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除臭設備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主要涉及廢氣、污氣處理設備,尤其涉及一種生物除臭設備。
【背景技術】
[0002]在城市人口不斷增加,城市規模不斷增大的背景下,眾多過程產生了大量臭氣和有機廢氣,如食品加工與有機肥生產、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過程。臭氣的產生及擴散,不僅對環境造成了污染,同時對周邊人群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嚴重危害。因此,臭氣的控制及治理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0003]生活垃圾、有機肥料、污水等在微生物作用下產生的主要臭氣組分包括:氨氣、硫化氫、甲硫醇、甲硫醚、甲酸、二氧化硫、一甲胺、二甲胺、三甲胺、丙醛、二甲二硫、一氧化氮等。雖然這些物質只占氣體總量的萬分之幾到幾十萬分之幾,但臭氣難聞。目前針對臭氣的處理方法較多,常見的有生物降解法、等離子分離法、臭氣氧化法、活性炭吸附法、酸堿中和法等。而生物降解法因為具有處理效果持久、無二次污染、適用范圍廣、運行簡單、成本低廉、易于管理等特點,得到了廣泛應用。
[0004]現有技術中,如實用新型專利CN203764132U公開的一體化生物除臭設備,可使臭氣氣體依次通過液體洗滌、生物填充層生物降解兩步驟處理,上述專利利用噴淋系統很好解決了微生物作用的濕度問題。但是,微生物作用過程中,溫度、濕度以及更為重要的溶氧是決定微生物作用的關鍵。上述結構在持續或間接性液體噴淋條件下,固體物料易結塊成團影響溶氧,從而降低臭氣的降解作用;并且,上述結構未設置溫控系統以保證微生物作用的最佳溫度,從而會影響除臭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布局簡單、操作方便、可大大提尚除臭效率的生物除臭設備。
[0006]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7]—種生物除臭設備,包括箱體,所述箱體上部設有固體除臭模塊,箱體下部設有液體除臭模塊,所述箱體外部設有與臭氣收集端連接的氣栗,所述氣栗連接有伸入至液體除臭模塊內的鼓泡式氣體分布器,所述固體除臭模塊上方裝設有耙式攪拌器。
[0008]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
[0009]所述固體除臭模塊包括篩網和固體微生物除臭顆粒,所述篩網與箱體連接,所述固體微生物除臭顆粒鋪設于篩網上方,所述耙式攪拌器伸入固體微生物除臭顆粒中。
[0010]所述箱體頂部開設有用于填放所述固體微生物除臭顆粒的進料口,所述箱體頂部還開設有用于排放除臭后氣體的排氣口。
[0011]所述液體除臭模塊為液體生物除臭菌劑,所述箱體上裝設有伸入至液體生物除臭菌劑內的熱電偶溫度控制器和溫度傳感器。
[0012]所述箱體靠近下部位置開設有用于注入所述液體生物除臭菌劑的進液口,所述箱體底部還開設有排渣口。
[0013]所述箱體于固體除臭模塊和液體除臭模塊之間裝設有過濾網。
[0014]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
[0015]本實用新型的生物除臭設備,使用時,啟動氣栗,使臭氣從收集端經氣栗進入鼓泡式氣體分布器中,臭氣會從鼓泡式氣體分布器中以氣泡形式進入液體除臭模塊,此時,液體除臭模塊會對臭氣進行第一次除臭凈化,而后,氣體會向上進入上層的固體除臭模塊,此時,固體除臭模塊會對臭氣進行第二次除臭凈化。較傳統結構而言,該生物除臭設備采用了上下兩級除臭層,液體除臭模塊位于箱體下層,相當于儲水式過濾除臭,不需要持續或間接性進行液體噴淋,使得整個設備的布局更為簡單、操作更加方便;而耙式攪拌器會不斷地對固體除臭模塊進行攪拌,可防止固體除臭模塊凝結成塊,提高了固體除臭模塊的通透性,使溶氧度大大提尚,提尚了除臭效率。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本實用新型生物除臭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中各標號表不:
[0018]1、箱體;11、進料口 ;12、排氣口 ;13、進液口 ;14、排渣口 ;2、固體除臭模塊;21、篩網;22、固體微生物除臭顆粒;3、液體除臭模塊;4、氣栗;5、鼓泡式氣體分布器;6、耙式攪拌器;7、熱電偶溫度控制器;8、溫度傳感器;9、過濾網。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以下將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0020]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生物除臭設備的一種實施例,包括箱體I,箱體I上部設有固體除臭模塊2,箱體I下部設有液體除臭模塊3,箱體I外部設有與臭氣收集端連接的氣栗4,氣栗4連接有伸入至液體除臭模塊3內的鼓泡式氣體分布器5,固體除臭模塊2上方裝設有耙式攪拌器6。使用時,啟動氣栗4,使臭氣從收集端經氣栗4進入鼓泡式氣體分布器5中,臭氣會從鼓泡式氣體分布器5中以氣泡形式進入液體除臭模塊3,此時,液體除臭模塊3會對臭氣進行第一次除臭凈化,而后,氣體會向上進入上層的固體除臭模塊2,此時,固體除臭模塊2會對臭氣進行第二次除臭凈化。較傳統結構而言,該生物除臭設備采用了上下兩級除臭層,液體除臭模塊3位于箱體I下層,相當于儲水式過濾除臭,不需要持續或間接性進行液體噴淋,使得整個設備的布局更為簡單、操作更加方便;而耙式攪拌器6會不斷地對固體除臭模塊2進行攪拌,可防止固體除臭模塊2凝結成塊,提高了固體除臭模塊2的通透性,使溶氧度大大提高,提高了除臭效率。
[0021]本實施例中,固體除臭模塊2包括篩網21和固體微生物除臭顆粒22,篩網21與箱體I連接,固體微生物除臭顆粒22鋪設于篩網21上方,耙式攪拌器6伸入固體微生物除臭顆粒22中。該結構中,篩網21 —方面起到承載上部固體微生物除臭顆粒22的作用,可保證固體微生物除臭顆粒22布局在箱體I上部,另一方面,篩網21又具備氣體通過性,可保證下層第一次除臭凈化的氣體通過后進入固體微生物除臭顆粒22中;而耙式攪拌器6伸入固體微生物除臭顆粒22中并不斷進行攪拌,以防止固體微生物除臭顆粒22凝結成塊,其結構簡單可靠。
[0022]本實施例中,箱體I頂部開設有用于填放固體微生物除臭顆粒22的進料口 11,箱體I頂部還開設有用于排放除臭后氣體的排氣口 12。該結構中,固體微生物除臭顆粒22可從進料口 11放入并鋪設在篩網21上,氣體經固體微生物除臭顆粒22的第二次除臭凈化后從排氣口 12排出,其結構簡單、易于實現。
[0023]本實施例中,液體除臭模塊3為液體生物除臭菌劑,箱體I上裝設有伸入至液體生物除臭菌劑內的熱電偶溫度控制器7和溫度傳感器8ο該結構中,液體生物除臭菌劑對臭氣進行第一次除臭凈化,熱電偶溫度控制器7可提高液體生物除臭菌劑的溫度,能保證微生物作用過程中始終處于最佳溫度,進一步提高了除臭效果;而溫度傳感器8能實時反饋液體生物除臭菌劑溫度,便于操作人員對溫度的監控和管理。
[0024]本實施例中,箱體I靠近下部位置開設有用于注入液體生物除臭菌劑的進液口13,箱體I底部還開設有排渣口 14。該結構中,液體生物除臭菌劑可從進液口 13注入至箱體I內的下部,而除臭設備中的沉渣或沉泥又可從排渣口 14排出,其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0025]本實施例中,箱體I于固體除臭模塊2和液體除臭模塊3之間裝設有過濾網9。該結構中,經第一次除臭凈化的氣體會先經過濾網9的過濾后進入上部的固體除臭模塊2,該過濾網9使得下部的水分凝結在過濾網9上,防止水分進入上部的固體除臭模塊2中,可進一步防止上部固體除臭模塊2的固體微生物除臭顆粒22凝結成塊,其結構簡單、設計巧妙。
[0026]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較佳實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范圍的情況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做出許多可能的變動和修飾,或修改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因此,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做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及修飾,均應落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保護的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生物除臭設備,包括箱體(I ),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I)上部設有固體除臭模塊(2 ),箱體(I)下部設有液體除臭模塊(3 ),所述箱體(I)外部設有與臭氣收集端連接的氣栗(4),所述氣栗(4)連接有伸入至液體除臭模塊(3)內的鼓泡式氣體分布器(5),所述固體除臭模塊(2 )上方裝設有耙式攪拌器(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除臭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固體除臭模塊(2)包括篩網(21)和固體微生物除臭顆粒(22),所述篩網(21)與箱體(I)連接,所述固體微生物除臭顆粒(22)鋪設于篩網(21)上方,所述耙式攪拌器(6)伸入固體微生物除臭顆粒(22)中。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除臭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I)頂部開設有用于填放所述固體微生物除臭顆粒(22 )的進料口( 11 ),所述箱體(I)頂部還開設有用于排放除臭后氣體的排氣口(12)。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生物除臭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液體除臭模塊(3)為液體生物除臭菌劑,所述箱體(I)上裝設有伸入至液體生物除臭菌劑內的熱電偶溫度控制器(7 )和溫度傳感器(8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除臭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I)靠近下部位置開設有用于注入所述液體生物除臭菌劑的進液口( 13),所述箱體(I)底部還開設有排渣口(14)。6.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生物除臭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I)于固體除臭模塊(2)和液體除臭模塊(3)之間裝設有過濾網(9)。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生物除臭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I)于固體除臭模塊(2)和液體除臭模塊(3)之間裝設有過濾網(9)。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生物除臭設備,包括箱體,箱體上部設有固體除臭模塊,箱體下部設有液體除臭模塊,箱體外部設有與臭氣收集端連接的氣泵,氣泵連接有伸入至液體除臭模塊內的鼓泡式氣體分布器,固體除臭模塊上方裝設有耙式攪拌器。該生物除臭設備具有布局簡單、操作方便、可大大提高除臭效率的優點。
【IPC分類】B01D53/84
【公開號】CN204746091
【申請號】CN201520290180
【發明人】任杰, 申彥晶, 張志旭
【申請人】湖南農業大學
【公開日】2015年11月11日
【申請日】2015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