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或大米研磨后粉末盛放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盛放裝置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小麥或大米研磨后粉末盛放裝置。
【背景技術】
[0002]中國農業發生于新石器時代。中國的黃河、長江流域,是世界農業起源地之一。在長達八九千年的發展過程中,中國農業曾經有過許多領先于世界的發明創造,但也經歷過漫長的停滯時期。近代帝國主義的入侵使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農業日益落后于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傳統“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結構開始解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半封建半殖民地制度的廢除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中國農村經濟得到了迅速的恢復和發展,中國農業才結束了停滯的歷史,進入了發展較快的新時期。農業生產條件和生產技術顯著改善,產量水平迅速提高。1978年^^一屆三中全會揭開中國經濟改革序幕之后,農業生產的這種停滯狀況才得到根本性改變。1982年11月,全國實行承包制,農村經濟新的格局全面建立。盡管近30多年來的發展過程中也有過挫折,日見減退,中國以僅僅相當于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幾乎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說明還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教育與科技事業也蓬勃發展,極大地促進了我國農業生產力的提高。據中國農科院估算,我國農業總產量中科技進步的貢獻率由1972—1980年的27%提升到1981 —1985年的30%?40%。在知識經濟迅猛發展的今天,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在中國農業現代化建設中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0003]在中國十三億人口中,主要是以小麥或水稻為主食,在對小麥或水稻研磨后對其粉末進行食用,然而,研磨后的粉末的盛放則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如果儲存不好,研磨出的粉末將會發生霉變、變質的現象,不但影響人們的正常食用,而且大大的影響了其口感。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小麥或大米研磨后粉末盛放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小麥或大米研磨后粉末盛放裝置,包括殼體,所述殼體的側壁固定有入料機構,所述殼體的底端設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通過開設在出料口上的通孔卡接有擋板,所述殼體的頂端設置有電機,所述電機的轉軸通過聯軸器連接有攪拌軸,且攪拌軸通過軸承座延伸至殼體的內腔,所述攪拌軸的側壁均勻固定有攪拌葉片,所述攪拌軸上還均勻固定有濕度感應器,所述殼體的側壁還設置有透明觀察窗,所述殼體的內壁設置有加熱裝置,且加熱裝置靠近殼體的內腔的一側還固定有導熱招基板。
[0006]優選的,所述入料機構包括入料口,所述入料口開設在入料機構的頂端,所述入料機構的內腔還一體成型有導流板,且入料機構的側壁還開設有與殼體的內腔相通的導流孔。
[0007]優選的,所述入料機構通過卡接或螺接的方式與殼體的側壁固定連接。
[0008]優選的,所述加熱裝置由設置在加熱槽內的加熱電阻絲組成,且加熱電阻絲呈網狀排列。
[0009]優選的,所述電機通過減震支架與殼體的頂端固定連接,且減震支架呈“井”字狀。
[001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小麥或大米研磨后粉末盛放裝置結構簡單,通過在殼體的內腔設置有濕度感應器,可隨時感應該裝置內的粉末的濕度,并且可通過加熱裝置與攪拌裝置的配合從而對盛放在該裝置內腔的粉末進行加熱除濕,攪拌裝置可使得加熱的更加均勻,大大的提高了該裝置的實用性,使得該裝置盛放的粉末不會發生霉變,不會影響到小麥或水稻研磨粉的質量與口感。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不意圖。
[0012]圖2為本實用新型結構入料機構不意圖。
[0013]圖中:I殼體、2入料機構、21入料口、22導流板、23導流孔、3出料口、31擋板、4電機、5攪拌軸、51攪拌葉片、52濕度感應器、6透明觀察窗、7加熱裝置、8導熱鋁基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15]請參閱圖1-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小麥或大米研磨后粉末盛放裝置,包括殼體I,殼體I的側壁固定有入料機構2,入料機構2包括入料口 21,入料口 21開設在入料機構2的頂端,入料機構2的內腔還一體成型有導流板22,導流板22的設置可使得該入料機構2在入料時更加流暢,且入料機構2的側壁還開設有與殼體I的內腔相通的導流孔23,入料機構2通過卡接或螺接的方式與殼體I的側壁固定連接,該連接方式可方便的對入料機構2進行拆卸,便于更換清洗,殼體I的底端設置有出料口3,出料口3通過開設在出料口 3上的通孔卡接有擋板31,擋板31可有效的控制該裝置的出料流量,殼體I的頂端設置有電機4,電機4通過減震支架與殼體I的頂端固定連接,且減震支架呈“井”字狀,減震支架可有效的起到減震緩沖的作用,延長電機4的使用壽命,電機4的轉軸通過聯軸器連接有攪拌軸5,且攪拌軸5通過軸承座延伸至殼體I的內腔,攪拌軸5的側壁均勻固定有攪拌葉片51,攪拌軸5上還均勻固定有濕度感應器52,殼體I的側壁還設置有透明觀察窗6,殼體I的內壁設置有加熱裝置7,加熱裝置7由設置在加熱槽內的加熱電阻絲組成,且加熱電阻絲呈網狀排列,且加熱裝置7靠近殼體I的內腔的一側還固定有導熱鋁基板8,導熱鋁基板8可使得熱量傳導的更加均勻,通過在殼體I的內腔設置有濕度感應器52,可隨時感應該裝置內的粉末的濕度,并且可通過加熱裝置7與攪拌裝置的配合從而對盛放在該裝置內腔的粉末進行加熱除濕,攪拌裝置可使得加熱的更加均勻,大大的提高了該裝置的實用性,使得該裝置盛放的粉末不會發生霉變,不會影響到小麥或水稻研磨粉的質量與口感。
[0016]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主權項】
1.一種小麥或大米研磨后粉末盛放裝置,包括殼體(I),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I)的側壁固定有入料機構(2),所述殼體(I)的底端設置有出料口(3),所述出料口(3)通過開設在出料口(3)上的通孔卡接有擋板(31),所述殼體(I)的頂端設置有電機(4),所述電機(4)的轉軸通過聯軸器連接有攪拌軸(5),且攪拌軸(5)通過軸承座延伸至殼體(I)的內腔,所述攪拌軸(5)的側壁均勻固定有攪拌葉片(51),所述攪拌軸(5)上還均勻固定有濕度感應器(52),所述殼體(I)的側壁還設置有透明觀察窗(6),所述殼體(I)的內壁設置有加熱裝置(7),且加熱裝置(7)靠近殼體(I)的內腔的一側還固定有導熱鋁基板(8)。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小麥或大米研磨后粉末盛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機構(2)包括入料口( 21),所述入料口( 21)開設在入料機構(2)的頂端,所述入料機構(2)的內腔還一體成型有導流板(22),且入料機構(2)的側壁還開設有與殼體(I)的內腔相通的導流孔(23)。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小麥或大米研磨后粉末盛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機構(2)通過卡接或螺接的方式與殼體(I)的側壁固定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小麥或大米研磨后粉末盛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熱裝置(7)由設置在加熱槽內的加熱電阻絲組成,且加熱電阻絲呈網狀排列。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小麥或大米研磨后粉末盛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4)通過減震支架與殼體(I)的頂端固定連接,且減震支架呈“井”字狀。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小麥或大米研磨后粉末盛放裝置,包括殼體,所述殼體的側壁固定有入料機構,所述殼體的底端設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通過開設在出料口上的通孔卡接有擋板,所述殼體的頂端設置有電機,所述電機的轉軸通過聯軸器連接有攪拌軸,且攪拌軸通過軸承座延伸至殼體的內腔,所述攪拌軸的側壁均勻固定有攪拌葉片,所述攪拌軸上還均勻固定有濕度感應器,所述殼體的側壁還設置有透明觀察窗,所述殼體的內壁設置有加熱裝置,且加熱裝置靠近殼體的內腔的一側還固定有導熱鋁基板。該小麥或大米研磨后粉末盛放裝置結構簡單,使得小麥粉末或水稻粉末在儲存過程中不會發生霉變,使得該裝置更具有實用性。
【IPC分類】F26B23/00, B02B7/00, F26B11/16
【公開號】CN205361447
【申請號】CN201620077433
【發明人】王付娟
【申請人】信陽農林學院
【公開日】2016年7月6日
【申請日】2016年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