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法白炭黑廢液沉降分離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沉降分離裝置,尤其涉及一種沉淀法白炭黑廢液沉降分離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白炭黑又名水合二氧化硅,因其具有粒徑小、比表面積大、耐高溫和化學性能穩定等一系列的優良特性而有著十分廣闊的應用前景,在橡膠、塑料、涂料和造紙等領域發揮出其獨特的作用。目前白炭黑常規生產方法主要有氣相法和沉淀法,沉淀法白炭黑普遍采用硅酸鹽(通常為硅酸鈉)與無機酸(通常使用硫酸)中和沉淀反應的方法來制取,生成水合二氧化硅沉淀后,根據成品要求,在輥筒壓濾機或板塊壓濾機中經過濾、洗滌除去多余的水分和反應副產物,得到白炭黑濾餅,再經干燥得到成品。生產過程中的廢液往往達不到直接排放的標準,需要進行沉降分離處理。
[0003]中國專利CN20152001510104.9公開了一種白炭黑生產過程中的沉降分離池,其采用四個池子串聯,池子之間的側壁逐漸降低,使得清液逐漸從上一級池子流動到下一級池子,把雜質和固體逐漸分離出來,它比傳統的單獨使用一個池子進行沉降,效果明顯得多。但其分離出的濾液有時還達不到直接排放標準。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沉淀法白炭黑廢液沉降分離裝置,沉降分離效果顯著。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6]—種沉淀法白炭黑廢液沉降分離裝置,包括長方形池體,所述池體內包括一級池、二級池、三級池、四級池、五級池和六級池,所述一級池與二級池并列設置,所述三級池與四級池并列設置,所述五級池與六級池并列設置,所述三級池還分別與二級池、六級池并列設置,所述四級池還分別與一級池、五級池并列設置,所述一級池內部設有第一過濾裝置,所述二級池內部設有第二過濾裝置;所述一級池、二級池、三級池、四級池、五級池和六級池的池體內部均設有隔板;
[0007]所述一級池與二級池之間的側壁上設有溢流口 I,所述二級池與三級池之間的側壁上設有溢流口 π,所述三級池與四級池之間的側壁上設有溢流口m,所述四級池與五級池之間的側壁上設有溢流口 IV,所述五級池與六級池之間的側壁上設有溢流口 V ;
[0008]所述溢流口 1、溢流口 π、溢流口 m、溢流口IV和溢流口 V的位置上均設有一個鐵絲網籠,所述鐵絲網籠內部設有過濾層,所述過濾層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層疊的鵝卵石過濾層、第一石英砂過濾層、第二石英砂過濾層以及第三石英砂過濾層,所述第一石英砂過濾層、第二石英砂過濾層以及第三石英砂過濾層中的石英砂粒徑依次減小;
[0009]所述一級池上設有進液口,所述六級池上設有排液口。
[0010]優選的,所述第一過濾裝置和第二過濾裝置為濾布、濾網或過濾板。[0011 ]優選的,所述第三石英砂過濾層中的石英砂粒徑為I?2mm。
[0012]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便于操作,通過六個池子串聯起來,廢液從上一級池子通過溢流口流入下一級池子,經過一級池和二級池中的過濾裝置和各個溢流口位置上的具有多層過濾層的鐵絲網籠,將雜質和固體逐漸分離出來,最后得到了澄清的廢液,達到了很好的沉降分離效果。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0014]圖2為圖1中一級池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3為圖1中鐵絲網籠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中:I一級池;2二級池;3三級池;4四級池;5五級池;6六級池;7第一過濾裝置;8第二過濾裝置;9溢流口 I; 1溢流口 Π ; 11溢流口 m ; 12溢流口 IV,13溢流口 V ; 14鐵絲網籠;15進液口 ; 16排液口 ; 17鵝卵石過濾層;18第一石英砂過濾層;19第二石英砂過濾層;20第三石英砂過濾層;21隔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18]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沉淀法白炭黑廢液沉降分離裝置,包括長方形池體,所述池體內包括一級池1、二級池2、三級池3、四級池4、五級池5和六級池6,所述一級池I與二級池2并列設置,所述三級池3與四級池4并列設置,所述五級池5與六級池6并列設置,所述三級池3還分別與二級池2、六級池6并列設置,所述四級池4還分別與一級池1、五級池5并列設置,所述一級池I內部設有濾布7,所述二級池2內部設有濾布8。
[0019]所述一級池、二級池、三級池、四級池、五級池和六級池的池體內部均設有隔板21;圖2所示的為一級池的結構示意圖,待處理的廢液從進液口 15進入一級池I中,部分固體顆粒物首先沉淀在靠近進液口 15—側的池體中,上層的液體則溢過隔板21進入遠離進液口 15一側的池體中,再通過濾布7的過濾作用,截留了部分雜質,經溢流口 19進入二級池2中,由于隔板21的作用,溢出一級池I的液體不會帶走固體顆粒狀的漂浮物。
[0020]所述一級池I與二級池2之間的側壁上設有溢流口 19,所述二級池2與三級池3之間的側壁上設有溢流口 Π 10,所述三級池3與四級池4之間的側壁上設有溢流口 m 11,所述四級池4與五級池5之間的側壁上設有溢流口 IV12,所述五級池5與六級池6之間的側壁上設有溢流口 V13;
[0021 ] 所述溢流口 19、溢流口 Π 10、溢流口 m 11、溢流口 IV12和溢流口 V13的位置上均設有一個鐵絲網籠14,所述鐵絲網籠14內部設有過濾層,如圖3所示,所述過濾層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層疊的鵝卵石過濾層17、第一石英砂過濾層18、第二石英砂過濾層19以及第三石英砂過濾層20,所述第一石英砂過濾層18、第二石英砂過濾層19以及第三石英砂過濾層20中的石英砂粒徑依次減小,其中第三石英砂過濾層20中的石英砂粒徑為I?2mm。
[0022]所述一級池I上設有進液口 15,所述六級池6上設有排液口 16。
[0023]本實用新型一種沉淀法生產白炭黑廢液沉降分離裝置工作過程如下:將沉淀法白炭黑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液通過進液口 15排入一級池I中,分別通過隔板21、濾布7和溢流口 19處鐵絲網籠14的作用將一部分固體和雜質濾出沉底,廢液通過溢流口 19從一級池I流入二級池2中,進一步通過隔板21、濾布8和溢流口 Π 10處鐵絲網籠14的作用將一部分固體和雜質濾出沉底,廢液接著通過溢流口 Π 10從二級池2流入三級池3,通過隔板21和溢流口m 11處鐵絲網籠14的作用將一部分固體和雜質濾出沉底,廢液通過溢流口 m 11從三級池3流入四級池4,通過隔板21和溢流口 IVll處鐵絲網籠14的作用將一部分固體和雜質濾出沉底,接著廢液通過溢流口 IV12從四級池4流入五級池5,通過隔板21和溢流口 IV處鐵絲網籠14的作用將一部分固體和雜質濾出沉底,最后廢液通過溢流口 V13從五級池5流入六級池6中,通過六級池6中的隔板進一步沉降分離,最后通過排液口 16得到澄清的廢液。
【主權項】
1.一種沉淀法白炭黑廢液沉降分離裝置,包括長方形池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池體內包括一級池(I)、二級池(2)、三級池(3)、四級池(4)、五級池(5)和六級池(6),所述一級池(I)與二級池(2)并列設置,所述三級池(3)與四級池(4)并列設置,所述五級池(5)與六級池(6)并列設置,所述三級池(3)還分別與二級池(2)、六級池(6)并列設置,所述四級池(4)還分別與一級池(1)、五級池(5)并列設置,所述一級池(I)內部設有第一過濾裝置(7),所述二級池(2)內部設有第二過濾裝置(8);所述一級池(I)、二級池(2)、三級池(3)、四級池(4)、五級池(5)和六級池(6)的池體內部均設有隔板(21);所述一級池(I)與二級池(2)之間的側壁上設有溢流口 I (9),所述二級池(2)與三級池(3)之間的側壁上設有溢流口Π (10),所述三級池(3)與四級池(4)之間的側壁上設有溢流口 ΙΠ (11),所述四級池(4)與五級池(5)之間的側壁上設有溢流口 IV (12),所述五級池(5)與六級池(6)之間的側壁上設有溢流口 V (13); 所述溢流口 I (9)、溢流口 Π (I O)、溢流口 ΙΠ (11)、溢流口 IV (12)和溢流口 V (13)的位置上均設有一個鐵絲網籠(14),所述鐵絲網籠(14)內部設有過濾層,所述過濾層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層疊的鵝卵石過濾層(17)、第一石英砂過濾層(18)、第二石英砂過濾層(19)以及第三石英砂過濾層(20),所述第一石英砂過濾層(18)、第二石英砂過濾層(19)以及第三石英砂過濾層(20)中的石英砂粒徑依次減小; 所述一級池(I)上設有進液口( 15),所述六級池(6)上設有排液口( 16)。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法白炭黑廢液沉降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過濾裝置(7)和第二過濾裝置(8)為濾布、濾網或過濾板。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沉淀法白炭黑廢液沉降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石英砂過濾層(20)中的石英砂粒徑為I?2_。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沉淀法白炭黑廢液沉降分離裝置,包括長方形池體,池體內包括一級池、二級池、三級池、四級池、五級池和六級池,每個池子內部均設有隔板,一級池和二級池內部均設有過濾裝置,每相鄰兩個池子之間的側壁上設有溢流口,每個溢流口位置上設有一個鐵絲網籠,鐵絲網籠內部設有過濾層。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便于操作,通過六個池子串聯起來,廢液從上一級池子通過隔板、溢流口流入下一級池子,經過一級池和二級池中的過濾裝置和各個溢流口位置上的具有多層過濾層的鐵絲網籠,將雜質和固體逐漸分離出來,最后得到了澄清的廢液,達到了很好的沉降分離效果。
【IPC分類】B01D36/04
【公開號】CN205360818
【申請號】CN201620007338
【發明人】李啟坤, 張琪, 李莉, 華超, 許蘭西, 郭晶晶, 靳偉強
【申請人】山東弘興白炭黑有限責任公司
【公開日】2016年7月6日
【申請日】2016年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