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加熱器組件的封膠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封膠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加熱器組件的封膠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電動汽車空調加熱器及除霜器采用PTC加熱器組件作為熱源,所述PTC加熱器組件如圖1所述,PTC加熱器組件10包括:膠框11以及組裝在膠框內的多個PTC片形成的PTC加熱元件12,形成在PTC加熱元件兩側的第一導電金屬片13和第二導電金屬片14,以及形成在第一金屬片13外側的第一電極片15和形成在第二金屬片14外側的第二電極片16,或者在第一電極片15和第二電極片16外側還設有陶瓷片。上述多個元器件組裝在一起后如圖2所示形成PTC加熱組件10,此時為了保證整個組件的電氣絕緣性和牢固性,需要在PTC加熱器組件的四周邊沿處密封如圖3所示的絕緣膠17。現有的封膠方法采用人工涂膠,將組裝完畢的PTC加熱器組件固定在定位治具上,然后采用壓頭將整個組件固定壓緊,人工手持膠桶注射膠體。所述治具上還設置有加熱裝置,用于使膠體固化,最終形成PTC加熱器組件。這種封膠固化方式生產效率低下,形成的膠體封邊比較粗糙,成型后需要進行修邊,外觀一致性差,而且膠體粘結不牢固,影響產品質量。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了解決現有加熱器組件采用治具和人工手動封膠的方式生產效率低、封膠質量差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加熱器組件的封膠裝置。
[0004]—種加熱器組件的封膠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設有第一表面,所述下模設有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相對設置;所述第一表面上設有至少一個第一容納槽,所述第一容納槽外圍設有第一注膠流道;所述第二表面上設有至少一個第二容納槽,所述第二容納槽外圍設有第二注膠流道;當上模和下模閉合時,所述第一容納槽和第二容納槽組成用于容納加熱器組件的容納空間,所述第一注膠流道和第二注膠流道組成膠體流動通道;所述上模上設有注膠口,所述注膠口與所述膠體流動通道連通;所述第一注膠流道上設有至少一條與上模邊沿連通的排氣槽,或與所述第一注膠流道對應的第二注膠流道上設有至少一條與下模邊沿連通的排氣槽;所述排氣槽的深度小于第一注膠流道或第二注膠流道的深度。
[0005]本實用新型的加熱器組件的封膠裝置,采用模具的方式對加熱器組件外圍進行封膠,不需要人為手動噴膠,提高了產品的性能且產品一致性好,不需要進行額外的修邊,生產效率高。并通過對模具結構的設置,使封膠效果好。
[0006]優選情況下,所述排氣槽的深度為0.25-0.5_。
[0007]優選情況下,所述上模和下模的四周均設有相互對應的固定螺孔。
[0008]優選情況下,還包括固定螺絲,所述上模和下模閉合后,通過固定螺絲與固定螺孔相互配合使上模和下模鎖緊。
[0009]優選情況下,所述上模的第一表面上設有至少兩個定位柱或定位孔,所述下模的第二表面上設有至少兩個與上模定位柱或定位孔對應的定位孔或定位柱。
[0010]優選情況下,所述上模的第一表面上設有兩個第一容納槽,所述下模的第二表面上設有兩個第二容納槽。
[0011]優選情況下,所述每個第二容納槽中設有至少一個貫通下模底部的脫模孔。
[0012]優選情況下,所述脫模孔的個數為兩個。
[0013]優選情況下,所述上模的第一表面為下表面,所述上模的上表面設有提手。
[0014]優選情況下,所述注膠口與點膠機相連。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加熱器組件的爆炸圖;
[0016]圖2為本實用新型加熱器組件裝配后的示意圖;
[0017]圖3為本實用新型加熱器組件封膠后的示意圖;
[0018]圖4為本實用新型加熱器組件封膠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5為本實用新型帶有加熱器組件的封膠裝置示意圖;
[0020]圖6為本實用新型加熱器組件封膠裝置上下模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7為本實用新型加熱器組件封膠裝置下上模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為了使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23]如圖4至7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加熱器組件封膠裝置包括上模20和下模30,所述上模設有第一表面21,所述下模設有第二表面31,所述第一表面21和第二表面31相對設置。所述上模的第一表面21上設有第一容納槽22,所述第一容納槽22的數量為至少一個,如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第一容納槽22為兩個。所述第一容納槽的外圍設有第一注膠流道23,所述第一注膠流道23沿第一容納槽22的四周設置。相應的,下模的第二表面31上設有第二容納槽32,所述第二容納槽32的形狀和數量與第一容納槽22的形狀和數量相對應。所述第二容納槽32的外圍設有第二注膠流道33,所述第二注膠流道33沿第二容納槽的外周設置。
[0024]當所述上模20和下模30閉合時,第一容納槽22和第二容納槽32形成用于容納加熱器組件10的容納空間,所述第一注膠流道23和第二注膠流道33形成膠體的流動通道。所述第一注膠流道23和第二注膠流道33只設置在需要封膠的位置。所述上模20上還設置有注膠口 26,所述注膠口 26與膠體的流動通道相連通。所述注膠時注膠口 26與點膠機連通。
[0025]所述第一表面21或第二表面31至少一面上設置有一端與注膠流道連通,另一端延伸至上模或下模邊緣的排氣槽28。所述排氣槽28用于在注膠過程中排出膠體流動通道中的空氣,能夠使膠體可以順利流到膠體流動通道中的最深處,從而使膠體可以覆蓋整個加熱器組件的外圍。所述排氣槽28需要滿足透氣功能,但不能在注膠的過程中使膠體溢出,優選所述排氣槽的深度小于第一注膠流道23和第二注膠流道33的深度,優選排氣槽的深度為 0.25-0.5mm。
[0026]所述上模和下模的外周均勻分布有定位螺孔,具體的,所述上模和下模為長方形,上模20的四角設有四個固定定位螺孔24,所述下模30的四角設有四個相應的螺孔34,當上模20和下模30閉合時,通過四個固定螺栓28穿過相應的固定螺孔將上模和下模鎖緊。為了實現上模20和下模30閉合時的精確定位,所述上模上設有定位柱25、下模上相應位置處設有定位孔35,所述定位孔和定位柱的數量均為兩個。或者上模上設有定位孔、下模上設有定位柱,通過定位孔和定位柱相互配合實現精確定位。本領域技術人員也可自行設計其他的定位結構,本實用新型不做具體限制。
[0027]當注膠完畢后,可以將整個封膠裝置放置于烤箱中進行加熱烘烤,使膠體快速固化。為了方便脫模,所述下模30的第二容納腔32中設有至少一個脫模孔36,所述脫模孔貫通下模的底部。
[0028]利用本實用新型的封膠裝置,可以實現膠體與加熱器組件一體成型,封膠效果較高好,且封膠后產品一致性好,無需人工修邊即可使用,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0029]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特征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加熱器組件的封膠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設有第一表面,所述下模設有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相對設置;所述第一表面上設有至少一個第一容納槽,所述第一容納槽外圍設有第一注膠流道;所述第二表面上設有至少一個第二容納槽,所述第二容納槽外圍設有第二注膠流道;當上模和下模閉合時,所述第一容納槽和第二容納槽組成用于容納加熱器組件的容納空間,所述第一注膠流道和第二注膠流道組成膠體流動通道;所述上模上設有注膠口,所述注膠口與所述膠體流動通道連通;所述第一注膠流道上設有至少一條與上模邊沿連通的排氣槽,或與所述第一注膠流道對應的第二注膠流道上設有至少一條與下模邊沿連通的排氣槽;所述排氣槽的深度小于第一注膠流道或第二注膠流道的深度。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熱器組件的封膠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氣槽的深度為0.25-0.5mmο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熱器組件的封膠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和下模的四周均設有相互對應的固定螺孔。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加熱器組件的封膠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固定螺絲,所述上模和下模閉合后,通過固定螺絲與固定螺孔相互配合使上模和下模鎖緊。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熱器組件的封膠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的第一表面上設有至少兩個定位柱或定位孔,所述下模的第二表面上設有至少兩個與上模定位柱或定位孔對應的定位孔或定位柱。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熱器組件的封膠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的第一表面上設有兩個第一容納槽,所述下模的第二表面上設有兩個第二容納槽。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熱器組件的封膠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個第二容納槽中設有至少一個貫通下模底部的脫模孔。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加熱器組件的封膠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脫模孔的個數為兩個。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熱器組件的封膠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的第一表面為下表面,所述上模的上表面設有提手。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熱器組件的封膠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膠口與點膠機相連。
【專利摘要】為了解決現有加熱器組件采用人工手動封膠的方式生產效率低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加熱器組件的封膠裝置,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設有第一表面,所述下模設有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相對設置;所述第一表面上設有至少一個第一容納槽,所述第一容納槽外圍設有第一注膠流道;所述第二表面上設有至少一個第二容納槽,所述第二容納槽外圍設有第二注膠流道;所述第一容納槽和第二容納槽組成用于容納加熱器組件的容納空間,所述第一注膠流道和第二注膠流道組成膠體流動通道;所述上模上設有注膠口,所述注膠口與所述膠體流動通道連通;所述第一注膠流道或第二注膠流道上至少設置有一條與上模或下模邊沿連通的排氣槽。
【IPC分類】B05C5/00
【公開號】CN204911966
【申請號】CN201520567237
【發明人】溫懷通, 任茂林
【申請人】惠州比亞迪實業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2月30日
【申請日】2015年7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