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束式除塵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除塵器,特別是一種管束式除塵器。
【背景技術】
[0002]煙氣的除塵、除霧是煙氣凈化工序中最常見的工藝段,工藝路線多種多樣,但對含有大量霧滴的飽和濕煙氣同時實現除塵、除霧,尤其是高效深度除塵除霧的可選技術工藝路線和工藝設備均比較少。典型的需要進行除塵、除霧凈化的含有大量霧滴的飽和濕煙氣就是采用濕法脫硫工藝的凈煙氣。
[0003]目前,國內現有的大型燃煤鍋爐煙氣95%以上采用濕法脫硫工藝,外排低溫飽和凈煙氣中含有石膏漿液和塵,且基本上均未配置GGH,造成嚴重的“石膏雨”現象和塵污染排放量較大。造成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除霧器僅能脫除粒徑大于15μπι以上的較大液滴,因此煙氣中含有的大量細小漿液霧滴造成凈煙氣中排放塵含量較高。
[0004]對于現有的濕法脫硫凈煙氣的脫塵除霧工藝,可以采用“除霧器+濕式電除塵”工藝路線,或采用“GGH+布袋除塵”工藝路線,可有效降低塵污染的排放量。但此兩種工藝均存在一定缺陷。
[0005]采用“GGH+布袋除塵”工藝路線時,由于GGH和布袋除塵器的運行阻力巨大,建設成本也較高,更重要的是由于GGH存在一定的漏風率,這對于脫硫系統的脫硫效果影響巨大。我國的大氣污染排放標準中SO2的排放濃度要求嚴格,均在50mg/Nm 3以下,而絕大部分燃煤煙氣中S02&度均在2000mg/Nm3以上,以GGH漏風率0.5%計,則需要脫硫系統的效率從97.5%增加到98%,吸收塔出口凈煙氣中的SO2濃度需要從50mg/Nm3降低至40mg/Nm3才能滿足排放要求,如果考慮GGH運行過程中漏風率增加,吸收塔的脫硫效率還需進一步提高。因此此工藝在我國無實際應用的意義。
[0006]采用“除霧器+濕式電除塵”工藝路線時,可以保證對吸收塔出口凈煙氣的高效脫塵除霧效果,可出口塵含量小于5mg/Nm3。目前此工藝僅應用在少數新建脫硫吸收塔上,主要原因在于濕式電除塵設備重量、體積巨大,只有新建吸收塔按此工藝路線設計時才能實現。另“除霧器+濕式電除塵”工藝路線由于利用高壓電場捕悉霧滴和粉塵顆粒,其設備中有很多高壓電氣設備,電極線均為高級合金材質構成,其建造成本高昂,運行電耗大,也是限制其應用的原因之一。
[0007]“除霧器+濕式電除塵”工藝路線難以在已建項目脫硫塔上進行工藝路線改造升級的原因主要在于其設備重量、體積巨大,原吸收塔的結構設計強度無法滿足電除塵器的荷載需要;相鄰布置時場地面積的需求也限制了其外置布置的可能性,再加上相鄰布置時增加的巨大運行阻力,造成“除霧器+濕式電除塵”工藝路線的運行成本進一步上升。
[0008]由于有大量的高壓電氣設備,“除霧器+濕式電除塵”工藝路線的運行維護復雜,對運行操作的技術要求高,運行維護成本較高。
【實用新型內容】
[0009]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管束式除塵器,包括吸收塔(1)、支撐件(4)和直徑相同的導流筒(2),導流筒(2)通過支撐件(4)均勻設置在吸收塔(I)內,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輔助導流筒(3),所述輔助導流筒(3)的直徑小于導流筒(2)的直徑,設置在導流筒(2)與吸收塔(I)內壁的空隙之間。
[0010]優選地,所述導流筒(2)的布置為正三角形、方形或菱形的任意一種。
[0011]優選地,所述輔助導流筒(3)的直徑和高度根據出口塵控制指標要求確定,保證出口塵含量彡5mg/Nm3。
[0012]優選地,所述輔助導流筒(3)的數量和安裝位置根據塔內氣體流速要求確定,保證通過導流筒的煙氣斷面平均流速為5?6m/s。
[0013]本實用新型提出的管束式除塵器,可解決由于塔徑限制造成的諸多問題。設計合理、運行可靠、效果較好,能實現含有大量霧滴的飽和煙氣的深度脫塵除霧。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管束式除塵器內部裝置的橫向截面圖。
[0015]圖2為管束式除塵器內部裝置的縱向截面圖
[0016]附圖標記說明
[0017]I 吸收塔2 導流筒
[0018]3 輔助導流筒4 支撐件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
[0020]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管束式除塵器,包括吸收塔、支撐件和直徑相同的導流筒,導流筒通過支撐件均勻設置在吸收塔內,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輔助導流筒,所述輔助導流筒的直徑小于導流筒的直徑,設置在導流筒與吸收塔內壁的空隙之間。
[0021]具體地,在固定塔徑的內部,均勻布置直徑相等的導流筒,布置方案可根據處理量設計為正三角形布置、方形布置或菱形布置。因導流筒的直徑、高度已根據塔徑布置完畢,而煙氣的流動會因實際情況有所變化,導流筒的布置可能無法滿足塔內煙氣流速的要求,過快的流速會增加脫塵的阻力,增大運行成本,同時,煙氣量的改變,會使煙氣分布不均,導致氣流短路。此時,就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增加輔助導流筒。
[0022]具體地,需要的輔助導流筒的數量、直徑、高度和安裝位置與脫塵除霧效率、霧滴總量、霧滴粒徑分布、粉塵的粒徑和特性、氣體流速和氣體分布等相關,當輔助導流筒布置后,要求出口塵含量彡5mg/Nm3及通過導流筒的煙氣斷面平均流速在5?6m/s范圍內。
[0023]綜上,本實用新型提出的管束式除塵器,可解決由于塔徑限制造成的諸多問題。設計合理、運行可靠、效果較好,能實現含有大量霧滴的飽和煙氣的深度脫塵除霧。
[0024]以上結合附圖詳細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中的具體細節,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范圍內,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多種簡單變型,這些簡單變型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管束式除塵器,包括吸收塔(1)、支撐件(4)和直徑相同的導流筒(2),導流筒(2)通過支撐件(4)均勻設置在吸收塔(I)內,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輔助導流筒(3),所述輔助導流筒(3)的直徑小于導流筒(2)的直徑,設置在導流筒(2)與吸收塔(I)內壁的空隙之間。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管束式除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筒(2)的布置為正三角形、方形或菱形的任意一種。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管束式除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輔助導流筒(3)的直徑和高度根據出口塵控制指標要求確定,保證出口塵含量< 5mg/Nm3。4.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管束式除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輔助導流筒(3)的數量和安裝位置根據塔內氣體流速要求確定,保證通過導流筒的煙氣斷面平均流速為5?6m/So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管束式除塵器,包括吸收塔(1)、支撐件(4)和直徑相同的導流筒(2),導流筒(2)通過支撐件(4)均勻設置在吸收塔(1)內,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輔助導流筒(3),所述輔助導流筒(3)的直徑小于導流筒(2)的直徑,設置在導流筒(2)與吸收塔(1)內壁的空隙之間。本實用新型提出的管束式除塵器,可解決由于塔徑限制造成的諸多問題。設計合理、運行可靠、效果較好,能實現含有大量霧滴的飽和煙氣的深度脫塵除霧。
【IPC分類】B01D45/12
【公開號】CN204656163
【申請號】CN201520151034
【發明人】鄭京明, 王玉旺
【申請人】天津博瑞環保設備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9月23日
【申請日】2015年3月17日