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塵分離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粉塵分離裝置,包括:殼體、排風機、水箱、循環水泵、供水主管、第一道噴霧裝置、第二道噴霧裝置、過濾器和引風機。使用時,引風機將含有粉塵的空氣通過引風機進入除塵裝置,大部分粉塵與第一道噴霧裝置噴出的水霧結合后流入水箱中,剩余部分含粉塵的空氣再經過過濾器,過濾掉一部分粉塵;第二道噴霧裝置可以過濾剩余剩余部分空氣中的粉塵,還可以清洗、沖刷,過濾器,防止過濾器被粉塵堵塞,被處理后的空氣通過排風機排出至大氣中。噴頭中的水與粉塵結合后流回水箱,通過隔離板的作用將清澈水源提供給安裝在水箱外的循環水泵,通過循環水泵和供水管將水源提供給噴霧裝置,實現對水進行重復利用。
【專利說明】
粉塵分離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粉塵分離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除塵裝置多以過濾除塵為主,處理量小,使用成本高,濾芯更換麻煩。
【發明內容】
[0003]鑒于以上所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粉塵分離裝置,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上述問題。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及其他相關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粉塵分離裝置,包括:
[0005]殼體;
[0006]排風機,設置于所述殼體內,位于所述殼體的上部;
[0007]水箱,設置于所述殼體內,位于所述殼體的下部;
[0008]循環水栗,設置于所述殼體外,其進水口與所述水箱連通;
[0009]供水主管,設置于所述殼體外,一端與所述循環水栗出水口連通;
[0010]第一道噴霧裝置,設置于所述殼體內,從所述殼體內穿出,與所述供水主管連通;[0011 ]第二道噴霧裝置,設置于所述殼體內,位于所述第一道噴霧裝置的上方,從所述殼體內穿出,與所述供水主管連通;
[0012]過濾器,設置于所述殼體內,位于所述第一道噴霧裝置、所述第二道噴霧裝置之間;
[0013]引風機,設置于所述殼體外,位于殼體的下部,用于將空氣中的粉塵抽吸至所述殼體內。
[0014]優選的,所述引風機為I臺或多臺,設置于所述殼體側面。
[0015]優選的,所述水箱內設置隔離板,所述隔離板的高度低于所述水箱四周側板的高度,所述隔離板將水箱分割為過濾格室和凈水格室,所述凈水格室的上方設置導流板,使水箱上方流下的水只流入所述過濾格室。
[0016]優選的,所述水箱內設置隔離板,所述隔離板的高度與所述水箱四周側板的高度相等,所述隔離板的上部設置若干通水孔,所述隔離板的一側與所述通水孔對應的部分固定設置過濾網;所述隔離板將水箱分割為過濾格室和凈水格室,所述凈水格室的上方設置導流板,使水箱上方流下的水只流入過濾格室。
[0017]優選的,所述第一道噴霧裝置包括:
[0018]第一供水支管,設置于所述殼體內,從所述殼體內穿出,與所述供水主管連通;
[0019]若干霧化噴頭,設置于所述第一供水支管上,與所述第一供水支管相連通。
[0020]優選的,所述第二道噴霧裝置包括:
[0021]第二供水支管,設置于所述殼體內,位于所述第一供水支管的上方,從所述殼體內穿出,與所述供水主管連通;
[0022]若干水噴頭,設置于所述第二供水支管上,與所述第二供水支管相連通。
[0023]如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的粉塵分離裝置,將含有粉塵的空氣通過引風機進入除塵裝置,大部分粉塵與霧化噴頭噴出的水霧結合后流入水箱中,剩余部分含粉塵的空氣再經過過濾器,過濾掉一部分粉塵,水噴頭,可以過濾剩余剩余部分空氣中的粉塵,還可以清洗、沖刷,過濾器,防止過濾器被粉塵堵塞,被處理后的空氣通過排風機排出至大氣中。噴頭中的水與粉塵結合后流回水箱,通過隔離板的作用將清澈水源提供給安裝在水箱外的循環水栗,通過循環水栗和供水管將水源提供給水噴頭和霧化噴頭,實現對水進行重復利用。
【附圖說明】
[0024]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不意圖;
[0025]圖中:I殼體、2排風機、3供水主管、4引風機、5循環水栗、6水箱、7隔離板、8第一道噴霧裝置、9過濾器、10第二道噴霧裝置11導流板、61過濾格室、62凈水格室、81第一供水支管、101第二供水支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以下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術的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優點及功效。
[0027]請參閱圖1。須知,本說明書附圖所繪示的結構、比例、大小等,均僅用以配合說明書所揭示的內容,以供熟悉此技術的人士了解與閱讀,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限定條件,故不具技術上的實質意義,任何結構的修飾、比例關系的改變或大小的調整,在不影響本實用新型所能產生的功效及所能達成的目的下,均應仍落在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技術內容所能涵蓋的范圍內。同時,本說明書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間”及“一”等的用語,亦僅為便于敘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范圍,其相對關系的改變或調整,在無實質變更技術內容下,當亦視為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范疇。
[0028]實施例1: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粉塵分離裝置,包括:
[0029]殼體I;
[0030]排風機2,設置于殼體I內,位于殼體I的上部;
[0031]水箱6,設置于殼體I內,位于殼體I的下部;水箱6內設置隔離板7,隔離板7的高度低于水箱6四周側板的高度,隔離板7將水箱分割為過濾格室61和凈水格室62,凈水格室61的上方設置導流板,使水箱6上方流下的水只流入過濾格室61。
[0032]循環水栗5,設置于殼體I外,其進水口與水箱6連通;
[0033]供水主管3,設置于殼體I外,一端與循環水栗5出水口連通;
[0034]第一道噴霧裝置8,包括:
[0035]第一供水支管81,設置于殼體I內,從殼體I內穿出,與供水主管3連通;
[0036]若干霧化噴頭,設置于所述第一供水支管81上,與所述第一供水支管81相連通。
[0037]第二道噴霧裝置10,包括:
[0038]第二供水支管101,設置于殼體I內,位于所述第一供水支管81的上方,從殼體I內穿出,與供水主管3連通;
[0039]若干水噴頭,設置于所述第二供水支管101上,與第二供水支管101相連通。
[0040]過濾器9,設置于殼體I內,位于第一道噴霧裝置8、第二道噴霧裝置10之間。
[0041]引風機4,設置于殼體I外,位于殼體I的下部,用于將空氣中的粉塵抽吸至殼體I內;
[0042]引風機4可以為2臺,設置于所述殼體側面,按對稱方式布置。
[0043]實施例2:實施例2與實施例1不同之處在于隔離板7的高度與水箱6四周側板的高度相等,隔離板7的上部設置若干通水孔,隔離板7的一側與所述通水孔對應的部分固定設置過濾網。其余部分與實施例1相同。
[0044]上述實施例僅例示性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術的人士皆可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疇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飾或改變。因此,舉凡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與技術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飾或改變,仍應由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所涵蓋。
【主權項】
1.一種粉塵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殼體; 排風機,設置于所述殼體內,位于所述殼體的上部; 水箱,設置于所述殼體內,位于所述殼體的下部; 循環水栗,設置于所述殼體外,其進水口與所述水箱連通; 供水主管,設置于所述殼體外,一端與所述循環水栗出水口連通; 第一道噴霧裝置,設置于所述殼體內,從所述殼體內穿出,與所述供水主管連通; 第二道噴霧裝置,設置于所述殼體內,位于所述第一道噴霧裝置的上方,從所述殼體內穿出,與所述供水主管連通; 過濾器,設置于所述殼體內,位于所述第一道噴霧裝置、所述第二道噴霧裝置之間; 引風機,設置于所述殼體外,位于殼體的下部,用于將空氣中的粉塵抽吸至所述殼體內。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粉塵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風機為I臺或多臺,設置于所述殼體側面。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粉塵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內設置隔離板,所述隔離板的高度低于所述水箱四周側板的高度,所述隔離板將水箱分割為過濾格室和凈水格室,所述凈水格室的上方設置導流板,使水箱上方流下的水只流入所述過濾格式。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粉塵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內設置隔離板,所述隔離板的高度與所述水箱四周側板的高度相等,所述隔離板的上部設置若干通水孔,所述隔離板的一側與所述通水孔對應的部分固定設置過濾網;所述隔離板將水箱分割為過濾格室和凈水格室,所述凈水格室的上方設置導流板,使水箱上方流下的水只流入過濾格室。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粉塵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道噴霧裝置包括: 第一供水支管,設置于所述殼體內,從所述殼體內穿出,與所述供水主管連通; 若干霧化噴頭,設置于所述第一供水支管上,與所述第一供水支管相連通。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粉塵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道噴霧裝置包括: 第二供水支管,設置于所述殼體內,位于所述第一供水支管的上方,從所述殼體內穿出,與所述供水主管連通; 若干水噴頭,設置于所述第二供水支管上,與所述第二供水支管相連通。
【文檔編號】B01D50/00GK205435328SQ201620001271
【公開日】2016年8月10日
【申請日】2016年1月4日
【發明人】徐慎寶, 張憲東
【申請人】德州廣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