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制造生物柴油反應釜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〇〇〇1]本實用新型一種制造生物柴油反應釜,屬于反應釜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由于能源的不斷缺失,開發新型能源已經成為現階段必須面對的問題,生物柴油作為現階段最為優選的再生能源,越來越受到重視,其優選的原因是生物柴油分子量與柴油相近,與礦物柴油有著相似的燃燒和動力特性,且產物更加環保,所以成為優質的石油柴油代用品。
[0003]生物柴油的制備方法主要有四種,包括直接混合法、微乳化法、高溫熱裂解法和酯交換法,其中酯交換法是目前研究最多并已工業化生產的方法,酯交換法由于油脂原料的不同和催化劑的不同又分為堿催化酯交換法、酸催化酯交換法、生物酶催化酯交換法和超臨界酯交換法。
[0004]現有技術中生產生物柴油的對設備要求高,生產線設備多,消耗的經費大,反應時間較長,生產效率低,廢料排放量大,對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同時,勞動強度較大,工作人員工作環境惡劣。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克服了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種制造生物柴油反應釜,采用脫水罐和反應釜封閉連接,使反應物直接進入反應釜,簡單快速,反應釜結構簡單,無需其他設備,整個反應過程在反應釜中直接完成,反應速度快,采用回收裝置,減少消耗。
[0006]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制造生物柴油反應釜,包括反應釜和脫水罐,所述反應釜為全封閉式中空殼體結構,側壁與底部由內層和外壁組成雙層結構,內層和外壁之間形成空腔,外壁兩側分別開有進氣口和出氣口,所述反應釜中空部設置有用于攪拌內部溶劑的第一攪拌器,所述反應釜上部設有第一動力裝置,所述第一攪拌器與第一動力裝置連接,所述反應釜的上部設有原料進料口、催化劑進料口、反應物進料口和備用進料口,所述反應釜的下部設有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所述脫水罐為全封閉式中空殼體結構,所述脫水罐中空部設置有用于攪拌原料的的第二攪拌器,所述脫水罐上部設有第二動力裝置,所述第二攪拌器與第二動力裝置連接,所述脫水罐上開有入料口和原料出料口,所述原料出料口與原料進料口通過管路連接。
[0007]所述反應釜上設置有用于收集過量反應物的回收裝置。
[0008]所述反應釜上設置有用于加快反應的超聲波換能器。
[0009]所述脫水罐上開有用于觀察的密封式觀察口。
[0010]所述脫水罐連接有真空栗。
[0011]所述反應釜和脫水罐上均設置有溫度計和壓強表。
[0012]所述第一攪拌器與第一動力裝置之間、第二攪拌器與第二動力裝置之間均采用磁力偶合器聯接。
[0013]所述第一動力裝置和第二動力裝置均由電動機和減速機組成。
[0014]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1、米用反應爸和脫水_直接連接,減少了反應時間,提尚反應速度,無需人工搬運原料,節省費用。
[0016]2、反應釜上設置有催化劑進料口和反應物進料口,使反應過程在反應釜內一次完成,反應速度快,提高效率。
[0017]3、反應釜上設置有收集過量反應物的回收裝置,對于過量的甲醇,可通過回收裝置收集起來,用于下次反應的再使用,使反應成本降低。
[0018]4、反應釜上設置有超聲波換能器,使得反應物與催化劑融合更充分更迅速,縮短了反應時間,提高了生產速率。
[0019]5、反應釜上還設置有備用進料口,可用于對不同的原材料添加不同的反應物,使反應釜可以適應更多種類的原材料。
【附圖說明】
[0020]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002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反應釜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中1為反應釜、2為脫水罐、11為內層、12為外壁、13為進氣口、14為出氣口、15為第一攪拌器、16為第一動力裝置16、17為原料進料口、18為催化劑進料口、19為反應物進料口、110為備用進料口、111為第一出料口、112為第二出料口、113為回收裝置、114為超聲波換能器、21為第二攪拌器、22為第二動力裝置、23為入料口、24為原料出料口、25為密封式觀察口、26為真空栗。
【具體實施方式】
[0024]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制造生物柴油反應釜,包括反應釜1和脫水罐2,所述反應釜1為全封閉式中空殼體結構,側壁與底部由內層11和外壁12組成雙層結構,內層11和外壁12之間形成空腔,外壁12兩側分別開有進氣口 13和出氣口 14,所述反應釜中空部設置有用于攪拌內部溶劑的第一攪拌器15,所述反應釜上部設有第一動力裝置16,所述第一攪拌器15與第一動力裝置16連接,所述反應釜1的上部設有原料進料口 17、催化劑進料口 18、反應物進料口 19和備用進料口 110,所述反應釜的下部設有第一出料口 111和第二出料口 112,所述脫水罐2為全封閉式中空殼體結構,所述脫水罐2中空部設置有用于攪拌原料的的第二攪拌器21,所述脫水罐2上部設有第二動力裝置22,所述第二攪拌器21與第二動力裝置22連接,所述脫水罐2上開有入料口 23和原料出料口 24,所述原料出料口 24與原料進料口 17通過管路連接。
[0025]所述脫水罐2上開有用于觀察的密封式觀察口 25。
[0026]所述脫水罐2連接有真空栗26。
[0027]所述反應釜1和脫水罐2上均設置有溫度計和壓強表。
[0028]所述第一攪拌器15與第一動力裝置16之間、第二攪拌器21與第二動力裝置22之間均采用磁力偶合器聯接。
[0029]所述第一動力裝置16和第二動力裝置22均由電動機和減速機組成。
[0030]生產時,將過濾好的原料油通過入料口 23進入脫水罐2,第二攪拌器21通過第二動力裝置22在脫水罐2中旋轉,通過真空栗26調節脫水罐2中的壓強,調節脫水罐2內的溫度,將原料油進行真空干燥,除去原料油中的水分,通過密封式觀察口 25觀察脫水罐2內的脫水情況,當攪拌的中心位置沒有水泡或者在密封式觀察口的玻璃上出現油水珠時,證明脫水完成。
[0031]脫水完成后,將脫水后的原料油輸送到反應釜1內,向進氣口 13內通入蒸汽,提高反應釜1內溫度,蒸汽從出氣口 14排出,將催化劑通過催化劑進料口 18輸送到反應釜1內,將甲醇通過反應物進料口 19排入反應釜1內,開啟第一動力裝置16,第一攪拌器15在反應釜1內旋轉加快反應速度。
[0032]反應完成后,廢水經第一出料口 111排出,甲酯從第二出料口 112排出。
[0033]另外的,所述反應釜1上設置有用于加快反應的超聲波換能器114,舍得反應液和催化劑得到更充分的攪動和混合。
[0034]另外的,所述反應釜1上設置有用于收集過量反應物的回收裝置113,在裝置停止運轉后,開啟回收裝置113,將過量的甲醇收集起來,用于下次反應的使用,節約了用料成本。
[0035]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例,在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
【主權項】
1.一種制造生物柴油反應釜,其特征在于:包括反應釜(1)和脫水罐(2),所述反應釜(I)為全封閉式中空殼體結構,側壁與底部由內層(11)和外壁(12)組成雙層結構,內層(II)和外壁(12)之間形成空腔,外壁(12)兩側分別開有進氣口(13)和出氣口( 14),所述反應釜中空部設置有用于攪拌內部溶劑的第一攪拌器(15),所述反應釜上部設有第一動力裝置(16),所述第一攪拌器(15)與第一動力裝置(16)連接,所述反應釜(1)的上部設有原料進料口( 17 )、催化劑進料口( 18 )、反應物進料口( 19 )和備用進料口( 110 ),所述反應釜的下部設有第一出料口( 111)和第二出料口( 112 ),所述脫水罐(2 )為全封閉式中空殼體結構,所述脫水罐(2)中空部設置有用于攪拌原料的的第二攪拌器(21),所述脫水罐(2)上部設有第二動力裝置(22),所述第二攪拌器(21)與第二動力裝置(22)連接,所述脫水罐(2)上開有入料口(23)和原料出料口(24),所述原料出料口(24)與原料進料口(17)通過管路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制造生物柴油反應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應釜(1)上設置有用于收集過量反應物的回收裝置(113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制造生物柴油反應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應釜(1)上設置有用于加快反應的超聲波換能器(114)。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制造生物柴油反應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脫水罐(2)上開有用于觀察的密封式觀察口(25)。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制造生物柴油反應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脫水罐(2)連接有真空栗(26)。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制造生物柴油反應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應釜(1)和脫水罐(2)上均設置有溫度計和壓強表。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制造生物柴油反應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攪拌器(15)與第一動力裝置(16)之間、第二攪拌器(21)與第二動力裝置(22)之間均采用磁力偶合器聯接。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制造生物柴油反應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動力裝置(16)和第二動力裝置(22)均由電動機和減速機組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一種制造生物柴油反應釜,屬于反應釜領域;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了一種制造生物柴油反應釜,采用脫水罐和反應釜封閉連接,反應物直接進入反應釜,反應釜結構簡單,整個反應過程在反應釜中直接完成,反應速度快,采用回收裝置,減少消耗;解決該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制造生物柴油反應釜,包括反應釜和脫水罐,反應釜中空部設置有用于攪拌內部溶劑的第一攪拌器,反應釜的上部設有原料進料口、催化劑進料口、反應物進料口和備用進料口,反應釜的下部設有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脫水罐中空部設置有用于攪拌原料的第二攪拌器,脫水罐上開有入料口和原料出料口,原料出料口與原料進料口通過管路連接。
【IPC分類】B01J19/18, C10L1/02, C11C3/10
【公開號】CN205056002
【申請號】CN201520693795
【發明人】翟平山, 張永紅, 單永安, 康玉庭, 原斌, 高永強, 李立新, 鄭鋒剛, 李常路, 劉靜, 袁紅愛, 楊曉斌
【申請人】霍州煤電集團辛置實業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3月2日
【申請日】2015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