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垃圾滲瀝液的除臭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垃圾滲瀝液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垃圾滲瀝液的除臭裝置。
【背景技術】
[0002]惡臭作為大氣污染公害之一,在全球范圍內受到了各國廣泛重視,國內外研究學者對惡臭治理技術進行了長期的研究與探索。在不同惡臭源中,垃圾滲瀝液惡臭處理是目前研究的難點和熱點。垃圾填埋過程中所產生的氣體種類繁多,成分復雜,垃圾滲瀝液含有較高濃度的氨氣、硫化氫、甲烷等多種成分的惡臭氣體,對周邊的環境造成極大的污染,嚴重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
[0003]—般的除臭方法從最初的擴散稀釋、水洗,發展到傳統的物理吸附、吸收、焚燒處理、化學吸收,直至新興的生物脫臭、光催化氧化、臭氧氧化、等離子體分解等除臭技術,惡臭的治理不外乎于物理、化學、生物手段,或者將這三種工藝聯合,通過稀釋中和、吸收轉化或生物降解等過程,減少臭氣體污染。但現有的除臭技術或造價高昂或受環境、風向、風速等影響較大,使用不便,不利于廣泛推廣。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工作效率高、除臭效果好、操作簡單實用的用于垃圾滲瀝液的除臭裝置。
[0005]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垃圾滲瀝液的除臭裝置,包括塔體,所述塔體內設置有攪拌裝置、過濾吸附裝置以及排氣裝置,所述攪拌裝置包括攪拌室,所述攪拌室內設置有用于攪拌垃圾滲瀝液的攪拌槳,所述攪拌室通過管道連接有用于將臭氣體鼓入過濾吸附裝置的鼓風機。
[0006]進一步的,所述攪拌室設置有進水口和出水口,所述進水口位于攪拌室的底部,所述出水口位于攪拌室的上部,所述出水口設置有用于檢測垃圾滲瀝液液位的液位檢測器。
[0007]進一步的,所述過濾吸附裝置包括過濾層和吸附層,過濾吸附裝置位于攪拌室的上側,所述過濾層包括若干塊設置有吸水棉紗的過濾板,所述過濾板水平設置在塔體內,所述吸附層包括若干塊設置有活性炭的吸附板。
[0008]進一步的,所述過濾板包括板框和固連在板框內的若干列吸水棉紗,相鄰兩塊過濾板的吸水棉紗間隔分布,所述板框的周側設置有密封橡膠條。
[0009]進一步的,所述吸附板包括由玻璃鋼制成的邊框和固連在邊框內的兩層不銹鋼濾網,所述不銹鋼濾網的下側設置有用于固定支撐不銹鋼濾網的井字形玻璃鋼條,兩層不銹鋼濾網間設置有用于吸附臭氣體中的有機分子的活性炭。
[0010]進一步的,所述塔體的內壁上設置有若干個用于安裝過濾層和吸附層的由角鋼制成的滑槽,所述滑槽密封固連于塔體內,所述過濾層和吸附層通過卡環固定在滑槽上,所述塔體上位于過濾層和吸附層的一側設置有用于抽取過濾層和吸附層的活動口。
[0011]進一步的,所述排氣裝置包括用于導流臭氣體的排氣管,所述排氣管內設置有用于燃燒經處理后的臭氣體的廢氣燃燒裝置,所述排氣管的末端設置有排氣口。
[0012]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工作效率高、除臭效果好,利用鼓風機將垃圾滲瀝液散發的含有硫化氫、氨、甲硫醇、甲硫醚等具有臭味的混合氣體鼓入過濾吸附裝置,利用吸水棉紗以及活性炭吸附層對氣體進一步凈化處理,再通過廢氣燃燒裝置對廢氣進行燃燒凈化處理,達到氣體凈化的目的,使其達標排放。
[0013]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構造示意圖;
[0015]圖2為吸附板的構造示意圖;
[0016]圖3為過濾板的構造示意圖;
[0017]圖4為滲瀝液原液致臭成分表;
[0018]圖5為處理后滲瀝液致臭成分表;
[0019]圖6為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表。
[0020]圖中:A-進水口出水口 ;C_排氣口 ; 1-吸附層,2-活動口,3-鼓風機,4_攪拌槳,5-攪拌室,6-液位檢測器,7-過濾層,8-排氣管,9-不銹鋼濾網,10-邊框,11-玻璃鋼條,12-吸附板,13-過濾板,14-吸水棉紗,15-板框。
【具體實施方式】
[0021]如圖1~3所示,一種用于垃圾滲瀝液的除臭裝置,包括塔體,所述塔體內設置有攪拌裝置、過濾吸附裝置以及排氣裝置,所述攪拌裝置包括攪拌室5,所述攪拌室5內設置有用于攪拌垃圾滲瀝液的攪拌槳4,使垃圾滲瀝液中的臭氣體得以充分散發,所述攪拌室5通過管道連接有用于將臭氣體鼓入過濾吸附裝置的鼓風機3。
[0022]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攪拌室5設置有進水口 A和出水口 B,所述進水口 A位于攪拌室5的底部,所述出水口 B位于攪拌室5的上部,所述出水口 B設置有用于檢測垃圾滲瀝液液位的液位檢測器6,并且,可在出水口 B處設置臭閾值檢測器,用于檢測垃圾滲瀝液的臭閾值,以保證排放出的垃圾滲瀝液的臭閾值達標。
[0023]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過濾吸附裝置包括過濾層7和吸附層1,過濾吸附裝置位于攪拌室5的上側,所述過濾層7包括若干塊設置有吸水棉紗14的過濾板13,所述過濾板13水平設置在塔體內,所述吸附層1包括若干塊設置有活性炭的吸附板12。
[0024]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過濾板13包括板框15和固連在板框15內的若干列吸水棉紗14,吸水棉紗14預先部分浸濕,當臭氣體經過吸水棉紗14時,其中的水溶性氣體硫化氫,氨氣被充分吸收,相鄰兩塊過濾板13的吸水棉紗14間隔分布,保證臭氣體與吸水棉紗14的充分接觸,所述板框15的周側設置有密封橡膠條。
[0025]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吸附板12包括由玻璃鋼制成的邊框10和固連在邊框10內的兩層不銹鋼濾網9,所述不銹鋼濾網9的下側設置有用于固定支撐不銹鋼濾網9的井字形的玻璃鋼條11,兩層不銹鋼濾網9間設置有用于吸附臭氣體中的有機分子的活性炭,蜂窩狀活性炭為吸附介質,蜂窩狀活性炭比表面積大,是傳統的有機氣體吸附劑,當臭氣體穿過活性炭吸附層1時,臭氣體中的有機分子就會被活性炭微孔攔截、阻滯、吸附,并由氣相被轉移到固相,從而達到氣體除臭的目的。
[0026]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塔體的內壁上設置有用于安裝過濾層7和吸附層1的由角鋼制成的滑槽,所述滑槽密封固連于塔體內,所述過濾層7和吸附層1通過卡環固定在滑槽上,所述塔體位于過濾層7和吸附層1的一側設置有用于抽取過濾層7和吸附層1的活動P 2。
[0027]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排氣裝置包括用于導流臭氣體的排氣管8,所述排氣管8內設置有用于燃燒經處理后的臭氣體的廢氣燃燒裝置,將其中可燃性成分例如甲烷,三甲胺,二甲二硫醚,苯乙烯等做點燃處理,達到廢氣燃燒凈化的目的,所述排氣管8的末端設置有排氣口 C。
[0028]在本實施例中,如圖4~6所示,垃圾滲瀝液原液中的致臭成分,經該裝置的處理后,各成分的單位值均降低到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以內。
[0029]具體實施過程:使用時,將垃圾滲瀝液通過進水口 A排進攪拌室5,啟動攪拌槳4,對垃圾滲瀝液進行攪拌,使臭氣體充分從液體中散發出來,而后在鼓風機3作用下催使臭氣體流進過濾吸附裝置,經過過濾吸附裝置的處理后,流向排氣管8,部分廢氣經燃燒凈化后,再從排氣口 C排出裝置外。
[0030]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實用新型的涵蓋范圍。
【主權項】
1.一種用于垃圾滲瀝液的除臭裝置,包括塔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體內設置有攪拌裝置、過濾吸附裝置以及排氣裝置,所述攪拌裝置包括攪拌室,所述攪拌室內設置有用于攪拌垃圾滲瀝液的攪拌槳,所述攪拌室通過管道連接有用于將臭氣體鼓入過濾吸附裝置的鼓風機。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垃圾滲瀝液的除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室上設置有進水口和出水口,所述進水口位于攪拌室的底部,所述出水口位于攪拌室的上部,所述出水口設置有用于檢測垃圾滲瀝液液位的液位檢測器。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垃圾滲瀝液的除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吸附裝置包括過濾層和吸附層,過濾吸附裝置位于攪拌室的上側,所述過濾層包括若干塊設置有吸水棉紗的過濾板,所述過濾板水平設置在塔體內,所述吸附層包括若干塊設置有活性炭的吸附板。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用于垃圾滲瀝液的除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板包括板框和固連在板框內的若干列吸水棉紗,相鄰兩塊過濾板的吸水棉紗間隔分布,所述板框的周側設置有密封橡膠條。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用于垃圾滲瀝液的除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板包括由玻璃鋼制成的邊框和固連在邊框內的兩層不銹鋼濾網,所述不銹鋼濾網的下側設置有用于固定支撐不銹鋼濾網的井字形玻璃鋼條,兩層不銹鋼濾網間設置有用于吸附臭氣體中的有機分子的活性炭。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用于垃圾滲瀝液的除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塔體的內壁上設置有若干個用于安裝過濾層和吸附層的由角鋼制成的滑槽,所述滑槽密封固連于塔體內,所述過濾層和吸附層通過卡環固定在滑槽上,所述塔體上位于過濾層和吸附層的一側設置有用于抽取過濾層和吸附層的活動口。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垃圾滲瀝液的除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氣裝置包括用于導流臭氣體的排氣管,所述排氣管內設置有用于燃燒經處理后的臭氣體的廢氣燃燒裝置,所述排氣管的末端設置有排氣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垃圾滲瀝液的除臭裝置,包括塔體,所述塔體內設置有攪拌裝置、過濾吸附裝置以及排氣裝置,所述攪拌裝置包括攪拌室,所述攪拌室內設置有用于攪拌垃圾滲瀝液的攪拌槳,所述攪拌室通過排氣管連接有用于將臭氣體鼓入過濾吸附裝置的鼓風機。本實用新型工作效率高、除臭效果好,利用鼓風機將垃圾滲瀝液散發的含有硫化氫、氨、甲硫醇、甲硫醚等具有臭味的混合氣體鼓入過濾吸附裝置,利用吸水棉紗以及活性炭吸附層對氣體進一步凈化處理,再通過廢氣燃燒裝置對廢氣進行燃燒凈化處理,達到氣體凈化的目的,使其達標排放。
【IPC分類】B01F7/18, C02F1/00, B01D53/02, F23G7/06
【公開號】CN205073846
【申請號】CN201520848884
【發明人】劉明華, 白生杰, 林春香
【申請人】福州大學
【公開日】2016年3月9日
【申請日】2015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