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濃縮機入料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濃縮機入料裝置,特別適用于金屬礦山高密度礦漿的濃縮沉淀并獲得較高底流濃度的濃縮機的入料裝置,屬固液分離設備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目前金屬礦山高密度礦漿濃縮沉淀的方法一般采用普通耙式濃縮機或深錐濃縮機,其入料裝置主要由入料管、穩料桶組成;專利號為ZL201420313851.7的實用新型專利《一種無中心攪拌斜板深錐濃縮機》中公開的入料裝置由靜態穩流混合器、螺旋穩料裝置、一個入料管組成;其主要存在的不足:1)絮凝效果差;2)濃縮效率低。
【發明內容】
[0003]為了克服上述技術缺點,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絮凝效果好、濃縮效率高的新型濃縮機入料裝置。
[0004]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是:包含有安裝在機體支架上用于絮凝劑與礦漿充分混合的靜態穩流混合器、安裝在機體中上部用于礦漿中的絮團迅速自由沉降的混料裝置、安裝在混料裝置中部外側且沿螺旋葉片升角方向入料的切向入料管;其特征是:還包括自稀釋裝置、連接管;自稀釋裝置由錐筒、直筒、隔板、喉管、放大管組成;錐筒的上端與靜態穩流混合器的出料管連接;喉管的上端與直筒的下端連接,喉管的下端與放大管的上端連接;錐筒安裝在直筒的內部并通過隔板連接;錐筒的下端孔徑小于放大管的上端孔徑;隔板沿直筒內壁及錐筒外壁的徑向垂直安裝,并將直筒與錐筒之間的空間均勻分成多個區域;連接管的上端與放大管的下端連接,連接管的下端與混料裝置的切向入料管連接;直筒的上邊緣位于濃縮機溢流堰下方50?100mm。
[0005]本實用新型設計了,靜態混合器由桶體、入料管、錐形放大器、溢流槽、阻流板、導流板、均勻布料板、出料管組成。所述的靜態混合器主要作用:絮凝劑與礦漿混合后,通過入料管和錐形放大器使礦漿分布面積擴大,降低礦漿流速的同時使礦漿均勻的分布在溢流槽內,經溢流槽的溢流堰溢出,再通過阻流板、導流板及均勻布料板改變流體方向,使絮凝劑與礦漿充分混合,降低礦漿動能的同時又提高了絮凝效果。
[0006]本實用新型設計了,混料裝置設有上直筒、上錐筒、中間筒、下錐筒、下直筒、螺旋葉片;螺旋葉片設置于圓筒內部并于圓筒內壁連接;入料管與圓筒沿螺旋葉片升角切向連接,入料管與圓筒連接處位于螺旋葉片中間偏下位置。
[0007]混料裝置的作用:1)使入料礦漿與絮凝劑充分混合;2)螺旋葉片其上分布多個開槽,主要作用:沿螺旋葉片進入中間筒體的料漿,靠自身動能逐漸上升,一部分料漿沿螺旋葉片繼續上升;另一部分料漿從開槽處流至下一個螺旋葉片,與下一個螺旋葉片上的料漿碰撞礦化;剩余部分的料漿向中間筒體中央流動,與下降的料漿進一步碰撞礦化,使絮凝劑與料漿充分混合,提高絮凝效果;3)通過自稀釋裝置,使清水層的清水進入混料裝置,進一步稀釋絮團,加速絮團的沉降,提高了絮凝效果,提高了濃縮機的濃縮效率。
[0008]所述的錐筒為上大下小的喇叭狀的錐筒,其錐角為15°?18°。
[0009]所述的喉管為上大下小的喇叭狀的錐筒,其錐角為50°?55°。
[0010]所述的放大管為上小下大的喇叭狀的錐筒,其錐角為20°?40°。
[0011]理論實踐證明:將絮凝劑加入常規的尾礦礦漿中時,雖然礦漿形成了絮團狀態,但是絮團之間相互干涉,沉降速度提高并不明顯;如果將稀薄的礦漿加入到絮團中,礦漿會迅速形成大絮團,絮團之間出現清水,絮團從干涉沉降變為自由沉降,沉降速度可能提高數十倍甚至上百倍;該技術方案就是利用自稀釋裝置,通過在絮團內加入濃度低的清水,實現自由沉降的原理而設計出來的。
[0012]該技術方案與普通耙式濃密機的重要區別,就是在濃縮機的入料管上增加自稀釋裝置,在自稀釋裝置的上端面向上有50-100mm清水層,當礦漿和絮凝劑的混合物通過自稀釋裝置時,清水層的清水被吸入直管內,并與混合礦漿混合,進入混料裝置,進一步稀釋絮團,加速絮團的沉降,提高了絮凝效果,提高了濃縮機的濃縮效率。
[0013]濃縮機入料一般采用入料栗,礦漿入料動能大,該自稀釋裝置的效果更明顯;即使礦漿和絮凝劑的混合物自流進入靜態穩流混合器,由于通過錐筒進入喉管的混合物濃度遠遠大于濃縮機溢流堰上邊緣清水層的濃度,且有放大管的作用,仍然有一部分清水進入喉管稀釋絮團,進入混料裝置,進一步稀釋絮團,加速絮團的沉降。
[0014]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絮凝效果好、濃縮效率高。
【附圖說明】
[0015]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要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個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6]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新型濃縮機入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中:
[0017]I 一靜態穩流混合器 2—自稀釋裝置 3—連接管 4 一混料裝置
[0018]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新型濃縮機入料裝置的自稀釋裝置結構示意圖,圖中:
[0019]21—錐筒 22—直筒 23—隔板 24—喉管 25—放大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21]礦漿和絮凝劑的混合礦漿進入靜態穩流混合器,通過阻流板及均勻布料板改變流體方向,使絮凝劑與礦漿充分混合后,經靜態穩流混合器的出料管進入自稀釋裝置,由于錐筒為上大下小的喇叭狀的錐筒,錐筒從上到下體積逐漸縮小,礦漿和絮凝劑的混合礦漿的流速加快,一部分混合礦漿發散噴射到喉管內壁上,一部分混合礦漿直接進入放大管,由于放大管為上小下大的喇叭狀的錐筒,且錐筒的下端孔徑小于放大管的上端孔徑,混合礦漿迅速體積擴大,喉管內產生負壓,發散噴射到喉管內壁上的礦漿以及清水層的清水迅速進入放大管,與混合礦漿充分接觸混合,進入混料裝置,進一步稀釋絮團,加速絮團的沉降,提高了絮凝效果,提高了濃縮機的濃縮效率。
【主權項】
1.一種新型濃縮機入料裝置,包含有安裝在機體支架上用于絮凝劑與礦漿充分混合的靜態穩流混合器、安裝在機體中上部用于礦漿中的絮團迅速自由沉降的混料裝置、安裝在混料裝置中部外側且沿螺旋葉片升角方向入料的切向入料管;其特征是:還包括自稀釋裝置、連接管;自稀釋裝置由錐筒、直筒、隔板、喉管、放大管組成;錐筒的上端與靜態穩流混合器的出料管連接;喉管的上端與直筒的下端連接,喉管的下端與放大管的上端連接;錐筒安裝在直筒的內部并通過隔板連接;錐筒的下端孔徑小于放大管的上端孔徑;隔板沿直筒內壁及錐筒外壁的徑向垂直安裝,并將直筒與錐筒之間的空間均勻分成多個區域;連接管的上端與放大管的下端連接,連接管的下端與混料裝置的切向入料管連接;直筒的上邊緣位于濃縮機溢流堰下方50?100mm。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濃縮機入料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錐筒為上大下小的喇叭狀的錐筒,其錐角為15°?18°。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濃縮機入料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喉管為上大下小的喇叭狀的錐筒,其錐角為50°?55°。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濃縮機入料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放大管為上小下大的喇叭狀的錐筒,其錐角為20°?40°。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濃縮機入料裝置,特別適用于金屬礦山高密度礦漿的濃縮沉淀并獲得較高底流濃度的濃縮機的入料裝置,屬固液分離設備領域;本實用新型設有靜態穩流混合器、混料裝置、切向入料管;其特征是:還包括自稀釋裝置、連接管;自稀釋裝置由錐筒、直筒、隔板、喉管、放大管組成;錐筒的上端與靜態穩流混合器的出料管連接;喉管的上端與直筒的下端連接,喉管的下端與放大管的上端連接;錐筒安裝在直筒的內部并通過隔板連接;錐筒的下端孔徑小于放大管的上端孔徑;連接管的上端與放大管的下端連接,連接管的下端與混料裝置的切向入料管連接;直筒的上邊緣位于濃縮機溢流堰下方50~100mm;有益效果:絮凝效果好、濃縮效率高。
【IPC分類】B01D21/08, B01D21/24
【公開號】CN205182276
【申請號】CN201520836601
【發明人】劉春峰, 郭修杰, 趙仁樂, 鄧曉剛, 劉金順, 崔希國, 解玉德, 邵珠娟, 李俊楠, 史曉暉, 梁吉軍, 趙建華
【申請人】臨沂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公開日】2016年4月27日
【申請日】2015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