所述活性炭除味裝置需要頻繁更換所述活性炭層,以保證所述活性炭裝置的正常 運行,除味成本很高。 【實用新型內容】
[0005]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生物除味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除味效率低 和成本高的問題。
[0006]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公開了如下技術方案:
[0007]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生物除味裝置,包括殼體,其中:
[0008] 所述殼體設置有均勻內腔,所述殼體的底部填充有包括微生物菌群和營養液的混 合液;
[0009] 所述殼體的底部側面設置有進氣口,所述進氣口位于所述混合液的液面上、與所 述液面保持一定間距,且所述進氣口靠近所述液面;
[0010] 沿氣體的傳輸方向,所述殼體的內部依次設置有生物填料隔板和噴淋網;所述生 物填料隔板上固定排布有填充微生物菌群的、多孔的生物填料球;所述噴淋網與所述殼體 的底部相連通、并向所述生物填料球噴出所述混合液;
[0011] 所述殼體的頂部設置有出風口。
[0012] 優選地,所述生物填料隔板為氣密性隔板;多個所述生物填料隔板相互間隔、且固 定設置于所述殼體的內壁;所述生物填料隔板的尺寸與所述殼體相匹配,多個所述生物填 料隔板將所述殼體分隔成多個獨立的氣路空間;所述生物填料隔板的邊緣設有氣路開口, 相鄰生物填料隔板上的氣路開口交錯設置。
[0013] 優選地,相鄰所述生物填料隔板的間距大于或等于所述生物填料球的直徑。
[0014] 優選地,所述生物除味裝置還包括布氣管,所述布氣管的進風端與所述殼體上的 進氣口氣密連接;所述布氣管的出風端設置于所述混合液內、且靠近所述殼體的底壁;所述 布氣管包括多個出風端,且所述出風端沿所述殼體的底壁均勻排布。
[0015] 優選地,所述生物除味裝置還包括過濾器,所述過濾器分別設置于所述殼體的進 氣口和出風口。
[0016] 優選地,所述生物除味裝置還包括水栗,所述水栗的一端與所述殼體的底部相連 通、另一端與所述噴淋網相連通。
[0017]優選地,所述殼體底部還設置有補水孔和排水管,所述補水孔位于所述殼體底部 的側壁、且高于所述混合液液面,所述排水管通過排水閥與外接排水管道相連通。
[0018] 優選地,所述噴淋網包括多根魚骨狀排布的噴淋管;所述噴淋管上設置有多個噴 淋孔,相鄰所述噴淋孔的噴淋方向相互交叉。
[0019] 優選地,所述微生物菌群包括噬氨菌和噬硫菌等。
[0020] 由以上技術方案可見,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生物除味裝置,通過在所述生物 除味裝置底部填充包括生物菌群和營養液的混合液,從殼體的進氣口進入的臭氣與所述混 合液接觸、并被所述混合液吸收,所述生物菌群分解臭氣為無臭物質;所述臭氣向上擴散經 過生物填料隔板,所述生物填料隔板上固定排布有填充微生物菌群的、多孔的生物填料球, 所述生物填料球吸附臭氣,所述生物填料球上的微生物菌群進一步將吸附的臭氣分解;噴 淋網向所述生物填料球噴灑混合液,混合液與經過所述生物填料球處理后的殘留臭氣充分 接觸,并將所述殘留臭氣吸收,所述混合液中的生物菌群將殘留臭氣分解,最后排出無臭氣 體。在上述過程中,臭氣經過所述生物除味裝置的多級吸收分解處理,且由于混合液在所述 生物除味裝置中循環流動,所述微生物菌群始終處于高活性狀態,有效提高臭氣的處理效 率;所述微生物菌群能夠在很長時間內維持代謝和繁殖的平衡,無需頻繁更換,有效降低臭 氣處理成本。
【附圖說明】
[0021]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 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 員而言,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2]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生物除味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3]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噴淋網的結構示意圖;
[0024]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噴淋網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0025]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生物除味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6]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再一種生物除味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7] 圖1-5的符號表不為:
[0028] 1-殼體,2-混合液,3-進氣口,4-生物填料隔板,41-氣路開口,5-噴淋網,51-噴淋 管,52-噴淋孔,6-生物填料球,7-出風口,8-過濾器,9-水栗,10-補水孔,11-排水管,12-排 水閥,13-布氣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29]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本實 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 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 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 例,都應當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30] 實施例一
[0031] 參見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生物除味裝置的結構示意圖,所述生物 除味裝置包括殼體1、填充于殼體1底部的混合液2,進氣口 3、生物填料隔板4、噴淋網5、生物 填料球6、出風口 7、過濾器8、水栗9、補水孔10、排水管11和排水閥12。
[0032] 其中,所述殼體1設置有均勻內腔,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述殼體1為圓柱形殼 體,所述內腔也為圓柱形內腔;當然,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將所述殼體1設置 為任意形狀的殼體,例如長方體形殼體等,所述內腔也可以為長方體形內腔等。
[0033] 所述殼體1的底部填充有混合液2,所述混合液2為包括微生物菌群和營養液的混 合液。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述微生物菌群可以包括噬氨菌和噬硫菌等,所述噬硫菌可 以捕獲臭氣中硫化氫等臭氣成分,并將所述臭氣成分分解為無害的二氧化碳、水、硫酸等無 臭無害物質;所述噬氨菌可以用于將臭氣中的氨氣等氣體氧化分解為二氧化碳、水、硝酸等 無臭無害物質。當然,為了提高臭氣的處理效率,所述微生物菌群還可以包括硫桿菌、硝酸 菌等其他菌種,使所述微生物菌群成為一種復合高效的微生物菌群。所述混合液2中的營養 液,能夠為所述微生物菌群的新陳代謝和自我繁殖提供足夠的養分,保證所述微生物菌群 的生物活性。
[0034] 所述殼體1的底部側面設置有進氣口 3,所述進氣口 3位于所述混合液2的液面上、 與所述液面保持一定間距,且所述進氣口 3靠近所述液面。所述進氣口 3可以連通外部的臭 氣管道,使臭氣從所述進氣口 3進入所述生物除味裝置。而且通過設置所述進氣口 3靠近所 述液面,能夠保證進入的臭氣首先與所述混合液2進行接觸,由于臭氣的臭氣成分硫化氫、 氨氣等具有較高的水溶性,因此所述混合液2能夠有效吸收部分臭氣;另外所述混合液2中 的微生物菌群能夠首先對所述臭氣進行氧化分解處理,減少后續的除臭壓力,提高除臭效 率。優選地,所述進氣口 3出設置有過濾器8,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述過濾器8設置于所 述殼體1的內壁、且覆蓋所述進氣口 3的端面,當然所述過濾器8可以設置于任意其他位置, 例如所述進氣口 3的內腔或者所述殼體1的外壁等。所述過濾器8能夠對進入所述生物除味 裝置的臭氣進行預處理,去除臭氣中的粉塵等雜質,避免粉塵等引起除臭效率的下降。所述 過濾器8可以選用活性炭、濾網等過濾裝置,且可以拆卸安裝、更換,以方便技術人員維護。
[0035] 沿氣體的傳輸方向,所述殼體1內部依次設置有生物填料隔板4和噴淋網5。所述生 物填料隔板4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為格柵狀、透氣隔板,且所述生物填料隔板4的形狀、尺 寸與所述殼體1相匹配,所述生物填料隔板4的外周與所述殼體1的內壁緊密固定接觸。所述 生物填料板4上固定排布有生物填料球6,根據實際的臭氣處理需求,所述生物填料板4上可 以排布任意多層生物填料球6,本實用新型在此不做限制。所述生物填料球6為多孔的填料 球,能夠有效增大所述生物填料球6的比表面積,從而對臭氣進行有效吸附;而且,所述生物 填料球6的表面以及孔隙內填充有微生物菌群,所述微生物菌群繼續對吸附于所述生物填 料球6的臭氣進行吸收分解處理;另外,多層的生物填料球6之間存在大量的空隙,有效保證 氣體的流通,防止氣路不暢。
[0036]所述噴淋網5設置于所述殼體1的頂部內側,所述噴淋網5與所述殼體1的底部相連 通;所述水栗9設置于所述噴淋網5與所述殼體1底部連通的管路上,所述水栗9的一端與所 述殼體1的底部相連通、另一端與所述噴淋網5相連通,用于將殼體1底部的混合液2栗入噴 淋網5內、并使所述混合液2從所述噴淋網5噴出。如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 種噴淋網的結構示意圖,所述噴淋網5包括多根噴淋管51,多根所述噴淋管51呈魚骨狀排 布,以充分覆蓋所述殼體1的內腔。參看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噴淋網的局部 結構示意圖,所述噴淋管51上開設有多個噴淋孔52,且相鄰所述噴淋孔52的噴淋方向相互 交叉,當混合液2從所述噴淋孔52噴出時,噴出的混合液2能夠相互沖擊而成為混合液水霧, 有利于所述混合液2均勻噴灑于所述生物填料球6上。所述噴淋網5向所述生物填料球6噴出 所述混合液2的作用在于,一方面有利于向所述生物填料球6上的微生物菌群提供代謝養 料,另一方面生物填料球6上的死亡的微生物菌也可以被所述混合液2沖走,并向所述生物 填料球6提供新的微生物菌群,從而形成完備的循環系統;而且,所述噴淋網5噴灑出的水霧 狀混合液2,能夠進一步吸附所述生物填料球6無法吸附、分解的臭氣,進一步提高臭氣的處 理效率。
[0037]所述殼體1的頂部設置有出風口 7,經所述生物除味裝置處理的氣體從所述出風口 7排出;優選地,所述出風口 7處同樣設置有過濾器8,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述過濾器8設 置于所述出風口7的管路內,當然所述過濾器8可以根據實際需求設置于任意位置,例如所 述出風口 7的外側等,所述過濾器8對所述生物除味裝置處理的氣體進一步凈化過濾,以保 證排出氣體能夠達標排放。當然,所述出風口7也可不必設置所述過濾器8,以降低成本。
[0038] 為了便于補充或更新所述混合液2,所述殼體1底部還設置有補水孔10和排水管 11。所述補水孔10位于所述殼體1底部的側壁、且高于所述混合液2液面,通過所述補水孔 10,外部的混合液2流入所述殼體1底部,從而實現生物菌群和營養液的補充,當然根據實際 需求,可以通過所述補水孔10只補充營養液或自來水等其他液體。所述排水管11通過排水 閥12與外接排水管道相連通,當所述排水閥12開啟時,殼體1內的混合液2可以從所述排水 管11排出,以更新殼體1內的混合液。
[0039] 由上述實施例可見,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生物除味裝置通過所述進氣口 3導 入需要處理的臭氣,臭氣首先與填充于所述殼體1底部的混合液2接觸,所述混合液2包括能 夠處理所述臭氣的微生物菌群和營養液,一部分臭氣水溶于所述混合液2、并被所述混合液 2中的微生物菌群吸收分解成無臭物質;另一部分臭氣向上擴散,與所述生物填料球6充分 接觸,所述生物填料球6為多孔填料球能夠充分吸附所述臭氣,而且所述生物填料球6上填 充有所述微生物菌群,所述微生物菌群能夠對吸附的臭氣進行吸收分解;經過所述生物填 料球6后未處理的殘留臭氣繼續向上擴散,所述噴淋網5噴灑出水霧狀混合液2,噴灑出的所 述混合液2進一步吸收殘留臭氣、并將所述殘留臭氣分解,最終處理后的氣體通過所述出風 口7排出。通過上述描述可知,臭氣在所述生物除味裝置內經過了多級的處理、以及水相、氣 相的多相吸收分解,所述生物除味裝置有效提高了臭味的處理效率。而且,在處理過程中, 所述混合液2循環流動于所述生物除味裝置內,保證了所述微生物菌群的長期處于高活性 狀態,無需頻繁更換,在保證臭氣處理效率的同時,有效降低了臭氣處理成本。
[0040] 如表一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生物除味裝置臭氣處理的檢測結果,需 要說明的是除臭的開始時間為12:30,N.D.為低于檢出限。表一顯示,在除臭前,臭氣中的氨 含量的3次抽樣結果都在0.5mg/m3以上,除臭后,排氣中的氨含量的3次抽樣結果均在 0.2mg/m3以下;除臭前,硫化氫含量的3次抽樣結果都在0.003mg/m3以上,除臭后,排氣中的 硫化氫含量3次抽樣結果均低于檢出限。上述數據表明,所述生物除味裝置能夠有效進行臭 氣處理,保證氣體達標排放。
[0041]表一:
[0043] 實施例二
[0044] 參見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生物除味裝置的結構示意圖,本實用 新型實施例與實施例二的不同之處在于,所述生物除味裝置包括多個生物填料隔板4。所述 生物填料隔板4為氣密性隔板;多個所述生物填料隔板4相互間隔、且固定設置于所述殼體1 的內壁;所述生物填料隔板4的尺寸與所述殼體1相匹配,多個所述生物填料隔板4將所述殼 體1分隔成多個獨立的氣路空間;所述生物填料隔板4的邊緣設置有氣路開口 41,相鄰的所 述生物填料隔板4上的氣路開口 41交錯設置。相鄰所述生物填料隔板4的間距大于或等于所 述生物填料球6的直徑,所述生物填料球6固定排布于所述生物填料隔板4上。當然,所述生 物填料隔板4的間距可以設置為任意值,且多個所述生物填料隔板4的間距也不必相等,例 如靠近所述殼體1底部的生物填料隔板4可以設置較大的間距,用于排布多層的生物填料球 6,靠近所述殼體1頂部的生物填料隔板4可以設置較小的間距,用于排布單層的生物填料球 6等。所述氣路開口41的位置,本領域技術人員也可以進行自由設置,以對臭氣的氣路通道 進行設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相同之處可參看實施例一,在此不再贅述。
[0045] 通過設置多個所述生物填料隔板4,由于所述生物填料隔板4的氣路開口 41交錯設 置,所述生物填料隔板4將所述殼體1的內腔分隔成迷宮式的氣路通道,臭氣需要經過所述 氣路通道排出,有效加強了臭氣與所述生物填料球6的接觸,從而提高臭氣處理效率。
[0046] 而且,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通過調整所述生物填料隔板4的間距,并根據所述間距 填充不同層數的生物填料球6,進一步調整臭氣的處理策略,以提高臭氣處理效率。例如在 具體實施時,由于殼體1底部的臭氣積聚,可以設置靠近殼體1底部的生物填料隔板4的間距 較大,從而排布更多層的生物填料球6,靠近殼體1頂部的生物填料隔板4的間距較小,從而 排布較少層的生物填料球6,以保證臭氣的處理效率。當然,也可以設置中間層的生物填料 隔板4的間距較大、并填充較多的生物填料球6,底部和頂部的生物填料隔板4的間距較小、 并填充較少的生物填料球6,以使臭氣經過底部的生物填料球6時進行吸收分解降低臭氣濃 度,在中間層的生物填料球6處進行集中處理,有利于提高臭氣處理效率。需要說明的是,以 上僅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提供的部分情況,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臭氣濃度、臭氣的 氣路通道等因素,設置任意不同的生物填料隔板4的間距以及排布的生物填料球6層數。 [0047] 實施例三
[0048] 參見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再一種生物除味裝置的結構示意圖,本實施 例與實施例二的不同之處在于,所述生物除味裝置還包括布氣管13,所述布氣管13的進風 端與所述殼體1的進氣口 3氣密連接,以保證臭氣從所述進氣口 3進入所述布氣管13、且不發 生泄漏。所述布氣管13上開設有多個出風端,所述出風端設置于所述混合液2內、且靠近所 述殼體1的底壁,多個所述出風端沿所述殼體1的底部均勻排布。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與實施 二相同之處可參看實施例二,在此不再贅述。
[0049]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臭氣從所述進氣口3進入所述布氣管13,并從所述布氣管 13的出風端排出,由于所述出風端設置于混合液2內,從所述出風端排出的臭氣與所述混合 液2進行充分接觸,有利于臭氣被所述混合液2吸收分解,提高臭氣的處理效率。而且,臭氣 經過所述布氣管13排出,分布更加均勻,有利于提高臭氣處理效率;另外,經過所述混合液2 的臭氣具有更大的濕度,有利于促進微生物菌群對臭氣的吸收分解作用。
[0050]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生物除味方法,包括:
[0051 ] 選取上述生物除味裝置。
[0052] 將所述生物除味裝置的進氣口 3與外接臭氣管路相連通。在具體實施時,例如在動 物飼養場,動物排放出的臭氣被收集進入外接臭氣管路,所述外接臭氣管路與所述除味裝 置的進氣口 3氣路想通,并保證氣密性,以使臭氣進入所述生物除味裝置。
[0053] 所述生物除味裝置中的混合液2吸收并分解臭氣。從所述進氣口 3進入的臭氣,首 先與所述生物除味裝置中的混合液2充分接觸,由于臭氣中的臭氣充分具有很強的水溶性, 所述混合液2吸收部分臭氣;而且所述混合液2中的微生物菌群進一步將溶于混合液2的臭 氣吸收分解為水、二氧化碳、酸等無臭物質。
[0054] 所述生物除味裝置中的生物填料隔板4導流臭氣。設置于所述生物除味裝置內壁 的生物填料隔板4形成臭氣的氣路通道,所述臭氣通過所述氣路通道進行流通,從而實現對 臭氣的導流。
[0055] 分布于所述生物填料隔板4上的生物填料球6吸附臭氣,所述生物填料球6上的生 物菌群吸收臭氣并將所述臭氣氧化分解。所述生物填料球6為多孔的生物填料球,所述生物 填料球6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積,對臭氣具有很強的吸附能力;吸附于生物填料球6上的臭氣 進一步被微生物菌群吸收,所述微生物菌群將所述臭氣氧化分解為無臭物質。
[0056] 噴淋網5向所述生物填料球6噴灑混合液2,噴灑出的所述混合液2吸收并分解殘留 臭氣。臭氣經過上步的生物填料球6處理后,可能還有部分殘留臭氣沒有處理;所述殘留臭 氣與噴灑出的所述混合液2充分接觸,并被所述混合液2吸收,所述混合液2中微生物菌群進 一步將所述殘留臭氣分解。
[0057]處理后的氣體從所述生物除味裝置的出風口 7排出。
[0058]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使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理解或實現本 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 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 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 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
【主權項】
1. 一種生物除味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殼體(1),其中: 所述殼體(1)設置有均勻內腔; 所述殼體(1)的底部側面設置有進氣口( 3); 沿氣體的傳輸方向,所述殼體(1)的內部依次設置有生物填料隔板(4)和噴淋網(5);所 述生物填料隔板(4)上固定排布有填充微生物菌群的、多孔的生物填料球(6);所述噴淋網 (5)與所述殼體(1)的底部相連通; 所述殼體(1)的頂部設置有出風口( 7)。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除味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填料隔板(4)為氣密性 隔板;多個所述生物填料隔板(4)相互間隔、且固定設置于所述殼體(1)的內壁;所述生物填 料隔板(4)的尺寸與所述殼體(1)相匹配,多個所述生物填料隔板(4)將所述殼體(1)分隔成 多個獨立的氣路空間;所述生物填料隔板(4)的邊緣設有氣路開口(41),相鄰生物填料隔板 (4)上的氣路開口(41)交錯設置。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除味裝置,其特征在于,相鄰所述生物填料隔板(4)的間 距大于或等于所述生物填料球(6)的直徑。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除味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布氣管(13),所述布氣管 (13)的進風端與所述殼體(1)上的進氣口(3)氣密連接;所述布氣管(13)的出風端靠近所述 殼體(1)的底壁;所述布氣管(13)包括多個出風端,且所述出風端沿所述殼體(1)的底壁均 勻排布。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除味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過濾器(8),所述過濾器 (8)分別設置于所述殼體(1)的進氣口(3)和出風口(7)。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除味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水栗(9),所述水栗(9)的 一端與所述殼體(1)的底部相連通、另一端與所述噴淋網(5)相連通。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除味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1)底部還設置有補水 孔(10)和排水管(11),所述補水孔(10)位于所述殼體(1)底部的側壁,所述排水管(11)通過 排水閥(12)與外接排水管道相連通。8.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除味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噴淋網(5)包括多根魚骨狀 排布的噴淋管(51);所述噴淋管(51)上設置有多個噴淋孔(52),相鄰所述噴淋孔(52)的噴 淋方向相互交叉。
【文檔編號】B01D53/84GK205461779SQ201520857799
【公開日】2016年8月17日
【申請日】2015年10月30日
【發明人】葛如軍, 史艷秋, 李學勇
【申請人】葛如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