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有機硅表面活性劑的生產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生產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有機硅表面活性劑的生產系統。
【背景技術】
[0002]表面活性劑被稱為“工業味精”在工業生產中得到廣泛應用。而有機硅表面活性劑由于具有更高的表面活性,良好的鋪展和潤濕性及熱穩定等特點,使其在聚氨酯泡沫產品、紡織、油漆和涂料、化妝品以及農藥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0003]現有的制備有機硅表面活性劑的生產裝置,一般采用常規的反應釜、減壓裝置,過濾裝置,離心裝置等進行間歇式操作。由于是間歇式操作,使其存在工序復雜、生產周期長、人力成本較高、檢修周期偏短等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4]基于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有機硅表面活性劑的生產系統,其結構簡單,可實現有機表面活性劑的連續生產,工序簡單,生產周期短。
[0005]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是:
[0006]—種有機硅表面活性劑的生產系統,包括進料裝置、反應裝置、后處理裝置、溶劑回收裝置和干燥裝置,所述進料裝置經進料栗和管路連接至所述反應裝置,所述反應裝置經循環栗和管路連接至所述后處理裝置,所述后處理裝置包括蒸餾裝置和壓濾裝置,所述蒸餾裝置上端經蒸餾換熱器和管路連接至所述溶劑回收裝置,所述蒸餾裝置下端經管路連接至所述壓濾裝置,所述壓濾裝置的濾液出口端經壓濾循環栗和管路連接至所述溶劑回收裝置,所述壓濾裝置的產品出口端經管路連接至所述干燥裝置的進口,所述干燥裝置的出口經管路連接至產品儲藏室。
[0007]進一步的,所述進料裝置包括溶劑儲罐、第一原料儲罐和第二原料儲罐,所述進料栗包括第一進料栗、第二進料栗和第三進料栗,所述反應裝置包括第一攪拌式反應釜、第二攪拌式反應釜和第三攪拌式反應釜;
[0008]所述溶劑儲罐經所述第一進料栗和管路連接至所述第一攪拌式反應釜,所述第一原料儲罐經所述第二進料栗和管路連接至所述第一攪拌式反應釜,所述第二原料儲罐經所述第三進料栗和管路連接至所述第一攪拌式反應釜;
[0009]所述第一攪拌式反應釜經第一循環栗和管路連接至所述第二攪拌式反應釜,所述第二攪拌式反應釜經第二循環栗和管路連接至所述第三攪拌式反應釜,第三攪拌式反應釜經第三循環栗和管路連接至所述蒸餾裝置。
[0010]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攪拌式反應釜、第二攪拌式反應釜和第三攪拌式反應釜反應過程中蒸出的溶劑經管路分別進入第一換熱器、第二換熱器和第三換熱器,冷卻后經管路分別回流至所述第一攪拌式反應釜、第二攪拌式反應釜和第三攪拌式反應釜。
[0011 ] 進一步的,所述溶劑回收裝置經管路和溶劑回收循環栗連接至所述溶劑儲罐。
[0012]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
[0013]1.采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該反應系統設計合理,各設備串聯連續操作,縮短生產周期,降低生產成本;
[0014]2.采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溶劑回收裝置可將反應過程中使用的溶劑基本回收,降低生產成本;
[0015]3.采用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技術方案,反應裝置包括三個串聯的攪拌式反應釜,使反應完全徹底,提尚原料的利用率;
[0016]4.采用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技術方案,將溶劑回收裝置的溶劑回流至溶劑儲罐,實現溶劑的回收再利用。
【附圖說明】
[0017]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8]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有機硅表面活性劑的生產系統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9]其中:1、溶劑儲罐;2、第一原料罐;3、第二原料罐;4、第一進料栗;5、第二進料栗;
6、第三進料栗;7、第一攪拌式反應釜;8、第一換熱器;9、第一循環栗;10、第二攪拌式反應釜;11、第二換熱器;12、第二循環栗;13、第三攪拌式反應釜;14、第三換熱器;15、第三循環栗;16、蒸餾裝置;17、蒸餾換熱器;18、溶劑回收裝置;19、溶劑回收循環栗;20、壓濾裝置;21、壓濾循環栗;22 ;干燥裝置;23、產品儲藏室。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上述方案做進一步說明。應理解,這些實施例是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限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實施例中采用的實施條件可以根據具體廠家的條件做進一步調整,未注明的實施條件通常為常規實驗中的條件。
[0021]參見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有機硅表面活性劑的生產系統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其包括進料裝置、反應裝置、后處理裝置、溶劑回收裝置18和干燥裝置22,進料裝置經進料栗和管路連接至反應裝置,反應裝置經循環栗和管路連接至后處理裝置,后處理裝置用于將產品和溶劑分離,后處理裝置包括蒸餾裝置16和壓濾裝置20,蒸餾裝置16上端經蒸餾換熱器17和管路連接至溶劑回收裝置18,蒸餾裝置16下端經管路連接至壓濾裝置20,壓濾裝置20的濾液出口端經壓濾循環栗21和管路連接至溶劑回收裝置18,壓濾裝置20的產品出口端經管路連接至干燥裝置22的進口,干燥裝置22的出口經管路連接至產品儲藏室23ο
[0022]本例中進料裝置包括溶劑儲罐1、第一原料儲罐2和第二原料儲罐3,進料栗包括第一進料栗4、第二進料栗5和第三進料栗6,為了使反應更加完全,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反應裝置包括第一攪拌式反應釜7、第二攪拌式反應釜10和第三攪拌式反應釜13,其中,溶劑儲罐I經第一進料栗4和管路連接至第一攪拌式反應釜7,第一原料儲罐2經第二進料栗5和管路連接至第一攪拌式反應釜7,第二原料儲罐3經第三進料栗6和管路連接至第一攪拌式反應釜7,第一攪拌式反應釜7經第一循環栗9和管路連接至第二攪拌式反應釜10,第二攪拌式反應釜10經第二循環栗12和管路連接至第三攪拌式反應釜13,第三攪拌式反應釜13經第三循環栗15和管路連接至蒸餾裝置16。
[0023]為了回收反應過程中蒸出的溶劑,第一攪拌式反應釜7、第二攪拌式反應釜10和第三攪拌式反應釜13反應過程中的溶劑經管路分別進入第一換熱器8、第二換熱器11和第三換熱器14,冷卻后經管路分別回流至第一攪拌式反應釜7、第二攪拌式反應釜10和第三攪拌式反應釜13中。
[0024]為了對溶劑回收裝置18回收的溶劑進行再利用,溶劑回收裝置18經管路和溶劑回收循環栗19連接至溶劑儲罐I。
[0025]上述實例只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是能夠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實用新型精神實質所做的等效變換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有機硅表面活性劑的生產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進料裝置、反應裝置、后處理裝置、溶劑回收裝置(18)和干燥裝置(22),所述進料裝置經進料栗和管路連接至所述反應裝置,所述反應裝置經循環栗和管路連接至所述后處理裝置,所述后處理裝置包括蒸餾裝置(16)和壓濾裝置(20),所述蒸餾裝置(16)上端經蒸餾換熱器(17)和管路連接至所述溶劑回收裝置(18),所述蒸餾裝置(16)下端經管路連接至所述壓濾裝置(20),所述壓濾裝置(20)的濾液出口端經壓濾循環栗(21)和管路連接至所述溶劑回收裝置(18),所述壓濾裝置(20)的產品出口端經管路連接至所述干燥裝置(22)的進口,所述干燥裝置(22)的出口經管路連接至產品儲藏室(23)。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硅表面活性劑的生產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料裝置包括溶劑儲罐(I)、第一原料儲罐(2)和第二原料儲罐(3),所述進料栗包括第一進料栗(4)、第二進料栗(5)和第三進料栗¢),所述反應裝置包括第一攪拌式反應釜(7)、第二攪拌式反應釜(10)和第三攪拌式反應釜(13); 所述溶劑儲罐(I)經所述第一進料栗(4)和管路連接至所述第一攪拌式反應釜(7),所述第一原料儲罐(2)經所述第二進料栗(6)和管路連接至所述第一攪拌式反應釜(7),所述第二原料儲罐(3)經所述第三進料栗(6)和管路連接至所述第一攪拌式反應釜(7); 所述第一攪拌式反應釜(7)經第一循環栗(9)和管路連接至所述第二攪拌式反應釜(10),所述第二攪拌式反應釜(10)經第二循環栗(12)和管路連接至所述第三攪拌式反應釜(13),第三攪拌式反應釜(13)經第三循環栗(15)和管路連接至所述蒸餾裝置(16)。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有機硅表面活性劑的生產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攪拌式反應釜(7)、第二攪拌式反應釜(10)和第三攪拌式反應釜(13)反應過程中蒸出的溶劑經管路分別進入第一換熱器(8)、第二換熱器(11)和第三換熱器(14),冷卻后經管路分別回流至所述第一攪拌式反應釜(7)、第二攪拌式反應釜(10)和第三攪拌式反應釜(13)。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有機硅表面活性劑的生產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劑回收裝置(18)經管路和溶劑回收循環栗(19)連接至所述溶劑儲罐(I)。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有機硅表面活性劑的生產系統,包括進料裝置、反應裝置、后處理裝置、溶劑回收裝置和干燥裝置,所述進料裝置經進料泵和管路連接至所述反應裝置,所述反應裝置經循環泵和管路連接至所述后處理裝置,所述后處理裝置包括蒸餾裝置和壓濾裝置,所述蒸餾裝置上端經蒸餾換熱器和管路連接至所述溶劑回收裝置,所述蒸餾裝置下端經管路連接至所述壓濾裝置,所述壓濾裝置的濾液出口端經壓濾循環泵和管路連接至所述溶劑回收裝置,所述壓濾裝置的產品出口端經管路連接至所述干燥裝置的進口,所述干燥裝置的出口經管路連接至產品儲藏室。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生產系統,可實現有機表面活性劑的連續生產,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IPC分類】B01F17/54
【公開號】CN204865733
【申請號】CN201520605461
【發明人】曾小君, 付任重, 劉志偉, 趙登宇, 許家瑞, 張豪
【申請人】常熟理工學院
【公開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請日】2015年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