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效澄清池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高效澄清池,包括外殼、進水管、導流筒、過濾組件、出水堰槽、出水管和排污管,所述進水管的進水口設置在所述外殼的底部,所述進水管的出水口向上豎直延伸并伸入到所述導流筒內,所述導流筒的上緣與所述外殼的頂部連接,所述導流筒的底部形成開口,所述過濾組件設置在所述開口的上方并位于所述導流筒的外部,所述出水堰槽設置在所述過濾組件的上方并與所述出水管連通,所述出水管設置在所述外殼的頂部,所述排污管設置在所述外殼的底部,所述過濾組件包括填料和托載所述填料的斜板托架,所述斜板托架包括格網,所述過濾組件有至少兩層。本實用新型提高了過濾能力,縮短了填料更換的周期,延長了填料的使用壽命,節省了成本。
【專利說明】
一種高效澄清池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污水處理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處理煤礦坑下污水的高效澄清池。
【背景技術】
[0002]神寶能源公司露天礦生產工藝調整,開采3#煤層時,坑下污水出自砂巖中,污水中所含雜質比重較輕,難以進行沉淀,出水效果達不到要求,進水水質指標超出原設計范圍,使系統無法正常運轉。
[0003]因此,有必要設計一種污水處理效果更好的高效澄清池。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污水處理效果更好的高效澄清池。
[0005]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提供一種高效澄清池,包括外殼、進水管、導流筒、過濾組件、出水堰槽、出水管和排污管,所述進水管的進水口設置在所述外殼的底部,所述進水管的出水口向上豎直延伸并伸入到所述導流筒內,所述導流筒的上緣與所述外殼的頂部連接,所述導流筒的底部形成開口,所述過濾組件設置在所述開口的上方并位于所述導流筒的外部,所述出水堰槽設置在所述過濾組件的上方并與所述出水管連通,所述出水管設置在所述外殼的頂部,所述排污管設置在所述外殼的底部,所述過濾組件包括填料和托載所述填料的斜板托架,所述斜板托架包括格網,所述過濾組件有至少兩層。
[0006]進一步地,每層所述過濾組件中的所述填料的高度為I米。
[0007 ]進一步地,每層所述過濾組件中的所述填料的體積為5m3。
[0008]進一步地,所述外殼的主體為圓筒形,所述導流筒的主體也為圓筒形,所述斜板托架為圓環形。
[0009]進一步地,所述外殼的底部為斗形。
[0010]進一步地,所述進水管與所述導流筒之間通過橫向的連接桿連接。
[0011]進一步地,所述斜板托架的所述格網由玻璃鋼制成。
[0012]進一步地,所述排污管有兩根。
[0013]進一步地,所述排污管處還安裝有電動蝶閥。
[0014]進一步地,所述外殼的底部還連接有至少三條支腿。
[0015]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由于過濾組件有至少兩層,增加了過濾能力,縮短了填料更換的周期,延長了填料的使用壽命,節省了成本。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高效澄清池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高效澄清池的過濾組件處的截面圖。
[0019]附圖標記對照表:
[0020]1-外殼2-進水管3-導流筒
[0021]4-過濾組件5-出水堰槽6-出水管
[0022]7-排污管8-支腿9-連接桿
[0023]21-進水口22-出水口31-開口
[0024]41-填料42-斜板托架421-格網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下面結合附圖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0026]如圖1所示,高效澄清池包括外殼1、進水管2、導流筒3、過濾組件4、出水堰槽5、出水管6和排污管7,進水管2的進水口 21設置在外殼I的底部,進水管2的出水口 22向上豎直延伸并伸入到導流筒3內,導流筒3的上緣與外殼I的頂部連接,導流筒3的底部形成開口 31,過濾組件4設置在開口 31的上方并位于導流筒3的外部,出水堰槽5設置在過濾組件4的上方并與出水管6連通,出水管6設置在外殼I的頂部,排污管7設置在外殼I的底部,過濾組件4包括填料41和托載填料41的斜板托架42,斜板托架42包括格網421,過濾組件4有兩層。
[0027]其中,導流筒3也沿豎直方向布置,進水管2的上部伸入到導流筒3內,出水口22與外殼I的頂部還保持有一定的距離。
[0028]處理污水時,如圖1所示,圖中箭頭表示污水的流動方向。污水首先從進水管2的進水口 21進入到進水管2中,水位不斷上升,當水位漫過出水口 22時,污水從出水口 22流出。流出的污水進入到導流筒3中,再從導流筒3的開口31流出,進入到外殼I的腔體中。隨著在外殼I中的水位不斷升高,水位不斷向上升起,先進入到第一層過濾組件4中,在過濾組件4中進行過濾,污水從格網42進入,與格網42上的填料41接觸,填料41起到過濾的作用。然后再進入到第二層過濾組件4中進行二次過濾。這里的第一層過濾組件的高度低于第二層過濾組件的高度。最后,過濾后的水進入到出水堰槽5中,從出水堰槽5流出出水管6。完成整個污水的處理過程。
[0029]本實施例中,過濾組件4有兩層,延長了沉淀物的沉淀時間,提高了過濾能力,縮短了填料更換的周期,延長了填料的使用壽命,節省了成本。
[0030]較佳地,在滿足過濾要求和節省成本的情況下,過濾組件4還可以有三層,甚至更多。
[0031]優選地,填料41由聚氯乙稀制成。
[0032]優選地,每層過濾組件4中的填料41的高度為I米。增加填料41的高度,帶來的效果延長了沉積物沉淀時間。高度主要是根據沉積物比重確定。
[0033]優選地,每層過濾組件4中的填料41的體積為5m3。填料41的量需要根據沉積物沉淀時間來選擇。
[0034]本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外殼I的底部為斗形。由于排污管7安裝在外殼I的底部,排污管7用于及時排走沉積在外殼I底部的淤泥。而斗形的底部有利于淤泥的匯集,方便排污管7排污,避免殘留。
[0035]本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排污管7有兩根。
[0036]兩根排污管7增加了高效澄清池的排污能力,實現及時排走淤泥的作用。
[0037]較佳地,排污管7處還安裝有電動蝶閥(圖未示)。電動蝶閥能夠實現自動定時排污,減少人工操作。
[0038]本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外殼I的底部還連接有三條支腿8。支腿8用于抬高外殼I的底部與地面的距離,為污水的接入和排污留出足夠的操作空間。
[0039]較佳地,每個支腿8可以通過400x400x14mm鋼板加固。
[0040]本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外殼I的主體為圓筒形,導流筒3的主體也為圓筒形,斜板托架42為圓環形。斜板托架42位于外殼I與導流筒3之間的腔體中。
[0041]本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進水管2與導流筒3之間通過橫向的連接桿9連接。連接桿9有三根,連接桿9起到了固定連接導流筒3的作用,同時也對進水管2的上部有一定的支撐作用。
[0042]優選地,斜板托架42的格網421由玻璃鋼制成。玻璃鋼的強度較大,能夠滿足承載填料41的作用。
[0043]較佳地,格網421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材料制成,只要能夠滿足承載填料的強度,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0044]本實用新型中,在改進前,需對原澄清設備內填料清掏,對設備內進行沖洗、清理,檢查斜板托架的情況,如有必要進行更換。改進后,整個高效澄清池的高度增加了,具體為導流筒、進水管及外殼的高度增加了。
[0045]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0046](I)原有的澄清池填料老化,積垢較厚影響沉淀效果,清掏高效澄清沉池,檢查澄清池設備,將更換原有填料,提高原有的澄清池設備高度,增加了至少一層填料,將原有設備改造成至少兩級高效澄清池。
[0047](2)增加排污的能力,實現自動定時排污。
[0048](3)工程投資少,運行成本低。對污水處理系統改造后,縮短填料更換周期,延長填料使用壽命。每年填料實際發生15萬元,平均更換周期為半年。改造后兩年更換一次填料即可,節省一年費用。
[0049]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較佳的實施例。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若干其它變型,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高效澄清池,包括外殼、進水管、導流筒、過濾組件、出水堰槽、出水管和排污管,所述進水管的進水口設置在所述外殼的底部,所述進水管的出水口向上豎直延伸并伸入到所述導流筒內,所述導流筒的上緣與所述外殼的頂部連接,所述導流筒的底部形成開口,所述過濾組件設置在所述開口的上方并位于所述導流筒的外部,所述出水堰槽設置在所述過濾組件的上方并與所述出水管連通,所述出水管設置在所述外殼的頂部,所述排污管設置在所述外殼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組件包括填料和托載所述填料的斜板托架,所述斜板托架包括格網,所述過濾組件有至少兩層。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每層所述過濾組件中的所述填料的高度為I米。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每層所述過濾組件中的所述填料的體積為5m3。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的主體為圓筒形,所述導流筒的主體也為圓筒形,所述斜板托架為圓環形。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的底部為斗形。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水管與所述導流筒之間通過橫向的連接桿連接。7.根據權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的高效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托架的所述格網由玻璃鋼制成。8.根據權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的高效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有兩根。9.根據權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的高效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處還安裝有電動蝶閥。10.根據權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的高效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的底部還連接有至少三條支腿。
【文檔編號】B01D24/26GK205435090SQ201521129936
【公開日】2016年8月10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30日
【發明人】胡連森, 付旺, 楊光輝, 張周愛
【申請人】中國神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神華寶日希勒能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